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刀
字体: 16 + -

第三三九章 换位思考

    第三三九章 换位思考

    黄永福是老江湖,知道这种有收藏价值的队旗不会是光天化日之下打在队伍前面日晒雨淋的那种,一般都是放在司令官的身边,不到重要场面不会亮骚出来。( 起笔屋最快更新)

    一路寻找,终于在一个炮弹坑里找个一个皮包,不远处还有一把战刀。抽出战刀看看,刀刃如新,寒光闪闪,手柄镶金饰玉,靠近手柄的地方上面刻有四个字:“伊东则宗”。递给地宝说:“这把刀不错,可能是伊东政喜家传的宝刀,值得做纪念品。”

    地宝打开皮包,里面赫然是101师团的战旗,不过这只是101师团一面比较精致的旗帜,并不是天皇亲自授予的金色菊花旗。

    回到旅部,参谋长才告诉他,天皇授旗一般只授予联队,称为联队旗。旗面是陆军御国旗,旗冠是镀金三面体十六瓣菊花御纹章,旗杆是黑色烤漆旗杆,在陆军御国旗外围有金色绣线,最外围是紫色的流苏,预备役为红色流苏。在旗面下角绣上白布,白布上写有所属联队番号,步兵联队旗为长方形,骑兵炮兵联队旗为正方形。101师团是新设师团,还没有取得天皇御赐。不过这面师团旗也有收藏价值,毕竟说明我们把101师团给干掉了。

    张灵甫看上了伊东政喜家传的宝刀,想要,地宝告诉他,可以给他玩一段时间,什么时候休假回香港,要送给老同学黄恒栈的莫圆老板,答应过他,给他弄一把日本好刀。张灵甫听说是给莫圆大老板的礼物,只好放弃。

    78军打扫完战场后,也来到南翔。与74军汇合。这一次胜利的很干净,没有伤亡,拿下101师团。在地宝的提醒下,俞济时和宋希濂都向上面汇报说损失巨大,减员过万,特别是战备物资,一扫而光。即使是这样,朱绍良还是高兴得象疯了一般,立即召开记者招待会,请顾祝同到场。顾祝同在招待会上大放厥词,认为这是在第三战区的英明指导下获得的胜利,是蒋委员长亲自指挥的结果。是朱绍良将军指挥得当,举措有力。

    当记者问到他们一些具体的战略战术时,顾祝同采用春秋笔法,大而化之。到是上一次在蕴藻浜采访地宝的申报记者偷偷找到地宝,得到了不少新闻卖点。

    地宝告诉他,这是张治中在时定下的战略,跟新来咋到的朱绍良没有什么关系,跟顾祝同也没有关系,飞机是通过王耀武的私人关系才请到的强援。这一仗虽然打死了不少日本人,但是74军和78军死人也不少,弹药物资用掉得更多,现在士兵手里基本上都是空枪空炮,个别长官对此很有意见,认为人死了可以招,物资用光了得花钱买。74军和78军官兵都很担心,如果不能及时补充,日军杀过来,74军就只有回归到义和团那年头,赤手空拳跟日本人拼。

    申报记者的报道是《钱贵孰比人大》,打仗花钱花物资,还会死人,这是常识,所有的人都很清楚。但是是选择损失物资还是选择用人去填,就是统帅部的决策。74师和78师联手消灭了101师团,自已的损失也相当大,造成目前炮兵无炮弹,步兵无子弹的状况。个别中央大员还认为这种打仗方式太过花钱,对这两个师只能适当补充。我们不能眼看着这两支创造辉煌的部队在将来的战斗中赤手空拳与日本人拼,因此申报呼吁国人,捐资捐款,为这两支部队筹集资金恢复战力。筹资工作由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负责,一时,联合会执委陶行知成了全中国最忙的人。从广西调来122mm榴弹炮弹,75mm山炮弹,13mm闪电歼击机机关枪子弹,从贵州调来手炮弹,从武汉调来尖头子弹,从滇南调来大批的报话机。唯独没有在中南国进口一样东西。

    大公报的报导很有意思,标题是《临阵换将,留有余荫》完全是在为张治中鸣不平,认为军事委员会没有识人之能。

    坐在家里的张治中看着面前的大公报,摇头苦笑,军委会已经任命,让他到军事委员会担任第六部部长,负责对民众进行军事训练、防谍教育工作。张治中正准备离开家门去军委会报到,院门口的门铃响了。家里帮忙的女佣走到门口打开门,门外走进一个身材高大的年青人,身穿阴丹士林布的长衫,脚下是一双讲究的黑皮鞋,擦得锃亮,一尘不染,头上一顶灰色礼帽,鼻梁上是一副黑色蛤蟆镜,很有时代特色。手里提着一个小竹篮,传出香味。

    “阿姨好,教育长在家吗?”年青人问道。

    “这位先生请问你是?”女佣问道。

    “我是教育长的学生,我叫杨遇春。”年青人说。

    “哦!我听说过你,我们家先生经常在家里说起你,请进来吧,把篮子给我。”女佣接过篮子,没有打开,只是远远的一闻,就很肯定的说:“是上好的无为板鸭,这可是好东西,小杨先生请往这边走。”

    跟着女佣,来到张治中的书房。从杨遇春进门,张治中就在书房的窗口望着,看到这一身打扮的杨遇春,张治中也忍不住笑起来。

    “旅游回来了,感觉如何?”张治中问。

    “很不错,偶尔放飞一下心情,有助于身心健康。自从32年逃出苏区,五年来,这段时间最舒服。不用考虑任何问题,每天爬山走路,把自己弄得很累,晚上喝点小酒,好好睡一觉,第二天一早起来,才发现,今天的太阳跟昨天的不一样。”杨遇春说。

    “呵呵,真是神仙的日子,你知道淞沪战事吗?”张治中再问。

    “知道的,各地都有报纸,晚餐用,一个人独自喝酒无人陪伴,一张报纸可当佐餐。只是有些地方比较偏僻,报纸要两天才到,新闻变成旧闻,不过也好过充耳不闻。”杨遇春说得很悠闲。

    “你对战局有何看法?”张治中问。

    “龙华一失,战局一变,南翔这种战例,之后不会再有,空中打击,地面炮击,士兵之间连面都没有见到,已经胜负分明。王耀武军中有高手坐阵,日本人挟大场之威,轻敌太过,才遭此恶运。此战之后,日本会把国内的航空兵调来上海,与中国空军的空中厮杀即将展开。战争越来越好看了!”杨遇春似乎在说一个跟自己没有一点关系的故事。

    “看来我的大场一败,罪大恶极!”张治中低下了头。

    “不!跟你无关。”杨遇春说:“日本人增援龙华,已经摆在面前,中国军方也应该增援,能够与日军第七师团打个手平的除了74军,还有罗卓英的18军,李延年的第2军。至于王敬久的71军、孙元良的72军、宋希濂的78军,加起来都不是第七师团的对手。”

    “为什么?”张治中问。

    “兵种相克。”杨遇春说:“71、72、78三个军都没有重武器,上次你给他们弄去的高射机枪也不是很会使用,只会用来打飞机,不会用来打坦克,完全用血肉之躯与敌人拼杀。就如同101师团遇到74军一样,101师团不会有任何胜利的机会。大场一仗,是毫无技巧的正面御敌,不是智者所为,如果不在大场面对面血拼,而是把101师团放过来给74军收拾,71、72、78三个军加上周振强部,侧面逐级阻击增援龙华的第7师团,以削弱敌人有生力量为主,哪怕最后第7师团冲开三个军的侧击到达龙华,也剩不下太多人,只需要税警总队那四个武装到牙齿的德械团,也能够把第七师团残部收拾掉,不至于连第七师团的人影还没有看到就先行逃跑。这完全是第三战区司令部决策性的错误,顾祝同事后也反应了过来,知道错误所在,于是把责任推在你的身上。今天的大公报,看来,又狠狠的抽了顾祝同一记耳光。”

    张治中淡淡的笑,站起身,走到门口,问女佣有什么菜,弄几个上来,跟柳青喝两杯。女佣告诉他有小杨先生带来的无为板鸭,张治中大喜说,这个好,就是这个。然后走到客厅找了一瓶贵州茅台,对杨遇春说:“这是薛伯陵送的好酒,我们今天处理掉它。”他自从大场一败,心里郁闷到今,杨遇春一席话,终于解开了他心中的结,心情也变得开朗起来,看着天上的太阳,的确象杨遇春所说,跟昨天的大不一样,金黄的太阳竟然有了一脸笑意,呵呵,这才是正常的太阳。

    “柳青,我被抽去搞民兵训练,你跟我去吗?”张治中问。

    杨遇春摇摇头,说:“我已经不是军人了,还去做这些,就是狗拿耗子。我现在准备做点生意,找点米钱。”

    “想清楚做什么行当没有?”张治中问。

    “没有。我在这方面挺差劲的。”杨遇春笑了。

    这时,大门打开了,从外面走进两个女子,杨遇春一看,认得中年妇人的是张治中的夫人洪希厚,跟在她身边一个青春女子估计是张治中的女儿。

    杨遇春连忙站了起来,恭恭敬敬的向洪希厚打招呼:“夫人好!”

    “是柳青啊!”洪希厚认识这个本分的年青人,虽然听张治中说起他计谋惊人,料敌机先,但是在平时可看不出来。看到杨遇春一身长衫,笑着说:“柳青穿上长衫,就不再象一个军人,象个教书先生。来来来,介绍一下,这位是我的大女儿,叫张素我,刚从英国读书回来。”

    “见过大小姐!”杨遇春微微一躬。张素我也不敢受他的礼,调皮的说:“我应该叫你杨将军还是杨先生呢?”

    “都行,曾经做过中将,算是将军,叫一叫也不会错,只是世上很少穿长衫的将军。叫先生也没有错,我比你年长,所谓年长,就是生在先。”杨遇春说:“不过这两个称呼都不太适合我,还是直呼大名比较合适。”

    张治中笑道:“叫柳青大哥吧!”

    这时,女佣把做好的菜端了上来,看到张治中打开酒瓶,张素我笑了,说:“看来还是柳青大哥有办法,这几天我老爸茶不思饭不想,几天下来,头上的白发又多了一丛。你一来,他不仅开吃了还开喝了,还大清早的喝,真是少有。”一看桌子上的菜,张素和大叫起来:“哇!是无为板鸭,我也要吃。”

    “吃吧吃吧,这是你柳青大哥出去旅游回来,在芜湖特地买来的,这可是真品,比鼓楼大街的那些膺品好得太多。”张治中拿出两个杯子,倒上两杯酒,对杨遇春说:“我今天终于明白什么是换位思考。我想了几天想不通的事,你三句两句就全搞通了。我决定不去搞什么民兵训练,明天我就去向老蒋请假,趁着女儿回来,回一趟老家巢湖,看看乡亲父老,至于将来的事,不考虑太多。”

    人生之不得意,十之八九,就当酒过三巡,谈兴正隆时,门铃再一次的响了,进来的竟然是王世和。看着坐在一边的杨遇春,王世和一把抓住,说:“你什么时候回来的?这回你跑不掉了!马上跟我去见委员长。”

    杨遇春笑着说:“学长轻点,这手抓的!你练过鹰爪功啊?我什么时候跑过?见委员长?今天就不见了!我这一身酒气,去见到校长老大人,多少都会挨一顿骂。学长你既然来了,这杯酒肯定是跑不了的。”

    王世和哭丧了着脸说:“我一会儿还要回去,你就不可怜可怜我,让我带着一身酒气去见校长。”

    “你今天不喝得我满意,我明天也不跟你去见校长。”杨遇春说:“我给你出个主意,今天你就别回去了,在这里喝酒,明天见到校长就说在教官这里打听到我的消息,找了我一天,好不容易才找到我,一找到我,就把我逮了回来。”

    王世和见鬼似的看着杨遇春,这一位,居然敢当面扯谎,连委员长也敢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