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那些人
字体: 16 + -

第60章 周代篇(50)

    国际仲裁—魏惠王(1)

    魏惠王(前400年~前319年),战国时魏国国君。姓姬,魏氏,名罄,又称梁惠王,魏武侯子。与公子缓(魏缓)争立成功。公元前369年至前319年在位。

    秦国自从被吴起夺取西河地后,就被魏国死死地压制在洛水以西地区。秦献公晚年,秦国曾经夺取过西河地区大部,但是好景不长,秦孝公被庞涓攻破都城栋阳,被赶回了秦国的旧都雍。秦孝公和卫较经过不断的变法,秦国的国力逐渐增强,开始步人强国行列。魏国控制秦国与中原的交通已达50年,从秦国身上盘剥了数不清的好处,秦国对魏国是又恨又怕。魏惠王知道秦国不敢单独与魏国为敌,只能扮演趁火打劫的角色,没有领头闹事的,秦国是不敢与魏国为敌的。只要敲掉领头的,秦国马上就会老实。对待秦国,魏惠王并不向对待赵国那样重视,只采取了一般交往、暗中防备的策略。

    国在齐威王即位后呈现出上升势头,齐威王也想插手对鲁、卫的控制。但是齐国与秦国一样只是刚刚崛起的强国,还不具备向巨无霸魏国挑战的实力。魏惠王对齐国采取了与秦国类似的策路。此时楚国忙于应付西方的秦、巴、蜀和东方的越、齐,楚宣王忙得焦头烂额,对于强大的魏国,楚国是不愿找麻烦的,楚宣王对魏惠王一直很害怕。魏惠王抓住楚宣王的心理,多次掠取楚地,楚宣王都忍气吞声。魏惠王还利用一直想要吞并楚国的越国牵制楚国,使楚国无力攻击魏国。楚国对魏国难以构成大的威胁。赵成侯不堪忍受魏惠王的压迫,联合秦孝公和齐威王.共谋图魏。秦孝公和齐威王也对魏惠王的不断扩张感到恐俱,正有抗魏之意,赵、秦、齐一拍即合。赵成侯又联系楚宣王攻魏,楚宣王犹豫不决。

    赵、秦、齐三国都是当时的强国,三国以为凭三国联合起来的实力,是可以战胜魏国的。赵成侯认为赵国从北,秦、齐从西、东三个方向夹攻魏国,魏国必败无疑。秦孝公和齐威王也以为这场战争,三国是稳操胜券,都想借赵国与魏国激战的机会趁火打劫。三国在这种心态下,开始向魏国进攻。赵、秦、齐集团与魏、韩、卫、宋、鲁集团的大战爆发了。

    随着魏国军事上的强大,魏惠王开始接连不断对外用兵。前370年,魏军败赵军于怀县(今河南武涉西南),败韩军于马陵。次年,魏军为齐军所败。前365年,魏又伐宋。魏惠王六年(前364年)四月十三日(公历5月29日),把都城从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禹王村)迁至大梁(今河南开封东南),因此在《孟子》一书中又称魏惠王为梁惠王。前362年魏军又败韩、赵军于绘(今山西翼城东南),不久被秦军打败。魏惠王十年(前360年)开通鸿沟。范台之会时鲁共公曾告诫他“纵欲者必亡其国”,要他“清心寡欲”。公孙座去世前,劝惠王杀商鞅,不要让他逃走,惠王没听。

    魏惠王十六年(前354年),赵国首先进攻垂涎已久的卫国,很快就占领了漆和富丘。此时,秦国和齐国也跃跃欲试。魏惠王分析了形势,决定先打击三国中攻魏决心最大的赵国。魏惠王命庞涓率领魏、宋、卫联军救卫。庞涓没有与卫地的赵军纠缠,而是直接进攻赵国的都城邯郸。庞涓此时已是华夏各国中名声最胜的将领,赵国听说庞涓率魏军主力进攻邯郸,很紧张,命令卫地的赵军从后面袭击庞涓。结果,庞涓早就料到赵成侯有这一手,在进军邯郸的路上突然放慢行军速度,设伏歼灭了这支赵军。随后,庞涓兵临邯郸城下,开始攻城。在庞涓进攻邯郸的同时,秦孝公命令一路秦军向魏国的河西郡进攻,占领了元里(今陕西澄城南)、少梁(今陕西韩城西南)。之后,这路秦军积极准备渡河攻击魏国的旧都安邑。秦孝公另派公子壮从鹿攻人韩国境内,一路向东,不与沿途韩军纠缠,直取韩都郑和魏都大梁,实施掏心战术。公子壮进军很顺利,马上就到了郑和大梁南部的重要城关榆关。驻守榆关地区的龙贾与公子壮在焦城(今河南尉氏西北)激战一场,未分胜负。公子壮占领了榆关以南地区。

    魏惠王十七年(前353年),齐威王见魏国最精锐的庞涓军屯兵邯郸城下,秦军攻取了元里和少梁,公子壮已深人到榆关,便命令田忌率领齐国著名的五都之兵进击魏军。此时,赵、秦、齐三国与魏国全面开战,魏国的形势很不利。在齐国的逼迫下,宋、卫、鲁三国叛变魏国,投降齐国,形势对魏国更加不利。楚宣王见魏国形势危急,也趁火打劫,派景舍进攻襄陵地区,占领了唯水和秽水流域的大片土地。秦国和赵国又在西部战场夹攻韩国,韩国全力支撑,无法分兵援魏。

    面对这种不利局面,魏惠王紧抓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命令庞涓无论如何也要攻破邯郸,头降伏赵国。庞涓在魏惠王八年的时候,曾经拔取过邯郸东面的军事据点列和肥,对邯郸地区非常熟悉。庞涓当时已有攻击邯郸的全面计划,只是由于公叔痊在西河战败,魏惠王调庞涓到西线战场而作罢。庞涓很快就扫清了邯郸外围不利于魏军攻城的赵军据点,开始攻邯郸城。庞涓对整个战场的形势很清楚,知道只有攻破邯郸,击败赵国,魏国才可能翻盘。否则,魏国会满盘皆输。庞涓率领的是魏、宋、卫联军,由于齐国出兵迫使宋、卫、鲁叛魏投齐,这些宋国和卫国的军人有骚乱的动向。庞涓采取果断措施,处决了带头骚乱、蛊惑人心的宋、卫将领,将宋军、卫军和魏军整编为一军,由庞涓绝对领导,庞涓不允许魏军歧视宋、卫军人。整编后的魏军对邯郸城展开了猛烈的进攻。赵成侯请齐威王派军助战,与赵军里应外合夹攻庞涓。田忌率领的是齐、宋、卫组成的庞大联军。田忌是当时齐国最优秀的将领,齐军也是由齐国著名的五都之兵。齐国没有郡这一级行政区划,而是设立了五个都。除了首都临淄外,还有高唐、平陆、即墨和营四个都。五都既是齐国的五个行政单元,也是齐国的五个军事重镇,相当于五个行政大区和军区,是军政合一的建制。五都之兵是齐国的常备军,又被称为技击,各都的长官被称为都大夫。五都和五都之兵的建制在管仲助齐桓公称霸的时候就有了,历史非常悠久。齐国打仗一般都是征调临近战场的都兵参战,悉起五都之兵是不多见的。此次齐威王以为胜券在握,派出了齐国的全部主力进攻魏国。

    在齐军出兵之时,曾经就出兵方向产生过争论。邹忌主张进攻邯郸城下的庞涓军,与赵军联合消灭魏军的这支神话之军,魏国的士气必然会遭到沉重打击,魏国的失败指日可待。田忌主张进攻魏都大梁,与秦军公子壮形成夹攻大梁之势。田忌认为,齐军即便与赵军战胜庞涓,也必然损失很大。以齐军的损失为赵国解围不会得到什么好处,是得不偿失的。而如果与秦军联合攻破大梁,占领这个富庶地区,齐国就控制了中原的水、陆交通枢纽,齐国的霸业就成功了。邹忌认为大梁城坚民众,粮食丰厚,不是可以在短时间内可以攻破的。如果庞涓攻破邯郸回师大梁,与大梁城内守军对齐军形成夹攻,齐军就会十分被动。秦军和楚军的坚战能力是不可信任的。齐军只有趁庞涓屯兵邯郸城下的机会消灭庞涓军,才能稳操胜券。齐威王希望庞涓与赵国拼个两败俱伤,便决定齐军不进军邯郸救赵而是人魏与秦军攻大梁城。对于赵成侯的出兵请求,齐威王为维护联盟之势,不好无动于衷,命令田忌率军沿黄河南岸先进人卫国。齐威王命令宋国的军队进人卫境,与卫军一起向齐军集结,组成齐、卫、宋联军。卫、宋两国在叛魏前,有一部分军队随庞涓攻赵。叛魏后,又派军随田忌攻魏,这两个国家的军队被迫同时为两个集团服务。

    齐、卫、宋联军集结后,进抵黄河南岸的顿丘(今河南清丰南)和刚平(今河南清丰西南),摆出随时渡河从背后攻击庞涓军的姿态,令赵国为之振奋,魏国为之担优。魏惠王知道整个战争的胜负关键在邯郸战区。齐国悉起五都之兵,再加上卫、宋军队,田忌率领的这支庞大联军,如果与赵军夹攻庞涓,庞涓虽然善战,但对于数倍于己的赵、齐、卫、宋之军,能自保已属不易,再要完成攻破邯郸的艰巨任务实在是难以想象。

    魏惠王为了保证庞涓攻邯郸不被田忌打扰,命令太子申率军人卫,吸引田忌来攻,解除庞涓的后顾之优。太子申率军进人平阳(今河南长垣北),逼近占据顿丘、刚平一带的齐、卫、宋联军。田忌见太子申军通近自己,便派高唐、临淄两位都大夫进攻太子申。太子申引军后撤,高唐、临淄两位都大夫从后追赶,田忌顺势也指挥齐、卫、宋联军跟随人魏境。太子申吸引田忌率军南下人魏,便解除了庞涓攻邯郸的后顾之优。赵成侯见齐军没有按照预先的约定渡河与赵军联合攻击庞涓,既生气又失望,对齐威王十分怨恨。邯郸城下的魏军在解除了后顾之优后,士气大振,对邯郸的进攻更猛烈了。而邯郸城内的赵国军民由于齐军的失约,抵抗魏军进攻的决心受到一定的动摇。田忌本来就无意救赵,太子申的出现正给了齐军人魏的借口。

    太子申退人平陵(今河南兰考南)后便不再后退,等待高唐、临淄两位都大夫的进攻。平陵是东阳地区的战略要地,地近宋、卫,是大梁的东方门户。东阳地区驻有一支十分善战的魏军,魏惠王把这支魏军调人平陵,与太子申合军一处,归太子申统一指挥。高唐、临淄二位都大夫率领所部兵马到达平陵后,便向太子申军进攻。太子申据守平陵城,凭平陵的坚城深池连续挫败高唐、临淄两都兵的攻势。这个时候,从安邑方向来援救大梁的魏军在桂陵(今河南长垣西南)一带与田忌的大军交手。、

    平陵虽然不是一个规模很大的城,但却十分坚固,城外有引丹水而成的护城河,使平陵更加难攻。高唐、临淄两都兵进攻平陵已有时日,死伤众多,但平陵仍然在太子申的控制下。高唐、临淄两都兵出现疲态。太子申趁高唐、临淄都大夫意徽之际,突然率领魏军从平陵城中杀出,大败高唐、临淄两都兵。高唐、临淄两位都大夫率领败军向田忌大军靠拢。田忌此时已击退安邑来援的魏军。高唐、临淄两位都大夫在与田忌会合后,田忌便率领齐、卫、宋联军与追击而来的太子申军激战。被击败的魏安邑军见田忌攻击太子申军便从背面攻击齐军。田忌分一军牵制魏安邑军,而以主力与太子申军恶战。齐军的人数占有很大的优势,太子申军战败,魏安邑军随之气馁。两军按照魏惠王的指示,没有退人大梁,而是南下襄陵,与公子昂会合,再与楚军作战。

    田忌领大军来到大梁城下,不禁为大梁城的雄伟庞大所震撼。大梁城周长三十余里,大梁城的外围是引圃田之水而成的护城河,又深又宽,很难渡过,将大梁城的防守面积又扩大了好几倍,齐军要想把大梁城包围严实是很困难的。由于魏惠王坚壁清野,齐军不仅难以找到渡河的船只和攻城的器具,如果攻城日久,就是大军的粮草也会成为严重的问题。田忌一面派人向离得比较近的宋国和卫国调集粮草、船只和攻城用具,一面开始试探性的攻城。试探的结果证实了田忌的判断,守卫大梁城的魏军斗志很盛,攻城的齐军很快就被击退了。实际上,这些齐军的攻城只是攻河。大梁城内不仅驻有步兵、骑兵、弩兵,还有大坛的水兵。大梁城的水军在步兵、弩兵的配合下,严守护城河,齐军根本无法渡河。从宋、卫调集来的粮草、船只和攻城用具从水、陆两路向大梁运送,沿途遭到魏国军民的伏击拦截,运到大梁城下的是少之又少,很难满足攻城和驻军的需要。田忌陷人到了一个两难的境地。如果在攻城渡河用具不充足的情况下攻城,齐军无异于送死。如果等待攻城渡河用具筹备充足再攻城,齐军庞大的粮草消耗又很难维持。

    宋、卫对大梁城下齐军的补给在魏国军民的干扰下越来越困难,要想等到万事具备再攻城,看来是不行了。田忌不愿就这样灰溜溜地撤军,硬着头皮指挥齐、宋、卫联军在船只和攻城器具都不充足的情况下向大梁进攻。大梁水军在宽敞的护城河中就拦截住了联军的进攻,齐、宋、卫联军损失很大。很显然,蛮干的结果就是不断的伤亡。大梁城外的护城河中本来有十几条连接城内与城外的路,魏惠王为了使大梁更便于防守,把这些路毁了。大梁水军随时可以用船搭建浮桥联系城内与城外。大梁周围水道纵横,大梁水军经常通过水路与外界交通。田忌攻城乏术。望大梁兴叹,无奈离去,南下襄陵。此前,襄陵由于魏太子申军和安邑军的进驻而实力大增,楚将景舍难以招架。田忌率领齐、宋、卫联军到达襄陵后,太子申据守城中,避不出战。

    在这一年的年底,从北方战场传来了令魏国举国振奋的好消息,庞涓攻破了邯郸城,赵成侯投降了。庞涓攻破邯郸使整个战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魏惠王十八年(前352年)年初,西部战场的赵军无视赵成侯的停火命令,与秦军联手攻破了魏国的旧都安邑。进人邯郸的庞涓逼迫赵成侯连派数名公子到西部战场,传达赵成侯的命令,河东、河西的赵军才被迫停止了军事行动。赵军退出战斗后,秦军就单独面对魏军和韩军了。很快,魏军和韩军就扭转了西部战场的局势,向秦军反攻,秦军不利,只保留了安邑、少梁等几个军事据点。西部战场的魏军和韩军稳定住局势后,抽调出一部分兵力援助龙贾与公子壮交战。经过几个回合的较量,公子壮率领的秦军被全歼。龙贾收复了愉关以南的失地后,便率领魏、韩向西进军,援救襄陵的太子申。大梁城中的魏惠王命令大梁守军重建出城道路,直捣反复无常的宋、卫,切断了宋、卫对田忌大军的补给,田忌率领的齐、宋、卫联军只能向楚国寻求供给。

    魏军在各个战场都扭转了局势,楚宣王见大势不妙,命令景舍停止对魏国的军事行动,向魏惠王求和,归还楚军占领的唯水、秽水间的魏地,同时切断了对田忌大军的供给。龙贾率领魏、韩联军与襄陵城内的太子申军夹攻田忌率领的齐、宋、卫联军,取得了大胜。齐威王让田忌请景舍代为向魏国求和,魏惠王向齐威王索要了一大块土地,才算完事。

    魏惠王十九年(前351年),魏惠王与赵成侯在邯郸城南的漳水会盟,赵成侯被迫接受了对赵国十分苛刻的屈辱条约。一年后,赵成侯就抑郁地去世了。庞涓把邯郸还给了赵国,撤军回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