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极大夏
字体: 16 + -

第12章 学宫

    ?

    按照大夏律法,大夏皇朝王公子弟,年满十二岁者,都要送入学宫之中。

    所谓学宫,是由朝廷文臣讲解儒家孝、悌、忠、仁、义、礼、智、信的地方,只讲文,不讲武。整个学宫,由朝中三公之一的太傅负责。

    大夏皇朝,以武立国,以文治国,文武分治!这是大夏立国以来,亿万年当中摸索出的一套制度。文以治国,武以安邦。

    故此,任何一个王公子弟,都要在学宫当中学文,学武则是由家族里自行理会。至于十五岁束发之后是选择入朝为官还是进入军伍,那个全看个人喜好和抉择。

    林寅所在的这个世界堪称广大无边,别的不说,光看大夏皇朝的情况就可见一斑了。大夏皇朝统治范围的土地长宽都逾千亿里,城池林立,村镇、部落多如牛毛,山川大泽无数,无限广阔。但如此巨大的一片土地,却只占据了这块大陆不足十分之一的范围罢了。

    大夏皇朝之外,有三块土地,分别生活着南蛮、北狄、东夷三大异族。这三个异族虽然也是人类,但所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些异族的样貌、语言、文化等,都与大夏人截然不同,甚至就连世界观都有些差异。因此虽然同为人类,但是大夏皇朝也很难与异族和平相处,战争都不知道打了多少年了。

    不过,这三个异族在与大夏皇朝的战争当中一直处于下风。原因很简单,他们的土地比起大夏皇朝来说要小的多,人口也少很多。由此导致的最直接的结果,就是他们的冶炼工艺、铸造技术等等方面都落后于大夏皇朝,而且是远远落后。这种落后经过无数年的积累,差距越拉越大,不落下风才是怪事了。

    而异族和大夏皇朝的土地,也就是人族所占据的地域加起来总共也不过等于大陆范围的三分之一左右。而剩下的三分之二土地,便是妖兽的圣地,人类的禁区——洪荒!

    洪荒当中,生存着无数妖兽,同时也有无数天材地宝。洪荒的危险无穷无尽,遍地都是,而宝物理论上也是无穷无尽。当然想要得到宝物,前提是你能在危险中活下来!

    这里对于普通人,以及弱者来说,是不折不扣的死地;唯有足够强大的武者,或是大夏军队,才能进入洪荒,猎杀妖兽,寻找那无尽土地当中的天材地宝!

    大夏皇朝的统治范围很大,因而任何一座城池都是巨大的。每一座城池,都代表着大夏皇朝对于一大块土地的统治中心以及重心,因而即使是普通城池,范围也有百里方圆。至于一些经济、军事重镇,城池面积更是数倍之。最夸张的就是国都夏京城,长宽足足过万里。顶的上普通城池一百座。

    马车辚辚,沿着铺了青石板的道路朝着学宫而去。

    学宫离侯府并不很远,进了内城就能看见学宫大门。学宫规定马车不得入内,因此马车只能在学宫门前停下,林寅下车,挟着书本走进了学宫朴素的大门。

    学宫占地方圆数里,面积巨大,每个讲堂里的也都很远。所以让学生靠脚走显然不怎么现实。为了方便起见,学宫内部设置有永久禁制,通过『浮板』能够快速到达学宫的任何一处。

    林寅踏上门口那一排浮板中的一块,整块青石板发出微微的亮光,略微悬浮起来,托着林寅朝着讲堂而去。

    学宫里的讲堂当然不止一处,而是有十几处。这其中最主要,面积最大的八座讲堂专讲儒家经典,分别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诗经》、《尚书》、《礼记》、《春秋》八部儒家经典。之所以没有《周易》,是因为《周易》所讲的更加偏向于占卜、天机术算,是儒家眼中的“小道”。

    儒家研究经典,讲究的是“经世致用”,但是《周易》光是通就很有难度,更不要说是精了,同时也不易应用于治理天下。因此在儒家当中,《周易》并不是一部热门的典籍。除了为天下制定历法,

    其他讲堂讲的课程就五花八门了,有的讲诗词,有的讲对联,有的讲书法……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每个学子在学宫学习期间,至少要选修一门主课,主课必须是八部儒家经典之一,以及选修两门副课,副课可以是任何一门课。另外,还可以到除了这三门课之外的任何一门课上旁听,旁听课的数目不做限制,并且可以自行决定听课与否。

    学宫考试分数分为优良平差四个级别,大夏皇朝律法规定,士子束发并且结束历练后,如果选择入朝为官,那么学宫里的课程主课成绩必须是优,副课成绩至少是平;如果想进入军伍,那么想要做到校尉以上官职,主课成绩至少是良,副课成绩至少一门是平。至于旁听科目,不做要求,也不必参加考试。

    林寅虽然对各种典籍典故都有所涉猎,不过他个人还是对诗词比较喜欢,因此他选修的主课就是《诗经》,副课选的是《春秋》和诗词课。

    浮板带着林寅,迅速朝着《诗经》讲堂而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