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刀
字体: 16 + -

第四八九章 强渡黄河

    第四八九章 强渡黄河

    日本华北方面军部司令寺内寿一对这次黄河作战十分重视,亲自来到詹店镇指挥,渡河地点,以平汉铁路被毁的铁桥为中心,上下各三十公里,第2、5、10、20、四个师团分别强渡黄河。( 起笔屋)总指挥是第一军军长香月清司。骄狂的日军把一节铁路装甲炮车开到黄河铁桥的最终点,巨大的炮口对着南岸,象征着他们的雄心,当然,这个炮车起到的作用是耀武扬威,并不能真正在黄河铁桥上开炮,因为巨大的后挫力,随时可以震垮摇摇欲坠的桥面。

    所有能调动的飞机全部到了黄河上空,安阳飞机场成了当天世界最忙的飞机场。

    所有的150重炮都集中在黄河北岸,整个郑州北部,都在150重炮的攻击范围。

    在150重炮阵地周围,是密密麻麻的防空炮火,中国空军的强悍,日本人已经多次领教,不敢小看。

    日军是骄横的,华北方面军这次一改过去见不得人偷偷摸摸的军事手段,不是搞金山卫登陆就是搞柳条湖事件,而是大张旗鼓,摆出一副决战的样子。他们要用绝对的力量,在黄河上撕开一道口子,用事实告诉中国人,花园口掘堤完全不能挡住他们前进的步伐,唯一的后果就是让近千万的中国人流离失所,同时也告诉中国人,一个祸害民生的政府是如何的软弱和无能,历史经验证明,到了改朝换代的时候了!强大的大和民族是这次历史的正确选择。

    在堂堂的力量面前,何应钦感到很吃力,商震的河防部队是在南岸加固阵地还是撤出,很伤脑筋。无论如何加固阵地,在150重炮的打击下,用圆木泥包构成的工事不会有太大的作为,但是撤出阵地,无异于放弃南岸登陆点。

    在武汉总参谋部也一片凝重,张发奎点上一只烟,发表自己的意见:“不能放弃南岸沿河阵地,必须在日军半渡之际进行打击,事半功倍。”

    朱绍良则认为,空军应该出击,与日寇战机进行绞杀。

    顾祝同则认为,第二战区应该从北方杀入黄河北岸,打乱敌人阵脚,可获大胜。

    只有杨遇春一言不发,他自从进入总参谋部,就是这样一副样子,张治中的离去,对他的打击太大,如果不是孔二小姐尽情安慰,宽解,杨遇春早就引咎辞职,挂冠而去。黄河局势,他早已烂熟于心,早上睁开眼,他就断定,今天就是日军的渡河之日。早餐时,孔老二对他说:“哥,黄河的风声很紧,参谋部又拿不出什么出色的意见,昨天下午我听干妈说,干爹已经急得发烧了。哥,真的就一点办法都没有吗?”

    杨遇春喝着面前的牛奶,这是从中南国进口的瓶装鲜牛奶,是大姨子孔大小姐让航班送来的,每天从南都到武汉的航班,孔大小姐都要运来不少东西,鲜牛奶就是其中的一种,孔二在这边组织人收货,然后分发到各位达官贵人家里,中南国的物品,在这里,已经是身份的象征。能够弄到中南国的物品不难,但是这种鲜品和极品,就不是一般人家能够享受的了。

    孔老二越发的贤惠了,每天早上一杯牛奶成了雷打不动的饮料,杨遇春从之前的臭腥喝到之后的淡香,直到现在的每天早上,不可或缺。佐餐的主食,足见孔老二下了功夫,馒头包子、煎饼烙饼、五谷杂粮、面包寿司,每天花样翻新,加上雷打不动的一个煎蛋,把杨遇春养得面红身轻。家里没有请佣人,里里外外都是孔老二一把手,连宋霭玲也开始佩服自己家的二女儿,居然能够成为如此妇道的执家女人。

    听到孔老二的问话,杨遇春抬起头来,嘴唇上,还有一层白白的牛奶痕迹。孔老二笑着用手帕帮杨遇春抹掉。杨遇春叭哒了一下嘴,说:“黄河一战,就在今天,守河就是丢人,半渡而击就是送货上门,都不是可取的方法。第二战区自睱不顾,何来南援,即使能援,也是远水救不了近火。到是朱绍良有点见识,飞机是必须要动的,他跟第三战区黄司令在一起呆了一段时间,近朱者赤。”

    “你认为怎么做才好呢?”孔老二这个问题,明显是帮她干妈问的。

    “放开沿河阵地,让他们进来。”杨遇春的话让孔老二大吃一惊。

    “日本人得到的船不多,每次能够渡过的人数有限,你想想,日本人能够用炮打我们南岸,掩护登陆,我们难道就不能在日本人重炮打不到的地方布上炮阵,用122榴弹炮打击登上南岸的日军。敌人打不到我们的炮阵,我们的却可以打到敌人的陆军,再加上天上的飞机帮炮兵指点打击的方位,日军的登陆,其实与送死没有什么两样。”杨遇春说:“不过何总长未必能够这样做,在中国,能够这样打仗的只能有一个人,那就是第三战区司令黄中恒。”

    “为什么?”孔老二不解的问。

    “问题出在这里。”杨遇春指指自己的脑袋,拿起一个孔老二做的中国式寿司扔进嘴里:“好吃,我就喜欢这个糯米饭包肉。”

    孔老二大笑,自己家这个,说起打日本人,头头是道,偏偏在美食方面,毫无见识,好好的一个寿司,在他的眼里,就是糯米饭包肉。最可恶的是,他有时还会把珍贵的海苔撕下来扔掉,只吃里面的内容,像小孩子吃纸包糖。

    从自己家的三合院出来时,杨遇春又恢复了木讷,坐上来接他的吉普车,把帽子低低的压在眉头。

    他不想找事,事却在找他。刚刚在办公室坐下,秘书把水杯送进来,跟他说:侍卫室来电话,让他去一趟委员长办公室。

    连忙三步两步来到蒋介石的办公室门前,一声报告,门打开,里面竟然是才吻别不久的娇妻孔家老二。孔老二打开门后,做了个鬼脸,蹬蹬蹬跑到宋美龄身边腻着去了。

    “柳青来了,坐坐。”蒋介石精神明显不太好,也许是黄河的压力太大,休息不好。

    杨遇春暗地苦笑,这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在早餐时跟孔老二说了一些想法,谁知道这个小间谍居然这么快就把消息传到了中国最中枢的中枢。

    就在何应钦眉头皱成一朵菊花之时,得到了参谋部的命令,让河防部队撤出南岸,躲开敌人的炮击,让敌人上岸后,再对登陆部队进行炮击,将登陆部队消灭在南岸。

    何应钦一接到命令,就明白,这是杨遇春出手了,他对于杨遇春,一直有好感,认为能力更在自己之上,这段时间杨遇春在参谋部保持低调,他也很理解,年少而高位,能够做到不得志猖狂,难能可贵。

    卫立煌对这个方案,不由得拍案叫绝,对何应钦说,第一战区122mm榴弹炮不多,但是75mm山炮不少,在距离河岸的打击范围内略作隐蔽,就能对登陆的日本进行打击,我就不相信,日本人的150mm重炮能长眼睛,找到75山炮的阵地。

    何应钦笑了笑,大炮长眼睛,这有什么奇怪!信阳的李桂丹正率歼击机大队向黄河赶来,与郑州的郑伯祥双翼霍克大队一起,迎战日军战机,霍克战机的主要工作就是给炮兵部队报出地点,让炮兵长上眼睛。

    卫立煌长见识了!原来仗可以这样打!

    北岸的炮响了,炮弹砸在南岸,砸在早已人去楼空的南岸沿河阵地上,看着密集的弹落点,看着南岸的防御阵地在炮弹的爆炸下翻开,如同撕开一床床败絮,商震矫舌难下,如果20集团军还呆在阵地上,就会跟阵地一起,与天地同寿,与日月永存。这一刻,他对何应钦充满了感谢,何应钦能让他们撤下,恩同再造。

    日军登上了南岸,太顺利了,顺利得让寺内寿一都感觉到不正常,没有一点抵抗就占领了南岸,这不是中国军队的风格,命令飞机升空,去南岸看个究竟。来到南岸的部队却没有寺内寿一这么多的想法,按照常规的进攻套路,立即修建滩头阵地,等待第二批渡河人员的到来,

    三架日军95式飞机冲上了天空,他们远远就看到,两架双翼飞机在黄河上空盘旋,正准备扑上去,发现四架闪电歼击机正虎视眈眈的看着他们。这是魔鬼般的存在!三架日军飞机转身就跑,他们如何能够逃过闪电的毒手,一分钟之后,天空中暴出了三团火光,三架日军飞机永远的消失了。

    地下敌我双方,都看到这三团火光,中国方欢声雷动,日本方则感觉到有一种不祥。

    正在东张西望寻找这种不祥时,炮弹从天而降,落在正在构建滩头阵地的日军头上,把日军砸懵了!炮弹在天上飞机的指点下,每一颗炮弹都准确的落在日军扎堆的地方,让日本人完全崩溃。

    “从哪里来的炮火?让重炮消灭他们!”香月清司大叫。

    隔着一条大大的黄河,想找到从什么地方射出来的炮弹,不是一般的困难,重炮开始无目的的乱炸,炸死了不少的地老鼠。

    商震看到有便宜可以占,打电话对何应钦说:让一个师冲一冲,把渡江的日军消灭。何应钦也被胜利冲晕了脑袋,同意了商震的要求。

    李兆英的139师一个冲锋,来到南岸滩头,已经炸得失魂的日军如何是商震生力军的对手,后面是黄河,前面是对手,日军发声喊,冲进了黄河。

    商震部139师在欢呼,在跳跃,日军从来没有这么容易放倒过,过去在战场上,只有被日本人打,没有打日本人的时候,这一次,把日本人打成了落水狗,然后把这些落水狗当成靶子,一枪一个红血泡,过瘾之极。捡了枪,拾着弹,收集着战利品,他们只知道,这一仗打赚了,枪支弹药补充,绰绰有余,他们却完全忘记了,还处在敌人的重炮打击下,直到听到重炮的爆炸,他们才反应过来,转头就跑,跑得跟之前的日军一模一样。回到重炮打击范围之外一点名,一个师还剩下不到四千人。

    黄河南岸沉寂了,这里成了一块谁也不敢靠近的地,谁占领这里,就要接受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