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那些人
字体: 16 + -

第128章 秦代篇(13)

    鸿门义救—项伯

    项伯,生卒年不详,名缠。他是项羽最小的叔父,早年曾杀了人,跟随韩公子张良在下那(今江苏唯宁西北)躲避,私人关系甚好。项羽统兵后,他任左尹,为令尹的副职,随项羽一起进人关中。项羽听说刘邦欲守关自王关中,遂在鸿门发布命令:次日搞赏士卒,进攻刘邦。刘邦当时驻军霸上,并不知情。

    项梁和项羽起兵会稽,项伯在下相项氏老家聚集项氏一族,响应项梁。项梁军渡江北上,到下相会集项氏一族后,项伯就一直在项梁军中协助项梁,官任楚国的国相令尹。项梁战死后,项伯成为项氏一族的长者,是项羽最为尊重信赖的至亲。楚国时代,项氏一族的封地,先在相县,后迁下相。始皇帝统一天下,下相属于洒水郡,北与东海郡下邳县相邻,是泅水郡的东部边县。

    自楚国灭亡后,项氏一族,一直聚住在下相县。项伯与项梁一样,好游侠,结交豪杰,常犯法动武。项梁杀人,南走会稽昊县避祸;项伯也杀人,北去东海下郑躲藏。。项伯亡命下邳,投奔的就是张良,依靠张良的掩护帮助,项伯活命逃脱法网,二人遂成生死之交。项伯是重义气的人,他知道张良在刘邦军中,不忍张良与刘邦一道送死,只带贴身亲信侍从,急急驱马来到透上刘邦军中。

    项伯私下见到张良,将项羽明早将攻击刘邦军的事情告诉张良,要张良马上与自己一道离开诱上到鸿门避难,不要与刘邦一道白白送死。张良是临事不乱、深沉节度的人,他谢过项伯的好意,心中已经拿定注意。他对项伯说:“张良是韩国臣下,受韩王之命,辅送沛公人关,应当在使命完成后回报韩王。眼下沛公危难事急,我张良不辞而别,保身一人亡去,作为臣下是不义的行为,作为朋友是失信的举动。项伯兄的厚意,张良是心领了。何去何从,实在是不得不言明沛公再作决定。”项伯同意了。张良匆匆人内面见刘邦,将事情如实相告。刘邦大惊失色。

    刘邦首先进人关中,降下咸阳,依据“怀王之约”,将出任未来的秦国之王。因此之故,刘邦视秦国为自己未来的国土,秦人为自己未来的子民,秦国的宫室珍宝为自己未来的财富。他安定关中,希望诸侯国联军到来以后,正式确定自己的秦王名分。刘邦之所以全面封锁进人关中的各路关口,本来是出于担心,为了自保。依照怀王之约的规定,灭秦以后的天下政局是七国复国,王政复兴。当时,六国都已经复国,各国王政都已经建立,只有秦王的空位,是留给首先攻人关中的反秦军将领,也就是刘邦了。然而,巨鹿大战,全歼王离军,安阳盟约,招降章邯军,消灭和瓦解秦军主力,真正迫使秦王朝崩溃的最大功劳者和实力最强大者是项羽。项羽的盖世之功,将如何酬劳?怀王之约定立之时,项羽要求进攻关中,表明了自己灭秦称王的意图。怀王不许项羽,将进攻关中的任务交给了刘邦,促成刘邦如约先人关中。项羽饮恨未能先人关中,如今功盖天下,大权在握,诸国各路将领人人折服听从,会如约允许刘邦独王关中,自己依然到怀王朝廷作将军?又听说项羽与章邯定安阳之盟,约许章邯为雍王,章邯将统治关中……凡此种种变局,都不能不让占据关中的刘邦感到不安和担心,害怕自己已经到手的关中,被强夺瓜分。

    刘邦封锁函谷关,无非是造成已经统治关中的既成事实,占据有利条件,迫使项羽及其诸侯各国在关外开始交涉,并无与项羽及诸侯国联军对决开战的打算。完全出乎意料之外,项羽根本不作任何交涉,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一举攻下函谷关进人关中,屯军鸿门之下。刘邦失策理亏,陷人被动不利处境。不过,即使到这个时候,刘邦似乎仍然没有估计到项羽会如此狠急地全面火并,时间就在明日一早。刘邦问张良道:“事情如此急迫,还有什么办法?”闭关拒守的事情,张良大概是不甚知情,他问刘邦:“闭关拒守,是谁为沛公出的主意?”刘邦答道:“一个小青年。”张良说:“请沛公衡量一下,沛公部下的军队,能够抵挡项羽军的进攻否?”沛公沉默,回答:“我军当然不能。怎么办呢?”张良说:“请允许臣下面见项伯,转呈沛公不敢违背项将军的诚意。”刘邦有些狐疑,问张良说:“君和项伯,究竟有何等故旧关系?”张良不紧不慢,将自己与项伯的生死交往,简洁明了,一一交代与刘邦。

    刘邦用心听完张良的话,再问张良说:“张君与项伯,谁年长谁年少?”张良答道:“项伯年长于臣下。”此时的刘邦,已经从无所适从的震惊中镇定下来,他语气肯定地吩咐张良说:“烦请张君为我请项伯兄进来,我将视项伯为大哥,执弟从之礼相见。刘邦青少年时代,任侠使气,结交豪杰,也算是绿林中的人物。他曾经到大梁,在名士张耳门下游走,回沛县在县豪王陵手下混事,从上使下,对于当时民间社会的规矩、江湖上的礼节、豪侠间的心情,是行家里手,他自信能够说动项伯。

    当项伯进人刘邦军帐中来时,酒席已经准备停当。刘邦执弟从之礼,虚上座迎出门来。刘邦盛情延项伯人坐上席,亲自为项伯斟酒请寿。当时,刘邦49岁,张良47岁,项伯较张良年长。刘邦与项伯,同是张良的朋友,由张良居中穿针引线,相谈甚欢。

    酒席间,刘邦尊项伯为兄,与项伯结为兄弟,约为儿女亲家,他见机请求项伯说:“小弟人关以后,对于秦的宫室财产,人员设施,秋毫不敢有所侵犯,登记吏民户口,封存府库财物,一切等待上将军前来处理。之所以派人守卫关口,是防备盗贼出人,警惕意外事件的发生。小弟日夜盼望上将军早日到来,哪里敢有逆反上将军的意思!小弟丰邑危难时,受项梁将军救援,至今恩德未报,岂敢背德离反?往日在城阳、雍丘,与上将军联合作战,同生死,共患难,岂敢逆情有贰心?小弟的真情实意,乞望项伯兄在上将军面前呈明化解。”项伯被刘邦诚恳的语言所打动,他同意劝说项羽。他与刘邦约定,明日一早到鸿门军中,亲自见项羽陈情说明。

    项伯回到鸿门军中,马上面见项羽,将刘邦的委屈心情一一面呈,极力说服项羽与刘邦和解。项羽生于贵族名家,从小失去父母,由伯父项梁抚养长大。秦时避难,起兵渡江,定陶军败,每到关键难处,依靠的都是项氏宗族的和衷共济。项梁战死后,项伯是项氏宗族之长,项伯的话,他是不能不侧耳倾听的。项伯说:“沛公不首先攻破关中,我们今天岂能抵达这里?眼下人有大功而我攻击之,不义于天下,不如善待适当处置的好。”项羽年轻,只有27岁。他是天生无敌的将军和勇猛的战士,却是一位受感情左右的人。新安坑杀秦军降卒,他不能控制内心深处对秦国的仇恨,铸成失去秦国人心的大错。听项伯为刘邦辩解,同是楚军将士,曾经同生共死的战友之情又左右了他的心胸.使他不能根据政治利益的需要决定行动。他想起就在一年多以前,随同项梁军到东阿援魏救齐、击破章邯军后,与刘邦联军共同作战,先战城阳,攻破秦军屠城,再战雍丘,斩杀秦三川太守李由,项梁军败,又一同安全撤回,也是同生死共患难一场。项羽犹豫动摇了,他答应项伯,同意刘邦前来陈情说明,下令撤消攻击令。

    项羽败亡后,刘邦封项伯为射阳侯,地在今江苏省淮安县西南。赐其姓刘,但后来未见刘邦的哪位儿女与其子辈成婚。古人有同姓不婚的禁忌,刘邦赐项伯姓刘,不知是赏以同姓之尊,还是要借故取消以前的婚姻之约,因为当年霸上结亲本来就是刘邦临时求助的手段。项伯受封三年后死去,其用子项唯因罪未承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