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高考我的分
字体: 16 + -

第13章 提高记忆有方法(下)

    6高中生物学习记忆方法

    (1)综合记忆法。就是在记忆过程中综合利用多种器官,包括眼、耳、口、手互相配合,这样大脑的左右两个半球都能参与,可以显着提高记忆的速度。比如同学们可以一边默读生物知识一边动手写出来,经常和同学之间相互提问等。

    (2)关键词记忆法。生物课中有许多复杂难记的知识,如果单纯依靠机械记忆会花费很多时间,而且效果未必好。这时你可以把这个知识点中的关键词提炼出来,先记住关键词再通过关键词进行扩展。比如高等动物的物质代谢,可以把“消化”“吸收”“运输”“利用”“排泄”作为关键词,然后进行串联扩展,整个过程就会完整出来了。

    (3)“中心开花”记忆法。即以一个重要的知识点为中心,进行发散思维,把与之有关的知识全部联系起来。比如,以细胞这个概念为中心,经过发散思维,可以联系出细胞的发现、细胞的学说、细胞的种类、细胞的成分、细胞的结构、细胞的功能、细胞的分裂、细胞的分化和细胞的衰老等知识。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知识体系,便于同学们进行记忆。

    7高中历史学习记忆方法

    (1)要重视历史课本中的插图。课本中的图画主要包括历史遗迹类插图、人物肖像图、事件场景图、情境介绍类插图、历史漫画等。历史图画是中学历史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第85页《农民对“解放”议论纷纷,表现出失望情绪》图,并不具体指某时某处农民的情绪,它实际上反映了广大人农民对俄国的1861年改革的不满,因为改革实质上是地主阶级对农民阶级的“合法”掠夺,当农民真正地“解放”后,实际上已变得一贫如洗了。再比如《时局图》揭示了19世纪末中国面临德、俄、法、英、日等帝国主义国家瓜分,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历史状况。

    (2)要重视对文献资料的学习。处理历史材料的能力,是历史学科最基本最重要的能力之一。课本提供的文献资料,既有文字形式的也有表格形式的。处理材料的关键在于“有效性”,即能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能够用它来有效地回答问题。中国古代史教材中的文献资料是材料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近现代史材科中标星号的文献资料是材料《说明》要求掌握的,应予认真掌握。中国近代现代史教材引用的文献资料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对教材内容的重要补充,如《19世纪末帝国主义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简表》;另—种是对教材重要内容的印证,如《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高中世界史教材引用的文献资料如属这两种情况,应选择掌握。对教材文献资料掌握情况的考查,高考也有涉及,如1999年第6题“‘生女直(真)旧无铁’,他们用马匹、人参等与邻近各族换取来的铁,主要用于制造兵器”,题干和答案均来自教材所引文献资料《金史》卷l。

    (3)要重视历史课本上的课中思考题和课后练习题。课中思考题,一是针对文献资料理解设问,二是针对教材理解设问。其特点是“小切口、深分析”,层次较高,难度较大。其目的在于引导我们通过问题的分析解决突破教学难点,培养分析、理解文题的能力。比如《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12页思考题:毛泽东说:“如果我们能够普遍彻底地解决土地问题,我们就获得了足以战胜一切敌人的最基本条件。”请结合史实,想—想为什么?这里,首先要明确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所领导的这场革命是在一个什么样的国度里所进行的什么性质的革命?这场革命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进而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和主力军这些根本问题入手,认识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重要性,从而突破难点。课后练习题针对教材重点设问,其目地在于引导把握知识重点,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巩固知识基础,为必作作业。如《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一节的两个练习题:1为什么说“扶清灭洋”口号的提出反映了当时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十分尖锐?2通过《辛丑条约》的具体内容,分析条约给中国社会造成的严重危害。

    (4)通过对历史课本上思考题、练习题的解答,总结解题规律,建立解题模型,提高解答主观题的能力。比如:《1815年2月维也纳会议秘书长的报告》中“重建社会秩序”“恢复欧洲政治制度”实际上是重建(恢复)欧洲封建统治秩序和政治制度;“公平的力量配备”实际上是欧洲各大国不愿别国主宰欧洲,要维护欧洲均势原则;“建立持久和平”的实质是镇压革命,维护维也纳体系所规定的欧洲统治秩序和国家体系。同学们分析问题时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通过材料看到蕴含其中的中心思想,弄明白材料表达的真正意思。这就要求同学们在处理课本习题时对照答案加强锻炼自己的正确审题和理解题意的能力、史论结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比较和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综合处理历史材料的能力、简洁有序地表述历史问题的能力。

    (5)要重视历史课本上出现的教材注释。教材注释主要包括对于知识介绍型注释、对于正文内容的解释型注释、对于介绍不同学术观点的注释。如《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94页注释“张澜”。72页注释“中国共产常提出和平谈判的八项条件”,可择其重点掌握。如《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第l页“大陆政策”,49页“三三制原则”的注释,因为理解教材所必需,应予掌握。如教材正文讲“戊戌变法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注释讲有学者称它是“一次失败了的、不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可用来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不论同意哪一种看法,或有别的看法,只要有理有据,在高考中均同等评分。1999年高考第42题就是最佳例证:关于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有不同的看法,大致是:a主要是积极的,但也有消极作用;b主要是消极的,但也有积极作用。请按照自己的理解,说明你同意哪种看法并阐述理由。

    (6)要重视历史课本附录中的大事年表,根据大事年表,明确教材内容的重点。凡列入大事年表的内容,都是学习和复习的重点。要做到能够根据大事年表,补充、明确正文内容。另外通过对中外历史大事年表对照阅读,还能够进行中外历史的横向联系与比较。比如,1956年,中国史两件大事:我国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中共八大召开。世界历史四件大事:苏共二十大召开,波兰波兹南事件,匈牙利事件,第二次中东战争。其内在联系为: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的秘密报告没有全面评价斯大林,在苏联国内造成思想混乱,帝国主义借此掀起反苏的浪潮,一度造成东欧政局的动荡,酿成波兹南事件和匈牙利事件;中共由此破除了对斯大林和苏联经验的迷信,更加注意总结本国建设经验,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情况下召开的中共八大正确认识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提出了正确的经济建设方针;同时,北非国家的民族独立运动发展,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英、法、以色列发动侵略埃及的第二次中东战争失败,埃及实现了苏伊士运河国有化。

    历史课的学习,关键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平时多做复习,做好查漏补缺,通过练习提高运用能力。其实历史课的考试是相对容易得高分的,只要同学们能够合理运用以上方法,就能很快提高自己的历史成绩。

    8高中地理学习记忆方法

    (1)以时间为顺序进行记忆。如按时间发展演化从旧到新或从古到今的知识联系,如人口再生产的类型:原始型—传统型—过渡型—现代型。按地理事物发展演变的不同阶段或层次由浅入深或由初级到高级的联系,如工业的发展:手工业——以蒸汽机的发明为标志的第一次技术革命——以电气化为标志的第二次技术革命——以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及其普遍应用为主要标志的第三次技术革命等,这些地理事物的演变、发展的纵向联系中,在每一阶段或层次上又存在着多向或横向联系。

    (2)要理清楚各个地理知识点的多项联系。包括同一地理事物从多角度进行解释和地理事物中一因多果多因一果的推导。如太阳直射23°26′n,可以从下面几点取得联系:①地球表面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②北半球夏至日;③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④地球公转速度慢;⑤亚欧大陆受低气压控制,北太平洋受高气压控制等;⑥气压带移动与北半球气候变化等。如降水的成因有:①暖湿气流前进时受地形阻挡上升冷凝而成地形雨;②湿热气流强烈受热上升冷凝而成对流雨;③冷暖气流相遇,暖空气沿锋面爬升冷凝而成锋面雨;④暖湿空气沿台风中心旋转上升冷凝而成台风雨。

    (3)对地理问题要善于逆向思维,根据已知条件大胆进行推测。打破习惯定势,不按常规从正面去思考,而从反面来思考,这样既可加深对地理事物的理解,又可培养多向思维能力。如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生命的天体的条件,课本讲了两点:①有介乎0——100℃的温度,这是液态水存在的温度条件;②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为什么会有水、大气呢?我们可逆向分析如下:地球适当的体积、质量——吸住大气生命物质存在条件;日地距离适中——温度适宜——水。打破习惯定势思考问题的方法,有时也如数学上定理与逆定理,定理成立,逆定理不一定成立。如含化石的岩石一定是沉积岩,但沉积岩并不一定有化石。 假想性推测是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有效方法。如黄赤交角扩大或缩小引起的变化——阳光直射范围,极昼、极夜范围,五带的划分范围亦随之变化等。

    (4)重视对地理课基本概念的理解。学习地理时,要重视概念的学习,要对所有的地理概念一一消化、理解、吸收,不留夹生饭。只有概念清楚了,判断、推理问题才能正确无误。要把那些特别容易混淆的概念罗列出来,对比其差异,诸如:天体、天球,恒星日、太阳日,时区、区时等。当然,概念学习不是孤立的,要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

    (5)找到地理学习中的规律。总结和归纳,掌握地理学习的规律。将知识整理归纳形成主干,构建自己的“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指用联系的方法来表达人们头脑中的概念、思想和理论等,是把隐性的知识显性化、可视化,便于思考、交流与表达。它是由节点、连线组成的知识网络图,其中节点表示概念,连线表示概念之间的联系,用节点和连线组成的网络知识结构表示某一个主题及其层次。

    (6)要学会利用地图中的信息。地理学习的灵魂是地图的阅读和使用,地图是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地图是我们获得地理知识的重要工具,地理学习不能够离开地图。学习时要做到看书与看图相结合,将地理知识逐一在图上查找落实、熟记;平时要多看地图(还可以填图、绘图),“图不离手”,把地图印在脑子里,并能在图上再现知识。这样,当我们解答地理问题时,头脑中就能浮现出一幅形象、清晰的地图,于是,我们就可以从中准确而有效地提取需要的信息,从容作答,即形成“脑图”。在历次高考地理试卷中,都有许多无图考图的题目,因此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十分重视构建“脑图”的训练。

    9高中政治学习记忆方法

    当今时代是一个全球化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主要是学习知识、应用知识和创造知识的竞争,会学习将成为人们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在一份报告中指出:21世纪的文盲将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因此,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必须重视科学学习方法的掌握和对学习能力的养成。下面根据我的实践经验,和同学们谈谈如何系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1)要重视政治原理中的关键词的作用。在学习中把关键词提炼出来着重记忆,最后将其他词汇补充完整形成完整记忆。如学习价值规律对于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起的三个方面的作用时,即①自发地调节着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也就是调节着社会劳动在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②刺激商品生产者技术的改进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③促使商品生产者优胜劣汰。我们只要记住三个作用的关键词是“调节……分配,刺激……提高,促使……分化”,到时考试时就能知一窥百。

    (2)通过联想促进记忆, 各个知识点之间并不是孤立的,而是有着其密切联系的。很多时候,我们学习的新知识是对以往所学知识的新视角、新层面的认识,这时我们不必重新记忆,只需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加以补充加工即可。如市场、市场经济的作用,如果你知道市场的含义,那你就可以进一步推导出市场经济的含义,进而稍加思考就能够得出市场经济的作用,这就是我上面一直在强调的举一反三。

    (3)政治课学习要求多种感官联动,协同记忆 ,耳听,眼看,手写,口念,效果会更好些。在记忆一些政治概念、定理时,你可以尝试一边照着教材读出来,一边动手拿笔把它在练习本上写一遍。这样可以加深你的记忆,不容易忘记。

    (4)不要忽视政治课教材的前言部分。前言是对本书所学内容的整体介绍,在学习的过程中要经常把知识置于整体当中去认识。要注意知识的积累,自觉坚持用联系的观点来看待知识,能够经常去寻找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从整体上去学习把握知识点才能够避免片面性,无所遗漏。

    (5)平时要关注时事,增加自己的信息量。平时关心国内外大事的同学,政治考试,特别是高考的成绩往往就比较好。这是因为有了时政热点的知识储备,思维会更开阔,而政治考试是不回避现实热点的。生活是鲜活的,是不断变化的,由于教材的稳定性以及时间上的限制,教材对此往往不能及时反映,教材内容存在滞后性的一面,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教材与现实的脱节。这就需要我们在学习政治课的过程中,关注变化的生活,及时的把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补充进来。

    现在社会的发展,瞬息万变,一日千里。要在学习上取得好的成绩,仅仅依靠勤能补拙恐怕已经不能满足需要。虽然每个同学都有自己习惯的学习方法,但是不论何种学习方法都必须遵循科学性。磨刀不误砍柴工,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学习记忆方法对提高学习成绩至关重要,如果方法不对头,平时再努力也可能是在做无用功,甚至出现南辕北辙的效果。所以同学们选择学习记忆方法要慎重,既不能无动于衷也不能照搬别人的方法,要慢慢地去摸索,找到适合自己实际情况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形成自己的科学思维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会让你受用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