大唐守护神
字体: 16 + -

第74章 太平公主被贬

    李隆基上前握着女子的手道:“那你就做我的妃子吧,我封你为梅妃。”

    那女子娇羞一笑,低头行礼道:“多谢殿下恩典。”

    李隆基大喜,如获至宝,当即带回寝宫。第二日便介绍给自己几个兄弟和三少等认识,并请梅妃表演绝艺。大家自然是赞叹不已,又祝贺李隆基偶遇佳人。

    冬去春来,李隆基自得梅妃后,信心大增,凝气静心,静观其变。

    华山。

    众弟子正站在一条条麻绳上练习平衡性,为了日后能够驾驭仙剑。这是一件危险的事,要是从高空掉下来,不会御气术的话肯定会摔死。所以练好基本功是关键。

    红玉站在绳上,一副轻松自如的样子。现在的红玉已经从筑基期到了辟谷期,在整个华山弟子中已算遥遥领先。除了因为吃了两棵铜铃果的缘故,还因为红玉能够静心修炼。

    王仙儿的出现让红玉的心凉了,不再痴迷于雷电。她知道雷电喜欢的是王仙儿。而碧玉和如玉因为没有红玉那么勤奋,还是筑基期。

    云海上,雷电正一手揽着王仙儿的腰,环绕在群山峻岭之间,徐徐观赏景色。这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恐怕只有王仙儿才能体会到。那一刻,王仙儿感觉幸福的要飞了。

    华山众弟子伸长脖子望着,羡慕的要死。女的希望自己是王仙儿,男的希望自己是雷电。红玉一阵心痛,她以为放下了,其实根本没有。正应了那句话,眼不见心不烦,一旦看到了还是会心痛。

    太平公主又想出一个点子来除掉李隆基,她让术士在京城中散布谣言,说什么太子即将阴谋夺取皇位,不日将有兵变等等。

    睿宗自小饱受磨难,从小受生母武则天的折磨,整日担惊受怕,又经历张柬之政变、唐隆之变。登基后,也过的并不顺心。因此,听说有兵变,不胜惶恐,忙召大臣商议。

    大臣们心想,此时天下太平,怎么会有兵变?太子李隆基循规蹈矩,又怎会发动政变呢?都不知该如何处置。此时有一人力挽狂澜,助李隆基扫清障碍。此人便是张说。

    张说在武则天时期参加科举考试,名居榜首,由此进入仕途。在从政早期还比较正直,素有谋断。李重茂被赶下台后,其哥哥李重福不服,在东都洛阳起兵造反,但是很快就被镇压。由于涉及的人比较多,叛乱一案迟迟数月没有决断,张说只用了一个晚上便查清主谋,其他人员都无罪释放。由此得到睿宗的极高赏识,也得以辅佐太子李隆基。

    李隆基也很欣赏张说的才能,很快便被提为宰相。

    张说自然知道李隆基绝无兵变之心,一定是太平公主在搞鬼。于是道:“太子殿下潜心钻研典籍经学,温恭仁孝,怎会有谋反之心?此事必然是有小人想诬陷东宫,离间陛下与太子。陛下如果让太子监国,定下君臣名分,谣言自当不攻而破。”

    睿宗听后,大为赞赏,当即采纳。当日下诏让李隆基监国。

    太子虽然是储君,但是并不能直接参与朝政,监国后则可以参与朝廷重大问题决策。这无疑也扩大了李隆基的权力。这一来,李隆基在与太平公主的争斗中又略占上风。

    天平公主本来想借此除去李隆基,没想到弄巧成拙,自然是懊恼不已,连续几日寝食难安。愤怒之下,召来诸位宰相,直言要废掉李隆基太子之位。

    当时有姚崇、宋璟、苏环、张仁覃、张说、窦怀贞六位宰相。苏环、张仁覃是睿宗提拔的宰相,目的是平衡权力,巩固自己的位置。张说是李隆基亲信,姚崇、宋璟中立,因此,只有窦怀贞力挺太平公主。

    但是废掉太子乃是大事,其他宰相听后都觉不妥,但是畏于她的威势,皆不敢抗言。只有宋璟挺身而出,为李隆基争辩:“太子除韦扶正,有大功于天下,是真正的社稷之主,岂能废掉?”

    太平公主又惊又怒,没想到宋璟敢反对自己,怒目横扫其他宰相,希望其他宰相能为她说话,但是这几个宰相内心早就对太平颇为不满,李隆基也没有什么过错,没有理由可以废掉。因此,皆低头不语。

    太平公主更是生气,只恨没有多提拔几个亲信宰相。废除太子之事就此作罢。

    宋璟回去后,心想太平公主野心已渐渐暴露,显然要步武则天之后路,实在是社稷之大害。只有把她调离京城才能避免此难,也可摆脱宰相受她控制的尴尬局面,与是去找姚崇商议。

    姚崇听后,大为赞同。二人面见睿宗,要求将太平公主调往洛阳。

    睿宗也并非愚钝之人,这些日子也看出太平公主并不安分,听说太平公主竟有如此野心,不禁担忧。李隆基毕竟是自己亲生骨肉,李隆基要是有什么事,自己也会有危险,于是狠了狠心,下诏将太平公主迁移到蒲州,比洛阳更远更偏僻。

    太平公主虽然气愤,但是睿宗已经下诏,也是无奈,只得怏怏前往,心里更加痛恨宋璟和姚崇。

    将太平公主外调,表面看来是好事,但是李隆基思前想后,总觉不妥。因为太平公主势力浩大,长安城中遍布其人,一旦作乱,后果不堪设想。于是想出一招苦肉计来暂时稳定太平公主,即降低姚宋二人的职务,也来个外调。

    不过李隆基也知道二人乃是治国之栋梁,承诺日后一定再将二人调回来。姚崇、宋璟何等样人,自然知道李隆基苦心,当即同意。

    李隆基奏明睿宗后,睿宗贬姚崇为申州刺史,宋璟为楚州刺史。

    申州在今天河南省信阳市,楚州在巴蜀一带。姚宋两位宰相虽然被贬为偏僻小地,并没有灰心丧气,依然尽心竭力处理政务。

    姚崇治理地方事务深得民心,离任时,百姓、官吏挡在道上不让其离去,将其马、鞭、镫留起来,以为纪念。

    宋璟在楚州治理期间,颇有名望。

    三少感念二相忠心正直,主动申请护送二相到任。主要也是担心太平公主会在路上谋害。尤其是楚州,相距长安一千多里,更是危机重重。于是,雷电镇守长安,由风云护送姚崇,雨冰护送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