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师
字体: 16 + -

第七十七章:浴血苦斗(一)

    从一九四一年以来,日军对我华北各抗日根据地展开了疯狂地“扫荡”与“蚕食”,其中千人以上的“扫荡”达一百八十余次,较前两年增加了三分之二。各次“扫荡”使用的兵力总和达百万余人,较前两年增加了一倍。新增加碉堡、炮楼八千七百余个;封锁沟、封锁墙总长达一万三千八百六十公里,相当于我国由山海关到宁夏长城的七倍。日军为了实施所谓的“强化治安运动”,实行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和特务相结合的总力战。对我华北各抗日根据地采取分割、包围、封锁,隔绝各抗日根据地之间的联系,以及抗日根据地的内外联系,制造了大量的“无人区”,强迫人民群众集中在“人圈”内居住。日军铁蹄所到之处,房屋全被烧光、财物全被破坏或抢走、妇女不分老幼全被奸污,有的妇女被*至死;其野蛮残暴,令人发指,罄竹难书。华北各抗日根据地在历经敌伪的“扫荡”与“蚕食”之后,处境极为艰难,严重的如冀中、冀南、冀东、冀鲁边等抗日根据地,绝大部分变成了游击区,有的还变成了敌占区。我中北区的晋北抗日根据地、以及冀察热的察南、察北地区,情况同样十分严重。敌人的残暴并没有使根据地的军民屈服,反而更激起根据地的军民同仇敌忾,在我党的正确领导下,与敌人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浴血苦斗,给敌人以沉重打击;涌现出无数感人的英勇事迹,谱写出一首首壮烈凯歌。

    在察北根据地,大部主力部队转移到外线之后,留下主力归绥旅一团,与地方武装及民兵游击队坚持根据地内的游击战争,并留下归绥旅旅长许晓光、三分区政治部主任钱友来等领导组成一个坚强精干的领导机构,负责指挥察北根据地的抗日斗争。许旅长、钱主任根据察北地区大都是山林沟壑的有利地形,将主力一团化整为零,分散配合各地方武装和民兵游击队,充分利用山林沟壑众多及熟悉地形的有利条件,与占据绝对优势的敌军周旋,将*战、麻雀战、夜袭战、伏击战等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积极地打击敌人。当碰到大批敌人扫荡时,就巧妙地避开它;当发现小股敌军进犯时,就适当集中部分主力给予毁灭性的打击,做到速打速撤速藏。

    四月二十一日,许旅长得悉情报,沽源县附近有一个中队的日军明天将到白土坑、张麻井一带扫荡清剿。许旅长、钱主任等领导经过一番分析、商讨后,觉得这是一个良好的歼敌机会。于是,连夜调动附近地区的两个连赶来参加战斗。许旅长细致地勘察了这一带的地形,决定选择在白土坑附近设伏。这一带地形十分有利,一条土公路通向白土坑,土公路两侧都是连绵起伏的小山头,山头、山腰上长满了杂树野草,便于部队隐蔽设伏。许旅长看完地形,心中便有了详细的作战计划,立即召开了作战会议,命令赶来参加战斗的二营一连与二连埋伏在土公路两侧的山头、山腰上,将身边的警卫连负责拦头和堵尾。同时命令警卫连配合当地的民兵队,在土公路上埋上了几十颗自制的土*。最后,许旅长一再严肃地强调:此仗必须速战速决。因为,此地离沽源县城只有二十余里,日军的增援部队两、三个小时就可赶到。因此,战斗必须在一个小时内解决。许旅长要求全体指战员必须勇敢顽强,敢于刺刀见红,全歼这股日军,为死难的乡亲们报仇!

    第二天上午九时左右,鬼子的扫荡中队进入了伏击圈,先头部队踏响了公路上的*,连续的爆炸声将鬼子炸得人仰马翻,队形大乱,死伤一地。爆炸声就是命令,埋伏在四周的三个连的八路军展开了猛烈射击,四门迫击炮、六挺重机枪,还有二十余轻机枪同时发出愤怒的吼声,土公路上鬼子中队被打得哇哇乱叫,东躲西藏,混乱之极。此时,冲锋号响了,我军300多名勇士,端起明晃晃的刺刀,奋勇冲了上去。鬼子还未组织起有效的抵抗,便被我军冲上公路拚杀起来。双方展开短兵相接的搏斗,兵器的碰撞声与喊杀声交织在一起,有的双方将刺刀同时刺入对方的身体,有的双方纠缠在一起,倒在地上还扭打在一起,撕扯着对方,至死方休。战场上显现出一幅幅惨烈的画面,不忍目睹。归绥旅组建后曾经历了一年多严格的有针对性的军事训练,百团大战第二阶段参加作战,又经历一年多反“扫荡”作战的血与火的考验,已成长为独立师的一支劲旅。而拚斗的鬼子也是日军第十二师团的精锐,军事素质过硬,战斗力强,双方可以说是旗鼓相当。然日军遭我军突然伏击,伤亡惨重,士气大受打击;而我军全体指战员对日军的暴行,早已怒火填胸,杀气高涨,在气势上完全压倒了日军。尽管日军拚死挣扎,顽强抵抗,但已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随着我军后续部队的加入,剩下的几十名日军绝望了,失去理智地乱冲乱杀,完全是歇斯底里。我军的勇士们仍保持着清醒的头脑,按照战术的要求,三人一组地对付一个鬼子,毫不手软地将鬼子杀倒在地,再补上一刀。经过不到四十分钟的激烈拼杀,整个战斗便结束了。许旅长指挥三个连迅速打扫战场,立即撤离。约一个多小时后,增援的日军赶到了,见到的只是一地玉碎的尸体。此仗全歼日军中队150余人,缴获了全部的武器弹药及军用物资。而我军只付出伤亡30余人的代价,其中牺牲的官兵只有14人。可以说是一次成功的速战速决之战。此仗大大鼓舞了察北地区抗日军民坚持反“扫荡”、更“蚕食”的斗志,以及必胜的信心。察北地区的地方武装、民兵和游击队在主力部队的带动下,也纷纷运用各种灵活的战术,主动地打击敌人创造了不少辉煌的战绩。其中沽源县新安村的民兵队就是一个杰出的代表。

    新安村位于沽源县城西南方向约三、四十里的地方。村庄不大,座落在一片山林之中,约五、六十户人家。村庒并不出名,但提起新安村民兵队,在察北四分区,却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特别是民兵队长雷大炮(其实名叫雷大毛,后因他自制的*威力大,埋雷的技术巧,炸得鬼子哇哇大叫,故后称之为雷大炮),更是声名远扬,连沽源县的鬼子、伪军听到雷大炮的名字都胆战心惊。提起雷大炮,很多人都以为是一个三大五粗、横眉大眼的豪爽之辈,其实不然。后来,我在中北区英模表彰大会上见到了这个传奇人物,却与我的想象大相庭径。这个人不但长像清秀,而且还有点腼腆,约二十七、八岁的年纪,看起来倒像一个书生。而就是他,使鬼子、伪军闻风丧胆、望而怯步。一九三九年,二十五岁的雷大毛被选为新安村的民兵队长,当时民兵队只有三、四十人,武器装备也只有三支老套筒和两支火铳,子弹20余发,其余全是长矛大刀。雷大毛心想,凭这些武器是保卫不了家乡的,怎么办?恰好,这时军分区组织各乡村民兵队长培训班,雷大毛积极参加培训班学习。在培训中,军事教员特别讲了*战的战术,包括士*的制作方法、埋雷方法等等。雷大毛对此极感兴趣,课前课后总是围着教员询问各种土*的制作方法、埋雷技巧,以及战术的使用。雷大毛头脑灵活,心灵手巧,很快掌握了各项要领。

    一个星期后,雷大毛带着分区发的十枚铁*和满脑子的想法,兴冲冲地赶回新安村。回到村里后,雷大毛立即召开了民兵会,在会上传达了上级关于开展*战的指示精神,以及自己对开展*战的想法,得到了村长与全体民兵的赞同。于是,一个*的热潮在新安村兴起。雷大毛与村长利用生产的空闲时间,组织全体村民献计献策,研制*。没有*怎么办?就自己动手研制黑色*,没有载体,就用山上石头掏空或瓦罐、瓷罐代替。三九年到四○年*458颗。在日军第一次对新安村进行扫荡时,雷大毛带领民兵队所埋的*阵大显神威,还未进村,就被炸死炸伤二十余人,吓得其余日军退了回去。没过多久,日军便带了一个班的工兵前来对付土八路的*。哪知道鬼子的探雷器对这些土*并不灵,除了探出几个铁*外,但对那些用石头、瓦罐、瓷罐制作的*起不了什么作用,反而将排雷的工兵炸死炸伤了五、六个,探雷器也炸坏了三、四个。好不容易进入了村子,碰到的却是更加恐怖的埸面。有的鬼子推开院门进去抢劫,便“轰”的一声被炸得粉身碎骨,有的鬼子想进鸡笼抓鸡,有的鬼子掀开柜门想劫掠财物……其下场均是非死即伤。在村子里捣弄了半天,人未看到一个,反倒自己死伤不少。盛怒之下,日军指挥官下令将房屋统统烧毁。在回城的路上,又踏响了新安村民兵队埋下的*,死伤了十几个,气得鬼子指挥官直吐血。

    雷大毛带领的民兵队每打一仗,都进行一次总结,不断提高土*的质量和威力,不断开发土*的新品种,什么跳雷、飞雷、绊雷、头发丝雷,连环雷等等,花样百出;不断提高埋雷的技术和技巧。民兵队也由原来的三、四十人扩大到六十人,装备也得到了改善,缴获了40多支三八大盖和一挺歪把子机枪。同时,雷大毛还与附近两个村子的民兵组成了联防队,他被大家一致推选为联防队长。为了防备鬼子的偷袭,雷大毛在离公路附近的山头上设立观察哨和“消息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