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公外婆家的故事
字体: 16 + -

第三十八章神奇的中医

    妈妈自那手术之后,便一直在家修养,在妈妈可以自己照顾自己的情况下,去了外地打工。好在离外婆家近,大部分的时间,妈妈都在外婆家,省去了在下街时不时还要听些不中听的话,让自己难受。

    那次手术虽说是成功的,但是,后面医生也说过,因为位置特殊,以及肿瘤的不确定性因素,所以,还是不能完全保证不再复发。万一要是再次复发,等于是要三次开颅,而且在三叉神经这位置,本身就比较特殊。这些我一直到后来妈妈开始吃中药的时候,外公才说的。

    所以,这就像一颗定时炸弹,埋在爸妈和外公外婆心里。说到底,上天还是眷顾我们的,有次,外公去镇上买东西,碰巧遇见一个老相识,因为许久不见,就拉了会儿家常。外公也说了妈妈的情况,也说出了对妈妈病情的担心,那人听了之后,就急忙拉着外公说带外公去找他的亲戚,就在镇上,当初,他也是和我妈情况差不多,后来去东阳一家中医馆,一直吃中药到现在。

    这一消息对外公来说简直就是喜从天降,待到了那户人家之后,对方给了一张那老中医的名片。据说,这个老中医是全国各地的去义诊,不一定在医馆的,不过他的徒弟现在也能独当一面,把脉开方都得到师傅的认可了的。外公谢过那家人,还有那位朋友之后,拿着名片便匆匆往家里赶。

    这位老中医叫来一鸣,东阳六石镇人,医馆也开在那。因为之前没有听说过,而且又是私人医馆,外婆和妈妈都有些不放心,但最后还是将信将疑的前去了。

    到了东阳,打听此医馆,大家都很熟悉,而且一路上也有很多慕名而来的患者。外公陪着妈妈等了许久才轮到看诊。那天运气也是极好,恰巧来一鸣老先生亲自坐诊。中医讲的是望、闻、问、切,把完脉之后,他就说出了妈妈的病情,说的完全符合,开了一个月的中药,便让回了。只是叮嘱,每月都要来,因为每个月都要号脉,根据病情的变化开药方,而不是一直都用相同的处方。还有,海鲜,鸡肉,牛羊肉,鸡蛋之类发的东西都不能再吃。

    于是,妈妈开始每天喝中药,一开始,的确很难下咽,不过时间久了,也就如同一日三餐一般。为了身体,妈妈也按照吩咐,该忌口的一丝都沾,其实也除了瓜果蔬菜,也没有什么是妈妈可以吃的了,肉类就还有猪肉可以少量吃些。

    慢慢的,妈妈从每个月去一次,到后来半年去一次,再到后来一年去一次,将近吃了四年多的中药,中途,妈妈也去医院做过复查,一切都很好。看着那些厚厚的处方单,和一堆的铜钱币,(药材里都会有古时候的铜钱币,每次倒药材的时候,妈妈就把这些铜钱挑出来放到一起)妈妈总是感叹,就是按斤两算,都不知道吃了多少斤药了。

    关于来一鸣诊所,网络上也有说是骗子,但是我妈是一个真实的案例,当然,很多事情不是一概而论,毕竟任何一位医生都不是万能的神仙,但至少,在我妈身上,是见证了来老先生的医术。

    中医真的很神奇,不知道为什么,现代医学都偏向西医,而使中医落寞。你看那个地方,中医院的人流是胜过西医的。不应该说中西医哪个更好,因为都各有千秋,本应该成为相辅相成的。

    中医诞生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已基本形成,之后历代均有总结发展。除此之外对汉字文化圈国家影响深远,如日本汉方医学,韩国韩医学,朝鲜高丽医学、越南东医学等都是以中医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中医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辨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