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刀
字体: 16 + -

第四七六章 梅岭三章

    第四七六章 梅岭三章

    淮安的政事大厅很不起眼,低低的两层楼,门口有一个小广场,很好的绿化。()阮文灵告诉陈维政,这里本来是一个富商的花园,现在把花园的外围墙拆了,成了公共绿地。傍晚时,一些老头老太太会来广场散步,也会有一些学步的孩童来绿草上打滚,显得很有人气。

    张云逸就等在这里面。

    陈维政和李明瑞一进去,迎面看到张云逸走了出来。七八年不见,这位明显见老,四十六岁的人,感觉一脸的折子,如果不是架上鼻梁上的眼镜,实足一个老农民的样子。

    陈维政走在前面,看到张云逸,如同回到了当年的河池,啪的一声立正敬礼,把张云逸吓了一大跳,连忙还礼,然后向李明瑞敬礼,李明瑞也措手不及回礼,回完礼,三人相视大笑。

    “正权下回可不能再向我敬礼,你现在已经是一国之君。”张云逸说。

    “呵呵!”李明瑞说:“那云逸你也不能向我敬礼,我现在可是正权的下属。”

    “不关我的事,各交各的。”陈维政笑道:“我一看到张军长,就想起当年在河池第一次见面时的情景,不由自主就会立正敬礼,山不转水转,转了一圈,我们又见面了!”

    “应该说,我们还能见面,已经算是有幸了,当年从河池出去的人,多少人想见也见不着了。”张云逸叹道。

    张云逸在中间,一手拉着陈维政,一手拉着李明瑞,走进大厅。

    “这位是陈毅同志。”张云逸介绍说。

    陈维政看着面前这个熟悉的面孔,突然又有了敬礼的冲动,好不容易压制下来,但是面上的表情却不能掩盖,那种亲近感由然而生。

    陈毅有点诧异,微笑着伸出右手。陈维政想抬手去握,才发现自己的右手被张云逸牢牢的抓住,只好伸出左手。陈毅笑着伸出双手,一把抓起陈维政的左手,风趣的说:“右手让云逸霸占了,左手也行!”

    陈维政笑道:“仲弘将军久闻大名,今日一见,更胜闻名。”

    陈毅指着自己的鼻子,笑嘻嘻的说:“我很有名么?”

    陈维政点点头,轻轻的背诵了起来:“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陈毅惊奇的看着陈维政,这是自己在赣南的油山地区和梅岭三年游击战争创作的诗词,并没有向外宣传,即使是党内同志也未必知道,可面前这个外国总统竟然能够轻松背诵,真是奇迹。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仲弘将军集革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为一体的《梅岭三章》表达了将军献身革命的决心和对革命必胜的信心,环境艰苦却矢志不移,充满乐观主义。必将教育一代代人为中华的建设发展不懈努力,激励一代代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艰苦创业。”陈维政侃侃而谈。

    陈毅当机了,能够把自己的诗歌上升到如此高度,完全是自己所未能想到的。

    就在陈维政朗读时,阮文灵也感觉到了这三首诗歌的强大,立即找来纸笔,记录下来。刘英和邓子恢、韦高科三人正围在一边,按照自己的记忆在完善这三首诗。

    “是此去阳泉招旧部还是此去泉台招旧部?”刘英问。

    “阳泉?泉台?”阮文灵也搞糊涂了。

    “原作者就在这里,让他再写一遍就行了。”韦高科说。

    “就是就是!”

    来到陈毅面前,陈毅笑道:“这个东西别问我,几年前的东西,我记得的还不如维政总统的清楚。”

    大家一想也是。

    阮文灵找出一张大宣纸,压好,让工作人员磨好松墨,对陈维政说:“老大,这回你跑不掉了,必须给我写一幅中堂,内容就是陈毅主任的这个梅岭三章。我让人裱好,就挂在这里。”

    陈维政说:“这个事你得问陈主任,知识产权不在我这里,归他所有。”

    “知识产权?”陈毅是个聪明人,随便想了想,就弄懂了知识产权的意思,笑着说:“随便使用,知识产权放开。”

    写好字,阮文灵的酒宴也已经摆上,李明瑞跟张云逸自从一见面就在一起嘀嘀咕咕,直到坐在酒席上还在一起说个不停。刘英这段时间对韦高科的残酷法制震惊不已,也认可了他乱世用重典的理论。邓子恢终于找到了一个与自己一样对财务方面有比较深刻理解的顾准,三分钟不到,居然让邓子恢产生了把顾准拉回山东党组织的念头,对于顾准这个中国共产党员居然去到中南国当个普通公务员,他表示不解。

    陈维政一直跟陈毅坐在一起,他们年龄相差不大,陈毅出生于1901年,三十七岁,正是成熟之年,让所有的人没有想到的是,陈维政和陈毅在一起聊的内容居然跟党派跟主义没有一丝关系,而是就山东的工业发展提出自己的意见。陈毅是成都甲种工业学校毕业,对于工业发展,有自己独到的理解,他认为,山东物产丰富,三十多年来,日德两国在这里打下了良好的工业基础,特别是青岛,工业发展很好。陈维政则认为,之所以青岛的工业发展比其它地方发达,只是因为这个地方最早成为殖民地。现在我们的地盘不仅仅是青岛,还有更广阔的地域,因此我们可以对企业布局进行优化,比如,化工产业迁到淄博、钢铁产业迁往日照,机车、造船留在青岛,橡胶轮胎迁往临沂。南北日钢、美孚炼油、四方机车、总督府船厂、德泰化工厂、中和化工、桥石轮胎、同泰橡胶。山东,是中国最富裕的地区之一,如果在这个地方不发展经济,那才是错误中的错误。

    陈毅问陈维政,如何对这些企业进行管理,陈维政回答得很简单,大力支持,创造税收,富企强民。至于一些日资企业,最好的处理方式是没收然后拍卖。陈毅问难道收回我们自己经营不行吗?陈维政笑了,对他说,我们是管理者,不应该是经营者,我们制定出游戏规则,让全社会创造效益,而不是事事亲力亲为。陈毅笑了,谁都愿意做率手掌柜,只是要能够成为一个成功的率手掌柜,谈何容易。

    中餐还没有吃完,前线就有了消息,巫剑雄和谭道源刚到宿迁,就接到了俞汉林的消息,他和刘汝明两路夹攻,把韩德勤部压在黄泛区的沼泽边,进退不得,只能乖乖投降。

    把89军六千多人全部看押起来,刘汝明巫剑雄谭道源三位军长联名向军政会提出,对抢劫贫民,杀人吃肉的89军军长韩德勤予以严惩。

    自从被关押,韩德勤就一言不发,他手下杀人吃肉,他早就知晓,也把人抓来骂了一通,要吃人就去杀日本人,红烧白切,怎么样吃都行,为什么要去吃那些无辜的灾民。听得吃人者直翻白眼,说:“天下只有大鱼吃小鱼,就没有见过小鱼吃大鱼,日本鬼子那么厉害,我敢去吃他,我有病啊!”

    吃人者被枪决,可吃人部队的名声也创下了,韩德勤有口难言。听到消息的当天,刘汝明就开始对他的89军进行攻击,口口声声打吃人部队,自己一让再让,从商丘跑到宿州,又从宿州来到灵壁,眼看苏北老家就在眼前,结果不仅没有逃掉,而且还惹来了苏北的部队,看到俞汉林的151师,韩德勤知道这个可不是刘汝明的部队,是武装到牙齿的精兵。刘汝明的部队跟自己一样,只能用刺刀,想开枪,没门,全军的子弹加起来也没有一百颗。立即选择了投降,希望对方看到自己带的都是苏北子弟兵的面子上,放一马。

    韩德勤想错了,巫剑雄早就看上了他,当然不是他这个人,而是89军这个番号,89军下辖两个师,一个是33师,师长黄埔一期的贾韫山,一个是117师,师长是黄埔二期的李守维。吃人者,就是李守维的下属,因为一个吃人者,李守维担上了吃人师师长的大名,让他气不打一处来,而这个吃人者又是韩德勤的近亲,他无法处理,虽然最后这个人被韩德勤枪毙,但是严重的影响已经造成。

    军政会的回复很快,很及时,免去韩德勤军长职务,调第六战区担任参谋处长,89军军长由巫剑雄兼任,具体整编工作由巫剑雄负责。

    巫剑雄和谭道源大笑,说赶快赶回去,还能陪维政总统吃晚饭。

    得到巫剑雄的消息,陈维政对李明瑞说,看来要扩大这个地区的管理,这个89军军长,有没有合适的人选。李明瑞说:现成的人摆着,先让老巫兼管一段时间,等关岳他们把长江舰队弄进洪泽湖,就让关岳出任89军军长。赵克之组建一个跟甘世林一样的警卫师,我到要看看,有巫剑雄和关岳扼守在津浦路上,日本人怎么去打通这条交通线。

    陈维政笑道:这条线估计打不通,日本人只能花大力气去打通平汉线,有黄泛区的阻隔,第5、10、14师团不能西进,第2、20师团只能硬攻黄河进入郑州,让胡宗南汤恩伯跟日本人隔河相抗吧!只是老巫和第四军的压力不小,黄河故道以南,现在还有四个日军师团,济南的13师团补充也到位了。

    事态的变化,往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就在陈维政们为山东苏北担心时,在遥远的北国发生了一件军事冲突,发生冲突的地点在中朝苏三国边境距离图门江不远的张鼓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