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刀
字体: 16 + -

第五一一章 柏林和会

    第五一一章 柏林和会

    1939年的最后三个月,并不象中南国参谋部众人所想的那样进入休战期,反而四面开花,到处交兵,地球,如同一个扔进仙人掌丛中的皮球,处处漏气。()

    德国宣布占领波兰的第二天,英国首相张伯伦和法国总统达拉第连袂来到柏林,向德国恭贺,约阿希姆·冯·里宾特洛甫在柏林威廉大街77号老俾斯麦启用的旧总理府里接待了张伯伦和达拉第。这里本来是德意志第二帝国的中心办公点, 1933年,希特勒就在这里被任命为德意志帝国总理,随后,他对宫殿展开了大规模的改造。设置了巨大的接待大厅和保温室。随着心胸的扩大视野也随之扩大,希特勒认为,这个地方只适合于做一家肥皂公司的办公场所,不宜做大德意志帝国的政府总部。已经重新选址,重建新总理府,因此旧总理府就成了一些非正式接待的高级场所。

    这的确是一次非正式的外交访问,三人分座在一张东方圆桌的三个方向,桌面上,是英国人带来作为礼品的东方茶具。这几年,固执的张伯伦越来越对东方的茶叶和茶具着迷,收藏品也以东方的茶叶和茶具为多,各种形状各种材质,应有尽有。外交中赠送用的礼品,也多次采用茶具,东方的茶具,特别是来自于中南国的茶具。达拉第的随员中,一个叫戴高乐的高个子,竟然会泡得一手好茶,更大的优势是身高手长,可以远远就把杯子准确的放在三位大员的面前。

    “这是东方的功夫茶,东方人认为,这是喝茶的最高境界。”戴高乐介绍说。

    “上校曾经到过东方?” 约阿希姆·冯·里宾特洛甫对这种喝茶的方式也很着迷,他没有想到,东方的茶艺竟是如此的一板一眼,一举一动都极符合规范,甚至连杯子的朝向和花纹都十分讲究,德国人的规矩观念在这里表达得淋漓尽致:“东方茶我不是很了解,但是从上校的动作来看,这是极规范的,应该经过很严格的培训。”

    戴高乐笑着说:“我没有参加过正规的茶艺培训班,却受到过中国最高级别的茶艺熏陶。我曾经作为谈判代表去到中南国,在中南国的总统陈维政先生的茶室里喝过很多次茶,我认为,陈维政总统的泡茶是最专业的,极具美感,是一种典型的行为艺术。”

    戴高乐自从从中南国回来,就爱上了茶艺,家里茶具无数,但是与张伯伦这一套相比,又差了许多,张伯伦的茶具,是陈维政赠送的极品,材料是广西钦州的坭兴陶,古朴而沉稳,品相手感,无一不是传世之作。

    七十岁的张伯伦,精神仍然十分矍铄,目光有神,虽然有点过胖,却并不因此而迟钝,在四十六岁的约阿希姆·冯·里宾特洛甫面前,一点也不显得老迈,相反还显得成熟和长者风度。

    “我一直都爱喝茶,特别是与中南国建立了良好的外交关系后,从那里得到的云南红茶和广西绿茶都让人着迷。但是我不喜欢中南国本地产的咖啡,与南美的咖啡相比起来,中南国的咖啡就是烧焦了的野草籽。”张伯伦欢快的说,他没有看到,一边的达拉第老脸已经拉得很长。

    中南国,是法国人心中永远的痛,上一任总统阿尔贝·勒布伦就是因为中南国的远东大战,急火攻心而中风偏瘫。这才不得不让总理爱德华·达拉第火线顶上,这几年,法国因为在远东的惨败,国内诱发经济危机,各派政治力量迅速向两极分化,国外受到法西斯战争威胁,日子过得惨淡。爱德华·达拉第使尽全身解数,放弃曾经的军事强国地位,回归清静无为的小国寡民形态,才得到今天的惨淡经营。

    法国人到今天还不明白,为什么中南国人会拿他来开刀,当年侵略中国的又不单他法国一家,八国联军,在座三家,谁家都有份,偏偏分出了个三六九等,英国成了座上宾,德国自然是君子之交,法国被踩到地上,还要踏上三脚。

    约阿希姆·冯·里宾特洛甫对中南国很感兴趣,张伯伦老贼则是正投其好,把中南国夸了个天下无双。爱德华·达拉第浑身不自在,偏偏这个泡茶的戴高乐又是个没心没肺的,说起中南国来还眉飞色舞,仿佛那不是法国人的大敌而是偶象明星。

    “首相大人,外长先生,我想向两位请教一个问题,当年中南国人怎么就把我们法国选择成敌人?”戴高乐的问题勾起了爱德华·达拉第的兴趣,侧身听了起来。

    “我个人认为,这与法国一直占领中国的广州湾有关,作为大不列颠联合王国,我们在中国有租界,但是,只是租界,必须付租金的地界,我们把租金付给中国的法定政府,得到使用的资格,因此,我们跟中国是商务关系。法国则不同,占据中国的广州湾,而且是长期的霸占下来,据为已有,这就是"chi luo"裸的侵略。中国人对于土地是极为重视的,凡是抢了他们土地的,就是他们永远的敌人。法国人不了解东方人的心性,才吃了大亏。”张伯伦老成谋国,这个问题他早就弄得很明白。

    “哦!”里宾特洛甫倒抽了一口凉气,笑着说:“看来德国人在一战时失去了中国胶东,是因祸得福,否则,也会进入中国人的敌人行列。”

    张伯伦点点头,说:“中国人和德国这些年来走得很亲近,我认为,与这一点有关,无论是中国的蒋介石还是中南国的陈维政,他们都是一路货,中国人经常把这些人称之为土地主,现在还有了一个新名词,叫土鳖。一种软壳的卵生爬行动物”

    爱德华·达拉第不太服气的说:“占领中国土地的不单单是我们,还有北方的俄国人,他们占领了中国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中南国人为什么不去找他们的麻烦?”

    “你怎么知道中南国人不会找他们的麻烦?只是时候没到而已。”张伯伦说:“苏联人也知道,这些土地,迟早会是中苏之间矛盾的暴发点,所以他们才会不遗余力的在中国扶持一个党派,扶持一个政府,只有他们扶持的政府获得中国的统治地位,他们占有的土地才能得到合法化和永久化,否则,他们只会得到比法国更加强烈的报复。”

    听到张伯伦的话,里宾特洛甫似乎找到了什么亮点,一闪则逝,没有抓到,也就无法展开。其实在他的心底里,苏联是他们下一步既定的对手,但是苏联一亿八千万人,两千二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积,让他们觉得有点无从下手,如果东方有一个军事强国能够与他们联手,解决苏联,就容易得多。只是这一时半会,里宾特洛甫还想不到这么透,只要给他一点时间,一点空闲,想通这个小问题,不难。

    三方就促进经济发展进行了商谈。法国同意德国从法兰克福沿法德边境修一条铁路到摩纳哥,这条铁路的管理权完全交由德国,让德国在地中海获得一个独立的出海口。大家一致认为德国的鲁尔区必将成为世界工业中心之一,至于农业发展问题,张伯伦认为,欧洲最好的农田在东部,乌克兰和白俄罗斯,才是真正的欧洲粮仓。

    在德国其间,希特勒跟张伯伦和达拉第进行了亲切的会谈,还一起共进晚餐,希特勒是素食主义者,张伯伦则是无肉不欢,达拉第是个酒鬼,相比而言,还是希特勒显得比较正常。

    对于希特勒的进攻波兰,英国人表示完全理解,同时向德国人提出了一个波罗的海三国的问题,认为,与南面的巴尔干半岛相比,拿下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显得更加重要,而且能够占据主动。希特勒对此很感兴趣,眼巴巴的看着面前的老人。张伯伦认为如果进军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这三个小国,一定会强烈的刺激到苏联人,波罗的海沿海,苏联人不会甘心失去,那么,他只有去抢芬兰。芬兰盗匪多,不是这么容易拿下的,只要苏联人与芬兰人开始出现争端,德国就可乘机拿下巴尔干,只要拿下了罗马尼亚,乌克兰就在眼前。希特勒这才知道,原来老姜终究是老姜,心里的道道比自己更严谨三分。他把张伯伦的提议交给陆军参谋部,凯特尔元帅召集参谋人员讨论,讨论的结果是这个方案比之前先占领巴尔干半岛优势要明显得多,不失为一个优秀的战略方案,至于这个方案的提出者张伯伦,凯特尔认为,没有任何的政治目的,完全是老年人的自我卖弄,只要稍作修改,就可以付诸实施。

    里宾特洛甫拉着戴高乐学泡茶,他们年龄相差不大,对事物的认识也有相同之处,谈得很开心,谈到法国人民阵线、法国行动党、火十字团,最后里宾特洛甫认为,面前这位大高个,完全具备一个政治家的素质,让他取代达拉第,成为德国在法国的代言人,应该更有作为。

    这一次英法德会谈,史称柏林和会,就在这次不经意的交流中,西欧各国联起手来,矛头直指社会主义苏联,东欧这块广阔的土地,在共产主义的蹂躏下,已经从少女变成了熟妇,是分享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