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公外婆家的故事
字体: 16 + -

第十五章各自成家

    介于我要上幼儿园了,在5岁那年,爸妈将我带回老家。我到现在都还记得那时候,上火车的情形,还是密密麻麻拥挤的人群,爸妈找准车厢,就先把我从窗口塞进去,然后他们自己再挤着人群上去,好在那时候还没有那么多人贩子,大家都还是很讲五美四德的,所以这便成了大多数小孩的上火车方式。好多小孩都是被父母像塞包袱一样往窗口塞。

    这一年,小姨也和我们一起回家。我们和小姨先到的家,隔了三天,舅舅和舅妈也从北京回来了。那时候,我们家一回到,基本都是全家在外公家的,外公家一下子就热闹起来了。一大家子的团聚,让外公和外婆也格外的高兴,忙里忙外的,倒也乐此不疲。

    舅舅和舅妈回家的时候,除了一个行李,还有只熊娃娃,我和我哥看着都喜欢,就问舅舅要,舅舅神秘兮兮的说到,“乖,等舅舅把小熊的肚子里的东西取出来就把熊给你们玩,好吗?”我到现在都记得,舅舅当时脸上所洋溢着的兴奋和喜悦。

    就这样,舅舅和舅妈,就当着我和我哥这两个小屁孩的面,把小熊肚子拆开,就像变戏法一样,从里面拿出一叠一叠的钞票,大概有两三万的样子,当然,那时候的我们是不知道有多少的。看的我直拍手叫到“舅舅真厉害!好多钱!好多钱······”舅舅得意的对我说到“舅舅厉害不?”“厉害,我舅最厉害”我和我哥异口同声的说道。舅妈把小熊的肚子缝回去,舅舅就把小熊给我和我哥了,我们拿着熊就出去玩了。那年,舅舅成了万元户。当年,舅舅就买了一辆雅马哈摩托车,当时,一辆雅马哈差不多得一万多呢,相当于现在的宝马也不为过吧?舅舅把剩下的钱都还了债,打算着和舅妈再去做几年就可以办个婚礼了。

    我呢和哥哥两个人就跟着外公外婆,爸爸和妈妈过完年回东营,小姨听外公的在家待嫁。舅舅和舅妈还是去北京。

    那几年,去北京做衣服的被传的都出神入化了,感觉那钱就跟地上捡一样好赚。(人们所说的北京,是在北京的周围,不是北京市区。)不过那时候的北京周边也乱,很多流氓地痞,看谁家生意好,就去勒索要保护费,不给就砸摊,打人,所以一般大家都会给,所谓的破财消灾。舅舅和舅妈起初生意也不是大好,后来生意渐渐好起来,舅舅和舅妈都非常的小心,去仓库放货,还有出货的时候都是悄悄的,不敢声张。就这样,舅舅和舅妈靠着自己的勤劳和严谨,在北京也算稳定了下来。

    但是,好景不长,就在第二年,舅舅和舅妈准备回家办婚礼那年。一群地痞盯上了舅舅他们。后来听说,舅舅和舅妈那年是赚了不少钱,好在,舅舅他们提前卖完了最后一批货,就早早的回家了。那群地痞走了个空,却不想,同村的一对夫妻,那年被砍的夫妻双双送进医院,好在人最后救了回来。只是,再也没有去过北京。即便后来治安什么的都好了,那一年的阴影始终让他们都不敢再去北京,哪怕钱再好赚。

    而舅舅,也在那一年结束了北京的生意。说是那群地痞,过完年就守在了舅舅的出租屋,是一个老乡送来消息,叫舅舅暂时不要回北京。于是,舅舅和舅妈就在家筹备婚礼,在北京的一些东西让那个老乡帮着转掉,自己就不过去了。

    说起舅舅的婚礼。这就又是一个时代的变迁。舅舅结婚的时候,已经有婚纱照拍了,虽然婚纱的款式很少,但是,对当时来讲,就是感觉很洋气,很新奇。他们的家具还是自己买料子做,但是做工和上漆,比大姨那会又更好了。记得那年,特别流行在油漆里加上亮粉,刷出来贼好看。还有,大彩电,冰箱,录像机,皮沙发,舅舅还装了电话,这些,在当时可是相当的前卫了。舅舅婚礼当天,还是全程录了录像的。

    那时候,大部分的结婚习俗还是没变的。比如,结婚前一天,是发嫁妆。什么叫发嫁妆,就是嫁妆要用缠着红纸的长竹竿绑好,从新娘家抬到新郎家,叫发嫁妆。新郎家也不是空竹竿过去抬的,去新娘家的时候,是抬着一整头杀好的猪,按照新娘家的需求,多少箩筐的馒头,粽子还有米线,都是按箩筐来装的。

    粽子和馒头,是结婚必备的,就是到现在,我们农村还沿用着。这是因为,在过去,不像现在有那么多五花八门的伴手礼,这馒头和粽子是用来作为给宾客的回礼的。每个馒头上都会点上一个小红点,代表喜庆,对了,还有红鸡蛋也必不可少。

    抬着这些到新娘家后,就还是用这竹竿把嫁妆给放好,叠好,用绳子绑好。这也是有讲究的,这得事先问好新娘那边家具的数量,算好几根竹竿可以抬,不能多也不能少。多了,新娘家必须要临时多给家具,少了,就说男方家对女方的不尊重。所以,这竹竿数量也是马虎不得。

    绑好嫁妆,就一路从新娘家抬打新郎家,一路鞭炮,一路喧闹的经过村里的主街,大伙看热闹,讨喜庆。看看这家的嫁妆怎么样,多不多,气派不气派··········还有,每到一个转弯或者有一点点的桥面一样的路,抬的人就会停下来,问主人家讨香烟,讨红包,不论多少,就是讨个喜庆和高兴。当地话叫敲桥头包,这个到现在还有,在接新娘的当天也是一样。

    接新娘那天,一切也都很顺利,就是,结婚都是挑过日子和进门时辰的。那时候,结婚已经开始流行盘头发了,舅妈在理发店盘头发,舅舅等的有些焦急,再一看这头发盘的也不好看,舅舅一下子就把舅妈快盘好的头发给解了,他自己拿起梳子给舅妈扎了一个简单的发髻,插上一朵玫瑰花,就拉着舅妈走了。还别说,后来大家一致觉得还是舅舅梳的发髻更好看,更适合舅妈。

    等把舅妈接到家门口的时候,舅舅抱起舅妈要进新房,结果,房门被舅舅几个哥们儿堵的根本就进不去,眼看时辰快到了,而且他们也是闹个喜庆,外公和外婆还有一帮亲戚不好说什么,就是干着急。最后,实在没办法,外公和外婆还有表姑婆和妈妈,阿姨们,使劲的把抱着舅妈的舅舅往里推,总算,在时辰到之前,进了新房。

    舅舅和舅妈的婚礼在当时也算很风光了,也给外公和外婆赚足了面子。所有的一切都是舅舅和舅妈靠着自己一点一点的努力和辛苦的付出得来的。

    眼看着,家里的子女一个个的结婚生子。外公和外婆都觉得非常的欣慰,不求儿女大富大贵,但求他们平安踏实。眼下就还有小姨了,好在小姨的缘分,也随即而来了。

    小姨夫是外公朋友的儿子,也是邻村,张姓。听外公说,当时他那朋友是想让我妈许给他家大儿子,谁曾想慢了一步,我妈已经许人了。后来有一次,又来外公家做客,说到小姨还没出嫁,就说这次无论如何也要亲上加亲,让外公这小女儿,嫁给他家老二。

    外公见推脱不了,就和小姨说,先见个面,不喜欢到时候推了就好。结果,小姨和小姨夫两人竟然看对了眼,这婚事就这样成了。小姨夫是属于老好人类型,什么都好说话,对长辈还孝顺。

    小姨的婚礼虽然不及舅舅,但是和妈妈,大姨比起来,算是不错了。毕竟时代在变,在进步。小姨的电视冰箱,组合家具和皮沙发,也是一样没落,不过,小姨的嫁妆就不是用竹竿抬了,而是用拖拉机运了。

    四姐弟都成了家,对于外公和外婆来说,也算是完成了人生中的大事。可是,结婚之后的四人,还会像过去一样,相亲相爱吗?他们各自又会经历怎么样的人生路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