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师
字体: 16 + -

第九十七章:战山海关(一)

    《双十协定》的签订,令关内的人民欢天喜地,共庆和平。但东北却未纳入此次谈判的内容之中,我一时百思不得其解。显然,东北问题已成为全国聚焦的焦点。重庆曾流行一句话:“得东北者得天下”。令蒋介石焦虑不安。这句话虽有点夸大其词,但也有历史的佐证。重要的是蒋介石占据东北,实行南北夹击关内共军的战略计划破产了。再就是怕共军占据东北之后,会得到苏联的援助,那大事就不妙了。因此,争夺东北就成为目前国共双方最关键的事。可惜的是蒋介石在最关键处却走了一着臭棋。把本该用来争夺东北的最精锐的王牌部队一一杜聿明部,留在昆明用来解决“云南王”龙云一事,待尘埃落定已是十月中旬。而我军早已捷足先登。事虽如此,但蒋介石并没有气绥。自抗战胜利后,他的自信心充分澎胀,在中国已是“老子天下第一”。手中握有400多万军队,还怕拿不下小小的东北。

    于是,蒋介石定下了用武力强行夺取东北的决心。他将昆明防守司令部改称为东北保安司令长官司令部;随即任命杜聿明为东北保安司令长官,并委任了东北各省主席和各市市长。蒋介石根据《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于十月十二日,派遣熊式辉、蒋经国等40余人赴长春去负责接收,结果碰了个软钉子,丧气而归。蒋介石极为恼火,便决定依靠美国的援助,从海陆空三路加紧向东北机动兵力,准备用武力夺占东北。他把攻占东北的军事指挥权交给了杜聿明。

    杜聿明何许人也?乃大名鼎鼎的抗日名将。曾在昆仑关率部与日军第五师团第十二旅团激战十八天,击毙敌旅团以下4000余人,取得昆仑关大捷。42年曾率军远征缅甸,其部队是中国最早的机械化部队,具有丰富的作战经验,而且作战意志也极为顽强,是当时国军中的不可多得的精锐主力。对于杜聿明其人,我早有一定的了解。我欣赏他的军人精神,但我并不怵他,他的战术我研究过,擅长出奇制胜,以部分兵力作正面进攻,而以主力实施两翼迂回,包抄,这跟我军常用的战术极为相似,而且他迂回的部队是机械化部队,速度快。只要了解到他的特点,要对付他并不十分困难。再就是他指挥的是美式装备的部队,火力强大,机动性强,还会得到海空军的支持,这一些要大大优于我军。不过,我军在得到苏军部分武器装备后,差距也不会太大。因此,我对战胜对手还是有一定信心的。

    在美国帮助国民党向东北抢运部队的同时,我军也在积极备战。我们将苏联暗中提供的武器装备尽快地配发到各部队。特别值得到一提的是,主力部队营、连一级都配备了步话机,团级以上配有新的大功率电台,使用统一新的密码。这样,各部队的通讯连络及指挥就快畅多了。而这段时间里,我一直在考虑东北的战略问题。主席几次密电给我,问及是否能把国民党军挡在锦州以南地区。对此,我一直在犹豫不决,沒有足够的把握。目前,我军有较强战斗力的只有一纵、二纵、四纵、六纵及新四军三师,而且四纵、六纵、三师还在剿匪,配合地方工作队完成建立根据地的任务。能机动的只有一、二纵,挡住敌人的先头部队是有把握的。但要挡住敌军主力的全面进攻,就是把四纵、六纵、三师全部调来,恐怕也挡不住。况且,我们跟美式训练、美式装备的国民党军还未交过手,对其战术及战斗力还不甚了解。而我军其他部队正在扩建之中,要形成一定的战斗力,至少还须几个月的时间。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我定下决心,放弃沈阳,确保四平、长春。我将自己对整个东北的战略想法与政委、参谋长等人经过认真的商讨之后,形成了共识。于是,我便把自己的设想如实电告主席。

    几天后,主席来电同意了我的设想,并提醒我预先做好四平的防御。目前应将蒋军阻滞在山海关至锦州一线,阻滞的时间越长,对我们谈判越有利。最后,叮嘱我务必确保四平不失,确保长春在我手中。因为,这直接关系到谈判桌上的交锋。我拿着这份沉甸甸的电报,如同举起千斤重担。现在,重要的是先挡住敌军的先头部队。我与总部的领导进行了分工,程政委坐镇总部,掌管全盘,洪参谋长负责新兵和新组建部队的训练,其他总部的领导下到四大军区,指导组建地方武装。我与卢副参谋长带一个精干的班子,到前线指挥战斗。因为我要亲自去摸摸美械装备的蒋军的底,看看其战斗力如何?为今后制订作战计划,心中有个底。

    10月下旬,充当蒋介石争夺东北的急先锋杜聿明,乘飞机赴东北长春会见了苏联红军马林诺夫斯基元帅,受到了隆重的欢迎和爽快的应诺,表示在营口迎接他的到来。杜聿明此行得到了他想要的结果,自然是十分欣喜,踌躇满志,心想此次抢占东北必然是旗开得胜,囊中取物。但他没想到的是苏军玩了他一手,以报复美军在山海关的违规行动。当他乘坐美军的军舰,神采飞扬地来到营口海港时,迎接他的不是马林诺夫斯基元帅的笑脸,而是东北民主联军黑洞洞的枪口、炮口。苏联红军早已将营口、葫芦岛等重要港*与我军驻守。杜聿明碰了一鼻灰,气得脸色铁青。后又想从葫芦口登陆,其碰到的结果如出一辙。

    杜聿明满腔愤怒地跑回去向主子报告,蒋介石听后,将俄国人大骂了一通,说:“岂有此理,一定要打进东北。光亭,你有把握率国军武力接收东北主权吗?”杜聿明大言不惭地说:“给我十个军,我一定将东北共军全部消灭,恢复东北主权。”当时,哪里一下子能调得出10个军。蒋介石只好说:“十个军一时调不出,你先带两个军从山海关打进去。”于是,杜聿明领了圣旨,兴冲冲去调兵遣将。

    十一月三日,由美军军舰将国民党第13、第52军从海口、上海运至秦皇岛。杜聿明经过侦察,判断在山海关一带的共军只有50000人左右,便指挥第13、第52军向山海关发起试探性进攻。

    十月二十二日,我与卢副参谋长带着精干的前指班子秘密来到了锦州附近的石塔,与一纵会合。一纵经过一个多月的整训,兵员齐满,弹药充足,而且是我军唯一一个装备苏军制式武器的部队。战斗力在所有部队中首屈一指。一、二纵还根据我后世所了解到的有关美式装备的蒋军的特点(包括编制人数、武器装备、火力及作战战术等)所编写的训练大纲,开展了有针对性的大练兵。使各部队对美式训练、美式装备的蒋军,以及作战特点有一定的了解,应对起来就相对容易一些。一纵司令员兼政委罗先辉向我全面汇报了部队的情况。他说:部队已进行了政治动员,全体指战员听说国民党军要来抢夺东北,摘取胜利果实,都义愤填膺,纷纷请战,要将来犯的敌军全部消灭。我听后高兴地说:“很好!要使全体指战员明白:这是国民党军队挑起的内战,我们是保卫自己的胜利果实,保卫自己的家园。我们被迫进行自卫,我们的战争正义的,最终的胜利必将属于我们!”随后,我们就当前的战局交换了意见,统一了认识。我命令一纵、装甲一团、防空团等部,秘密开往绥中附近的黄家、高台等地,隐蔽待命。

    十月二十五日,我赶到山海关附近的万家镇,这里离山海关不到十里,二纵四师师指挥部就设在镇子旁边的一个小村里。师长杨天明向我详细介绍了当面的敌情。他说:山海关正面的是国民党军的第十三军和第五十二军,第十三军是全部美械装备的机械化部队,第五十二军也是美式装备的半机械化部队。两军共约60000余人。近段时间,国民党军不断以小股部队向我山海关南面的一线阵地发起小规模的进攻,均被我军击退。我师驻守山海关及南面阵地的是一团和四团,防守九门口和义院口的是二团,三团留作预备队。最可恶的是美军的飞机,经常来我军防地上空侦察骚扰。

    我听完杨师长的介绍后,便驱车前往山海关一线阵地视察。杨师长和林青峰政委一路陪同。我向林政委问道:“部队的思想状况如何?”林政委兴奋地回答:“战士们的士气十分高昂,只等上级领导的一声令下。”“好!劲只可鼓而不可泄,但需正确引导,转化为实际行动。”我赞赏地说。在我军的一线阵地上,我仔细地检查了修筑的工事堡垒,然后对陪同的师长、政委及团长们严肃地说道:“有些工事还须特别加强,你们要清醒地认识道,我们面前的对手是全美式装备的蒋军,其火力远超当年的日军,口径超100mm以上的重型火炮不少,还有火箭炮。我军的工事必须能承受重炮的轰击和飞机的重磅*。另外还要告诉战士们注意防备敌军发射的*。千万不可因粗心大意而导致战士们的伤亡。”我的叮嘱,使这些师长、团长们感觉到问题的严重性,并对他们头脑中产生的一经骄傲轻敌的思想敲响了警钟。随后,我又驱车到九门口和义院口,察看了二团的防守阵地。返回绥中后,我便将前线总指挥所设在绥中附近的榆树村。

    十月三十日上午九时左右,一小队美军,开着两辆中吉普,后面约一个营的蒋军,排成四路纵队,耀武扬威地向山海关我军一线阵地扑来。行至西罗城大石河附近,遭我军四师一团二营九连阻止。美国人狂妄地说要视察山海关。九连连长说美国人可以过来,但后面的国民党军必须回去。而蛮横的美国大兵端着汤姆枪,坚持要和国民党军一同去,双方发生了争执。九连连长义正词严地驳斥道:“山海关是我们从日寇手里夺来的,你们没有权力派兵来。”

    争吵了约半个小时,美国兵爬上中吉普,开着车子硬往前闯,撞伤了前来阻止的九连连长。从而引起了双方交火。九连战士早已被美军的蛮横无礼的行为气炸了胸膛,顿时展开猛烈的还击,机枪小炮一骨脑地砸了过去。公路上顿时硝烟弥漫,尘土飞扬,天昏地暗。跟在后面的国民党军见我军一开枪,便向后撤了兔子,一下子跑得无影无踪。十几个美国兵死伤了六、七个,其余的全跪在地上举着抢投降了。两辆中吉普,一辆被打翻在地,一辆成了我军的战利品。指挥战斗的一团团长命令把俘虏和死伤的美国兵全部弄回了团部,并对伤员给予了医治。情况很快就上报到前总指,我得知消息大为高兴,连声说:“打得好!”立即传令给予通报表彰。随后,我将具体情况连同俘虏的供词一同上报给主席与中央。延安之声广播电台向美军提出强烈抗议,在铁的事实面前,占领秦皇岛的美军最后被迫承认错误,才准许领回俘虏和尸体。

    熟悉中国近百年历史的人都清楚,打死洋人就意味着一次涉外战争,到头来免不了割地赔款,受尽屈辱。从道光皇帝到蒋介石,莫不是如此。但m主席不信这个邪,中国共产党不信这个邪!硬是让美国人得到了教训。在其后的战斗中,再也不敢派部队参与地面战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