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王海略图之南海寻珍
字体: 16 + -

第13章 搞错了?

    经过了两天两夜的航行我们终于到了蕾娜拍摄《徽王海略图》后影印出来的海图所标识的海域,听华叔介绍说当地渔民把这片海域叫做“沉船海”或者更直接的叫做“珍宝海盆”,与阿留申群岛的那个“沉船湾”不同的是,阿留申的“沉船”主要是二战时候的美日军舰,而这片海域则主要是从古至今往来于东西方、印度洋的商船。

    我们在下潜前开了一个全体会议,决定留下不会水的老炮、哈桑和麦子跟着华叔守船,保护打捞设备,而芝麻的岗位很特殊仍然呆在船舱顶上负责警戒,再就是蕾娜,她必须在甲板上通过无线对讲机对潜水队的行动进行监控跟指挥,其他人则都换上可潜水装备准备在班长和我的带领下下水搜索。

    轮机长老洪把位于船中前部的一个闸门打开,然后启动升降机,一套打捞设备从底舱下升到了甲板,我们发现这些设备中居然有一个潜水机器人,蕾娜介绍,这款机器人自带海底多角度强光照明和摄像功能,有一条绝缘电缆包裹着数据线链接在一个操控电脑上,其有效范围最广可达100公尺,在这次潜水探索的行动中这台机器人将跟随我们一同下水,一方面是在黝黑的海底作为配合照明设备使用,另一方面是实时传播我们的行动,能让在甲板上指挥的蕾娜可以时刻提醒我们搜索的线路,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如果海底有大型攻击鱼类,那么这台机器人的强光足以吸引这些鱼类的注意力从而给我们提供撤退的时间;而我们的任务则主要是确认海底是否有如《徽王海略图》上锈的那艘沉船以及其具体位置。

    蕾娜介绍完后我和班长就开始抽签选人,我这组有我跟老欧,鬼子男、艾玛则跟了班长。我们确定好方向,决定下水后班长那组主要搜索东面海域,我跟老欧则往西搜索,一次搜索时间为半个小时,因为氧气罐能够供氧最多也就一个钟头,所以安全起见,以半个小时为准。

    一切准备妥当后我们五人就下了海。我们咬住呼吸器一起抓住潜水机器人开始下沉,在昏暗的海水里我不知道别人的感受如何,但我觉得时间过得好像特别的漫长,直到无线通讯器中传出了蕾娜的声音“到了”,机器人身上的探照灯被打开,我被探照灯的强光晃了一下眼差点就把嘴里的呼吸器给吐了出去。我近距离仔细打量了机器人,它身上有四个探照灯,其中最大的一个位于底部,一条光柱直射到海底的礁层,另外有三个稍微小一些的分别直射向左右两侧跟尾部,而我就是被左侧的探照灯晃到的眼睛,还好这些灯都是可以活动的,估计蕾娜通过摄像镜头看到了我的情况,遥控着那个灯朝我的侧前方移动。

    这个时候,通讯器里又传来了蕾娜的声音,告知我们已经下潜到了水下30米的礁层了,并提示我们可以开始搜索,但是彼此相隔不要超过一百公尺,她在船上会提醒我们。听完蕾娜的话,班长拍了拍我的肩膀,松开了抓在机器人把手上的手,紧接着鬼子男和艾玛也跟着他开始下潜。我对老欧打了个手势见他伸出了个大拇指后,我们两也打开随身携带的潜水探照灯朝西面潜了下去。

    我们这组走的是往西搜索的水路,这里海底有很多的暗礁,有的暗礁直插海面,有的则半隐藏在海水中,礁石上附着海草、珊瑚还有一些我不知道的海洋植物。礁石间的密度很大,再加上附在其上的海草随着洋流飘摆,就像是一个海底的原始森林,看样子这一带是处于板块交接位置,而这些礁石则是被千百年的板块运动给生生的拱了出来。

    距离我们脚下大约十米的地方则是一层厚厚的沉船层,数不清的沉船相互挤压在海底部,甚至有一些则挂在了拱起的礁石上,被海草紧紧地包裹着,想来从古至今无数的商船如果在海上航行偏离了主航道后误入这片海域应该很少可以平安离开的,大多数也就永远地被留在了这里。

    我用探照灯朝四下扫了一圈,看到了一艘沉船的破洞中闪着一股磷光似乎有什么在蠕动,正打算过去探个究竟的时候通讯器里蕾娜的声音又响了起来“别过去,那是大王乌贼,那艘船估计已经成了它的窝了。”听到蕾娜的声音我下意识地抬头看了一眼,潜水机器人正在我们这组的头顶距离我们大约有三米的地方,难怪她能看得那么清楚,我朝机器人竖了一下拇指表示知道了后,那个机器人的屁股后面就卷起了一阵水花,朝班长那组的方向开了过去。

    就这样,我们在这片海域探索了整整三天并没有发现海图上所标识的那种沉船,倒是我和班长都各自发现了几艘货载完好的商船残骸。大家都开始质疑蕾娜的海图不准确,其中闹得最凶的是从没下过水的老炮和麦子;

    “你确定你的海图没错?都找了三天了,连根鼻毛都没有找到!”第三天晚上在一起吃饭的时候老炮首先开始向蕾娜开火。

    “按照当时我所拍摄的照片再加上经纬表格的对照,我很确定是这片海域!”蕾娜也不甘示弱。

    “那···那···那你说,怎···怎么会找···找不到?”麦子一直对蕾娜他们很不爽,能够在一起行动无非是看在蕾娜他们对《徽王海略图》的了解,更主要的是要向老麦显示一把自己没别人说得那么差劲争口气的份上才一起来的,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损蕾娜的机会!

    “不信,我们可以再把那副画拿出来比照!”说着蕾娜就看向了我,我两手一摊朝麦子指了指表示画在麦子那。

    “比··比照就比···比照,还···还怕··怕了你不成?”说着麦子就跑进了船舱把装着那副《徽王海略图》的画轴袋取了出来,掏出画摊在甲板上的工作台上,末了还加了句:“这···这回别··别特么给···给老子瞎拍。”

    我们都凑到了画前,跟之前在上海一样蕾娜取出了一张刻有经纬线的薄片附在画上,再取出她之前冲洗出来的海图做对比后说了句:“你们可以自己看,我是否有说错。”

    我们打起了几个照明手电仔细地观察,的确现场的标识和照片里的一模一样,在同一个方位都显示着在一个拱起的山下有一艘带着龙形船首的帆船图案。

    老炮拿着手电来来回回的比照后说:“妈的,见了鬼了,难道这船还长脚自己跑了不成?”

    “会不会是这里位于板块结合块,地质运动给挤到哪去了?”我根据在海底所见提出了这个设想。

    “嗯,有道理。”班长对我的意见表示赞同:“即使不被挤压到,这里礁岩密布,如果发生一场海啸或者一次大的海底潮涌在礁岩中形成巨大的推力,也可能把船带离这个位置。”说着班长指了一下海图。

    “这个情况不太可能。”说话的是鬼子男,我们都看向了他,原来他是帮艾玛做翻译。艾玛指着这幅海图说:这种船型她在她的老家帕尔玛见过,是属于早期盖伦,西班牙跟葡萄牙人在大航海时期大量建造这种类型的帆船,其主要作用是用来运输从殖民地掠夺来的黄金,这也是早期的西方军舰的首选船型,这种船为了在海上能够保障船员和黄金的安全,水线以上都加装黄铜板材或是直接镶嵌钢板,所以船的自重是非常大的,相应的船本身的稳定性十分出色。虽然她不能够按照画上的图推测出这艘船到底有多重,但是基于一个是远洋航行又需要大量装载,还要能够容纳近百名驾驭它的水手,那么这艘船怎么也不会低于八百吨这个量级甚至更重,远不是那些阿拉伯和东方用红衫打造的商船可比,再加上这片水域里礁石密布即使是来了百年难遇的海啸这些礁石也会成为一道天然的屏障,潮水的力量在撞向这些礁石后大多是往海面上运动,能穿过礁石的潮水其作用力已经支离破碎,怎么可能带动这近千吨的庞然大物离开这片水域?所以最大的可能性只有两个,一是它被深埋在沉船堆里,二是这艘船根本就不存在。

    我不禁慨叹,不服不行,人家老牌殖民帝国出生的人跟咱就是不一样,见得多识得广,就算这次没什么物质收获,就冲这知识点也不算是白来。老炮则在一边不住的冲艾玛挑大拇哥。

    “那接下去该怎么办?”听班长的口气就知道他更关心的还是行动本身:“要么,明天我们再下去找找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