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幽歌
字体: 16 + -

第二十章 谢家贤相

    胜男听了阿蛮的话后,点了点头,说:“也许罢!那之后谢贤复官安安心心的做他的文官,直到后来贤太子被诛,谢家被满门抄斩,除了当时已经做到了吏部尚书的谢贤。此时谢贤虽已经分出了谢侯府,但他还是负荆请罪要当时的老皇帝降罪,老皇帝叹了口气并没有责怪他,也没有同意他的请求让他改回自己的本姓,而是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留着吧,谢家的子孙连载襁褓中的我也没放过。如今,你便继承这个姓氏吧!’死罪虽免,但谢贤还是请求辞去一切的职务,归隐琅琊山。老皇帝居然什么也没说便准了。”

    “那这谢贤倒也并非是什么贪权重利之人嘛,他这样做倒也不失为真名士风流人也!”阿蛮感叹的说道。

    “那是自然,这谢相爷可绝非什么庸俗之人,他的心智怕是世间少有人是对手!”不知什么时候痞子进了来,神不知鬼不觉的来到了阿蛮和胜男的身后,说完这话后他拿起桌上的紫砂壶将里面所有的茶水都倒进了自己的嘴里,接着对目瞪口呆的两个女子邪魅的一笑。

    “阿蛮老是喜欢听这些五花八门、乱七八糟的故事,以后你要让人在讲故事就应该去找你那个未婚夫婿叫公子小白的,在长安城内可没有他所不知道的事情,更何况他才华横溢,说起故事来呀肯定是辞藻华丽、生动有趣、跌宕起伏,定是比我和胜男要讲得有趣的多!”痞子彷佛之前回来的路上并没有遇见阿蛮一般,他讲述的所有东西都是基于阿蛮和胜男之前的对话的。

    阿蛮“哼”了一声,斜眼看着依旧一身青衣的痞子,任性的说:“我想要谁给我讲故事便让谁讲,谁要你管,谁要你多嘴!我虽敬你叫你一声哥哥,但要是你脸皮厚得像铜墙毫不要脸的话,我也实在没什么办法!”

    痞子对着胜男翻翻手,对着阿蛮翻了翻白眼,说:“得了,大小姐阿蛮,咋还是接着讲别人的故事吧!”说完,将不知从哪里得来的蚕豆往嘴里帅气的一扔,咂巴咂吧的嚼碎了,“自从谢贤在二十多岁被谢侯爷收为义子后,得到了谢侯爷及当时的名士王一木的指导和器重,神态沉着,思维敏捷,风度条畅,工于行书,在当时的长安城内也算得上是一个声名卓著的能人了。 ”

    “哼,那照你这么说要是你一不小心成为了谢贤的门生再得到他的器重你这个草莽痞子岂不是也会名贯长安了?”阿蛮心想一个人要因为丑事出名那当然是很容易的,但要一个人因为好事出名那可要难得多!

    “说得对!谢贤那么快就在长安城内打出名声可不仅仅是他得到了当时那些名人的赏识,而更是他的不羁!当时他已经成为了长安城内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许多贵胄人家都想招他做上门女婿。但你知道他是怎么做的么?”痞子笑嘻嘻的看着阿蛮,想等她的回答。

    阿蛮回了他一个白眼,什么也没有说,重新斟了一壶茶,给胜男倒了一杯,再给自己倒了一杯,就独独留着胜男为痞子李秉佑所准备的那个空杯子,一滴儿水也没有。

    痞子看到这幼稚的举动,让阿蛮的可爱给弄笑了,他拿起桌子上的紫砂壶给自己倒了一杯,淡淡的说:“这位刚脱离了苦海,有了一些声名的才子谢贤接着做了一件让他声名更为远播的事情,那便是他的婚姻之事。当时人人都在想这个长安城内的新星到底是会娶李将军家的小女呢还是杨尚书家的侄女,大家猜来想去却绝对没有想到他会娶一位贩卖小鸡的鸡婆。当时他为了娶那个鸡婆,三媒六聘,八台花轿,给足了当时那个卖鸡女子的面子,也像世人展示了他的真性情。阿蛮知道为何这谢贤会娶这鸡婆而不是大家闺秀么?”

    “难不成是她卖鸡仔卖得好?”阿蛮闷了一盅茶,淡淡的说。

    “你只说对了一半,其实还有一个原因便是便是这鸡婆刘氏在得知谢贤的身份之后仍旧对他破口大骂。谢贤周围的人都很气愤,唯有谢贤乐呵呵的说:‘此女子乃真名士风流者也!’,此后不久他便娶了这鸡婆刘氏。说来也奇怪,自谢贤娶了这刘氏后,无论是富贵荣华还是隐居山林,刘氏都不离不弃,将谢家搭理的妥妥当当,无论是什么样危急的时刻,刘氏也泰然自若,丝毫没有慌乱的痕迹,这大概就是真贤妻罢!”痞子心中对于这谢贤及其妻都是有些佩服的,毕竟在权贵滔天的长安城内这样真性情的人毕竟不多。

    胜男嗤笑一声,说:“秉佑说起谢相的妻子刘氏,我便想起一件更为紧要的事情来。这刘氏是个生长于市井间的人,过的自然便是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因而对于自己的丈夫要求也最为独特,她要自己的丈夫只此一妻别无他人。但谢相是风流人物自然也有动心思的时候,再说了朝中大员哪个不是三妻四妾。谢相有些惧内,因此想要纳妾便只能求助于其他人。当年老皇帝将他从琅琊山召回后,见他身边连妾也没有一个,又想起在他未娶亲之前饮酒作诗总是要带一船女的,便决意为谢相纳妾。你想啊,老皇帝是多么厉害的人物,连自己亲生的儿子也下得去手,更何况是一介女流?结果这刘氏还真抗旨了,老皇帝可生气啦居然敢驳我的面子,立马便将刘氏拖到了御前。这刘氏此时也已经是四十多岁的老妇了,见了皇帝面不改色毫无惧色,一副慷慨就死的模样。反正最后老皇帝还是没能说服刘氏更没有杀了刘氏,而是愈加敬重这个老妇。而后来老皇帝过世,谢相又看上了一个歌女,这时候他的侄子又跑来劝说刘氏也没成功。后来这长安城中刘氏的悍妻之名便传开了,甚至还有说书的专门写了《悍妻刘氏》(又名《相国夫人》)。阿蛮若是想听,我日后定带你到勾栏中去听听!”

    阿蛮想这刘氏也是一个奇女子,她的故事是值得一听的。于是赶紧点了点头,表示同意。

    痞子又喝了一杯茶水,接着说道:“谢贤归隐琅琊山之后,与当地的名士许增、李为和合式高,名僧道一、无印等人相交,时常到琅琊山各处游玩。出门便出门便捕鱼打猎,回屋就吟诗作文,就是不愿作官。要知道当时贤太子被诛杀,诸侯王都蠢蠢欲动,长安城内风云变幻,局势不安,众多的诸侯王都仰慕谢贤的名声,几次三番地命人前来请谢贤出山,谢贤却总有法子躲掉。而当时的吏部尚书汪世友举荐谢贤为吏部郎,也被他拒绝。当时诸侯王见招不到谢贤便上疏认为谢贤屡屡被朝廷征召,历年不应,应该禁锢终身或者流放到东山去,但老皇帝还是置之不理。直到老皇帝晚年,亲自派亲信前往琅琊山请谢贤出山,谢贤这才携家带口回了长安。而一回长安,老皇帝便格外的器重他,令他总领朝纲,协助理政。在老皇帝立下太子,赐死新夫人后,几乎是将朝中大事都交由谢贤,并在临死前托孤给三位辅政大臣,让他们互相挟制、互相督促,一同来辅佐新帝。”

    阿蛮叹了叹气,说:“也难为这个殚精竭虑、考虑久远的老皇帝了,他可真是个狡猾的老狐狸呵!”

    痞子有些讥讽的笑了笑,说:“机关算尽太聪明终究不是太好的事情!更何况世事无常,谁又能预料得到未来所发生的事情呢!不过谢贤倒也真为大周国做了好些事情。这第一件么便是平定诸侯之乱。虽说老皇帝已将诸侯王招入长安,但分散于全国各地的诸侯兵马在新帝登基之初也是狂躁不安,惹得长安城内是人心浮动。这其中力量最强的当属老皇帝的第三子燕王李超。虽说这李超已经过了五十但野心仍旧不改,更何况老皇帝的长子、二子都已过世,按理说他也是有理由争夺帝位的。当时新帝年幼力弱,在外又有强臣,三位托孤大臣竭尽忠诚辅佐护卫,最终使得周室朝廷内得以安稳。新帝登基的同年九月,燕王李超病重,暗示朝廷应对他加九锡,让谋士起草奏章。谢贤见后,动手修改原稿,十几人天还未改好,因他性情迟缓,众人都不怀疑,等燕王李超一死,加九锡之事才搁置。此后,谢贤派当时的‘紫袍将军’陈三金从北边围困燕王旧部,又命‘飞马将军’李承乾突袭燕王粮仓,并派自己的侄儿谢一玄谢一万从长安出发,沿途拦截逃跑的军士,这才将燕王旧部荡清。而其余诸侯王本身力量便较为弱小,见燕王旧部已伏诛,纷纷安分守已,上表以示忠于朝廷,自此,诸侯之乱平。”

    “这谢贤也算得上是能屈能伸,有勇有谋了!”阿蛮由衷的赞叹道。

    “是啊,阿蛮,你不知道这长安城中人人都称颂他呢,这百姓们对于大周的这个丞相也是佩服的紧呢!”许久没有说话的胜男吹了吹有些烫的茶水,柔柔的说。

    阿蛮沉思了一会儿,才说:“想来这大周百姓人人都称颂他定不仅仅是他平定了诸侯之乱吧!毕竟百姓们最关心的是赋税徭役的问题,而不是皇家的权力之争!”

    “当然,当初高祖立国,因其出生贫苦而长期实施轻徭薄赋的政策,到了孝帝的时候也是这个政策,到了老皇帝武帝的时候前期当然也是延续了这个政策。但中期的时候老皇帝决意扫清前匈奴,打通西域关卡,所以常年兴战事。长此以往,百姓自然是苦不堪言。所以等新帝登基不久,谢贤便重拾轻徭薄赋的政策,以休养生息。除了长期驻守边疆的军士和大周的精锐部队之外,将散兵游勇和各地方的兵甲都解散了,让其兴弄耕重田织。这样一来,不但亏空的国库得到了补充,百姓生活也越来越富足,而且也极大的再次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真可谓一举三得的事情!”痞子说着,朝着门外那片官道看着,似乎自己也成为了为民解忧的一员。

    阿蛮想这痞子哥哥心中定有乾坤,大概是困于某一个理由而不得为之吧!哥哥曾经也告诉过自己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有许多时候都有不得已的理由。

    胜男在意的则是自从阿蛮出现以后,她印象中的李秉佑似乎越来越远了,他不再是那个胸无点墨、心无大志的草井市民,也不再是那个整日里贩鸡逗狗、混沌度日的长安浪子了。胜男发现其实自己所认识的秉佑其实是个贯博古今、通晓政事的有为男子,发现他其实满藏心思、满腹才华。胜男一方面很高兴,但另一方面却又有些害怕了。虽然她也不知道自己究竟在怕些什么。

    “行了,今天就说这么多吧,王二还等着我与他斗鸡呢!后面的故事就让你那个未婚夫婿给你讲吧!”痞子一边往屋外走去,一边怪声怪气的说着。见阿蛮要上前打他,一溜烟的便没了影儿。

    “风流人物也终究挡不住岁月的侵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