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鹤记
字体: 16 + -

30,王气 真龙

    陈宸不愧是出入过哈佛的学霸,她做学问的态度是极其冷静与严谨的,不喜欢冒进,不喜欢好大喜功。她采取包抄、分而取之的围剿战术,一点点积累,一个个击破,一点点接近真相。

    她知道总有一天,她会还原一个较为真实的秋妃,至少让后来研究者觉得陈宸版本的秋妃研究传是最可信的,是同题材纪实类文学的高峰。

    在美国过年的华人,春节的气氛也就是挂灯笼,传统守旧的人穿红红的衣服,吃饺子馄饨或者汤圆。

    人与人之间比较君子气。

    因为有妈妈在身边,这个年陈宸用来学习。

    在妈妈的眼里,女儿只要学习好,生活好就可以了。一切有她这个做妈妈的承包了。

    陈宸着手搜索旻元寺和尚裴相的资料。

    不知为何,她有些不喜欢这个和尚。

    女人的直觉有时是没有道理可言的。

    旻元寺,晋名寺。

    寺没有建在风景秀丽的穹窿山,也没有选址在鹂声优美的穹顶山,而是在与这两山遥遥相望的黄鹤山的怀抱里,前面是一面湖水。

    江洲湖多,水域较大的湖就有五六个。

    是的,这山有一个后来闻名于世的名字:黄鹤山。

    寺前一片水,寺的三面是山,这山不像穹窿山那样高过万丈,海拔在500米以下,含日月精华,得天独厚,是养生的理想之所。

    裴和尚住在寺里,像坐在大自然给他量身定制的龙椅上。三面环山,一面临水。京都也没有这么好的风水。

    惬意万分。

    那一天,晨光微曦,寺庙弥漫在薄雾中。

    裴相念完经,在平台打拳,一招一式皆见功夫。呵呵,骨子里他是武僧。

    远处,有几个僧人在清扫。

    吃了早斋后,掌事僧告诉他:中午谢大将军要过来。

    听到这话,裴相非常高兴。

    谢锜是江洲的北方人,年过半百,却生性天真,身在朝廷做官,他的父亲叫做谢实甫的,在朝廷官至相国。

    谢锜自从旻元寺建起来的,经常来此,他举止怪异,行为高调,却为人仗义,挥金如土。江湖上全是他的弟兄。

    大和尚裴相奉他为上宾。

    两年前,大和尚得知一个秘密,这秘密惊世骇俗。

    此后,心如古井的大和尚便泛起波澜。

    这秘密是个谜,大和尚半信半疑,很想揭开谜团。

    去年底,天狗吞日。

    上月初的异象更让他觉得不可思议:漫天雪花中,不远处的穹窿山忽然冒出紫气,这团紫气五彩斑斓,升腾后竟逆风飘移,经久不散。

    奇哉,怪也!

    大和尚认定这团紫气与谢锜有关,决定出手相助。

    欲解谜团,必须请高人出马。

    今天请来的这位客人,便是当世高人,葛仙。这位高人将佛学融入玄学,独创儒、佛、玄三家合流理论,并得到广泛认可。

    半年前,葛仙另立山头,在朝廷御旨修建的王家寺庙讲经。

    葛仙集名僧与名士于一身,见解独到,学识高深。解谜希望,全寄托在他身上。

    中午时分,天气清朗,惠风和畅。一匹白马在幽深的山谷疾驰,瞬间便到山顶。

    葛仙双眼深陷,头戴纱冠,一副名士装扮。他勒马回首,见一个僧人模样,一个武人模样的两个人,垂手而立,便呵呵一笑一跃下马,有小僧把葛仙的白马系在一棵苍古的老朴树上。

    事关谢锜的命运,大和尚虽然未点破,但三个人皆心照不宣。

    他们先来到兰苑,兰花吐香,神清气爽。

    一会儿,他们踱步来到鹤苑。

    一只仙鹤安然在竹篁独步,偶尔抬起头,姿态优美。

    葛仙看看那些竹林,说了一句:茂竹修林,鹤步安然,甚好。

    沿着大雄宝殿再往后走,眼前顿显开阔,旻元寺是新修的寺,还有一片空地需要开发。不过,远眺青山碧水,天上白云朵朵,心情顿时开朗。

    谢锜一路沉默,一改平时的狂放不羁。一路洗耳恭听葛仙论道说禅。

    三个人回到朴树下,却发现葛仙的白马不见了。

    马在当时是珍贵之物,葛仙虽然神神道道,但也不是大富大贵之人,哪有经济实力拥有一匹宝马。

    大家只好分头去找。

    葛仙不知不觉在黄鹤山走远了,耳边已听不到僧人唤马声,拐过两道山弯后,豁然开朗,景色美如画卷。附近有几块农田,只见小溪分流两边,溪水抱拥间,一块土丘草青竹茂,气象异于周围。松树苍翠挺拔,一群黄鹤盘旋树间,竹林下一汪潭水,平添几分清幽。

    葛仙止步,他被美景陶醉了。

    正当他凝神观望时,忽见一股雾气从竹林中升起,袅袅娜娜,渐渐向四周弥散。有空灵缥缈的旋律响起,似有似无,令人痴迷。

    四处皆迷蒙,竟有一道彩虹般的光圈透入。

    葛仙如入幻境。

    他被这神秘光圈吸引,欲举手,却发现抬不起胳膊来,急忙返身欲回,这时,两条腿竟也不听使唤了。

    葛仙立在原地不动,灵魂好像出窍。

    只觉得光圈正在围着他转,越转越快,越转越快,似乎有股力量在推走,他顿然大骇,一屁股坐在地上……

    恍恍惚惚间,耳边传来僧人呼喊声。

    僧人在溪边找到了葛仙。

    葛仙醒过来,他不明白这两个时辰又发生了什么?

    马已找到,僧人们寻得好苦,此时见他无恙,均破涕为笑。

    葛仙骑上白马,慌张离去。

    过了些日子,葛仙托人送来一封书信,写道:“天道绵绵,皆运数也。穹窿山龙脉是否掘断?疑惑不解。”

    呵呵,又是什么了不得的仙,也有许多的不解。

    这事,在当时的民间传得沸沸扬扬。

    有人说:“穹窿山元气恢复,真龙当出!”

    有人反驳:“此话岂可乱讲?”

    “事关灭族,切勿妄言。”

    谢锜求答案未得,半信半疑。

    大和尚裴相从此不提谢锜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