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刀
字体: 16 + -

第四八四章 借道湛江

    第四八四章 借道湛江

    俄国人还是比较诚实的,这个民族讲究的是强取还不是暗夺,在中国人手里弄走北方的一百多万平方公里土地,都是堂堂正正通过战争得来,而且还签订了正式条款。(起qi笔bi屋wu最快更新)相对而言,孙中山就有点无赖,他认为,签订割地条款的是满人,满人不代表汉人,因此不承认所有的不平等条约。而陈维政则是承认这些条款的,因为在他看来,满人同样是自己的同胞,康熙乾隆一样是自己的祖先,虽然自己世居南方而满人世处北方,照样不能割开中国五十六个民族相同的血液。对于自己北方的土地,什么失去的就怎么弄回来,像孙中山般耍无聊,与事无补。

    苏联人为了稳定东方,努力发展军工生产,严防西方日益强大的德国威胁,不得不与中国政府合作,由中国政府拉住日本,他们能够抛开日本人这个拖累。为此,出一些钱物是合算的。几艘巨型油轮从黑海出发,满装着汽油和柴油运向湛江,这是日本人的第一批物资,第二批物资是大量的枪支弹药,衣服鞋帽,还有大量的粮食。

    为了这些物资的运输,武汉军委会大员时隔两年,再度以公事身份来到两广。军委总参谋长何应钦、军政部长陈诚来到湛江,与广西省黄绪初和广东省黄翼中洽谈。

    “没有问题,我们大力支持。”黄绪初满口答应。

    “无论是从黎塘到湛江还是从三水过湛江,这两条铁路我们都优先让你们的车先过。”黄翼中也同意。

    何应钦却有点为难,粤汉铁路,从衡阳分出一条湘桂线,以衡阳、黎塘、三水构成了一个铁路三角型,成为两广运输的大通道之一,但是从衡阳到武汉就难了,一年多来,铁路再也没有人维护,现在除了一些老票车和混装车在上面慢悠悠的牛行,载重车根本无法行驶,最重要的是,重型机车因为没有保养,基本已经不能使用。

    看到了何应钦的为难,陈诚只好厚着脸皮说:“我们决定在衡阳修建物资转运基地。两广能不能协助把物资运到衡阳,所有的费用采用苏联人提供的汽油折合顶数。”

    黄翼中跟黄绪初交换了一下眼神,同时大声回答:“没有问题,我们全力运输。”汽油,对于这两个地区,仍然是奢侈品,广西的生物柴油经济便宜,但是柴油机噪声太大,在城市里使用,黑烟滚滚,有点无法接受。还是汽油好,广州生产的用汽油作动力的五羊牌轿车,去年就开始销往欧洲,与梅塞德斯和雷诺分占欧洲轿车市场,而汽油吉普已经大规模占领欧洲的军车市场,美国的威利斯吉普估计这一世不会再出现。中南国的高档车,广州的中档车,广西的低档车,已经形成了一道车流,流向欧洲。中南国湄南油田已经开采,但是产量不够,成本很高,两广福建现在的汽油,绝大多数还依靠进口,有人愿意用汽油抵数,何乐而不为。

    八月的湛江,气候炎热,可面临广州湾的万国大酒店里,则如春天般的舒适,这是依照中南国红河大酒店装修的国宾级大酒店,是广东最高级的大酒店,不是之一。门前是南国情调的椰树,不远处就是白色的沙滩,一条木板小径一直通到大海深处。

    让何应钦最感兴趣的就是一进到酒店里,迎面而来的就是春天般的凉风,在南宁航空港享受过的陈诚告诉何应钦,这个东西叫空调,有了这个东西,才能真正做到四季如春。黄绪初知道何应钦是贵州人,特意做了酸菜鱼火锅,在凉爽的空调里,享受着酸菜鱼的味道,何应钦吃得口水长流。

    “你们太富了!太会享受了,从前的皇帝老子也没有这个享受。”何应钦说。

    “那是,从前的皇帝只能在头顶弄上一把大扇子,然后在座位后面弄上一盘冰块,象这么大范围的降温,他做不到。”黄翼中说:“这个空调是福建的产品,现在卖得最好的地方是印度,真想不到,印度的富人居然那么富,消费能力很强。”

    “武汉热吧?”黄绪初问。

    何应钦点点头。

    “本来应潮先生想送一些空调机过武汉,给一些老朋友们享受享受,结果一问,武汉的电用来照明都不够,就不用说什么带动空调了。只好作罢。”黄绪初说。

    何应钦本来还想弄两台回去,一听这话也只好作罢。武汉不仅缺电,还经常停电,一停电,这个东西还不如大蒲扇。

    没有想到两广的主事人这么好说话,基本上不用谈判就解决了问题,闲来无事,陈诚陪着何应钦在湛江街头逛逛,陈诚告诉何应钦,这个地方谁也不认识自己,只要不摆臭架子,所有人都会把你当成普通人,有日子没有当普通人了,想不想重新体验一下。他告诉何应钦,自己在南都当媒人的那段时间,过了这些年来最惬意的好日子,两口子在街头吃小吃,买特产,逛商场,下馆子,不再是军政部长,也不是政府大员,就是一对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人,携了夫人,真是神仙日子。陈诚告诉何应钦,这个地方物资丰富,商品齐全,可以帮夫人买上一些西方的礼品,给孩子买一些玩具。

    何应钦笑道,这倒是值得一试。换上一套本地产人造丝的衬衣,宽口大长裤,一双露脚趾的胶鞋,在镜子前一看,有点不太敢相信镜子里的是自己,很新鲜,很多年没有这样放松自己了!

    湛江,中国南方第一港,繁华程度非同一般,各种商品从中国各地云集本地,然后通过大型货轮,运往世界各地。

    陈诚很有创意,让人找了一辆湛江街头拉人的三轮车,自己跟何应钦坐在上面,让车夫带路,走到哪里算哪里。车夫乐了,谈好了价钱后,蹬车出发。

    沿着南国风情的林荫道,来到港口,港口停泊的巨轮一下子把何应钦的目光吸引了过去。他曾经在上海的黄浦港参观过,也不是没有见过世面的人,只是这一下,还是被吓着了。

    “辞修,只怕这里停泊了全世界的巨轮了!”何应钦说。

    没等陈诚答话,前面踩车的车夫答话了:“没有小日本的船,小日本的船进不了南海,联军刘本初司令下令,只要在南海海面见到打日本旗的船只,一率消灭。”

    “商船也不例外?”何应钦问。

    “商船也是帮军队弄军费的,当然不能例外。”车夫说。

    “商船也有是搞民生的,不能一概而论。”何应钦是日本士官学校毕业的,属于国民党内部的亲日派,对于刘本初这种做法,他不敢苟同。

    陈诚不愿意这个话题继续下去,知道在这个地方散布这种言论,大则被人当成汉奸暴打一顿,小则撵下车,让自己走回去,找不到回家的路不说,光是天上的烈日,就能把自己烤干,于是岔开话题,插嘴问道:“车老板你经常到码头来吗?”

    “经常,这里有货轮,还有大客轮,我经常送客仔来。”车夫说。

    “那你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港口里的都停了一些什么船,什么船最大。”陈诚问

    “这你就算是问对人了,我过去做过法国人的专门车夫,认得一些外国字,这些船都认得。”车夫说得颇为得意:“最近的那条船是丹麦的博恩号,不算大,两万吨左右,旁边的大船是美国的肯得号,这条船不小,有五万吨,这一区就算这条船最大。”

    陈诚和何应钦望着远远的肯得号,这艘船确实不小,比旁边的长出一大截也高出一大截,五万吨,国内可没有这么大的船。

    “只怕这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船了吧!”何应钦说。

    车夫笑了,这个土鳖,还真是没有见过世面的,说:“这个算什么!法国人七万吨级的货轮,英国人八万吨级的货轮,我们都见过,听说,中南国金兰船厂十万吨级的货轮正在生产,年底就要下水,那才是世界上最大的船。去年日本人占领了上海,江南造船厂的工人全部撤到中南国的金兰造船厂,金兰造船厂这一下发了,专家技工满街都是。最后,中南国和广西商量,在钦州港兴建钦州造船厂。以后,金兰厂专门生产军舰,民用商船移到广西的钦州。听说,钦州造船厂比金兰厂还要大,可以生产十五万吨以上的大货轮,那可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的大巨轮。”语音里,自豪和得意毕露无遗。

    钦州生产十五万吨以上级的巨轮,何应钦和陈诚不敢相信,国内已经疲于奔命,南方三省还在大搞建设,不知道这到底还是不是一个国家。

    “辞修,不出来不知道,一出来吓一跳,我们坐井观天,不知道外面的世界一日千里,我们落后了!”何应钦感叹道。

    “不是我们落后了,是从来没有一天的安定环境让我们搞建设,武昌举事以来,护国战争、护法战争,争斗不断,天下纷乱。北伐战争之后,总算有了一点喘息之机,又是中原大战,桂系大战,紧接着就是江西剿匪、湖北剿匪、湘鄂剿匪。直到民国24年,江西赤匪离开老巢,天下终于有了一点安稳的迹象,谁知道民国25年两广战乱又起。如今之势,福建自治,广东半独立,广西更是割据独占一方,中央命令进不了全州。民国26年,芦沟桥事变,淞沪大战,战事没有一日停歇。如果能给我们五年,安安定定的五年,我们整顿好国家经济,也不至于在日寇面前捉襟见肘。”陈诚说。

    何应钦没有回答,他知道,如果民国有五年的安定,日本就不敢迈进中国,之所以敢以一个小小岛国侵略中国,就是因为中国内乱不止,有机可趁。最后,他叹了一声:辞修,我们回去吧!我不想逛了,越逛越难受。

    当晚,离开湛江,湛江开往衡阳的列车加挂了一个卧铺车厢,里面是何应钦陈诚及他们的随员。没有人去送他们,只有万国大酒店派车把他们送到火车站。第一次,何应钦在国内没有享受到一品大臣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