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刀
字体: 16 + -

第三四○章 东施效颦

    第三四○章 东施效颦

    行了!你就别难为世和了!张治中出面解围,问王世和:“来找我有什么事,不会是有人告诉你柳青在我这里吧!”言下之意是自己的家里四周也有特务监视。()

    “不是,我不知道柳青在教官你这里。是委员长让我告诉你,南翔大捷,你功不可没,虽然不能授勋给你,但是委员长心里有数。”王世和说。

    “好啊!如果校长心里有数,就给教官放一个月的假,他想带夫人和女儿回巢湖探亲。”杨遇春说:“听说巢湖风光挺美的,我也想跟教官去逛一逛,反正世和学长你给我的那笔钱还没有花光。”

    “教官的假我帮忙去请,但是你不能去,你马上跟我去见校长。”王世和说:“校长这两天天天都在念着你,说如果你在,肯定不会有大场之败。”

    “世和大哥,他会打仗吗?”张素我指着杨遇春问王世和。

    王世和说:“他不只是会打,是很会打,现在全中国三大最有名的参将,他是其中一个,你说他厉不厉害!”

    张素和笑了:“这么厉害还是被免职了,相对而言还是免他职的人比较厉害。”

    “谁说他免职了?”王世和说:“从来就没有免过,只是调一个单位而已,让他出去散散心,完全是为了照顾他的情绪,现在柳青的职位是侍从室第三处中将主任、军令部第一厅中将厅长。”

    听到王世和的话,在场所有人都呆了,这个位置可不低。侍从室第三处是参谋处,专门帮蒋介石进行战略分析,之前的贺国光,杨永泰都做过这个角色,只是当时还没有正式设侍从室,叫参议而已。国军军令部前身原为参谋本部。抗战之初,蒋介石倡言战时体制,将中央军政机关改组为大本营六个部。称参谋本部为第一部。不到一个月,又规复旧制,将军事部门改为军政、军令和军训三部,隶属于军事委员会。军令部部长徐永昌,下面共分三厅和高参、秘书室等。一厅掌管作战计划;二厅掌管国内外情报事宜;三厅管总务。可以说,军令部第一厅是军委会军事核心的核心。

    杨遇春很正色的对王世和说:“我做不了这个位置。”

    “为什么?”王世和问。

    “这个位置必须有一支如臂使指的军队,我没有。作为军令部第一厅中将厅长,我没有能力让哪一只军队无条件服从。如果我出任这个职位,我的方案不能实行,我的作战意图得不到体现,结果只能是败得更惨。即使通过校长强压,如果各部队表面遵从实则敷衍,出工不出力,结果也会是全无用处。教官这一次被无端端的调离第三战区,有人说是朱绍良要摘果子,也有人说是顾祝同找替罪羊,其实都不是。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中路四个军没有一个军是教官的常驻部队,这些部队教官去带也可以,换一个人都带也没有问题。不信你试一试把陈诚罗卓英调出左路军,整个十八军会全部散尽。你也可以看看张发奎的右路军,打了这么久只是与第9师团隔河相对,一旦被突破,立即崩溃。难道说面对一个缺一个联队的第七师团,右路军就一点办法也没有吗?非也,李玉堂、李东原都不是弱者,但是事实就是这样,原因就是这些部队,出工不出力,对于张发奎,他们并不买账。”杨遇春说:“或者我可以出任侍丛室第三处中将主任,但是,我出任这个位置后,我就没有机会再去到第一线了解现场情况,不了解情况就没有发言权,因此我不会对战事再指手画脚,原因很简单,我不仅不能协助决策者作出正确的判断,相反还会干扰决策者的思维,因为我和决策者的思维太不相同。之前献策于第五次围剿,是因为我知已知彼,与教官和平解决两广事变,是因为大势所趁,能够在淞沪第一仗取得胜利,是因为教官言听计从。之后,不会给我这么好的平台,也不会有这么好的机会,我自知,有些东西不是想做就能做到的。”

    王世和没有说话,他知道杨遇春说的是实话,但是这个实话他不敢对他们的委员长说,只好对杨遇春说:“你先别说这么多理由,先去上任,上任后遇到问题再解决问题,不要先把困难说得一大堆,事在人为嘛。”

    张治中很赞成王世和的话,认为事在人为这句话有道理。转而劝说杨遇春,党国出力,为校长分忧,不要计较个人得失和工作便利,如今日寇大兵压境,已经不再是讨价还价的时候。

    王世和也让了一步,出到门外交待随从,去金陵饭店要几个好菜然后要几瓶安徽的古井酒送过来,他要陪教官和学弟一醉方休。

    第二天一早,按照王世和的要求,杨遇春去到侍从室找王世和,还是那件长衫,那顶礼帽,只是脚下换成了一双千层底的布鞋。

    “怎么还是这一身,不是让人送了军装过去给你吗?”王世和一见面就责怪道。

    杨遇春笑笑,没有解释。心想,我去掉军职是下了文的,不能这样不明不白的又穿回军装。

    王世和大约也懂得杨遇春的心思,既没有委任状也没有公文,空口白牙的说就任什么侍从室三处主任,军令部第一厅厅长,言之无据。

    引着杨遇春来到蒋介石的办公室,正听到里面如暴风骤雨一般。蒋介石平素很少生气失态,他是一个很有教养的人,对某人哪怕是极度不满,也只是哼哼两声而已,象今天这样的发怒,很少见!

    “你们调查过没有,日本人的师团是不是每一个都一样,每一个实力都相等。你们又调查过没有,你们自己的手下,虽然说都是军,是不是都一样的实力,让杨森的20军去抵挡第七师团,能抵挡得住吗?鸡蛋碰石头还能涂石头一身蛋黄,用水去泼地面还能湿一片土地,让20军去抵挡,比鸡蛋碰石头都不如,你们就是这样做决策的?”这是蒋介石的声音。

    杨遇春拉住想推门的王世和,说:“校长在骂人呢,心情不好,我还是下回再来。”

    王世和说:“正好,你去教训教训这个不知道天高地厚,只会吃老本的顾墨三。”

    “顾墨三?顾长官!你可别开我的玩笑,我哪里敢去冲撞这种党国大员,我还要不要脑袋!哥哥你可别拿兄弟醒脾。”杨遇春笑道,从表情上看得出来,他心里可没有太把这位顾长官当回事,问道:“顾长官这是怎么了?哪一条线又出了事?”

    “右路。”王世和说:“老顾看到74军打日军101师团,喝水一样容易,不到一个小时就吃下了一个师团,还缴获了二十多门155重炮,二十多辆坦克,至于三八大盖,不计其数,师团长授首,师团旗、旅团旗一大堆,连伊东家的祖传宝刀也被张灵甫用来切西瓜,来劲了!准备向中路军学习,趁右路敌军立足未稳,组织张发奎部反攻,昨天打了一天,结果是东施效颦,毛邦初不见了五架天堡轰炸机,杨森20师差不多全军覆灭,杨汉域133师基本打光,税警总队的四个团打得还剩三百多人,其它的不是死就是伤,毕业于美国弗吉尼亚军事学院的团长孙立人受伤十三处,差点没有命。右路被日军反扑,退往小昆山。本来卡住左右两路的中路军见势不妙,把守在江湾孤军深入的的71军72军退到南翔,今天中路军退往安亭,与右路组成安昆防线。局势大为被动,所以校长大为生气,一大早就把顾祝同叫来,骂了足有半个小时。”

    “右路失守,中路退守,安亭一线只怕不是太好守。”杨遇春说。

    “那你快去跟校长说说。”王世和着急的说。

    “学长,打仗的事,不计较一城一地之得失,重在储势。退守也不是坏事,再退一程也不要紧,反而拉长了作战线路,拉大了作战空间,对我军有利。”杨遇春淡淡的说:“日本军队目前在上海,虽然说有第3、7、9、11、13、19、101师团和重藤支队,实际上人数已经大为减少,第101师团已经完蛋,第3师团不到三分之一,第11、第9师团人数不到一半,13师团和重藤支队在左路,应该与罗卓英战个手平。中路和右路有71、72、74、78四个军,还有李松山55师、杨汉忠134师、周碞第6师、陈安宝79师、王东原15师、章基亮16师、戴嗣夏46师、陶柳62师,以及张銮基独立45旅,淞沪警备部队重炮炮兵第8团炮兵第16团,第2军李玉堂第3师和教导队周振强部,分散对付,敌军19师团和第7师团是生力军,第9师团已经打残,如果不莽撞,应该比较容易对付。”

    王世和惊讶的看着杨遇春,没有听明白杨遇春说什么,光是杨遇春如数家珍把这些作战单位一一列数出来,已经佩服得五体投地,这才是真正的参谋长人才。也不管杨遇春愿意不愿意,一把推开门,把杨遇春拉了进去。

    蒋介石看着有人这么没有礼貌的推门进来,很不高兴,一看是王世和,知道这位是惯熟了的,也就没有责怪,再一看,这位正使劲的拉着门外的一双手,外面那位却不是很愿意进来,正好奇的看着,只见在王世和的大力拉扯之下,一个身穿长衫的身影出现在他的办公室。正在好奇这位是谁。只见长衫男子不再挣扎,而是站直了,摘下头上的礼帽,深深对自己鞠了一躬,口里说:“校长好,多日不见,校长清减了!”

    是杨遇春!蒋介石呵呵大笑起来,也不理身边骂得一头汗水的顾祝同,朝杨遇春迎过去。“柳青,你终于回来了!”

    顾祝同一动也不敢动,眼角斜了过去,这位是谁?不认识。能让蒋介石这般喜笑颜开,估计不是一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