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刀
字体: 16 + -

第四五四章 小李飞刀

    第四五四章 小李飞刀

    对日军的进攻方案最早反应过来的是第三战区,一听到日军的这个安排,地宝和李应钟击掌相庆,欢乐的神情把刘和鼎和黄绍竑惊得下巴掉了一地,敌人强兵压境,反而闻之则喜,真是少年不知愁滋味。(起qi笔bi屋wu最快更新)李应钟乐不可支的对地宝说:“司令大人,这回我们赚到了!”地宝也乐呵呵的看着李应钟说:“说说看,我们都赚到了什么?”李应钟开始扣手指头,一一二二开始数:“第一,华中第十军12、16、114三个师团攻击目标不是我们,却要从我们的地盘上通过,这不是送货上门吗?我们用不着消灭他们,但是从他们身上弄点便宜,太容易了!”

    “有道理!”地宝笑着说:“这叫做此路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想从此过,留下买路财。剪径这种事我们这里谁最熟悉?刘副座,您老资历够深,剪径没有少干过吧!”

    刘和鼎笑着说:“当兵的谁没有剪过径,就算没有抢过生辰纲,也肯定弄过花石纲,手里有枪,口中无粮时不抢才怪!”

    黄绍竑也点点头说:“这是实话!人们常说,兵匪一家,就是这个理。不过剪一个军三个师团的径,这得要花点心思。小李部长,第二呢?”

    第五战区作战部长李应钟,整个第五战区大家都一致称为小李部长,或者小李将军,或者小李飞刀。最后一个外号的出现,是因为他自己每天跟着甘世林一伙人练飞刀。之所以想起要练飞刀,是因为过年时陈维政告诉他,古代有一个玩飞刀的,也姓李,叫李寻欢,飞刀玩得够溜,号称小李飞刀,例无虚发。如果李应钟练成了飞刀,就可以称为当代小李飞刀,把李应钟刺激得嗷嗷叫。李应钟从字面上理解,认为李寻欢李问柳李应钟这三个名字有一种极为内在的联系,联系在哪里,他说不上来。陈维政知道坐台小姐出台叫出钟,在店里接客自然就叫应钟,出钟应钟,寻欢问柳,是有内在联系的,不过这可不能说,说出来,能让李明瑞直接疯狂。

    李应钟说:“第二就是驻屯军21、22师团,居然要来肃清浙江之敌,他难道不知道这里有两个集团军在等着他们吗?我们22集团军可是生吃了23师团的部队,更何况,那时的22集团军跟今天的22集团军有了天渊之别,完全不能同日而语,再吃下一个师团,估计连骨头也不吐。”

    刘和鼎哈哈大笑:“吃两个师团下去,我也不会吐骨头。别人怕日本人,我是不怕的,我们这个集团军,都是一些死剩了的人,从我这个集团军司令,到马夫号手伙头军,谁都不会贪生怕死,也不会讲什么仁义道德。只要能够弄死日本人,什么手法我都敢用,什么强横我用什么。小李飞刀部长这个第二让我爽得一身发麻,快说快说,第三是什么?”

    “第三,南京只剩下一个101师团,只要让甘世林派人拿一百斤黄金膏去,估计让他们去杀了畑俊六也会大有人做。”李应钟说这话时声音有点低,这种事不能让人听了去,传出去不太正大光明。

    黄绍竑伸出手指,指着李应钟,硬生生的咽下几个气,说:“下回我要是见到你老子,要问问他,怎么教的你,上次是斩首,这次是毒诱,比斩首还要可恶三分,不知道一身正气的李明瑞怎么就能生出这么一个不择手段的儿子?”

    “李副总统也不是什么善人,只是你们那年头是内战,不是国战,如果是国战,我估计,他只能比应钟更狠三分。”地宝说:“参谋长听说过金边炮击法国人吧,那就是应钟他老爸干的事,死的可不是一个两个,是几万人。”

    刘和鼎大惊,在吴兴,他的第22集团军一阵炮击,收拾了一万多日本人,已经觉得很了不起,居然李明瑞在中南国,早就干过一阵炮击,收拾了几万法国人的事,看着李应钟,仿佛看到了李明瑞,一脸的景仰。

    “还有第四吗?”地宝问,他想知道,他心里想的第四,与李应钟想的是不是一样,

    李应钟想了想,摇摇头,说:“没有了。”

    “没有了?”地宝笑道:“还有的,只是你一时没有想到而已,比如说:我们只吃掉华中第10军的后军辎重部,让他的战斗部进入第四战区,然后,他的后勤线就会成为我们的补给线,每次不要搞完,分出一半,这可是细水长流的事。你说送上门的东西你要不要?”

    “要!”李应钟大声说:“漫长的战斗线,遥远的补给线,这场战役,日本人已经输了!”

    “应钟你太乐观!”黄绍竑说:“纵观整个战场,能够有如此心态的,也许就只有我们第三战区,其它战区老大脸上的愁云,还不知有多厚呢?你不信问问刘副司令,如果不是第五集团军来到这里,如果不是有黄司令主持大局,我们一样也是愁的。”

    “为什么呢?我们第五集团军也只不过是一支十万人的部队,司令也没有三头六臂,就凭我们就能扭转乾坤?我不明白。”李应钟说:“我们的武器不比第9集团军好,我们的军士不比第10集团军壮,只是我们的战争观念不太同而已。”

    “对!”刘和鼎大叫:“应钟这句话说到点子上了,就是战争观念不同,第五集团军从来不干被动挨打的事,无论是硬扛还是巧打,都会大量的消灭敌人,最重要的一点是,第五集团军从来就没有跟敌人妥协的念头。跟第五集团军在一起,我觉得,连22集团军的士气也变得完全不同。昨天,萧之楚给我电报,第22集团军五个军准备化整为零,我带着集团军总部跟战区司令部一起呆在龙游,刘尚志39军驻丽水,郭汝栋军长率43军驻温州、刘多荃军长率领49军驻台州,萧之楚副司令率26军驻宁波,参谋长吴桐岗率领67军驻绍兴,争取在三个月内,把各军的总人数扩展到三万五千人,全军总人数达到二十万人。与当地政府联合,保护经济发展,自筹弹药给养,不需要中央补给。成为一支拉出去能打,退回来能养的大军。在这里,我可以保证,驻屯军21、22师团就是我们的菜,我们一定把这两个师团收拾掉。”

    “我同意。”地宝说:“参谋长你做做工作,让156师的谢副师长离开他那个不愿意离开的老窝,渡过钱塘江,跟63军去到杭州西部,与第五集团军其它部形成整体,他们的胃口要大一些,不要只看着杭州那小小的地盘,要看到南京,那里的油水比杭州多得多。”

    黄绍竑说:“没有问题,只要有油水,谢大土匪一定会干,之前说的剪径好手,整个第三战区,他要是认第二,没有人敢认第一。”

    众人大笑。

    散会后,刘和鼎返回驻地,地宝在司令部拟电报,黄绍竑和李应钟在龙游街头闲逛,龙游街头很小,也很短,中间是石板路,两边是低矮的砖木混搭房子。房子很精工,雕梁画栋,立柱浮窗。这里的铺面不多,只有几家小杂货店和一两家收购土产的货栈,市面并不太繁荣。

    黄绍竑和李应钟用一种桂东的土话交谈着,谈得很投机,远远看去,如同一对老友,只是年龄相差有点大。黄绍竑比李明瑞还大一岁,在南宁时,李应钟就见过他,只是当时还小,没有多大的印象,黄绍竑问了一个一直很想问的问题:现在李明瑞与李宗仁白崇禧的关系如何?

    李应钟一听就明白了黄绍竑的意思,自己的父亲李明瑞与桂系的李白黄曾经分属两个体系,也曾有过生死之斗。如今李明瑞出走海外,另起炉灶,玩得风生水起,广西的李白也在中南国的协助下,把广西发展得欣欣向荣。当年在八桂大地逐鹿之人,只有黄绍竑一个委身在老蒋的羽翼之下,不上不下,不死不活。进不能成为中央大员,退不能成为总裁心腹,北到太原南到浙江,只能做一个永远的外围。第五集团军的到来,黄绍竑看到了机会,有李应钟这个现成的关系,他应该与李明瑞重拾旧时的关系,大家同是玉林五属的人,乡音乡意乡情,是时候,给自己找个后路了!

    李应钟告诉黄绍竑,自己的父亲李明瑞跟李白的关系很好,特别是白崇禧,经常来中南国进行军事交流,逢年过节还经常在一起聊起过去,聊起各人的糗事,作为佐酒的佳肴。也曾谈起季宽伯伯,希望季宽伯伯有空回去玩玩。过年时,自己的表伯父俞作柏还回了广西,清明,又在李明瑞的陪同下回到北流扫墓。黄旭初伯伯在南宁用了一个火车专挂车厢把他们送到玉林,专人送他们回去扫墓后,又派专人去北流接他们回玉林,真正的相逢一笑泯恩仇。如果季宽伯父能够回到广西,南宁一帮人一定会更加热情相待。

    黄绍竑叹了一口气,说:当年负气出走,真是失策,如今回首一看,真有点无颜见江东父老了!李应钟回答说:好男儿志在四方,未必守在家乡才是造福桑榇。只要同心协力,把第三战区建设成一个水泼不进,雷打不入的堡垒,将来的成就未必在李白之下。季宽伯父长于内政,当年的广西政局,全赖一人主持,如今在江东一地,内政更需要季宽伯父操心。

    一番谈话,让黄绍竑知道了自己的正确定位,他告诉李应钟,第三战区的军事工作他将会少参与,参谋工作让李应钟多操点心,他的工作重点将放在第五战区的经济发展和民政工作。农业、工业、贸易、纺织业、丝织业、手工业、五金业……钱塘自古繁华,而今将更繁华。或者这个蒋委员长的故乡,会成为他将来最大的助力,当然,也有可能是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