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刀
字体: 16 + -

第四三七章 南下滁州

    第四三七章 南下滁州

    初二开年,初三就开始军事行动,地宝远在中南国,并不妨碍他的正常工作,电报已经很方便,只是增加了译电员的工作量而已。()

    100军驻守宿迁,接待远道而来的22军,想当年,喻镜渊只是22军18师下面的一个旅长,半年不到,已经是100军副军长,中将军衔,这种上升速度让22军50师师长少将张琼羡慕不已。谭道源看着100军的三个师,再看看自己22军的两个师,不觉一阵心酸涌上心头,一个是兵强马壮,一个是垂头丧气,一个是编制齐全,一个是缺兵少将,一个是红光满面,一个是一脸菜色,一个是军容整洁,一个是破衣烂裳,真的不是一个娘生的娃!

    对于22军的主动依附,黎可为表示欢迎,并告诉谭道源,第五集团军还少一个副总司令,如果谭道源能够加入进来,这个位置当仁不让。听到黎可为的话,谭道源满心欢喜。

    孰不知他们之间的勾当,杨遇春早就一清二楚,第五集团军的报告还没有到军政部,军政部的调令已经到了22军,22军调往徐州,与新编第四军一样,成为第五战区直属部队,同时调往徐州的还有李延年的第2军。

    离开宿迁时,谭道源一脸苦色,对黎可为说:“虽然不能见到黄总司令,但是从喻淡泉(喻镜渊字)等人的口中,我对黄司令有个粗浅的印象,认为这才是人中之龙,有容人之量也有歼敌之能。不能在黄司令靡下与日本人建功立业,实为大憾。在此,道源保证,今后一定以黄总司令马首是遵,无论22军在何方,只要黄司令一声令下,一定准时到达,归于旗下。”

    黎可为知道湘军分为三大系,唐生智、谭延闿、程潜。何键刘建绪是唐系的发展,谭道源鲁涤平则是谭延闿的继承,程潜身为参谋总长,第6军是他的看家部队,军长张轸。三大系中谭延闿1930年已经西去,留下一群喽啰成了没娘的孩子,想投靠老蒋,老蒋也只是用为炮灰,其中最典型的是鲁涤平,紧紧跟从老蒋,出生入死,湖南省长做完再做江西省长,赣南剿共更是不遗余力,最后的结果是在1935年因调查史量才案查出了高层黑幕,夫妻双双被人灭口。鲁涤平死后,剩下谭道源更加悽惶,丧家之犬莫过于是,手下的朱耀华第18师、戴嗣夏46师被老蒋生生的剥离,在淞沪前线打得死伤满营,最后还是程潜兔死狐悲可怜这一脉,才把只剩下一个空架子的戴嗣夏46师归建。谭道源想过很多投靠方案,最后还是认为投靠第五集团军这个新贵比较可行,这个集团军没有派系,好生存,又得老蒋重视,从此也能有条好路,谁知道竟不能如愿。黎可为说:“中南国的参谋总长郑进阶是你们谭延闿老长官的外甥,如果有必要,你们可以与他联系,你们老长官的女婿陈辞修是靠不住的。”

    谭道源惊讶的看着黎可为,这可是很机密的消息,黎可为难道跟中南国有关系?谭道源再一想第五集团军有一个李应钟公子也就明白了,能够与李明瑞有关系,肯定了解中南国的内幕。对于这个中南国的总参谋长,谭道源也略知一些,湖南醴陵人,黄埔一期生。湖南醴陵出将军,程潜、何键、柳漱风、李明灏、刘建绪、钟光仁、陶广、陶柳都是醴陵人。这位郑进阶郑大师爷属于哪一支,今天才明确。谭延闿的父亲谭钟麟,曾任两湖总督,有一个嫡女是谭延闿同父异母的小妹,嫁到醴陵,原来竟是郑参谋长的高堂大人。这个关系一定要用上,或者有朝一日,还能借此机会求一条活路。

    告别了黎可为,谭道源率46师50师一万多人北上徐州。

    不说22军北上,且说57军南下奔袭滁州,收拾12师团。如果教导师打仗,用的都是一些见不得人的招数,那57军就是堂堂之师,从宿迁出发,一路耀武扬威过淮河,进蚌埠,一路如秋风扫落叶般扫荡。只要有日本人的地方,就会出现他们的身影,他们一到,就是日本人的末日,摆开阵式,把日本人就地消灭。没有日本人的地方,也出现了他们的身影,各种武装,无论是土匪还是散兵,还是不能归建的中央军,一率被他们收在旗下。全中国都让这只队伍给吸引住了。从来没有如此高调的中国军队,所经之处,日军望风披靡,如同一只巨大的车轮,任何敢于阻挡住他们前进的东西都被卷入车轮之下,碾得粉碎。

    一时中央媒体尽是好听的,《黄永福南下邀战,小日本望风披靡》、《巫剑雄收复蚌埠,国民军奏响凯歌》、《五十七军剑指滁州,十二师团固守待援》、《长江天险无舟可济,渡江倭寇遭遇空军》……

    让大家没有想到的是,黄永福的部队到了蚌埠之后,竟然停了下来,开始对在淮河一带收编的散兵游勇进行整编,五十七军在蚌埠收编了各种武装势力一万二千多人,并利用这些人对当地情况的了解,对本地曾经支助过日军的人员进行镇压,很有交投名状的意思。记者问他们,为什么会滞留蚌埠?这些散兵竟然知道原因,告诉记者,说是自己已经被编成了第五集团军暂二师,之所以一直没有开拔,是因为师长还没有到位。记者问黄永福能不能透露这个暂二师的师长是谁,黄永福说自己也不认识,明天就到。第二天,飞机从武汉送来一个全美式打扮的将军,来到黄永福面前敬礼后,告诉黄永福,自己就是暂二师的师长,俞汉林的学长,美国弗吉尼亚军校毕业生,之前的税警总队某团团长,叫孙立人。

    有了师长,暂二师整装开拔,前往淮安,在暂一师李应钟和俞汉林的协助下进行重新整编,整编结束接手盐城地区的管理。盐城,在初五就已经被甘世林拿下。

    暂二师走后,五十七军仍然没有动手的迹象,迟迟不出发收复滁州。记者们急了,自己在报纸上写得天花乱坠,预计五十七军五天之内即可拿下滁州,这下好了,呆在蚌埠不走了。记者再次采访黄军长。

    黄永福对记者说:滁州只有一个残破的十二师团,区区一万来人,实在不能激起五十七军的灭绝之心,想等到南京的援兵过来后一齐收拾,也好凑够一餐。豪迈之情,几可与吃肉喝血的岳武穆相提并论。

    大年初八,公元1938年二月十日,五十七军终于动了,离开蚌埠到达南谯,开始与滁州的日军第十二师团正面对话。

    在这段时间内,江北形势已经完全改观。

    就在五十七军吸引了所有人的眼光之际,教导师的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如果说黄永福玩的是虚招,这边就是实实在在的杀人。甘世林的计划是教导一旅配合罗狗子大队收拾盐城的12联队,教导二旅和阴鬼大队向扬州进发,阻断26师团与12联队之间的联系,让他们首尾难顾,眼睁睁着着12联队被消灭,如果扬州26师团部胆敢出来接应,教导二旅就算是新年发市。

    为了配合战役的展开,第五集团军直属侦察团在长江沿线进行监督,主要是确定有无援军过江,一旦有援军过江,立即报告,不能把它在江心炸退回去,则在对方上岸后就地消灭。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是因为有杨遇春在武汉,协调了毛邦初一个强击机飞行大队到蚌埠。有了这个飞机大队十二架雷神强击机,张治中的底气显得很足,准备配合第五集团军打一个大胜仗,让日本华东方面军等闲不敢过江北。

    效果很好,初五接到了捷报,日军一个联队约四千人在挹江门开始渡江。这是一种极原始的渡江方式,由于南京大撤退时把所有的船只全部带走,长江一场空对舰的大战,冯达飞又把日本人能开到南京水面的船只全部收拾,以至于南京的日军无船可用。好在之前肖山令扎好的大平板船还遗留在南京江面,日本人渡江就只能用这个东西。至于动力,是一艘修好的旧商船,动力小,速度慢,推着大平板船,在长江上来回一次,差不多两个小时。

    江北的问题,牵挂着每一个在南京的日本军官的心,年前的淮安年后的盐城,用脚趾头都会知道,下一步就是扬州。至于滁州的12师团,退回浦口就是,中国军队借他们一个胆也不敢进攻南京河西。最大的问题是扬州,盐城已经失联,扬州只有退回镇江,但是这种放弃12联队的命令,谁也不敢下。上午,二十架97式战斗机从大校场起飞,到盐城进行空中支援,直到中午过还没有返航,估计凶多吉少,只能派出地面部队增援,无奈何,下关码头的大平板派上了用场。

    日本人的心水很灵,的确,二十架97式战斗机已经被击落,他们根本没有想到,在盐城和扬州之间昭阳镇一带,教导二旅已经布下了一张大网,就为了消灭从扬州过来的援兵,看到天上飞过来的97式战机,机关炮营的战士差点没笑掉大牙,这个一直用作平射炮的家伙,总算有了对空的机会。战士们兴奋却默默的想着地对空的一些技术参数,炮口,已经套上了空中的飞机。

    一排炮,掉了六架,剩下的还没有弄明白,又掉了八架,还能飞的总算明白发生了什么。所有日本空军飞行员都很有经验,这是陆军的47mm机关炮,在这种机关炮面前,97式没有太多的活路,立即掉头,就在掉头这一翻身,又是5架掉了下去。所有的机关炮都对准最后一架飞机,数百粒炮弹飞上去,打得凌空爆炸。当地的老百姓兴奋的往飞机落下的地方跑,他们知道,这种飞机身上的铁皮用来打面盆极好,又软又薄还容易成型。飞机上其它的铁用来炼化,是打刀的好料。

    就在大平板船刚刚在下关码头启动,蚌埠机场赖名汤的强击机大队也冲上了天空,他们要把大平板击沉,让大平板上的日本人在冰冷的长江里来一次冬泳,如果运气好的,也许还能见到龙宫的公主。

    这伙日军一个联队的命运,已经锁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