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公外婆家的故事
字体: 16 + -

第二章 外公和外婆的婚姻生活

    那个年代,有手艺就等于有饭吃,到了外公21岁那年,曾祖父便开始给他张罗媳妇。对于一个失去双亲,外加还有一个外公需要养的外公来说,最大的优势就是他的手艺,虽说,那个时候大部分人的日子都过的紧巴巴,但还是很看重家庭条件的,所以,从不奢望能娶妻生子的外公,在他快要20岁那年,让他意外的取了房媳妇儿,就是我的外婆。

    外婆从小失去父亲,家里有两个哥哥,母亲招赘,来了继父,后又生下一双儿女。其实也说不得继父有多不好,大部分原因还是生在那个物质贫瘠的年代。外婆瘦小的身形却成了家里柴禾的来源,一年四季,无论刮风还是下雨,山上从不曾少过那小小的身躯。农村都是烧灶台的,家里弟妹还小,两个哥哥是主要劳动力,要跟继父去赚公分,外婆就负责去山上背家里生火做饭的柴禾。基本上就是天蒙蒙亮便起床,喝点米汤,吃个玉米糕,那算不错的伙食了。便拿起柴刀,扁担和麻绳上山了。外婆说,坎一担柴回来基本就是天黑,中午就是饿着肚子的,那个时候她的母亲从来都不会给她准备什么干粮,有时候喝点山泉水,或者在山上找些能吃的野果充饥。

    有一年的冬天,雪下的特别大,外婆看着门外的雪,有些怯懦,可是,她要是不去背柴,家里就没有多余的柴禾生火(外婆年纪小,一天一担柴其实没多少的),于是便硬着头皮,往雪里钻。想起那时候的情形,外婆眼里泛着泪光,她说,那年真害怕自己会回不来,手冻的根本没力气砍柴,加上中午一直饿到晚上,是的她的母亲仍然没有给她准备干粮,冬天白天的时长相对较短,等于外婆天没亮就出门,等回到家,天已漆黑,身上也湿漉漉的,冻的像个触电的娃娃。可是她还是没有得到她母亲一句关怀的话语,因为弟妹已经让她的母亲忙的抽不开身。

    外公和外婆的身世有些相像,用土话讲,就是都是穷苦人家出生,而且都经历失去至亲的痛苦。或许,正因为如此,外公和外婆几十年的婚姻里,从没吵过架,当然后来又几次吵的原因,是为了我妈妈的婚事,这都是后话了。听我妈妈和阿姨们讲,从他们记事起就没有听到过外公和外婆吵架,外公甚至连重一点的语气都没有对外婆说过。

    外公说,你们现在结婚要多少多少彩礼,车啊,房啊的。我和你外婆结婚,就给了她17块几,两人各做了一身衣裳,外婆的娘家就给了两口大洋箱,其他什么都没有。就这样算是结婚了。外婆说,当时结婚对她来说也是一种解脱,即便同样过苦日子,也不想在那样没有温暖,得不到一丝关爱的家。他们结婚的房子就是外曾祖父的老房子,你外婆嫁过来还要照顾年纪大了的外曾祖父,当时说好了,外曾祖父自己住的两间房子和一个猪圈都归外公,但是他老人家要外公养老送终。外公也做到了当初的承诺,一直和外婆照看到外曾祖父去世。

    关于房子,在外曾祖父去世后,外公的几个舅舅,表兄弟,却站出来要来争这房子,当时外公人微言轻,没有父母,没有兄弟姐妹,一时间,为了这房子闹的沸沸扬扬,外公的表兄弟毫不念亲情,咄咄逼人,执意要来分房,好在当时外曾祖父生前叫村里的村干部见证,写过房屋归属的字据,后由村干部出面,外公拿出字据,他们才不甘心的断了念头。

    1964年的冬天,外公和外婆迎来了他们的第一个孩子,也就是我的妈妈,家里的长女,外公取名爱女。对于外公来说,他一个孤儿能娶妻生子是想都不敢想的,所以,他十分的珍惜。虽然当时有很多活要干,但外公宁愿少挣工分,也要给外婆坐月子,尽管后来在外婆的闲不住下,只做了十几天月子,但外公能做的都不会让外婆做,能烧热水,绝不让她碰凉水,也就是外婆仗着年轻,什么也不管不顾,就直接下水洗衣,下地干活。

    接下来的几年了,我的两个阿姨和一个舅舅相继出世。虽然,家里舅舅是独子,但在吃穿上,外公和外婆一视同仁,没有偏差过谁,在那个年代,重男轻女的思想还是普遍存在的,而且根深蒂固。而我外公外婆的这种思想,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一股清流啊。当然,这是在吃穿上。其他有些方面,在后来的生活里就可以看出了,儿子和女儿还是有区别的,但他们能做到偏差不过分也是很难得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