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凶不吼教出好孩子
字体: 16 + -

第23章 不吼不叫,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4)

    积极的情绪体验能够激发人体的潜能,使其保持旺盛的体力和精力,维护心理健康;消极的情绪体验只能使人意志消沉,有害身心健康。为此,学会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与情绪,对孩子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作为父母,要培养孩子乐观地面对人生,帮助孩子进取,克服一些他现在克服不了的困难,只有这样,才能教会孩子以正确的态度和措施保持乐观。

    晓霞是一个多愁善感的小女孩。一次,她不小心把姑姑送给她的手表丢了,那是她最心爱的手表,因此她非常伤心。丢表后,晓霞几天都无精打采、情绪不佳,看谁都有点儿不顺眼,因此总是乱发脾气,结果没几天就病倒了。

    后来,姑姑来看望晓霞。得知她生病的真正原因后,姑姑拉着晓霞的手,亲切地对她说:“傻丫头,如果你损失了一百元钱,那你还会损失两百元吗?”晓霞有气无力地说:“当然不会了。”她不解地看着姑姑,不明白姑姑为什么会问她这样的问题。

    “这就对了。你看,你只不过丢失了一块手表,可是你一连好几天都不开心,结果卧病在床。你丢的不仅仅是手表,还有快乐的心情以及健康的身体。”姑姑心疼地对晓霞说。听了姑姑的话,晓霞如醍醐灌顶,她终于明白了,面对无法挽回的局面,应该调整情绪、积极面对,不能让消极的情绪左右自己。

    于是,晓霞不再为那只丢失的手表伤心了,她调整情绪,努力学习,又拥有了快乐的心情。

    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

    劳动,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基本条件,人类能够繁衍生存下去,是离不开劳动的。不管社会怎样进步、科学怎样发展,劳动永远是人们创造美好幸福生活的根源。现代社会的每一位家长,都应重视对孩子的劳动教育。在家庭教育中,劳动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劳动观念的培养、劳动技能的掌握,是孩子成材的必要条件。

    劳动是孩子认识世界的主要手段之一。劳动能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从小培养孩子爱劳动,可以使孩子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孩子爱劳动,就能尊重劳动人民,爱护别人的劳动成果,爱惜公共财物;能懂得幸福生活要靠劳动创造,要靠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来创造;从而养成勤俭朴实,热爱集体,谦虚谨慎的良好品质。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孩子从小生活在较为优越的家庭环境中,家长习惯于包揽孩子的一切,他们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很少有劳动锻炼的机会,这使他们缺乏劳动意识,更不懂得珍惜劳动成果。

    据报道,德国制定了法规,规定孩子必须帮助父母从事家务劳动。6~10岁的孩子应帮助父母洗碗、买东西、扫地,10~14岁的孩子要参加整修草坪园子的劳动,14~16岁的孩子要帮助清洗汽车、参加园艺劳动;16~18岁的孩子每周要参加一次家庭大扫除。世界各国城市小学生每日劳动时间也比中国多。据统计,美国小学生每日劳动1.15小时时,泰国小学生每日劳动1.18小时,南朝鲜每日0.7小时,英国每日0.6小时,中国每日0.2小时。即中国小学生每日劳动时间只有12分钟。

    可见,中国孩子与国外孩子在独立意识、自主能力和吃苦耐劳精神等方面表现出较大差异,这不由得让人担心,如果我们培养出来的未来一代是轻视劳动、缺乏劳动技术能力的一代,那么将来他们靠什么去生存立足,又怎么能担当起建设国家的重任呢?

    因此,父母应该从小注意对孩子进行劳动意识的教育,进行对劳动实践的培养,让孩子在劳动中体验快乐和喜悦,这对孩子的成长十分有利。

    希尔顿是美国希尔顿饭店的创始人,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就注重培养他劳动实践的能力。

    有一天,天刚亮,父亲就把希尔顿叫起来,把一个大约两米长的草耙交给他,并用愉快的声调说:“你可以到畜栏里工作了。”小希尔顿接过这个比他的个头高两倍的草耙,开始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次劳动。就这样,希尔顿少年时代便在父亲的带动下,边读书边干活,养成了勤勉和善于经营的本领。

    希尔顿上学后,父亲专门开辟了一块地给他,让他自食其力,学会耕种赚钱。他在地里种上青菜,每天放学后就跑去松土、浇灌和施肥。等青菜收获了,他便拿到市场上去卖。这时,她的第一个顾客往往是他母亲。当他接过母亲手中的钱时,他总是深深地感受到收获的喜欢和成功的快乐;同时也对自己的劳动成果倍加珍惜。

    学校放假时,小希尔顿就跑到父亲的商店里去打工,跟父亲学做生意。父亲教如何处理各种各样的业务,如何衡量信用,如何与顾客讨价还价,如何揣摩顾客的心理需求,如何进货退货,以及如何在紧要场合保持心平气和。有一次,父亲让他帮助进货。他一个人跑到离家几百里的地方,一去就是十几天。在这样的磨练中,他得到了许多经验,胆子也越练越大,迅速地成为了一个出色的小生意人。而这些必要的训练和宝贵的经验,正是这些促成了他日后的成功。

    由此可见,从小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对于孩子的成长是极有好处的。劳动不仅能够造就一个人,而且能够给人以快乐和幸福。

    我国现代着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说:“劳动是人生一桩最紧要的事情。”法国着名作家法朗士也说:“人类的劳动是唯一真正的财富。”所以劳动对每个人都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孩子当然也不例外。从小就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习惯,是对孩子自主能力的一个很好锻炼,对其以后的成长和发展有决定性的作用。所以,让孩子参加力所能及的体力劳动,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是所有父母应尽的职责。

    舍得让孩子劳动

    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家长:当孩子对劳动产生兴趣时,家长却对其百般阻止,殊不知,家长对孩子的“不舍得”,在孩子眼中却是“不信任”的表现,这是对孩子劳动潜意识的扼杀,也是对孩子劳动积极性的打击。

    有个中学生回老家看望80岁高龄的姨母,想为老人做点事,但老人不让干。一清早,孩子去喂鸡。老人见了,一把夺过饲料说,“大清早的,谁让你干这活儿,回屋去。”下午,孩子去扫院子,老人又说,“天这么热,毒日头底下晒不得,快进屋看书去。”

    许多孩子的无能和懒惰,就是这样逐渐形成的。所以,家长遇到这种情况时,一定不要拒绝孩子,应该抓住这个引导、教育孩子劳动的大好机会,不仅要耐心地手把手去教孩子,而且要告诉孩子劳动的正确方法和技巧,还要提醒孩子注意安全以及在劳动中保护自己。只有这样循循善诱,家长才能让孩子始终保持对劳动的热情,从而更好地培养孩子的劳动能力。

    让孩子学会做家务

    做家务是培养孩子劳动能力的好办法。父母适当地交给孩子一些工作,让孩子学着做些简单的家务,不仅能减轻父母的负担,更是一种教育和引导孩子的好办法。孩子也可以充分体会到父母平时的辛苦,也能够使他们学会自我负责、生活自理、协助做家务的能力。

    美国第34任总统艾森豪威尔,很小的时候,就在母亲的指导下,学会了做家务。在学习之余,艾森豪威尔不仅要砍柴、做饭、打扫卫生,还要在自家的空地里学种蔬菜,参加家庭劳动。

    有一年,艾森豪威尔的弟弟染上了猩红热,家里顿时紧张起来,猩红热是一种传染病,病人必须和家里人隔离开。于是,父亲便和几个孩子挤着住在楼下,由母亲来照看弟弟。由于父亲要每天工作,两个哥哥又在外地打工,其他的几个孩子年龄尚小,所以母亲就把烧水做饭的事情交代给艾森豪威尔去做。小艾森豪威尔此前根本不会做饭,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他也只有下定决心把饭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