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刀
字体: 16 + -

第二七七章 真假埋伏

    第二七七章 真假埋伏

    好事从来不会单独发生,中央的电报也适时的到了靖远。(起qi笔bi屋wu最快更新)

    中央的电报很简单,但是洋溢着热情:“昨日红六军陈王部神兵天降,中央转危为安。彭任部取得联系,已过靖边。你们孤军在外,一切小心,凡事以袁徐商议而定,再报中央。”

    没有再谈什么国际通道,袁振武徐向前笑了。想起当初李先念的话,袁振武不由暗赞:这个小政委,对中央的认识,入骨三分。

    没有多久,第二份电报又到了,这份报告是王震发来,使用的是西路军内部密码,比较长,把中央这段时间的情况向西路军进行了通报。

    朱德张国焘贺龙等率领大队人马进入陕北,让国民党西北剿总觉得十分不妥,不能坐视红军扩大,因此,组织张学良部和蒋鼎文部强攻陕北,向瓦窑堡一带进行围攻。红军许世友第4军、余天云第31军、王维舟第33军、贺炳炎第4师在黄河岸边对蒋鼎文部严防死守。第一军团军团长左权、副军团长陈光,政委聂荣臻,参谋长孙毅、政治部主任邓小平率领陈赓第1师、黄永胜第2师、李天佑第3师对张学良部进行正面拦击,红27军贺晋年、红28军宋时轮、红29军李仲英从东面迂回夹攻。双方一接战,战斗十分惨烈,东北军为名誉而战,红军则在为生存而战。就在红军子弹打尽,只能用石块和白刃与敌人血拼时,从西边杀出陈伯钧王震部,密集的火力,遍地开花的手雷,以横扫千军之势,杀进张学良部。张学良部猝不及防,登时大乱,丢枪弃炮,互相践踏,兵力损失大半,逃回延安。张学良连夜跑回西安,要求老蒋支援补充。

    中央之围即解。

    当王震告诉中央领导,彭德怀任弼时率领红三军和三十二军押运四十吨军用物品日夜兼程赶来时,"mao ze dong"笑了,最艰难的时候,还得看湖南人。

    就在西路军指挥部为中央转危为安欢欣鼓舞时,指挥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一位骑兵战士没有等马站稳就飞身下马,三步两跳进了指挥部大门,手里挥舞着一张纸,口里叫着:“来了来了!”

    “什么来了?”郭天民问。

    “李及兰从吴家川过来了。”通讯员问。

    “孙玉清到了哪里?”袁振武问。

    “他还用上次打马步康的老工事,准备在那里再打李及兰。”郭天民说。

    “这是不是有点轻敌?”李卓然问。

    “不会!”徐向前说:“安参谋长亲自安排的,他设置了三层埋伏,前面两次都是佯伏,准备让李及兰打个放心,第三次就在石板沟,收拾李及兰。”

    李卓然呵呵笑着说:“政委,我发现安参谋长比你更象总指挥的学生,他们俩打起仗来都象炒菜,先放什么,后放什么,火候多大,油盐多少,主料配料,最后装盘,讲究色香味齐全。不象我们过去,乱七八糟一大锅,什么味道都有。好吃也是它,不好吃也是它。”

    听到李卓然的话,指挥部里所有的人都点头笑了,是这么回事。郭天民略有所思的看着李卓然,又看着一脸笑容的袁振武,暗想,我也要学习总指挥,象炒菜一样打敌人。

    王树声说:“跟着总指挥打仗,别说做主料,就是做配料也过瘾。我今天早上在十里墩,打得那才叫爽,只有我打人的份,别人没有还手的力,叫一声,投降,往回走,人家就老老实实往回走,比犁田的牛还乖。”

    “你还说呢!”李卓然说:“你们在那边打得过瘾,孙玉清在这边象热锅上的蚂蚁,不停的说,完了完了,都让你们打完了,要是李及兰知道王耀武和关麟征都让收拾了,不进吴家川,我就白等了!估计这时候,孙玉清该高兴了。”

    孙玉清确实高兴了,他守在第三层埋伏处,也就是前些日子埋伏马步康的地点,连指挥部都没有换位子。对于李及兰,徐政委跟他说了很多,李及兰是他黄埔一期的同学,小地主家庭出生,为人很谨慎,而且很有机变,与马步康那种死心眼完全不一样。

    李及兰的本来是第五十二师一五五旅旅长,第五十二师本来就不是什么强大的部队,在第三次中央苏区反围剿时,五十二师全军覆没,师长李明重伤不治。之后陈诚重编五十二师,把李及兰抽到一五五旅担任旅长。今年7月,为了对付突然出现的两广事变,在一五五旅的基础上扩编成四十九师,到现在还不够半年,算是一支新编师,

    这支队伍的士气极不稳定,士兵有一五五旅的老兵,有在江西农村现招的新兵,还有一些竟然的江西红军的俘虏兵。

    连续行军了两天的李及兰部,已经十分疲倦,知道还有不到十公里就能够到达终点,李及兰部的士兵纷纷要求休息,否则,就算是走到红军面前,也是送菜上门。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这个道理,黄埔军校毕业的李及兰清楚。

    就在士兵们刚刚坐下,突然从两边的山峁上飞出来数十颗伯陵手炮炮弹,炮弹在士兵围坐的正中爆炸,当场炸死数十人,伤数百人。四十九师士兵针刺般跳了起来,冲向两边的山峁,冲到上面,空无一人,累得狗死的士兵伸着长长的舌头,恨不得要把肺给吐出来。

    既然红军不让好好休息,那就走吧。掩埋了尸体,抬上伤者,继续上路。

    走了不到一公里,就在行进的途中,两边的山峁上又是近百颗炮弹。这一回学乖了的李及兰师士兵没有着急去追,知道追也白追。发射这个东西的人远在500米之外,自己跑到发射点,对方早已无影无踪。掩埋了尸体,抬上伤者,继续走路。

    又走了一公里多一点,来到了上马步康伏击处,从两边山峁上又是百来颗炮弹。四十九军的士兵有点烦了,除了炮弹落地时大家都有意识的伏下身子,规避炸弹,之后看都不看两边,继续走路。

    这次他们想错了,很快,他们就为他们的错误付出了代价。就在路的两边,突然飞出来无数的手雷,天空为之一暗,爆炸过后,掀起的黄土遮天蔽日,天空真的暗了下来。接下来,就是密集的枪声。李及兰的最后一个念头就是:这次埋伏是真的!

    能活着的四十九军士兵撒开双腿,拼尽全力往来时的路吴家川方向跑去,跑了一公里左右,见后无追兵,正以为逃得了性命。却听到从吴家川方向传来闷雷般的马蹄声,不一会,闪亮的刀锋,奔腾的骏马出现在他们面前,骑手们的头上,赫然是红五星。红军的骑兵!所有逃到此地的四十九师官兵,都老老实实高举双手,此时不做俘虏,更待何时。

    命大的李及兰没有死,醒过来时,觉得口里发苦,一身发虚。两边的山,头上的天,在晃来晃去。艰难的转头看看,原来自己是躺在担架上,行走在山谷里。

    看到李及兰醒了过来,连忙把担架放下,士兵用一个洋瓷口盅,从陶罐里倒出一点水,递到李及兰嘴边。李及兰贪婪的把水喝下去,感觉到喉咙火辣辣的感觉减轻了不少,却感觉到下肢一阵剧痛传到了他的识海里,不由自主的“哎哟”了一声。

    过了一会,疼痛过后,脑袋变成清晰起来,认出了蹲在身边的士兵是自己从不离身的卫兵,从老家广东阳山带来的同族侄子李莫新,问:“这是哪里?”

    李莫新告诉他:“刚刚过了野鸡口,问了当地人,说离会宁还有两百里。”

    “我怎么会在这里?”李及兰问。

    李莫新告诉他,在石板坡中了红军的埋伏后,全师八千人,当场阵亡的有一大半,还有一小半也大多带伤。红军把重伤的李及兰包扎后送到指挥部,红军的总指挥和政委都认识他,看到他伤得很重,徐向前政委说,只怕从今天起,又要少一个同学。袁振武总指挥说:打了半天,我又打死了一个学生,不知道应该得意还是应该悲哀。

    听到李莫新的转诉,李及兰也不由裂嘴笑了笑,没想到总指挥是袁教官,教官竟如此幽默,真是有趣。

    之后,钟坤团长求袁总指挥,求他们放了师长,让师长回去养伤,他宁愿带所有俘虏投降红军,从此再不背叛。

    所有的弟兄们都求红军放了师长,只要放了师长,他们从此把这条命就给了红军。

    后来袁总指挥同意了,给了我们一些药,一些钱,一些粮食,让我们四个人把师长或者送到兰州,或者送到会宁。我们商量了一下,去兰州我们人地生疏,还是去会宁吧,去找吴奇伟军长,他是大埔人,总算是广东老乡,不会见死不救。

    李卓然没有把所有的俘虏都要下来,一些伤势太重的伤员已经不适合再当兵,为了照顾他们的生活,又留下了部分轻伤员,真正进入新兵团的,还有扎扎实实两千人。看着面前密密麻麻将近一万人的俘虏队伍,李卓然对董振堂开玩笑说:“你那样的军,我这里有两个。”

    董振堂白了人他一眼,说:他们不可能永远是新兵,迟早你得把他们移交给我们。

    李卓然说,你想不想要,我现在就给你。

    董振堂想一想,新兵团人太多,不利于转化,现在仗已经打完,是帮新兵团分担一点的时候了,他点点头,站起身,朝总指挥部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