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错把不归当富贵
夜晚,随着白府内最后一盏灯笼熄灭,府内所有人也都静静沉睡下来。此时此刻,清菡也熄灭了自己门前的灯笼,只点亮床头前一只小小的红烛。红烛散发出的光格外小,微弱地就只能照亮床前那一点点地方。
前半夜,清菡还能听见父亲的叹息和母亲的啜泣。她知道父亲身为一家之主,本就应要克制自己,不能在晚辈面前流露出自己的喜怒哀乐。但到底是赋予了自己女儿生命的人,想到此生不复相见,即使是心如铁石的人,在此时也都不会无动于衷的。
清菡不忍亲自与父母道别,于是她从床头的小抽屉里拿出写信用的便笺,用笔蘸在早已研好的墨上,想要提笔写,却又不知该从何写起。只因字字玑珠,更需字斟句酌。不是不愿写,而是因为字字血泪,行行都会使人暗自感伤,默默垂泪涕泣。
离别之言自始至终她都无法说出口,唯有以信代言,方可倾诉衷肠,抒怀解意。也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去面对离别时感伤的眼泪。
想到这里,她重新提起笔,思忖良久,才在纸上小心翼翼地写道:“父亲,母亲:女儿不孝,无缘报答二位高堂养育之情。此番进京,前途未卜,生死茫茫。女儿虽则弱冠之年,但却早已在父亲的教育之下,洞悉世间百态,亲尝人间冷暖。虽此生不求富贵,无欲荣华,却只有一事能让心中牵绊。女儿终日跪拜菩萨面前,只愿父母大人能平安祥和了度此生。女儿深知舍弟人品谦和,为人周全,万事若执掌于他手,女儿则十能放心万全。但女儿自知身份,只乃白氏一族一届区区女流,父亲亲传玄铁菜刀,是为白氏家门男子一脉相传。女儿惶恐,奈何漫漫人生,需要祖先庇佑,若只此一意孤行,只恐遭受祖先怪罪,而落得终日自责,惴惴不安。相遇相散,本就人生一大常事。女儿怯懦,不忍亲视离别之景。纵有万般无奈不舍,也只敢修此家书一封呈上高堂。一愿高堂两老多福多寿,二愿舍弟学术有成,三愿白家人丁兴旺。三愿若遂,女儿实则无憾于此生。更深露中,韵音靡靡,女儿不敢耽搁进京行程,跪叩东门三声来向二位高堂就此拜别。长女:白清菡。一十六年六月一十九日。”
信写完,清菡把它放进信封,郑重地将其搁置在闺房的书桌之上。为求警示,她又拔下自己头上的一支茉莉花簪,压在书信之上。
待一切准备就绪后,她便拿起早已收拾好的包袱体己,趁着还未亮的天色,静悄悄地离开了白府。
白府上下,就只有挂在门前的几盏灯笼还透过外面糊着的纸帐,释放着微弱的红光。经过一夜的燃烧,所透出的烛火早已变得不再耀眼。清菡走出大门,每走几步还三不五时地转身向后张望着。
“父亲,母亲,清旭,你们各自珍重。”清菡嘴里默默念道,依依不舍终却还需离开。
“清风少爷,你快看啊!前面就是苏州府了。”蘅芜骑着马儿,指着不远处城门上“苏州府”的字样,对清风兴奋地说道。
清风看着越来越近的城门,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高兴地说道:“比预期还要早到一天,婉筝应该还未离开,总算是皇天不负苦心人,终于还是让咱们赶上了。”
“驾……驾……”两人说着,又加快了胯下马儿的速度。
“吁……”到了宇文府邸门前,待马儿还未停稳,两人就迫不及待地从马鞍上跳了下来。
“清风少爷……蘅芜姐姐……你们怎么来了?”站在门口的小厮,见来者是他二人,连忙跑上前去,帮助拽住马儿的缰绳。
“培庄,怎么是你?”蘅芜对他问道:“你这会儿子不在府里伺候小姐,跑到大门外面来做什么?”
“伺候小姐?小姐如今都已经离家好几天了,我还伺候哪门子的小姐!”
“你说什么?”蘅芜和清风异口同声地对他问道:“你说小姐走了,走到哪里去了?”
“京城啊!蘅芜姐,这不是你早就知道的事情吗!如今还在这里犯着哪门子的糊涂。你难道忘了老爷安排小姐进京去御膳房的事情了?”
“是……我没忘……我没忘……”听到这一噩耗,蘅芜早就已经惊呆了。其实当下惊呆的又何止她一人。
“清风少爷,对不起,都是因为蘅芜办事不利,我们终究还是来晚了。”蘅芜早已双膝无力跪在地上,面对着清风忍不住失声痛哭起来。
清风听到这样突如其来的消息,原本僵直在原地,好在蘅芜的哭声又让他从呆滞中清醒过来。
“蘅芜,你起来。”清风把她从地上扶起,对她说道:“你难道忘记我曾经说过的话吗?一切都还为时不晚,我们这就动身去京城。”
“去京城?”
“是,我们马上去京城。我说过无论刀山还是油锅,天涯还是海角,为了婉筝,我都会义不容辞,一心追随不会有任何犹豫。这不也是你自己的初衷吗?不过你若是后悔,我也不会强留,就如同婉筝先前所说,天下之大,你离开这里,找寻一个更好的容身之处吧!”
“清风少爷。”蘅芜说道:“蘅芜此生就只愿追随清风少爷和婉筝小姐两人。蘅芜愿意终身不嫁,一心一意侍奉少爷小姐左右,请清风少爷可以带我一起赴京。”
“好蘅芜,大恩不言谢,不过我还是要在这里先替婉筝谢谢你。”
“清风少爷,蘅芜只是个丫头,不要再说此话来折杀我了。时不我待,我们这就上马向京城的方向追去吧!”
“驾……驾……”
没有丝毫犹豫,二人又重新上马,快速消失在了夕阳的余晖之中。
前半夜,清菡还能听见父亲的叹息和母亲的啜泣。她知道父亲身为一家之主,本就应要克制自己,不能在晚辈面前流露出自己的喜怒哀乐。但到底是赋予了自己女儿生命的人,想到此生不复相见,即使是心如铁石的人,在此时也都不会无动于衷的。
清菡不忍亲自与父母道别,于是她从床头的小抽屉里拿出写信用的便笺,用笔蘸在早已研好的墨上,想要提笔写,却又不知该从何写起。只因字字玑珠,更需字斟句酌。不是不愿写,而是因为字字血泪,行行都会使人暗自感伤,默默垂泪涕泣。
离别之言自始至终她都无法说出口,唯有以信代言,方可倾诉衷肠,抒怀解意。也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去面对离别时感伤的眼泪。
想到这里,她重新提起笔,思忖良久,才在纸上小心翼翼地写道:“父亲,母亲:女儿不孝,无缘报答二位高堂养育之情。此番进京,前途未卜,生死茫茫。女儿虽则弱冠之年,但却早已在父亲的教育之下,洞悉世间百态,亲尝人间冷暖。虽此生不求富贵,无欲荣华,却只有一事能让心中牵绊。女儿终日跪拜菩萨面前,只愿父母大人能平安祥和了度此生。女儿深知舍弟人品谦和,为人周全,万事若执掌于他手,女儿则十能放心万全。但女儿自知身份,只乃白氏一族一届区区女流,父亲亲传玄铁菜刀,是为白氏家门男子一脉相传。女儿惶恐,奈何漫漫人生,需要祖先庇佑,若只此一意孤行,只恐遭受祖先怪罪,而落得终日自责,惴惴不安。相遇相散,本就人生一大常事。女儿怯懦,不忍亲视离别之景。纵有万般无奈不舍,也只敢修此家书一封呈上高堂。一愿高堂两老多福多寿,二愿舍弟学术有成,三愿白家人丁兴旺。三愿若遂,女儿实则无憾于此生。更深露中,韵音靡靡,女儿不敢耽搁进京行程,跪叩东门三声来向二位高堂就此拜别。长女:白清菡。一十六年六月一十九日。”
信写完,清菡把它放进信封,郑重地将其搁置在闺房的书桌之上。为求警示,她又拔下自己头上的一支茉莉花簪,压在书信之上。
待一切准备就绪后,她便拿起早已收拾好的包袱体己,趁着还未亮的天色,静悄悄地离开了白府。
白府上下,就只有挂在门前的几盏灯笼还透过外面糊着的纸帐,释放着微弱的红光。经过一夜的燃烧,所透出的烛火早已变得不再耀眼。清菡走出大门,每走几步还三不五时地转身向后张望着。
“父亲,母亲,清旭,你们各自珍重。”清菡嘴里默默念道,依依不舍终却还需离开。
“清风少爷,你快看啊!前面就是苏州府了。”蘅芜骑着马儿,指着不远处城门上“苏州府”的字样,对清风兴奋地说道。
清风看着越来越近的城门,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高兴地说道:“比预期还要早到一天,婉筝应该还未离开,总算是皇天不负苦心人,终于还是让咱们赶上了。”
“驾……驾……”两人说着,又加快了胯下马儿的速度。
“吁……”到了宇文府邸门前,待马儿还未停稳,两人就迫不及待地从马鞍上跳了下来。
“清风少爷……蘅芜姐姐……你们怎么来了?”站在门口的小厮,见来者是他二人,连忙跑上前去,帮助拽住马儿的缰绳。
“培庄,怎么是你?”蘅芜对他问道:“你这会儿子不在府里伺候小姐,跑到大门外面来做什么?”
“伺候小姐?小姐如今都已经离家好几天了,我还伺候哪门子的小姐!”
“你说什么?”蘅芜和清风异口同声地对他问道:“你说小姐走了,走到哪里去了?”
“京城啊!蘅芜姐,这不是你早就知道的事情吗!如今还在这里犯着哪门子的糊涂。你难道忘了老爷安排小姐进京去御膳房的事情了?”
“是……我没忘……我没忘……”听到这一噩耗,蘅芜早就已经惊呆了。其实当下惊呆的又何止她一人。
“清风少爷,对不起,都是因为蘅芜办事不利,我们终究还是来晚了。”蘅芜早已双膝无力跪在地上,面对着清风忍不住失声痛哭起来。
清风听到这样突如其来的消息,原本僵直在原地,好在蘅芜的哭声又让他从呆滞中清醒过来。
“蘅芜,你起来。”清风把她从地上扶起,对她说道:“你难道忘记我曾经说过的话吗?一切都还为时不晚,我们这就动身去京城。”
“去京城?”
“是,我们马上去京城。我说过无论刀山还是油锅,天涯还是海角,为了婉筝,我都会义不容辞,一心追随不会有任何犹豫。这不也是你自己的初衷吗?不过你若是后悔,我也不会强留,就如同婉筝先前所说,天下之大,你离开这里,找寻一个更好的容身之处吧!”
“清风少爷。”蘅芜说道:“蘅芜此生就只愿追随清风少爷和婉筝小姐两人。蘅芜愿意终身不嫁,一心一意侍奉少爷小姐左右,请清风少爷可以带我一起赴京。”
“好蘅芜,大恩不言谢,不过我还是要在这里先替婉筝谢谢你。”
“清风少爷,蘅芜只是个丫头,不要再说此话来折杀我了。时不我待,我们这就上马向京城的方向追去吧!”
“驾……驾……”
没有丝毫犹豫,二人又重新上马,快速消失在了夕阳的余晖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