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鹤记
字体: 16 + -

8,研讨 拉萨

    廖梅如没有参加一年一度的江洲市秋妃学术研讨会,这让江洲的学术界有许多猜想。

    一是认为秋妃研究会老了,它是江洲本土成立时间最长的一个民间文艺团体。

    二是,秋妃研究会的会员老了,他们一般都脱离了原岗位,满头银丝,被扶着到会,被搀着与会,被人送到会场,颤颤微微,语言讷讷,这样的研究会与其说讨论千年以前的大美人,被皇上临幸的一个妃子,江洲籍贯的宫中女官,不如说,研究会弄到一定的经费,大家是找了一个风雅借口,叙叙旧。

    其实,从大胸怀来说,这是相当好的一个协会,是老年文人的寄托,是他们青春梦的怀想理由。

    弹指三十年。

    协会成立至今三十多年了,没有出多大成果。

    这是某些在职官员的想法。

    那么,来哦,要出什么成果?对外宣传不够?这是不对的,这些老年人当年也是了不得的人物,是在当地占有一定人脉、社会公共资源与名望的。这些表面上看来是消失了,其实不然,这一切其实都在,只是,当权者以为他们是无用的,对社会没影响力了。

    希望在职在岗的大小领导人迷途知返。

    二是,一些人认为每年收上来的论文水平太次了,太水了。每年出一大本洋洋大观的论文集,无书号,校对不行,质量粗糙,在反对污染,提倡环保的当下,这些厚厚的没多少装帧水平的内部资料,赠阅材料,逆天而行。

    那么,来哦,当今又有多少纸质的东西传递到四面八方?

    在岗在职,地位还挺高的领导的讲话,隔三岔路的讲话稿,打印装订,人手一份,难道真的就传播得很广吗?

    三是,秋妃是个名女人,皇上的妃子嘛,理所当然是名女人,但为什么没有对外宣传的vcr,没有舞台剧,没有视频,没有电视剧剧本,研究会完全可以搞嘛。

    综上所述种种,都是由于廖梅如副市长当天没有到会。

    真正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区区一个民间学术研讨会好无辜。

    这次会议也一样,优秀的论文屈指可数。

    诸如秋妃在宫中是十年还是十三年?

    秋妃有子嗣吗?如果有,流落到何方?

    秋妃叶落归根,在穹窿山与谢锜的小儿子谢颐相遇,此时,谢颐的视力完全失明了吗?如果是这样,秋妃留下来照顾他是人情道义,但为什么两个人被传出相爱了。

    许多学者曾经再三写论文力证过谢颐是不婚主义者。

    这些重量级的学者,用他们道德家的眼光看来,秋妃有什么资格与大学问家谢颐谈情说爱?

    谢颐唯一的爱好,是看书、编书。

    他的情感寄托,在一只鹤身上。

    一只鹤步安然的通晓人性的生灵身上。

    所谓的梅妻鹤子是多少年以后的事了,他谢颐的情感所系,的的确确在庭院中的一只鹤。

    如此等等悬而未决的问题,没有一个确定的答案,这让许多研究会成员心里堵的慌。

    再说,《枕鹤记》全本,居然没有一个人能够尽善尽美地给出一个全注解本。

    廖梅如其实是被冤枉的。

    因为,秋妃研究会的会长名头,历年来总是被按在江洲市副市长头上,这是惯例。

    再说,这是以秋妃的名义团结起来,走到一起的另一种娱乐,为什么廖梅如要陪着?

    话说回来,唐老斋为什么拿不出信达雅的《枕鹤记》全译?他还想着在有生这年拿出一本信达雅的《枕鹤记》全译本吗?他的秋妃研究成果至高点在哪里,是完结了还是未开篇?

    把全本的《枕鹤记》由文言文译成白话文,加上令人信服的注解,果真那么难吗?

    这又是一个秘而不宣的秘密。

    陈宸的妈妈唐素贞眼里的大文化人唐老斋,其实,他不是科班出身。

    什么?不是科班出身,他居然成为中国著名学府的一名知名教授?

    他靠什么跻身中国名校,而且还是位教授?

    答案有数条,这里简单钩沉一下:

    唐老斋的父亲是中华国时期的大学问家,图书馆学家,教育家,最后一条,还是慈善家。

    其二,唐老斋天资聪颖,博闻强识,自学能力拔群。

    他靠自学得来的知识,庞杂又精到,水平完胜复旦、北大、中国人大等等大学的毕业生。

    其三,唐老斋还是一个杂家,他的学问纵横多个领域,最基本的领域是:国画、考古、训诂、甲骨文、音乐、历史、宗教、壁画等等,不一而足。

    是的,这里说的这位全才,就是坐在北美的公寓里晒太阳,到了春天坐在养老中心的院子里,在一株樱桃树下,看异乡纯风景的八旬老翁。

    关键的一点是,唐老斋得到了祖上的阴庇,在教育界春风吹拂下,被教育厅安排到中国著名大学做教员,最初他一边自学一边给中文系的学生教授甲骨文。

    唐老斋的甲骨文从清末的刘鹗《铁云藏龟》说起。

    不拘一格的优秀人才选拔,发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那是一个诗歌复兴、教育复兴、求贤若渴的年代。

    那也是唐老斋如日中天的年纪。

    由于唐老斋在考古学、甲骨文研究等领域的杰出成就,使他成为国内相关学科的学术带头人。

    说白了,唐老斋的非科班是社会造成的,是家庭出身拖累的。

    是历史与家庭的双重羁绊,差点扼杀了一个重级的中国当代大鸿儒。

    唐老斋这次拜托颜涓若带回国内的秋妃研究论文,究竟说了点啥?

    无人知晓。

    颜涓若把唐老斋托他带回国内的论文手稿,丢了。

    颜涓若会不会知道唐老斋写了点啥,他会不会拆了人家的书信,看上一眼?

    其实,这就冤枉颜涓若了。

    他一眼也没有看,他对女人,古代的当今的女人,统统一点兴趣也没有。

    他对秋妃没感觉,对唐老斋在80多岁还在挤牙膏一般翻古代人旧账毛兴趣都没有。

    所以,力证他没看。

    到此可以确认,恐怕,连唐老斋也不知道自己曾经写了点啥。

    早知如此,颜涓若与陈宸同车时,陈宸应该看一眼。

    她不是很感兴趣的吗?

    为什么她不斗胆要求颜涓若把书信给她看一眼?

    陈宸坐失良机。

    就像她无数次与爱情擦肩而过。

    她的人生是用来错过的吗?

    反正,本年度秋妃学术研讨会,副市长廖梅如没来参加,今后每年的学术研讨会,她会来会来,如果不来,研讨会还继续下去吗?

    这些都不得而知。

    眼下,要说的是,颜涓若大帅哥回国一周了。

    颜涓若像一朵浮萍,漂到了拉萨。

    遇到了人工美女,北京胡同大妞朱绣。

    依颜涓若挑剔的刻薄的眼光,他应该看的出朱绣的人工雕琢吧?

    朱绣的身份,说白了就是一枚国际倒爷,不对,是倒娘们儿。

    在她三十二、三岁的人生履历上,一半是风尘,一半是财富累积的传奇故事。

    眼下,她来到了拉萨。

    她对拉萨了如指掌,这么说吧,连高原上牦牛还是水牛,它们的气味通过风传来的味道,她都辨识得出来。

    在每年的夏季,每天她都会在八廓街,跟在一群群潮水似的善男信女后转街,有时三圈,有时八圈。

    在她从商的十年里,她一眼看风景,一眼看人生世态。

    她往返于尼泊尔、拉萨、北京之间,遇到过许许多多帅哥,但凭良心说,绝对没有遇到颜涓若这样帅出天际线的男生。

    这个男生的懒散很拉萨。

    这个男生的无所谓很吻合满城酥油茶的味道。

    这个男生行走的姿态,目空一切的眼神,他的可以与日光城同样炫目的超高颜值,让朱绣觉得十年生意不觉苦。

    她像一只世上最勤劳的蜜蜂,毫无诗意地在大地上劳绩,终于,我佛开眼,愿意赏她一个殿下。

    朱绣认为她的人生是一种美妙无比,不可言说的倒序。

    倒序,相当于**来的迟,但惊喜却是最货真价实的。

    颜涓若来了。

    可是,他完全不在状态。

    朱绣不仅是拉萨通,还是西藏通。

    她决定夹着尾巴,低调行事。

    小心谨慎,先迂回再突回。

    至少第一次见面,太过匆匆,她吃不准这位殿下的态度。

    第二天,朝霞映满地球上这块隆起最高的部分。

    空气冰彻。

    整个饭店都安装了迷散式的氧气制造机械,所以,颜涓若一点也没有高原反映。

    一夜的休息,让他容光焕发。

    他穿了一件加厚的长款墨绿羽绒衣,戴一顶长帽檐的帽子,雪白的肌肤,俊美的容颜,在高原阳光下,美得很不像话。

    早上十点,颜涓若迈着从容的步伐进了二层的餐厅。

    很准点。

    朱绣早就来了,但雪白的瓷碟里什么也没有。

    她心不在焉,左顾右盼。

    一身水红的衣服,衬出她的姣好面容与一流身材。

    在整个餐厅里,这两个人最为养眼。

    且慢,突然,当两个人坐下来享用早餐时,颜涓若说,他不能去布达拉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