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刀
字体: 16 + -

第四六三章 黄海鱼生

    第四六三章 黄海鱼生

    为了在山东拿下一个相对平稳的环境,张云逸和陈毅决定对山东采用放西打东的方针,津浦路没有能力吃下,就让这条路成为自己的供给线,由彭雪枫组织五十支以上的游击队专吃这条铁路线,拆下钢轨做刺刀,拆下枕木点篝火,抢下军需养活自己。()粟裕第十师作为扫荡部队,对根据地四周残部先进行一次清剿,把北撤的13师团专列搞翻是他们的第一步。然后移师胶济线,对沿线进行蚕食。

    运送19师团的运兵船刚走,青岛就遭到了第四军的骚扰,谭震林带着第11师和警卫团对青岛周边的日军目标进行了一次彻底的扫荡,击毙了一批,解放了一批,余下的,全部撵进青岛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封锁青岛,不准一个人从青岛出来,也不准许一个人进去,目的就是要让两个残余师团在青岛陷入物资困境。逼着日本从国内或者从东北运送物资过来。

    张云逸之所以敢如此大张旗鼓的硬逼青岛的日军,是因为李应钟的一个提议,李应钟告诉他,中南国有两艘先进的潜艇,已经到了台海,但是台海的日军是用来勾引日军援助的,不能打乱。因此闲得无聊,想跟第四军打个配合。按照刘本初的想法,只要第四军进剿青岛,封锁青岛,日本人一定会派出增援船。在海里把增援船打掉,打得日本人不敢再在黄海上行船,才是对沂蒙根据地和淮海根据地的最大支持。

    其实,这个计划来源于郑进阶的恼羞成怒,因为没有如愿将13师团和第十军调回南京,中南国一干人一致认为是郑进阶一床三好,伤了元气,以至于出现第一次的预测失误。大家一致要求郑进阶要节制房事,不可误了大事。气急败坏的郑进阶大骂日本人坏了他的兴致,要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让刘本初开始在海上打游击,不把日本人打疼不放手。陈维政对于郑进阶的做法不赞成也不否定,他知道,仅凭几条高性能的潜艇是无法对广阔的太平洋形成威胁的,更何况在不久的将来,日本的超大型战列舰大和号就要下水,这些巨舰的出现,才是太平洋战场的开始。

    张云逸何乐而不为,近卫第二师团和33师团,已经是强弩之末,短兵少将,缺枪少弹,甚至连食物也不能完全供给,只能在青岛从当地老百姓口中抢食。当地老百姓在近卫第二师团和33师团进入青岛时,一大半人已经预知到情况不妙,离开了这个即将发生战争的地方,只有一些与日本人关系比较好的中国人留了下来,成了第一批被抢光而饿死的人。

    “有点太残忍!”袁国平说:“是不是开个口子,让中国人离开。”

    “就是要让他们互相抢食,让他们知道日本人是什么德性,让他们知道,跟日本人合作,就是与虎谋皮。”高敬亭说:“这个口子不能开,一开了这个口子,青岛的近团第二师团和33师团就成了之前扬州城里的26师团,扮成中国老百姓往外跑。如果不把这些日本鬼子消灭在这里,而是让他们散在我们的周边,到时就不再是我们打他们的游击,而是他们打我们的游击,那才是我们天大的麻烦。军事行动就是残酷的,切不可有妇人之仁。”

    张云逸点点头,说:“活人不会被尿憋死,日本人一定会想办法跑的,我认为,他们会沿海岸向北,跑往烟台一带,也有可能往西跑,与济南的第二军军部汇合。我们既然知道有人要在海上打伏击,这个围点打援一定会做好,让他们在青岛看到希望,看到活路,别跑得太快。如果增援船还没有来他们就跑了,我们在海上打伏击的人打不到增援船,就亏大了!”

    张云逸的话让袁国平更加难以理解,作为一个爱好和平的中国共产党人,居然在处心积虑的想方设法把日本人从东边的海岛上调出来,就是为了杀死他们。这种为了杀人而杀人的做法,不仅与党的教育不相符合,也与中国几千年的仁爱思想产生了严重的抵触。看到袁国平还想说话,陈毅连忙把他拉走,不让他再说话打扰张云逸和高敬亭等人的军事思维。

    袁国平不是南方游击队出身,这位三十二岁的书生,湖南宝庆人,湖南第一师范毕业后进入了黄埔四期政治科,参加了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在井冈山期间,历任红一方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兼红三军团政治部主任,长征期间,他先后担任红3军团政治部主任、红一方面军政治部代主任等职。到达陕北后,任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后方办事处政治部主任。参与创办红军学校,先后担任西北红军大学政治委员,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政治部主任兼第3科政治委员,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2分校政治委员、校长兼政治委员等职,新四军成立时,他受中央委派来到新四军担任政治部主任。

    他没有经历过南方游击队的艰难,对于军事斗争的残酷性估计不足,脑海里还飘浮着一些类似于全世界无产者是一家,日本的无产阶级跟我们是阶级兄弟,可恨的只是个别军国主义分之等等虚幻而理想化的东西。他对陈毅拉他出来有点不满,在院子里跟陈毅争论了起来,争论的议题中心到底是反对日本军国主义,还是要杀死日本军人。陈毅想了想,从站岗的哨兵枪上取下刺刀,把刺刀顶在袁国平的腰上,问:“现在是我的心对你的威胁大,还是我的手对你的威胁大,还是这把刺刀对你的威胁大?”

    “当然是刺刀。”袁国平不回思索的回答。

    陈毅点点头,说:“我的心就是军国主义,我的手就是日本侵华总司令部,这把刺刀就是面前的日本士兵。我再问你,这个时候,你是准备跟我的心交流,还是先把腰间的刺刀移开。”

    “当然是刺刀!”袁国平这一次的回答虽然不是那样冲口而出,却代表了他的最基本想法。

    陈毅笑了,说:“我经常听到一句话,说我们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这句话说得很形象,一衣带水,意思就是一条衣带那样狭窄的水。指我们与日本之间虽有江河湖海相隔,但距离不远,不足以成为交往的阻碍。正因为我们之间没有障碍,所以日本人过来了,从明代开始,沿海的倭寇就开始犯境,直到今天。抢了我们数百年,杀了我们数百年,如果我们还有人认为日本人是友好邻邦,只能说明这个人的好恶观有问题。我不知道你们在陕北是怎么样来定性中日关系的,但是在这里,我们认为,中日是一种世仇,日本人不消灭,亡我之心就不会死。如果对日本人仁慈,就是对中国人的残忍。我希望你多多考虑。”

    袁国平呆呆的看着陈毅,说不出话来,他总觉得陈毅的话有点不对,但是不对在哪里,他说不上来,他想向中央咨询,但是苦于没有联系方式,项英死后,与中央的联系就掌握在陈毅手里,陈毅对待中央的态度很怪异,表面上看很尊重,很客气,实际上他和张云逸完全在执行一套自己的方针政策。与中央相比,他们可以随时得到中南国和苏禄国的援助,特别是张云逸,与苏禄国的关系更是好到极点,苏禄国的参谋长龚楚,在第四军的军事方面影响极大。

    黄海失船的消息传来,已经是五月底,这是第二次运输航线出现问题,日本人再也不相信是自然灾害。不同于之前向连云港增援,让商船独立完成,这一次,他们不仅派出了两艘万吨级的补给船,还派出了护卫舰。

    这段时间,日本人在东海已经被弄沉了六只补给舰队,造成的损失超过华东战场。过年前,山本五十六的舰队在台海与福建海军进行了几次火拼,互有损伤,春节之后,福建海军再也不跟日本舰队正面交锋,从舰艇的标识上看,这些已经不再是福建舰艇,而是两广的战舰,他们把自己隐藏起来,在帝国舰队面前他们跑得很快,但是在帝国的补给舰队面前却显示了他们的威力,特别是潜艇,打起帝国的商船来,轻而易举,两枚鱼雷就能让一艘万吨以上级的货轮沉入大海。日军海军也曾派出护航舰队,但是,日本海军舰艇过去对猎潜功能的不重视,严重影响了护航的效果,护航舰艇经常眼睁睁的看着对方的潜艇在自己面前发射鱼雷把补给船击沉而无可奈何。

    增加护卫舰的深水炸弹槽,把中国潜艇挡在舰队之外,成了日本海军的重要工作,按照海军部的估计,要在1939年元月之后,才可能把日本海军的驱逐舰和护卫舰全部加上针对潜艇的声纳设备和深水炸弹槽,消灭这些暗箭伤人的可恶潜艇。

    刘本初对潜艇的兴趣正浓,两艘全新潜艇一到福建前线,他就看上了其中的一艘,对罗明初说,让他过足瘾再回来当参谋长。罗明初大笑说,直接降职去做潜艇舰长好了,刘本初说这也不是不可以,只是自己的军衔太高,不太方便,要降就连军衔一起降下去好了。罗明初说,军衔可不敢降,要把刘将军搞成刘上校,老兄弟们不把自己活剥了才怪。反正福建前线没有太多的事,就去玩吧!

    在黄海上游弋已经是第五天,刘本初估计日本的补给船应该要出现了。潜艇升在海面上,如同一段不起眼的烂木头。中南国的新式潜艇没有设计顶部的平台,弧型的顶部成了刘本初的餐桌,铺上一张垫子,摆上一张小桌,盘腿而坐。早上吃的是黄海里的小黄鱼做的鱼生,刮掉鳞,去掉内脏,撕开皮,剔开鱼骨,薄薄的切成片,沾上佐料,怎一个鲜字了得。刘本初认为,这个东西,送点小酒,他可以百吃不厌。

    正享受着黄海的风黄海的鱼,忽听有人叫:“船,日本船来了。”

    呵呵!不白等,生意终于上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