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凶不吼教出好孩子
字体: 16 + -

第16章 不吼不叫,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1)

    良好的交往能力是建立良好人际交往关系的基础和前提。生活中,有不少孩子不善交际,不会交际,甚至害怕交际,有的到了成年,还视交际如险滩,迟迟不敢把脚步迈出去。美国心理学家卡耐基认为:一个人的成功30%靠才能,70%靠人际关系。人际交往能力是一种驾驭生活、完善自我的能力。那么,怎样让孩子学会与人相处、与人交往,培养孩子的交际能力,这就成为父母很重要的一课。

    让孩子学会倾听,这是最佳的交际艺术

    倾听是一种技巧,是一种修养,甚至是一门艺术。在人际交往中,,让孩子学会倾听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社会学家兰金指出,在人们日常的语言交往活动中,听的时间占45%,说的时间占30%,读的时间占16%,写的时间占9%。这说明,听在人们交往中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曾经有个小国到中国来,进贡了三个一模一样的金人,金碧辉煌,把皇帝高兴坏了。可是这小国不厚道,同时出一道题目:这三个金人哪个最有价值?

    皇帝想了许多的办法,请来珠宝匠检查,称重量,看做工,都是一模一样的。怎么办?使者还等着回去汇报呢。泱泱大国,不会连这个小事都不懂吧?

    最后,有一位退位的老大臣说他有办法。

    皇帝将使者请到大殿,老臣胸有成竹地拿着三根稻草,插入第一个金人的耳朵里,这稻草从另一边耳朵出来了。第二个金人的稻草从嘴巴里直接掉出来,而第三个金人,稻草进去后掉进了肚子,什么响动也没有。老臣说:第三个金人最有价值!使者默默无语,答案正确。

    虽然三个金人都有各自的价值,但是第三个金人却因为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而价值最大。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学会倾听是十分重要的。不重视、不善于倾听就是不重视、不善于交流。交流的一半就是用心倾听对方的谈话。

    良好的倾听习惯是人不可缺少的素质之一,是人与人交往的必要前提,是人进行学习的重要手段。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对其今后的发展相当重要。

    玛丽是爱丽丝见到的最受欢迎的女士之一。她总能受到别人的邀请,参加一些聚会或共进晚餐。

    一天晚上,爱丽丝碰巧到一个朋友家参加一次小型社交活动。她发现玛丽和一个帅气的男孩坐在一个角落里。出于好奇,爱丽丝远远地注意了一段时间。爱丽丝发现那位年轻男士一直在说,而玛丽好像一句话也没说。她只是有时笑一笑,点一点头,仅此而已。几小时后,她们起身,谢过男女主人,走了。

    第二天,爱丽丝见到玛丽时禁不住问道:

    “昨天晚上我看见你和一个帅气的男孩在一起。他好像完全被你吸引住了。你怎么抓住她的注意力的?”

    “很简单。”玛丽说,“男主人把他介绍给我,我只对他说:‘你的皮肤晒得真漂亮,在冬季也这么漂亮,是怎么做的?你去哪呢?阿卡普尔科还是夏威夷?’”

    “夏威夷。”他说,“夏威夷永远都风景如画。”

    “你能把一切都告诉我吗?”我说。

    “当然。”他回答。我们就找了个安静的角落,接下去的两个小时她一直在谈夏威夷。

    “今天早晨,那个男士打电话给我,说他很喜欢我陪他。他说很想再见到我,因为我是最有意思的谈伴。但说实话,我整个晚上没说几句话。”

    看出玛丽受欢迎的秘诀了吗?很简单,玛丽只是让那个男士谈自己。她对每个人都这样——对他人说:“请告诉我这一切。”这足以让一般人激动好几个小时。人们喜欢玛丽就因为她注意倾听他们的话。

    可见,倾听,是人际交往的基础,也是赢得良好关系的金钥匙。孩子要与人融洽相处,流畅地交流,必须要先学会倾听。

    学会倾听,也就学会了尊重别人,学会了真诚处事,学会了关心,也学会了理解和沟通。培养孩子的倾听能力,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将有益于孩子的一生。

    教孩子不要随意打断别人讲话

    刘明是一个思维灵活、心直口快的孩子,在班会上及与别人谈话时,总是抢先发言。当别人说话时,他常常在中间打断,迫不及待说出自己的想法。而且,他不是举手打断,而是直接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大声发表言论。

    他对自己常常打断别人的讲话这一行为并没有丝毫悔意,反而觉得自己的话能给发言的同学以启发,自己的观点都是正确的,而且一定要说出来。不管这时别的同学是否在陈述个人的观点,都要为他“让路”。

    一开始,多数同学不愿意去直接批评浩强的这一做法,对他这种做法并没有过多介意。可时间一长,同学们对他就有看法了,有的甚至不愿意与他过多来往。

    随意打断别人的讲话,这是对他人不尊重的表现。一个不知道尊重他人的孩子是不可能有朋友的。所以,父母要让孩子懂得语言交往的基本规则,当别人说话时,要集中注意力耐心去听,不随便插嘴,不打断别人的话,和别人对话时要懂得一问一答。

    父母要树立倾听的榜样

    很多时候,孩子在陈述事情时,我们首先就打断了孩子的陈述,我们自身没有做到耐心倾听这一点,并不是一个称职的倾听者,这样,孩子就会效仿我们的行为,以为插话是很正常的事情。所以,要想让孩子学会倾听,我们就要率先示范,认真倾听孩子的话。在孩子向我们陈述一件事时,不要急着打断他,不要急着批评他,听孩子说完,听孩子辩解,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就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

    微笑的孩子最可爱

    微笑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表情,是世界上最动听的语言。没有什么东西能比一个微笑更能打动人的了。凡是经常面带微笑的人,往往能将别人吸引住,使人感到愉快。

    在美国,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

    美国加州一位六岁的小女孩,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遇到一个陌生的路人,陌生人一下子给了她4万美元的现款。

    一个女孩突然得到这么大金额的馈赠,消息一传出,整个加州都为之疯狂骚动起来。

    记者纷纷找上门,访问这个小女孩:“小妹妹,你在路上遇到的那位陌生人,你真不认识他么?他是你的一位远房亲戚吗?他为什么给你那么多钱?4万美元,那是一笔很大的数目啊!那位给钱给你的先生,他是不是脑子有问题……”

    小女孩露出甜美的微笑,回答说:“不,我不认识他,他也不是我的什么远房亲戚,我想……他脑子应该也没有问题!为什么给我这么多钱,我也不知道啊……”尽管记者用尽一切方法追问,仍然无法探个究竟。

    这位小女孩努力地想了又想,约摸过了十分钟,她若有所悟地告诉父亲:“就在那一天,我刚好在外面玩,在路上碰到那个人,当时我对他笑了笑,就只是这样啊!”

    父亲接着问:“那么,对方有没有说什么话呢?”

    小女孩想了想,答道:“他好像说了句‘你天使般的微笑,化解了我多年的苦闷!’爸爸,什么是苦闷啊?”

    原来那个路人是一个富豪,一个不是很快乐的有钱人。他脸上的表情一直是非常冷酷而严肃的,整个小镇跟本没有人敢对他笑。他偶然遇到这个小女孩,对他露出了真诚的微笑,使他心中不自觉地温暖了起来,让他尘封了不知多少年的心扉打开了。

    于是,富豪决定给予小女孩4万美元,这是他对那时候他所拥有的那种感觉定出的价格。

    微笑是人类面孔上最动人的一种表情,是社会生活中美好而无声的语言,它来源于心地的善良、宽容和无私,表现的是一种坦荡和大度。一旦你学会了阳光灿烂的微笑,你就会发现,你的生活从此就会变得更加轻松,而人们也喜欢享受你那阳光灿烂的微笑。

    飞机起飞前,一位乘客请求空姐给他倒一杯水吃药。空姐很有礼貌地说:“先生,为了您的安全,请稍等片刻,等飞机进入平稳飞行后,我会立刻把水给您送过来。好吗?”

    15分钟后,飞机早已进入了平稳飞行状态。突然,乘客服务铃急促地响了起来,空姐猛然意识到:糟了,由于太忙,忘记给那位乘客倒水了!空姐连忙来到客舱,小心翼翼地把水送到那位乘客跟前,面带微笑地说:“先生,实在是对不起,由于我的疏忽,延误了您吃药的时间,我感到非常抱歉。”这位乘客抬起左手,指着手表说道:“怎么回事?有你这样服务的吗?你看看,都过了多久了?”空姐手里端着水,心里感到很委屈。但是,无论她怎么解释,这位挑剔的乘客都不肯原谅她的疏忽。

    接下来的飞行途中,为了补偿自己的过失,空姐每次去客舱给乘客服务时,都会特意走到那位乘客面前,面带微笑地询问他是否需要水,或者别的什么帮助。然而,那位乘客余怒未消,摆出一副不合作的样子,并不理会空姐。

    临到目的地前,那位乘客要求空姐把留言本给他送过去。很显然,他要投诉这名空姐。此时,空姐心里虽然很委屈,但是仍然不失职业道德,显得非常有礼貌,而且面带微笑地说道:“先生,请允许我再次向您表示真诚的歉意,无论你提出什么意见,我都将欣然接受您的批评!”那位乘客脸色一紧,嘴巴准备说什么,可是却没有开口。他接过留言本,在上面写了起来。

    飞机安全降落。所有的乘客陆续离开后,空姐打开留言本,惊奇地发现,那位乘客在本子上写下的并不是投诉信,而是一封热情洋溢的表扬信。

    是什么使得这位挑剔的乘客最终放弃了投诉呢?在信中,空姐读到这样一句话:“在整个过程中,你表现出的真诚的歉意,特别是你的十二次微笑,深深打动了我,使我最终决定将投诉信写成表扬信!你的服务质量很高。下次如果有机会,我还将乘坐你们的这趟航班!”

    由此可见,微笑是一种武器,是一种寻求和解的武器。微笑能将怒气挡在对方体内,阻止他的进攻。无论是在生活,还是在工作中,只要你不吝惜微笑,往往就能够左右逢源、顺心如意。这是因为微笑表现着自己友善、谦恭、渴望友谊的美好的感情因素,是向他人发射出的理解、宽容、信任的信号。

    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着它笑,它也对着你笑。一个微笑面对生活的孩子,总是乐观自信,积极进取的。国外教育学家多罗茜﹒洛﹒诺尔特曾说:“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敌意之中,他就学会了争斗;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由此可知,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微笑之中,他自然也就学会了微笑。当孩子学会了微笑,也就懂得了生活的意义。

    我们的生活中不能没有微笑。微笑是善良的表现,微笑是真诚的流露,微笑是沟通人们心灵的调和剂。当家长们懂得了微笑的重要性后,就要认真学习微笑,正确使用微笑,用微笑对待孩子,并且教孩子学会微笑,以此来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学会对孩子微笑

    孩子们需要微笑。他们的心地单纯,就像晶莹剔透的美玉。他们喜欢笑,也希望周围的人们给他们以微笑。在他们的世界里,微笑就是阳光和雨露,是人体中不可或缺的营养。

    父母的微笑能够带给孩子力量与信心。无言的微笑传达着一份信任与理解,蕴含着一种真诚与关爱,代表了一份支持与赞许,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在耳濡目染中,孩子也会带着微笑面对现实多彩的生活,无论感到愉悦或失意,无论人生之路平坦或坎坷,无论学业(事业)成功或失败,相信孩子们只要心怀微笑,便能平和地直面生活。所以,作为父母,请不要吝啬你的微笑,多用微笑来面对自己的孩子。

    教孩子用微笑面对生活

    曾看过这样一个小故事:

    百货店里,有个穷苦的妇人带着一个约4岁的男孩在转悠。她们走到一架快速照相机旁,孩子拉着妈妈的手说:“妈妈,让我照一张相吧。”妈妈弯下腰,把孩子额前的头发拢在一边,很慈祥地说:“不要照了,你的衣服太旧了。”孩子沉默了片刻,抬起头来说:“可是,妈妈,我仍然会面带微笑的。”

    相信每人读过这个故事的人,都会被小男孩所感动。人生在世,痛苦和挫折在所难免,我们应教会孩子用积极的态度对待生活,用微笑去面对。

    不要让孩子吝啬他们的微笑,让他们用微笑来面对生活,用微笑来面对每个人每件事,他们就会看到阳光灿烂,迎接他们的也是一路的欢声笑语。

    教孩子学会与人交往

    交往是人的需要,也是社会对人的要求,通过交往,人们能够互相交流信息和感情,协调彼此之间的关系,达到共同活动的目的。卡耐基曾说过,一个成功者,专业知识所起的作用是15%,而交际能力却占85%。人际关系的和谐,交往本领的高强,是未来社会判断成功者的重要标准。

    与人交往对孩子的成长有很重要的作用。社会的发展,越来越需要人们具有善于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培养孩子良好的社交能力,不仅是孩子智力发展、健康成长的需要,更是他们日后生存和发展所必备的品质。

    交往是让孩子适应社会、进入社会的一个重要途径。孩子只有在与同伴、成人的友好交往过程中,才能尽早学会在平等的基础上协调各种关系,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形成积极向上的情感。

    小强是小学二年级的一名学生。他聪明大胆、活泼又有主见,深得父母的宠爱,在家俨然是个小霸王的模样。在与同伴交往的时候,小强也显得非常地霸道、任性,常常为了一点小事就与同伴发生争吵。因此许多孩子都不愿与他交往,家长为此很苦恼。后来,老师积极引导家长转变家教行为,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学会自我控制,合理调整和伙伴之间的相互行为关系,使孩子充分体验到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后来,小强交到了许多朋友,快乐与自信又回到了脸上。

    交往是孩子融入社会的重要前提。和亲近的同学、伙伴建立友谊,有利于孩子相互学习社会知识、体验社会情绪,为以后的人际关系奠定基础。通过自由平等的同伴交往,孩子能够发展自己的社会交际能力和社会判断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际交往的功能越发显得重要,父母必须重视对孩子交往能力的培养,使孩子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怎样让孩子学会与人相处,与人交往,培养孩子生存能力,这是父母很重要的一课。

    教会孩子与人交往的技能

    乔治·华盛顿大学的心理学家莱金·菲利普斯认为,许多孩子不能与他人正常交往的原因,是因为他们没有学会基本的人际交往技能,从而也不能以正常的方式和别人交往。所以,父母要教会孩子与人交往的技能。比如:友好地与同伴交谈,用别人喜欢的名称招呼他人;理解同伴的兴趣和爱好,既能服从别人的兴趣,但又不盲从;乐于帮助遇到困难的同伴;平等地与他人交往,愉快地与同伴合作等。

    李华今年8岁了,刚刚上小学一年级,由于某种原因他比同龄的小朋友晚入学一年。入学后,李华没有朋友,就连他的同桌小强也不愿意理他,还经常欺负他。

    李华把这些情况告诉了爸爸,爸爸问他:“小强为什么不愿意理你呢?”

    “他说我很笨,所以晚上一年学,还告诉其他同学不理我。”李华告诉爸爸。

    “那你就好好读书,每门功课都要比他们好,让老师也说你好,他们就不会不理你了。”爸爸说道。

    李华听了爸爸的话,非常用心地学习,成绩进步很快,这让同学们都很吃惊。渐渐的,他们都不说李华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