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公外婆家的故事
字体: 16 + -

第二十章妈妈对舅妈的意见

    哥哥跟了奶奶之后,平日里我们就很少见面,一般都是在学校能见着几面,也没有什么交流,就和普通的同学差不多。不过,跟了奶奶之后,哥哥更皮了,奶奶对他可谓是有求必应。在学校不是欺负女同学就是砸烂了学校的桌椅,然后奶奶又来学校说好话,赔偿。我都不好意思说这是我哥了。

    小俞挺,一周多点儿的时候,有一次不知道什么原因拉了好多天肚子,去诊所看也看不出所以然来,没办法,外婆打电话给舅舅,舅妈知道后,很是心疼,虽然嘴上没说什么,但是明显感觉得到,是觉得外婆没有照顾好弟弟,于是,就火急火燎的回家,把小俞挺带回无锡了,自那以后,就再也没有让外婆带过。一下子,外婆家就剩下我了,外婆倒也轻松了。

    爸爸妈妈,去了无锡,在舅舅的张罗下,租了间老房子,主要是那可以用炉子烧煤球,一楼差不多都归爸妈,这样做吃的空间就大,二楼就租了其中一间作为住的房间。爸妈主要是做午饭,抬进商场里卖,商场里大部分人因为要做生意的原因,中午都是买着吃的,爸爸和妈妈就是早上开始把米放在一个蒸饭木桶里蒸,这样蒸出来的饭口感好,然后再炒好一些青菜,和土豆,夏天土豆,冬天就用芋头,把这些和米饭拌一起,这是我们老家的一种做法,仙居话叫“咸酸饭”,倒不是酸,仙居话里,咸酸就是咸的意思。另外,再做些大排和红烧肉,还有一大罐烫。一份饭是两块钱,加一份大排或者红烧肉,就再另外加两块,汤是免费赠送。

    每天等准备好,就刚好可以出发去商场。爸爸踩着山轮车,妈妈骑自行车跟在后面,到了商场,就把东西抬进去,两个人抬一大罐的饭,妈妈另一只手还要提一个装有红烧肉和大排的大高压锅,爸爸一手抬,另一手还要提一桶汤,我也想不起来他们是怎么做到的,两个人要拿那么多东西,还有一次性饭盒和一次性杯。两个人就在商场里一边转着,爸爸嘴里一边吆喝,“吃饭了,吃饭了········”因为妈妈的手艺还不错,东西又看着干净,所以渐渐的生意也有了起色。

    不光是卖饭,等卖完饭回来,妈妈就连自己的午饭都顾不上吃,快速的将早上发好的面,做成手切馒头,上蒸笼蒸。再乘着蒸馒头的功夫,妈妈煮点面条,和爸爸算是把午饭对付过去,有时候,就吃还没卖完的剩饭,等馒头蒸好,爸爸去批发市场拿了袋装牛奶,放进泡沫箱,里面装了冰块,刚好是下午2点多,到了市场,就刚好是点心时间。

    下午,就爸爸一个人去,妈妈在家洗洗刷刷,还要提前准备第二天要用的菜啊,肉啊,还有一大桶的土豆要削。唯一空下来的时间就是,到了下午4点半左右,爸爸卖完点心回来,顺便去菜市场带些菜回来,俩人才可以稍微悠闲的吃个晚饭。妈妈说,想起那几年,生活就跟打仗似的,根本没有时间想别的,有时候把我们兄妹两都抛脑后去了。

    妈妈和舅舅住的有些远,所以,平日里大概都是一个星期我爸妈去看我舅舅他们一次。从爸妈那骑自行车不到20分钟左右,主要也是爸妈白天干完活也有些累,舅舅和舅妈来的次数也很少。加上后来小俞挺接回了,就不方便出门,舅妈都是这样和我妈说的。爸妈每次去,都会给小俞挺买点吃的,在那也坐不了多长时间就回了。或许是大家都有着各自的家庭,总觉得姐弟之间能说的也少了,加上各自的谋生方式也不一样,接触的朋友也不一样。

    在妈妈的想法里,当初毕竟是舅舅替他们张罗的生意,所以,妈妈就觉的,对舅舅有着一份感激之情。在无锡的那几年,逢年过节,妈妈都会买东西让爸爸送去给舅舅,端午早早的包好粽子,中秋,自己买个10块钱一筒的月饼,给舅舅和舅妈送去30多块一斤的月饼。偶尔还时不时的买些水果,和零食给小俞挺。但是,舅妈很少送过什么东西给我妈。不过大家都是一家人,倒也不在乎这些小细节,直到有一年的端午和中秋。

    听我妈说,有一年的端午,我妈像往常一样都是提前包好粽子,白天没有时间,就乘着晚上的空闲包好,煮好。第二天去商场的时候给我舅舅送去。其实那几年,我舅舅根本就不怎么管摊位上的事了,就连家里的事也很少管,大部分都是舅妈管着,舅舅只有在需要去仓库拿货的时候或者需要送货的时候才出现,不然,整天跟商场的一群男人在那打牌。

    那天,妈妈把粽子拿给舅妈的时候,舅妈接过粽子,笑着对我妈说“哎呀,又让姐你送粽子给我,其实我早几天都已经包了,吃过了!”听完前面这句,我妈还是笑着的,后半句,我妈虽然还笑着,但是,已经尴尬的不行。我妈说,都不知道该怎么说,这换一般人,就算自己吃过了,也不会说出来吧,好歹姐姐拿粽子给你,你自己吃过了就算了,关键,你包粽子没有想到说要给姐送一份吧,还要当面说出来。

    同年的中秋节前夕,一般超市和各商店都是提前半个多月就开始卖月饼和中秋礼盒的东西。妈妈像往年一样,提前差不多一个礼拜,就去超市买月饼,他们自己还是买那种传统的,朴素的纸包装,月饼还是花生芝麻,橘子皮的五仁月饼。给舅舅他们他们挑了那种差不多要35一斤的月饼,爸妈没有吃过那种贵的月饼,也不知道里面到底有什么,就想着买好点儿的,贵点儿的总没错。谁曾想,头天爸爸送过去,第二天,舅妈就送回来了,送回来就算了,还照样又买了些送过来。

    我妈说当时,舅妈是这样对我爸说的“那个,哥,这月饼我拆了一个,不怎么好吃,还是你们留着吃吧。对了,我还给你们又买了一些。”我妈说,当时还好她不在场,也就我爸那老实人,换做她自己,当时就爆了。我妈说,她好心买月饼送去,不管好吃不好吃,你拆都拆开过了,你总不能送回来吧,送回来就算了,还又买了一模一样的连着送过来,你都说不好吃了,干嘛还要买一样的送给我?把我妈给气的。我爸就说算了,她送回来怕也是自己不吃浪费,就是她买了一样的,或许也是想着是不是我们喜欢吃。我妈说她真的佩服我爸这心态。不管怎么想,这道理不是这个道理,自己都说不好吃了,又去买一样的送我,难道我们就应该吃不好吃的月饼吗?

    打那以后,我妈就没再送过粽子,也没买过月饼,都是随手提些水果就算了。所以说,除了婆媳,这姑媳之间的相处也是同样的道理。在以后的日子里,舅妈一些为人处世,也就我妈和我大姨们看在我那舅舅和外公外婆的份上,处处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