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高效率思维方法(6)
方法26 放开视界,用心思考
视界是视野和眼界的统称,视界的开阔与否,直接影响到思维的效率。
十岁的印度小孩金克随父母移民美国,在加州的一所国小读书。
刚到学校的那阵,父母对美国的教育方式深感忧虑。这所学校教育方式想当灵活,学生们可以在课堂上无拘无束的游戏,学生每天至少有两个多小时的课堂休息,下午不到三点就放学回家,并且学校不提供教科书。
天啦,这可怎么办?但最让金克的父母头疼的还在后面。日子一天一天过去,金克倒是每天都兴高采烈的,但是在没有学到什么有用的知识,唯一可以安慰的是英语水平提高了不少。第一学年过后,金克放学后不直接回家了,问他干什么,他说去图书馆了。这么小的孩子去图书馆干什么?
有一天,他带回来很多的书,五花八门、什么内容都有,都是图书馆借的。金克带着这些书就坐到计算机跟前,原来,他在做家庭作业。作业的题目是《我心中的印度》,难道是要孩子做研究生的课题么?金克的父母大惑不解,金克告诉父母,这是学校要求每个同学写一篇介绍自己祖辈生活的国度的文章。要求概括这个国家的历史、地理、文化,分析它与美国的不同,说明自己的看法。
过了几天,金克完成了这篇作业。金克的父亲一看,真是出乎所料,孩子洋洋洒洒弄出了几十页。从印度的地理位置、国土面积,从印度的佛教到甘地的不合作运动……,儿子写得居然比自己了解的还要多。那以后,家庭作业千奇百怪,但金克都饶有兴趣的完成并获得较高的评分。
国小毕业后,父母发现,自己的担心是多余的,金克的眼界想当开阔,思维也非常活跃,远非父母所能比。父母才发现,美国的学校教育不是填鸭式样的灌输知识,而是教给孩子们一种人道主义的价值观,引导孩子们去关注人类的命运,让孩子们学习思考重大问题的方法。
这就是美国教育,他们想方设法把孩子的目光引向校外那个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他们要让孩子知道,生活的一切时间和空间都是他们学习的课堂;他们没有让孩子去死记硬背大量的公式和定理,但是,他们煞费苦心地告诉孩子怎样去思考问题,教给孩子们面对陌生领域寻找答案的方法;他们从不用考试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 而是竭尽全力去肯定孩子们一切努力,去赞扬孩子们自己思考的一切结论,去保护和激励孩子们所有的创作欲望和尝试。
孩子们从小培养起放开眼界、用心思考的能力,比学到很多的知识更为重要。比较美国,反思一下应试教育制度下成长起来的我们,不难发现我们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视野和眼界,改变自己的思维习惯。
美国人托马斯?约翰?沃森(thomas j. watson)ibm是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的创始人,被誉为20世纪前半叶伟大的企业家之一。
1914年4月的一天,身为公司二号人物的推销员,40岁的托马斯?沃森被老板辞退了。对于常人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坏消息,但沃森却认为这是一个开阔眼界的大好时机,他对老板说:“这里的全部大楼都是我协助筹建的。现在我要去开创另外一个企业,一定要比老板的还要大!”
沃森迅速来到世界的金融中心纽约寻求发展,他从别人手中接下了濒临倒闭的“计算制表记录”(ctr)公司,并借贷5万美元,作为研发费用,新产品得到极大改进,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就,在于沃森利用开阔的研究思考,并得出公司产品:计时钟、制表机等办公自动化设备具有极大商业前景的结论。
后来,沃森不断开阔视野,活跃思维,一战结束后,适时地推出新型的打印——制表组合机,再次让市场为之轰动。不到50岁的沃森获得了空前成功,将公司更名为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简称ibm。在大力开展研发寻找事业突破口的同时,沃森对员工提出了著名的ibm三宗旨:必须尊重每一个人、必须为用户提供尽可能好的服务、必须创造最优秀、最出色的成绩。
沃森在做好公司经营的同时,随时关注最新的科技动态,准备着将新技术应用到企业生产当中去。在他带领下,ibm开始涉足电子计算机领域。早在1944年,ibm就拨款50万美元,与哈佛大学合作,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自动顺序控制计算机。最后终于顺利进入前景广阔的计算机领域,老沃森他给世界留下了一句箴言──“思考”。
老沃森的成功正是源于“放开视界,用心思考”。
视界是视野和眼界的统称,视界的开阔与否,直接影响到思维的效率。
十岁的印度小孩金克随父母移民美国,在加州的一所国小读书。
刚到学校的那阵,父母对美国的教育方式深感忧虑。这所学校教育方式想当灵活,学生们可以在课堂上无拘无束的游戏,学生每天至少有两个多小时的课堂休息,下午不到三点就放学回家,并且学校不提供教科书。
天啦,这可怎么办?但最让金克的父母头疼的还在后面。日子一天一天过去,金克倒是每天都兴高采烈的,但是在没有学到什么有用的知识,唯一可以安慰的是英语水平提高了不少。第一学年过后,金克放学后不直接回家了,问他干什么,他说去图书馆了。这么小的孩子去图书馆干什么?
有一天,他带回来很多的书,五花八门、什么内容都有,都是图书馆借的。金克带着这些书就坐到计算机跟前,原来,他在做家庭作业。作业的题目是《我心中的印度》,难道是要孩子做研究生的课题么?金克的父母大惑不解,金克告诉父母,这是学校要求每个同学写一篇介绍自己祖辈生活的国度的文章。要求概括这个国家的历史、地理、文化,分析它与美国的不同,说明自己的看法。
过了几天,金克完成了这篇作业。金克的父亲一看,真是出乎所料,孩子洋洋洒洒弄出了几十页。从印度的地理位置、国土面积,从印度的佛教到甘地的不合作运动……,儿子写得居然比自己了解的还要多。那以后,家庭作业千奇百怪,但金克都饶有兴趣的完成并获得较高的评分。
国小毕业后,父母发现,自己的担心是多余的,金克的眼界想当开阔,思维也非常活跃,远非父母所能比。父母才发现,美国的学校教育不是填鸭式样的灌输知识,而是教给孩子们一种人道主义的价值观,引导孩子们去关注人类的命运,让孩子们学习思考重大问题的方法。
这就是美国教育,他们想方设法把孩子的目光引向校外那个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他们要让孩子知道,生活的一切时间和空间都是他们学习的课堂;他们没有让孩子去死记硬背大量的公式和定理,但是,他们煞费苦心地告诉孩子怎样去思考问题,教给孩子们面对陌生领域寻找答案的方法;他们从不用考试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 而是竭尽全力去肯定孩子们一切努力,去赞扬孩子们自己思考的一切结论,去保护和激励孩子们所有的创作欲望和尝试。
孩子们从小培养起放开眼界、用心思考的能力,比学到很多的知识更为重要。比较美国,反思一下应试教育制度下成长起来的我们,不难发现我们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视野和眼界,改变自己的思维习惯。
美国人托马斯?约翰?沃森(thomas j. watson)ibm是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的创始人,被誉为20世纪前半叶伟大的企业家之一。
1914年4月的一天,身为公司二号人物的推销员,40岁的托马斯?沃森被老板辞退了。对于常人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坏消息,但沃森却认为这是一个开阔眼界的大好时机,他对老板说:“这里的全部大楼都是我协助筹建的。现在我要去开创另外一个企业,一定要比老板的还要大!”
沃森迅速来到世界的金融中心纽约寻求发展,他从别人手中接下了濒临倒闭的“计算制表记录”(ctr)公司,并借贷5万美元,作为研发费用,新产品得到极大改进,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就,在于沃森利用开阔的研究思考,并得出公司产品:计时钟、制表机等办公自动化设备具有极大商业前景的结论。
后来,沃森不断开阔视野,活跃思维,一战结束后,适时地推出新型的打印——制表组合机,再次让市场为之轰动。不到50岁的沃森获得了空前成功,将公司更名为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简称ibm。在大力开展研发寻找事业突破口的同时,沃森对员工提出了著名的ibm三宗旨:必须尊重每一个人、必须为用户提供尽可能好的服务、必须创造最优秀、最出色的成绩。
沃森在做好公司经营的同时,随时关注最新的科技动态,准备着将新技术应用到企业生产当中去。在他带领下,ibm开始涉足电子计算机领域。早在1944年,ibm就拨款50万美元,与哈佛大学合作,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自动顺序控制计算机。最后终于顺利进入前景广阔的计算机领域,老沃森他给世界留下了一句箴言──“思考”。
老沃森的成功正是源于“放开视界,用心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