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那些人
字体: 16 + -

第73章 周代篇(63)

    无上权威——秦昭王(2)

    对于昭王和他的两个弟弟之争,宣太后很苦恼也很无奈。当初兄终弟及的设计由于昭王在位时间的不断延长而使得兄弟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并且昭王还在努力把他的王位传给他的儿子,而不是当初约定的弟弟。宣太后感觉到昭王还会在位很多年,真到了昭王去世的那一天,公子市和公子埋也肯定是垂省老者了,如果他们还活着的话。他们肯定是不如柱精力旺盛。而且住是她眼看着长大的,是很好的一个国王候选者。但要让宣太后亲手把公子市拉下马,宣太后也下不了这个决心。本来王位应该是公子市的,只是由于赵武灵王的插手,昭王才即了位。公子市是宣太后自小就疼爱的一个儿子,甚至超过了昭王。公子市由于是太子的原因,常年在外为质,数次遇险,全凭着自己的机智逃过去了,没有理由剥夺为了秦国数次死里逃生的公子市的太子头衔。公子怪的聪明不在昭王之下,甚至还是一位出色的将领。宣太后无法在这个家庭纠纷中做出选择,只能靠拖来解决问题。但公子市取得了魏冉和白起的支持,想要像当年宣太后一样用武力夺取王位,惩罚他违约的哥哥。宣太后严厉警告魏冉和白起不要参与昭王兄弟的争斗。后来,公是仃要动用刺客来袭击昭王。从昭王让公子市不断出质危险国家的安排,从昭王虽次违约致使,一些国家追杀公子市的情况来看,公子市有充分的理由断定昭王在一步步置他于死地。公子市要先下手为强。但昭王的间谍侦知了这一情况。昭王派公子市出使魏国。公子市知道谋已败露,咸阳不可久留,便到魏国出使以避一时的危险。秦昭王四十年(前267年),公子市被昭王的刺客杀死在了魏国。宣太后不愿相信兄弟火拼的猜测,派人调查,希望是别人杀死了公子市。但结果是证实了对昭王的怀疑。眼看着昭王又要与公子埋火拼,魏冉也在与白起加紧准备。宣太后不得不说话了。她决定改变当初的设计以避免一场新的内战。靠着时间的落助,昭王成功地使自己成为了一个真正的王,并把王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柱。昭王四十二年,安国君柱被立为太子。魏冉到陶就国。宣太后薨。两年后,昭王杀死了还不安分的公子怪。

    在昭王朝的前期,宣太后和魏冉是秦国大政方针的制定者,昭王只是参与执行。在公子市、宣太后和公子埋陆续死后,在魏冉到陶国去了以后,昭王要解决的就是白起了。在昭王朝前期,

    招王在秦国国内的威望不仅远在宣太后和魏冉之下,甚至不如白起。在过去的三四十年里,昭王一直笼罩在宣太后的光环下,被当作一个礼仪性的元首。如果昭王不胜任国王这项工作,随对可以被公子市和公子埋取代。那时的昭王远没有魏冉和白起那样叱咤风云,在军队系统里,魏冉和白起是真正的军事领袖。昭王在前四十多年的秦王生涯里,从来没有指挥过一场真正的战争,离秦军的将士也比较远。这不是昭王不想接近军队、指挥军队,而是由于魏冉牢牢地掌握奋军权,对昭王很抵制。在魏冉到陶就国后,昭王决定要亲自指挥一场大战,以从白起的手中把兵权夺下来。

    昭王三十六年(前271年),有魏人张禄来见。昭王知道张禄其实就是范雎,是当时天下有名的辩士。昭王在见到张禄后,感觉其人名不虚传,辩才不在张仪之下,但见识却要逊色不少。昭王见张禄以宣太后和穰侯专权来说自己,就决定要利用张禄来抵制魏冉。昭王拜张禄为客卿,张禄便散布穰侯攻陶实在不对、穰侯搜权有害秦国的言论蛊惑人心,低毁穰侯等人。孩侯欲诛之,但由于昭王的善待贤能、不可使名士失心云云,张禄得以无恙。

    昭王四十一年,在魏冉到陶就国后,昭王便起用张禄为相。张禄用郑安平、王稽等人压制白起。昭王为了全面掌握军权,决定进行一次全军参与的军事行动,打通秦国本土和陶的联系,继而灭掉韩魏。魏冉出于陶国的安全利益,希望远离秦国本土的陶能够与秦本土相连,支持昭王灭掉韩魏,扫除陶的西部威胁。从昭王四十二年到四十六年,昭王命令白起等人打通了沿黄河两岸,秦与陶之间的通道。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赵国要与秦争夺韩上党的事件。昭王命秦攻韩上党将王此避免与赵军发生冲突,全力灭掉韩魏后,再与赵国决战。昭王四十七年,赵将廉颇攻击王鱿,为王屹所败。赵孝成王命赵括取代廉颇,击败王跳,秦国占领的韩上党告急。韩上党若为赵括占领,秦国在黄河北岸的河东地区和在黄河南岸的函谷关以东包括陶在内的大片土地都有被赵军占领的可能,秦国不得不掉转进攻方向,放下黄河南边的韩魏,与黄河北边的赵国进行决战。昭王将在野王(今河南沁阳)一带准备攻击韩都郑和魏都梁的白起调到韩上党与赵括对垒,昭王决定把相对封闭的上党地区作为决战的第一战场。让魏冉佯攻邯郸,使赵不能抽调邯郸地区的主力支援赵括,同时钳制齐韩魏楚,对临近的黄河守军进行支援。在函谷关和陶之间的黄河守军压制韩魏,阻击韩魏楚渡河救赵,配合上党军和陶军的行动。留有一军保卫国内。由于这次大战确实对魏冉所在的陶国很有利,因此魏冉很支持这次全军行动,与魏冉交厚的白起也很卖力。昭王第一次有效地调动了全国的军队。当时秦赵两国是两个超级强国,谁也不具备灭掉对方的实力。秦昭王的这种战略部署,实际上就是让白起在上党地区与赵括打一场消耗战。范雎早就看出昭王的用意,让郑安平做好接替白起的准备。郑安平不解,范雎说,上党巨战,白起胜了,功在昭王,从此秦国的军权就被昭王掌握了。到时候,昭王必会听从我的意见,用你为将。如果白起败了,昭王正可以解除白起军权,昭王还会用你为将。所以说,无论白起胜负,昭王都已稳操胜券,你就等着吧。白起与赵括在河东地区各调集百万大军进行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巨战,结果赵军伤亡七八十万,秦军也伤亡六十来万。但秦国消耗的人力和物力要远远多于赵国。

    长平之战后,秦军虽然占领了整个河东地区,但秦国的损失过大,已经无法再支持攻击邯郸的大战了。田单防守的邯郸十分牢固,城中驻有几十万梢锐赵军和大量粮草,邯郸外围还有几支机动部队协助防守。但在这个时候,魏冉去世了。昭王考虑,秦军战线过长,供给困难而且消耗已经过大,邯郸不可卒拔,如果这个时候韩魏进攻秦国,秦国就有可能遭受大败的厄运。昭王四十八年年底,昭王命令秦军大部收兵,留一部秦军继续攻邯郸。昭王把陶的精兵调回国内,填补空虚。上党大战后,昭王对秦军的将领做了很大的调整,白起被搁置。白起在长平之战中,被赵括所派的刺客刺伤,此时伤口发作,白起养病在家。

    在此期间,秦军中与白起最为交厚的王陵、王此等将领先后被派往邯郸战场,但均告失利。昭王使范雎请白起,白起以病推脱。司马靳跟随白起多年,感到很纳闷,问白起,武安君此前不论身体多么糟糕、敌军多么强大,都从未推辞过,这次为什么这么坚决地就推掉了。白起说,此前出征,只要调配得当,就会立于不败之地。而此次出征却是必败。赵军虽经上党巨战,但还有很强的实力。我军连续作战,早已疲惫,给养也已出现困难。邯郸城高兵众,田单调度有方,邯郸本来就不是可以轻易攻下来的。韩魏齐楚在襄侯去世,陶国精兵调回国内后,就图谋救赵击秦。邯郸离秦千里之外,沿途为三晋旧地,本来就反心很盛,秦王又将大军调回国内,秦军占领的黄河两岸非常危险,只要韩魏楚来救,切断秦军归途,秦军就很可能有去无回。攻邯郸的难度要远在长平大战之上。以目前的人员配备和战略部署,邯郸城下就是秦军的坟场。秦王忌我军权过重,正在着力削夺。此次让我攻邯郸,就是想在我战败后,判我的罪。司马靳听后,劝白起造反,白起没有表态。

    此时,昭王已经在秦军中安排了大批自己选拔的将领,原来魏冉白起系统的将领也有很多倒向了昭王。昭王命范雎请白起为将攻邯郸,白起再次拒绝。秦王大怒,以白起屡次拒绝王命为由,夺武安君封号,贬为士卒迁往阴密(今甘肃灵台西南)。白起居咸阳三月不行,徒众越集越多,与军中将领也有交接。昭王见白起反势日盛,派人强令白起上路。白起上路没走多远,就被昭王派遣的使者逼迫自杀。

    昭王在除掉白起后,命郑安平为将,代白起去邯郸。郑安平是魏国人,是范雎的挚友,为范雎举荐,也是当时的一位名将。在邯郸战场,多为白起旧将,不听从郑安平的指挥,秦军被田单和来救的信陵君、春申君包围分割。郑安平被围,无人去救,被迫降赵,几支秦军也先后被歼。至此,魏冉、白起系统被昭王全部消灭。

    昭王五十二年,与范雎交厚的另一位秦国重臣,河东郡守王稽被指控有通敌嫌疑,被昭王处死。举荐王稽和郑安平的范雎负有举人不当,与王稽郑安平同罪的责任,被迫自杀。昭王消灭了秦国的最后一位权臣。此前,昭王压制魏冉与白起,多让范雎出面,秦国百姓对范雎很怨恨。范雎死后,秦国百姓皆夸昭王圣明。

    昭王五十六年(前251年),73岁的秦王翟去世,子安国君柱即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