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玄梦
字体: 16 + -

第17章 甩开旧年

    清晨的阳光照射在地表之上,炎黄青海和西藏的分界线——唐古拉山口。

    一辆黑色的rolls-roycephantom正在行驶着。

    “唐古拉”,藏语“高原上的山”,由于终年风雪交加,号称“风雪仓库”。

    海拔五二三一米,山口处建有纪念碑及标志碑,是沿青藏公路进入西藏的必经之地。

    这里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公路。

    唐古拉山口天气极不稳定,即使夏天,公路也经常被大雪所封,冰雹、霜雪更是常见现象。

    唐古拉山是藏区名山,又叫唐拉山或唐拉岭,藏语意为“高原上的山岭”,亦为传说中藏区著名的山神。

    其位于青藏高原腹部,西接喀喇昆仑山,东连横断山,全长约一千公里,宽约一五零公里。一般海拔五千五百~六千米。山地间有许多宽大的盆地,是良好的牧场。

    以雁石坪往南所经过的温泉哑口为界,分为东西两段:西段属高寒荒漠景观;东段属高寒灌丛草甸景观。

    在唐古拉山口这段铁路和公路之间,有海拔六零而二二米的巴斯康根峰。在唐古拉山口上,视野比昆仑山口开阔许多。远处有晶莹剔透的雪山耸立,太阳也比山那边刚烈,真正的高原到了!

    远处的雪峰,天上抬手可摘的白云与和暖艳丽的高原夕阳一起嬉戏着,调弄出一幅幅充满诱惑、妩媚千转的图景。

    唐古拉山口是西藏的门户,那是一枚英雄才可以悬挂的勋章。

    虽然唐古拉山这一段是青藏铁路海拔最高的地方,但山脉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险峻,可以说是很柔和。因为山上的植被覆盖的严密,没有破坏,有些地方从远看就像人的皮肤那么细腻,有种童话般的景致,但远处的雪山和寒风又会提醒这是在海拔5000米以上的高原。

    .......

    rolls-roycephantom上坐着的是珂灵与云丹贡布。

    珂灵望向车窗外,一片白雪皑皑的高山,雪山直耸入云,天空,是从未见过的颜色,没有一丝污染的痕迹!

    西藏,千山之巅,万水之源,有着传统的文化信仰。

    是藏羚羊的摇篮、牦牛的乐园。

    蓝天,白云,西藏孕育了世世代代的藏族牧民,也造就了她独特的异地风情。

    危耸的皑皑雪峰,辽阔的高原牧地,这个充满神秘,充满诱惑的地方。

    ........

    珂灵坐在副驾驶座上,看着手中的怀表。

    怀表呈现着白色,里面是古罗马数字的图案。

    分针不停的行走着,时间正这在消逝。

    ........

    rolls-roycephantom停了下来,珂灵缓缓睁开睡眼朦胧的双眼,发现云丹贡布正看着自己。

    “我们到了吗?”

    “恩呢,到了,下车吧。”云丹贡布说完,率先离开了车。

    珂灵也跟着下车,与车内的温暖相比,车外的冷风让他打了个机灵。

    “跟我来吧”云丹贡布先前走去,边说道。

    ........

    拉萨是中国西藏自治区的首府,已有一千三百年多年的历史,也是全区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拉萨市、郊面积近三万平方公里,四十万人口。

    其中市区面积五十一平方公里,城市人口十四万多,有藏、汉、回等民族,藏族人口占百分之八十七。

    拉萨城风景优美,被称为“蓝色欢乐之波“的吉曲河(拉萨河),从白雪皑皑的念青唐古拉山的冰峰雪谷中奔涌而下,喷珠吐玉,雪浪飞翻,穿过无数森林峡谷,田园牧野,全长三百一十五公里,在曲水地方象鼻湾汇入雅鲁藏布江,形成了蓝白二水相互交融的雪域奇观。

    拉萨古城就伫立在这条蔚蓝色的吉祥河畔。

    城中布达拉宫高耸云天,街道纵横,高楼群集,车水马龙,色彩缤纷。

    古老与现代,传统与创新,宗教与世俗,转经筒与电脑,昨天、今天和明天,都在这里碰撞、凝聚和交融。

    拉萨位于西藏高原的中部,海拔三千六百五十米,座标东经91°06',北纬29°36'。

    在群山环绕的小盆地的盆底,地势平坦,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平均气温摄氏8度(华氏43°)左右。全年日照时间约三千小时,比邻都cd多一千八百小时,比炎黄最大的东部城市魔都多一千一百小时,在全国各城市中名列前茅,故有“日光城“的美誉。

    拉萨年降雨量约五百毫升,集中在七、八、九三个月,夏秋雨季是拉萨最美好舒适的季节,雨水多在夜间降落,形成了“拉萨夜雨“的独特气象。往往白天烈日高照,晴光炫目,夜幕降临,好雨淅淅沥沥从天而降,一洗白日的暑热尘埃,使林园街市一片光洁。

    ........

    沿途,云丹贡布更着藏民们打着招呼。

    “他们在做什么吗?”珂灵看到一些藏民们在打扫庭院,每户的大门外都有用石灰粉洒绘雍仲符号(汉语叫“万字符”)等吉祥图案。

    “那是藏族的新年,藏历年”

    ........

    藏历年(英文:losar),别称洛萨节、洛皇节、平衡登嘉洛,是藏族人民的传统节日,但藏历年的推算法与元纪纪年的春节有差异。

    从有关文献史料及国内外研究成果来看,在吐蕃王朝建立以前藏族就已经拥有历法。

    从上古藏族物候历中观察,吐蕃统一高原之前各地主要流行的历法有阴历成分也有阳历成分。

    《山南雅拉香波纺织老妇人之月算》基本上是按日月天象以计时的阳历,其中提到的句天”(7天为一周)计时段对藏族天文历算非常重要,也是藏族历法中最重要的数据。

    除阴历之外,当时还有阳历推算法。

    《象雄老人口算法》就是比较典型的阳历,一年共计365天,当然它还处在自然历阶段。

    ........

    藏历年的确定,是与藏历的使用有密切的关系的,藏历年的正式使用,是在九百五十多年前,即元纪一零二七年开始的。从此,藏历的用法便沿袭下来。

    藏历年是藏族传统节日。

    新年的准备工作一般在前一年的十二月初就开始了。除购置吃喝玩乐的年货外,家家户户都要制作一个名叫“切玛”的五谷斗,即在绘有彩色花纹的木盒左右分别盛放炒麦粒和酥油拌成的糌粑,上面插上青棵穗和酥油塑制的彩花。还要用水浸泡一碗青稞种子,使其在新年时节长出一、二寸长的青苗。“切玛”和麦苗供奉在神案正中,祈祷来年五谷丰登。

    临近节日,男人们忙着打扫庭院,妇女则精心制作“卡赛”,一种酥油炸成的面食,分为耳朵形、蝴蝶形、条形、方形、圆形等各种形状,涂以颜料,裹以砂糖。既是装饰神案的艺术品,又是款待客人的佳肴。“卡赛”的品种花色常常成为女主人勤劳、智慧和热情的象征,在节日里分外引人注目。

    每年藏历正月一日开始,三至五天不等.藏历十二月初,人们便开始准备年货,家家户户在水盆中浸泡青稞种子,培育青苗。

    十二月中旬每家每户陆续用酥油和白面炸油子馃(卡赛),油馃子的种类很多,有耳朵状的“古过”,有长形的“那夏”,有圆形的、“布鲁”等等。

    接近年关,每家都要准备一个画有彩图的长方体竹素琪玛五谷斗,斗内装满酥油拌成的糌粑、炒麦粒、人参果等食品,上面描上青棵穗、鸡冠花和用酥油做的彩花板。并准备一个彩色酥油塑的羊头。这一切都具有喜庆丰收,预祝来年风调雨顺、人畜兴旺的含意。

    除夕前两天屋内外进行大扫除,摆新卡垫,贴新年画。

    二十九晚饭前在灶房正中墙上,用干面粉撒上“八吉祥微”。在大门上用石灰粉画上象征永恒吉祥的“”字符号,表示人寿粮丰,岁岁平安。除夕晚上,各家在佛像前摆好各种食品,为了使节日期间有充足、丰富的食品,在这天晚上,全家人还忙碌到深夜。

    这天晚饭,各家要吃面团突巴(古突)。在面团突巴中特意制作几个包有石子、辣椒、木炭、羊毛等夹心不同的面团,每一种夹心都有一种说法,石子预示心肠硬,木炭预示心黑,辣椒预示嘴如刀,羊毛说明心肠软。吃到这些夹心的人,均即席吐出引起哄堂大笑,以助除夕之兴。

    这是一种饮食娱乐活动,无论谁吃到什么,都必须即席吐出,这往往引起哄堂大笑,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欢乐气氛。

    ........

    除去旧年之后,到了新的一年!

    ........

    到初一这天,将青苗,油馃子、羊头、五谷斗等摆于佛龛茶几上,预祝新的一年人寿粮丰。

    大年初一天不亮,家庭主妇便从河里背回“吉祥水”,然后唤醒全家人,按辈排位坐定,长辈端来五谷斗每人先抓几粒,向天抛去,表示祭神,然后依次抓一点送进嘴里。

    此后长辈按次序祝“扎西德勒”(吉祥如意),后辈回贺“扎西德勒彭松措”(吉祥如意,功德圆满)。

    仪式完毕后,便吃麦片土巴和酥油煮的人参果,接着互敬青稞酒。初一一般禁止扫地,不准说不吉利的话,互不走访做客。

    初二亲友之间相互登门拜年祝贺,互赠哈达。

    男女老少都穿上节目的盛装,见面互道“扎西德勒”、“节日愉快”,此活动持续三五天。

    藏历新年期间,在广场或空旷的草地上,大家围成圈儿跳锅庄舞、弦子舞,在六弦琴、钹、锣等乐器的伴奏下,手拉手、人挨人地踏地为节、欢歌而和,孩子们则燃放鞭炮,整个地区沉浸在欢乐、喜庆、祥和的节日气氛之中。

    在城乡演唱藏戏,跳锅庄和弦子舞。

    在牧区,牧民们点燃篝火,通宵达旦地尽情歌舞。

    在民间还进行角力、投掷、拔河、赛马、射箭等活动。

    ........

    相传,西藏的历法约始于公元前一百年左右,由前藏雅隆地方的一个名叫噶莫帕玛的人,根据月亮的圆缺,初步推算出了日、月、年。后来人们把它称为《噶莫帕玛历算法》。

    后来雅隆地区农业逐渐发展,每当庄稼成熟并收获一次后,农民们便要举行一次聚会庆祝丰收,年复一年,这种活动就慢慢形成了定期的庆祝,后被定为“以麦熟为岁首”的物候历。

    直到现在西藏林芝地区秋后麦子丰收以后人们欢庆节日,还可以看到这种物候历的延续和影响。

    ........

    元纪六二四年,雪域又有了藏语称为“美、喀、加措”(意即火、空、海)的历法纪元。

    这种历法以猴、鸡等十二动物生肖纪年,排列次序与十二地支相同,每十二年为一周期,每年分春、夏、秋、冬四季。

    九世纪初期,由藏族天文学家桑杰益西、坚赞贝桑等人,以内地的夏历和印度的时轮历法及古老的《噶莫帕玛》历法为基础,创制出藏族的传统历法。

    它是采用金、木、水、火、土五行和十二动物生肖来计算年、月、日的。

    这种与十天干相同的推算法就形成了每六十年为一周。元纪一零二七年印度的时轮经被译成藏文传入西藏。

    这年天上正好是阴火兔年,藏族历史上遂把这一年定为第一个六十年周期纪元的第一年,也就是说所称藏历新年即从此年开始,藏族语中对一零二七年雅称为第一绕迥,意为胜生年。

    所谓“胜生”是指时轮经中说的香拔拉的难胜法王传法的最后一年——一零二六年,故将次年定为“胜生年”。

    藏历年距今已有九百七十多年的历史,它和春节基本都在同一月中,就差那么几天。所以塔尔寺的僧伽欢度藏历年的同时也欢度春节。从藏历十二月中旬清扫殿堂和自己的僧舍,准备礼佛供品,做自己食用油炸果、嘉娄玛(又称席辫)、花卷等。二十四日晚祭灶神。藏历同元纪一样也把元月定为孟春,把元月一日定为新年之始。

    ........

    藏族人民所过新年节日,与汉区春节大有不同。一进入元纪十二月,家家户户就开始做新年的储备。

    当新年的前几天,不管农、牧区,老少男子都要剃头,女的要洗梳发辫。

    如男子留长发过年,女子不洗梳发辫过年,表示家庭或心中带有悲痛而无心梳妆打扮之意。

    洗梳打扮表示为来年的吉祥如意。从十二月二十八日起,清扫住宅上下、房屋内外,村寨走道、田坎地角,甚至不放过屋内的抽屉,清扫天花板及烟囱时需择吉日,如三、五、七、九等。

    ........

    新年前,各村寨的男子们,骑上马到“圣山”或视为干净之地的山上去,砍来柏香树枝,驮回家来,为过年间每天向神灵“煨桑”的主要原料。

    妇女们在家酿造青稞酒或杂酒、炸各种油果、制酥油奶羔等,到十二月三十日午前,各户要把清除的垃圾杂草,运到各自田间,以备大年初一早晨点燃。

    在家里,妇女要备好“初一”早晨的引火柴,使用时一点即着,以图新年伊始诸事如意。

    ........

    州内许多地区,由于临近汉族的农区,受其影响,在房屋的大小门上,贴有新年年画和对联,但年画内容主要是藏族视为吉祥之物,狮子、龙、虎等,对联一般用藏文书写的吉祥祝词。

    十二月二十九日进入除夕。这天,要给窗户门相换上新布帘,在房顶插上簇新的经幡,门前、房梁和厨房也要用****画上十字符号等吉祥图案,构成一派喜庆的气氛。

    入夜,全家老小围坐在一起吃一顿例行的“古突”,类似汉族新年的团圆饭。

    “古突”是用面屹塔、羊肉、人参果煮成的稀饭。

    接着,全家用糌粑捏制一个魔女和两个碗,把吃剩的“古突”和骨头等残渣倾入楷巴捏成的碗里。

    由一个妇女捧着魔女和残羹剩饭跑步扔到室外,一个男人点燃一团干草紧紧相随,口里念着:“魔鬼出来,魔鬼出来!”让干草与魔女和残羹剩饭一起烧成灰烬。

    同时,孩子们放起鞭炮,算是驱走恶魔,迎来了吉祥的新年。

    在西藏繁多的节日中,受到群众广泛重视的是藏历新年。

    了解西藏民间迎新年的相关传统民俗,可以看出人们对过年所怀有的特殊感情和重视程度。

    如农民在收割时将头次割下的青稞留下来作为欢度新年时献给神灵的供奉;

    牧民留下每次生下小牛的母牛之头道奶打出的酥油作为新年献给菩萨的供品;

    男人们打完场就开始做迎接新年的准备,把每座房屋都粉刷得洁白、美观,每当这个时候亲友邻居们总是带着美酒前来祝福;

    妇女们选择一个风和日丽的天气,将自己亲手纺织的氆氇拿到河边洗涤;

    亲友邻居们也要捧上茶酒,祝福这家主人藏历新年将穿上新的衣服;

    ……....

    为迎接新年而举行诸如此类的大小民俗活动十分繁多,在此就不一一说明了。

    每年的腊月二十九是迎新年的最后一个也是最热闹的一个活动。

    .........

    ps:西藏是炎黄的一部分,她拥有着一套属于自己的民风民俗,有点和炎黄相似,又有点不同。

    无论什么文明,我们都应在保持尊敬的前提下,去了解;去认识;去熟悉!

    ps:终于踏上西藏之旅了,其实我是很期待的,西藏有很多美丽的地方,我想去过那里的人都会有一种忘返的感觉。

    珂灵来西藏的第一个场景便是规模浩大的布达拉宫。之后便会到一个大家所知晓的地方,这个地方最前面有出现过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