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林轩
字体: 16 + -

第83章

微垂下眼帘,林轩再礼部官员的安排之下走到前边的一个座位上坐下,等待答卷。

殿试的时间比以往的几场考试都要短的多,只有半日时间,期中不许离宫,但答卷之后也可以先往后殿休息。能通过会试者具是人中之龙,所以殿试考得就不再是四书八股了,而是策论,看得便是你是否有真才实学。

薄薄的一张纸,短短的一千多字中既要注意避讳,又要展现真才实学,准确的说出自己的政治见解,还要注意用词的美观华丽,引经据典,当真是极其不易。

林轩并没有立刻提笔就写,而是先在脑子里细细的想了一遍,才开始动笔,对于一位士子来说,殿试是极为重要的一关。如果能在殿试之时,让皇上对你留下一些印象,就算现在得不到什么好处,但从长远来说还是极为重要的。

想了一个时辰理清思绪之后,林轩便开始动笔,用得自然是馆陶体,他虽更喜王羲之的字,但有志于官场之人所写所练的自然还要首推馆陶体。

思泉涌,越写越顺,不到一个时辰,一篇华美的章便跃然纸上,林轩仔细的检查了两遍,见并无错处,便开始抄写在一旁的宣纸之上。

待一切弄妥之后,林轩悄悄的环视四周,见还无人交卷,便也耐心等待了半刻,直到有第一个人交卷了之后,林轩才起身交卷去了后殿。

有的时候交卷早也不一定是件好事,说不得就会给人一种不重视殿试的感觉,即使是真有才华,那也是恃才傲物,不一定就得圣上欢喜。

以林轩的家世,完全没有必要博这个头筹,沉稳持重一点反而更好。

殿试的时间虽然不长,但也不短,当今圣上自然不可能一直在殿试的考场等候,除了一开始露了一面之外,便在后面看书,静待众位士子答卷。

林如海作为内阁阁老,自然也是陪同在侧,眼观鼻,鼻观心,一副老神在在,沉稳至极的模样。

当今圣上看书看累了,刚刚换了一个姿势,便发现底下的几位阁老,难得有志一同的维持着一个姿势,都默然不语。不由得来了兴趣,索性放下手中的书卷,转了转手上的白玉扳指,看着底下的几位阁老,声音平缓:“听说几位爱卿都有家眷参加了这次会试,也不知现在考得如何了?”

抬头看了一下时辰,见也差不多了,便吩咐起一旁的小太监:“你去看看黄爱卿和林爱卿家的公子是否答完试卷,若是答完了便直接拿过来让朕一观。”

那小太监自然是恭敬的领命去了,一旁的黄有容和林如海见皇上如此做,也是互看了一眼,不动声色。

皇上这么做自然是不合规矩的,但难得皇帝有兴致,自然也没有人敢在此时扫兴,那不只是会让皇上不快,还变相的得罪了两位阁老。

皇上突然来了兴致观看两位士子的试卷,下面的官员自然是用最快的速度把卷子送了过来。

当今皇帝名为李祁,世人称其为隆庆皇帝,能在先皇的众多位皇子之中脱颖而出,顺利登基成为皇帝,自然也不会是一个简单的人物。

此时突然要观看士子的试卷,自然也不会是没有来由的,隆庆皇帝先看的自然是黄裳的试卷。对于黄有容黄阁老的提议,隆庆皇帝几经考虑之后也是有了丝心动,此时自然是想看看黄裳的才学如何。

要说这庆安公主也当真是福泽深厚,幸运至极,当今圣上皇子皇女无数,皇子先且不说,单说这诸多皇女之中最疼爱的就属庆安公主,从这封号之中就可以看得出来。

对自己最宠爱的女儿的婚事,隆庆皇帝也是真的费了一番心思,和亲之事从来就不再他的考虑之中。至于满朝武大臣家中的公子,他仔细的琢磨了一番,够身份够地位又适龄的没有多少,其中最合适的无非就是林轩,赵城还有黄裳几人。

而赵城首先就被隆庆皇帝给排除在外了,原因无他,只因赵城之母乃隆庆皇帝的亲妹妹。不过,隆庆皇帝倒不是因为考虑到近亲不宜结婚,而是因为他太了解自己的妹妹,知道自己的妹妹贵为公主,任性嚣张惯了。若是真把自己的女儿嫁过去,两虎相遇必有一伤,这手心手背都是肉,他偏向哪边都不好,倒不如索性不去考虑。

赵城被排除了之后,剩下的无非就是林轩和黄裳二人,这两位都是少年俊杰,无论是家世还是相貌都足以匹配公主。只是对于林轩,隆庆皇帝早就有所考虑,此时自然也不适宜了。而剩下的就只有黄裳了。

隆庆皇帝仔细的翻看着手中的试卷,不时的点点头,看起来倒是极为满意的样子。

隆庆皇帝也确实是觉得很满意,从一个人的字就可以看出一个的性格,从一个人所书的章上不只可以看到那个人的学才华,还可以看到他的性格,抱负等等一些东西。

放下黄裳的试卷,隆庆皇帝心中已经有了主意,只是他也不明说,而是又拿起了一旁林轩的试卷看了起来。

隆庆皇帝看着看着便不禁微笑了起来,这篇章采非凡,词藻华丽,写得花团锦簇,极对他的胃口。而且更难得的是此睿智深沉却又趣味横生,其才华横溢可见一般了,只是半响,隆庆皇帝又有些惋惜起来。

微一摇头,隆庆皇帝又看向底下众人,大声笑道:“这二人采非凡,都是我朝栋梁之才,朕已经决定,这金榜一甲第一便是黄裳。”

说完这句,隆庆皇帝又看向林如海,笑着问道:“若是朕未记错的话,林爱卿似乎是隆庆三十年的探花吧”

皇上问话,林如海立刻起身答道:“皇上所说无差,臣正是隆庆三十年的探花。”

听到

到林如海的答复后,隆庆皇帝笑看着众人:“一门两进士,父子双探花,想来也是美事一桩啊。”

这就是玉口金言,定下了林轩金榜一甲第三的位置了。在这后殿等候的各位大臣也都是明白识趣之人,见皇上兴致颇高,也纷纷对着黄有容和林如海两人恭贺起来。

隆庆皇帝笑眯眯的看着底下的热闹场景,又看了眼自己手中的试卷,心中还是忍不住叹息了一声,可惜啊,若不是遇上公主出嫁,这样的章才是理所应当的金榜第一啊。

林轩自然不会知道隆庆皇帝内心的纠葛,他甚至不知道自己的名次就如此被人定了下来,不过就算知道了,怕是他也不会在意,对林轩来说,探花之位与他刚刚合适。

林轩和其他几位举子在后殿等了很久,直到所有举子的试卷答完,才被放行出宫,跟着礼部的官员慢慢的走出这巍峨的宫门。

没有回头张望,因为林轩相信,过了今日,他会有大把大把的时间可以在这紫禁城中进出,就像他父亲一样位极人臣,让世人敬畏羡慕。

直到今日,林轩才发现他心中一直潜藏着的,一点也不逊色于他人的野心。

殿试第二日,林轩早早的就爬了起来,穿上贡士朝服,像前一日一样与众位举子一起站在金銮大殿之外等候召见。

殿试每三年一次,这些进士们有的可能会平步青云,有的可能会消弭无音,更有的甚至可能会名留青史,一切都是未知的,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便是这朝臣终会成为他们这些年轻人的舞台。

殿试的名次除了前四名之外,都是由殿试主考官与其他几位大人决定,经过昨夜的忙碌,此时早也安排妥当,只等殿下玉笔亲批点出前几名后,便可以到殿外宣读。

而后就会有人把这前几名引见给皇帝,这一程序被成为小传胪。本次的殿试主考官正了正顶戴花翎,肃容双手接过黄纸名单,而后退出大殿。在几名太监和两列御前侍卫的护卫之下,立于御阶之上,便看见了底下在寒风之中不知道等候了多久的今科士子。

那殿试的主考官扫视底下众多士子,大声喊道:“奉天承运,隆庆五十六年十一月廿一策试天下贡士三百零五名,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故兹告示——”

林轩站在所有人之中,端肃严整,他静静的听着御阶之上那主考官的话语,心中却是一派平静,或许是因为昨日林如海已经同他说过,或许是因为早就知道了结果。

御阶之上那主考官的声音还在继续,即便已经站了如此之久,却也没人敢有丝毫怠慢,都是静静的听着,人数虽多却一点声响都无。

“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一名——黄裳。”

“第二名,赵城;第三名林轩。”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一名,李严,第二名方言……”

那主考官并未有所停顿,一口气念出了前十名之后,便把手上的黄纸一收,往殿内而去。

被点到名字的十人有人狂喜,有人淡然,那淡然的自然是像林轩这样提前得到消息之人。但无论是狂喜还是淡然,众人都是冷静的按照次序排班,由礼部的官员带着一路往殿内而去参见隆庆皇帝。

这时众人的拜见只是一个仪式,皇帝不曾多说什么,众人也不敢多说什么,拜见过后便被领出宫去。

次日,才是真正的传胪大典,是日,天公作美,风和日丽,銮仪卫设法驾于太和殿前,乐声分列两侧,丹陛大乐则在太和门内两旁。

满朝武王公大臣,皆侍立于丹墀之内,三百零六人穿着朝服,戴着三枝九叶顶冠,按照名次排立在武大臣东西班次之后。

而后皇帝升座,执事官、读卷官行三拜九叩之礼,奏韶乐,司礼官鸣鞭三次,,内阁大学士索额图捧黄榜放置于太和殿内东旁的黄案之上,再奏大乐。

乐声止后,再宣《制》。而后唱第一甲第一名黄裳,鸿胪寺官引黄裳出班就御道左跪,而后宣第二名右跪……

众人行三拜九叩之礼,礼毕,皇帝还宫,礼部官员将金榜放在云盘之中,黄伞鼓吹前导,一路出了太和门,将金榜张挂于长安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