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刀
字体: 16 + -

第五三四章 六车军需

    第五三四章 六车军需

    何继之低估了老人的智力,汤成富也没有想到,自己的几句话,就让老人有了对付日本人的方法。( 起笔屋)他走到大厅,对带队的日本人没好气的说:“看来今天不跟我喝上一杯酒,你们是不会走的了!在我们村闹腾了一整天,也够了,我领你们的情。这样好不好,你们来了二十五个人,我陪你们每人喝一杯酒,喝完之后,你们立马走人,我们村里,也要消停一下了。”

    老人说得太对了,日本人在古皋村闹腾了大半天,目的就是为了跟老人喝上一杯,只要能够喝上一杯酒,照上一张像,不仅能够回去交差,而且还能把照片送到南京,作为大东亚共荣的证据。领头的日本人立即答应了要求,让所有的日本人排成行,向老人敬酒。

    汤成富拿过一个托盘,数着日本人的人头,放了足够的酒杯,连同翻译官和摄影师也算在里面,用自己加了料的酒倒了二十五杯。然后用一个略大的杯子,倒上一杯,也放在盘子里,这一切都是当着日本人的面做的,用意很简单,大家喝的都是一样的酒,没有区别。刘复定老人拿起大杯,对日本人说:“我老了,一人一杯,受不起,这样,我敬你们远道而来,我随意,你们干杯,一圈下来,我喝完这一大杯,行不行?”

    日本人一致同意。

    酒很快就喝完了,汤成富一路点头哈腰,把日本人和翻译官摄影师喝光的空酒杯收在托盘中,老人一口干掉杯中的酒,也把酒杯放在托盘上,汤成富很小心的端了进去,挖坑深埋。

    这时,只听老人威武的喊了一声:“送客。”

    日本人果然是纪律部队,立即起身,不到三分钟,消失得干干净净。

    直到这个时候,后门外的何继之才脚下一软,瘫在地上,按日本人的脚程,一个时辰两个小时,应该已经返回到东三十里铺,只要回到东三十里铺毒酒的毒性才发作,就没有古皋村什么事了。

    看到日本人消失在东边的山口,老人让村里的人把酒宴重新整理了一下,摆了上来,对汤成富说:“你不用忙,就在村里喝酒,我让人去六安报信,让张司令派人来接你,你这么盲人瞎马的可摸不上去。”

    汤成富一口答应,这个老人,智慧不低。

    太阳偏西的时候,从六安过来了一支马队,为首的是黄维钢38师的一个团长,开口第一句话就是:“38师中校团长柳成普奉上峰指令,前来迎接第三战区副司令长官刘和鼎将军,不知刘将军何在?”

    “在的,稍等!”汤成富让自己的人骑上柳团长的大马,向着刘和鼎隐藏的地方奔去,不多时,六辆大卡车轰鸣着开进了古皋村的村口,这个阵势,把柳成普看得矫舌难下,说不出话来。从江南能够大摇大摆开六辆汽车到六安,第三战区这个派头,可是实足。

    好在日本人在古皋村准备的食物足够,加上一百多个不速之客也没有问题,羊肉烀烂,猪肉黄焖,牛肉红烧,不多时,热腾腾的饭菜就上来了,刘复定老人高兴的说:“放量吃,日本人请客,不吃白不吃,吃了也白吃。”

    看到刘和鼎长官驾到,柳成普让人飞马赶回六安向师长黄维钢报信,没有一个上级别的领导,自己压力太大。

    刘复定老人很有原则,上至刘和鼎,下至普通士兵,每人都要喝一杯,但是也只能喝一杯,然后就是吃饭,吃饭管饱,吃肉管够,吃完后,让大家快点赶路。他也发现了问题,刘和鼎的级别太高,是不能够在古皋村这种地方长时间呆的,如果出了点风吹草动,那可不得了。把没有下锅的猪牛羊肉扔上汽车,对柳成普说:回到六安,再给弟兄们做宵夜。

    告别了古皋村的村民,柳成普的马队一溜小跑在前面,六辆卡车跟在后面,天已经鸡蒙黑,六辆卡车的灯光在夜空里照出去很远。

    接到李文田的电报,张自忠一马当先,从金寨县的白塔畈迎了出来,他也很想知道,这位第三战区的副司令长官,来到自己这一亩三分地,为了什么?

    花了一个多小时,在柳成普带领下,刘和鼎等人从东二十里铺到了六安西边的道口镇,这是李文田的据点,半路上,又加入了38师黄维钢师长,迎接级别越来越高。李文田早让人准备了洗澡水和干净的衣服,让远道的来客洗去身上的征尘,当他看到六辆卡车满满六车军需时,傻了!这都是从江南送来的吗?且不管里面装的是什么,情意可不只是六辆卡车能载得下的。

    从张自忠的据点到道口,有差不多七十华里,一路狂奔,居然在刘和鼎们洗完澡坐在夜宵桌前时赶到了,马直接冲进了宴会场所,累得马匹直打抖。

    “波鸣老弟,远道来临,愚兄迎接来迟,恕罪恕罪!”张自忠大声叫道,冲了过来,与刘和鼎紧紧拥抱。

    刘和鼎心想,似乎自己跟面前这位没有这么好的交情吧,再一想,估计自从张治中离开后,这位孤独的守在大别山,一直都没有人来看望,自己过来,他受感动了。

    在见到38师黄维钢师长后,汤成富知道刘和鼎的安全问题有了保障,抽了个空,跟刘和鼎使了个眼色,不知在什么时候,带着他的人消失得无影无踪,刘和鼎知道他们有自己的任务,也知道,从现在开始,自己身边再无这支无敌小队的保护,自己返回的道路只怕要另做打算。

    “荩忱兄,数年不见,更见风采了。”刘和鼎随口回答。

    两人在首席互相谦让了一番之后,分宾主坐下,跟着张自忠一起来的刘书香打横相陪,李文田和黄维纲坐在下首。

    战争年代,没有太多的客套,几杯酒下去,开门见山,黄维纲首先说出了自己心中的疑惑:“刘长官,维纲有一事不明,想向刘长官请教,这六辆车是你们从江南一直开过来的么?”

    “不是不是,我们从江南过来,为了路上方便,只准备了一些独轮车,给第一集团军带来了一些见面礼,谁知道在庐江,正好遇上送军需的日本车队,就顺手牵羊打了个劫。把物资全部装上车,让辎重队先行打道回府。”刘和鼎说得轻描淡写,听在对面几位耳里却大不一般,深入敌后,还能如此胆大妄为,可见第三战区这些人是如何的强悍。

    “好啊!看来日本人也知道凑趣,知道我们物资紧张,弄了些物资让刘长官一并送来。”李文田的话,让大家都笑了起来。

    “日本人的物资都是一些冬天的棉衣,我想这些东西也是你们需要的,就一件不少照单全收。”刘和鼎说。

    “棉衣,好!我们正缺呢!”刘书香端起酒杯,敬了刘和鼎一杯,说:“我更好奇刘长官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好东西。”

    “无论是什么东西,我张自忠都承你的情,大老远的,还要通过敌后,能够顺利来看看兄弟们,就是天大的情份。至于物资,我想,绝不会是一般的东西。”张自忠说。

    刘和鼎点点头,伸出三个指头,说:“实在是交通太不方便,心有余力不足,只带了三种东西。一是手持式单兵火箭炮和炮弹,我们黄司令怕你们遇到日本人的坦克吃亏,钦点了这件武器。只要你们省着点用,这几百发火箭弹,消灭日本人百来辆坦克还是可以的。”

    黄维纲的眼珠子瞪得滚圆。

    “第二件是永康新出一种武器,叫火焰喷射器,可以在阵地上射出一片火海,有效阻止敌人对我阵地的进攻。这种火焰一经沾上,不烧完能烧的东西就不会熄灭,哪怕在水里也照烧不误。”刘和鼎接着说。

    李文田一条长长的口水,滴到鞋面上。

    “第三件最简单,是一种配件,一千只宗仁式步枪的瞄准镜,我们参谋处长李应钟说,有这一千只瞄准镜,就等于帮第一集团军培养出一千名神枪手,如果这一千名神枪手应用得当,完全可以发挥出一个师的效用。”刘和鼎的话把刘书香深深的吸引住了,宗仁式步枪,有效射程400米,最大射程1000米,如果有瞄准镜,在800米之内能够形成狙击线,日本人的手炮和迫击炮就完全失去了意义。这一刻。刘书香决定,把全集团军的神枪手组织成一个狙击团,在接下来与敌人的战斗中,要派上大用场。

    “谢谢,谢谢兄弟,喝了这杯!千言万语,尽在酒中。”张自忠感激之情,溢于言表:“有这些东西,我们第一集团军的战斗力,向上提高了一大步。我一定用日本人的狗头来回报三战区兄弟们的厚赠。”

    第二天,从各军选来的火箭炮手、火焰喷射器操作员和神枪手就集中到金寨县的白塔畈,接受刘和鼎卫队的培训。各军师一级的参谋长都集中在一起,由刘和鼎教授这几种新兵种的灵活调用法。刘和鼎说得很简单,不要让神枪手去拼刺刀,不要让火箭炮手去拼敌人的步兵,更不要让火焰喷射器操作员去冲锋。把合适的人员放在正确的位置,把正确的人员放在有效的位置,把有效的人员放在关键的位置,把关键的人员放在举足轻重的位置,才能取得胜利。中午休息的时候,张自忠偷偷的问刘和鼎,自己最适合的位置是什么?刘和鼎告诉他,他不适合当兵,当兵的人,有一种天生的随意性,这种随意性往往是战役获胜的关键,而张自忠,就是缺乏这种随意性,也就是战争的灵性。他最适合的位置,应该去做回老本行,依照法律遵守法制。张自忠没有作声,默默的想了很久。

    第一集团军的一切都在有序的进行,唯一被打乱了秩序的是东三十里铺的日军兵部,昨天去古皋村搞活动的日军二十来人,深夜还没有回到据点。一大早就有人来汇报,说在距离据点不到三里路的地方,二十三个帝国士兵连同翻译官和照相师,都倒在路边。派出人员前去查看,才发现,这二十五个人,已经死得不能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