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刀
字体: 16 + -

第二六七章 重组炮团

    第二六七章 重组炮团

    孙启慰走到俘虏群的面前,说:“我是团长孙启慰,你们谁说话算数?”

    “我是十三军88师参谋长叶肇,这里我说话算数。*  *”晨曦中,一个少将军衔的军官走了过来。

    “你能不能告诉我,十三军的炮弹在哪里?”孙启慰急切的问。

    叶肇糊涂了,这个军官怎么了,不问俘虏问炮弹。他回过神来,说:“十三军没有炮,他的炮旅在广东被全建制活捉了,现在还没有补充。”

    “哎!”孙启慰失望的大叫!过了一会,才问:“你刚才说你叫什么,是什么职务?”

    “我叫叶肇,十三军88师参谋长。”叶肇有点想笑,面前这位,想炮弹想疯了。

    “你们为怎么不撤,跑到这里藏着?”孙启慰问。

    “我们不想跟他们干了,趁着天黑人乱,就躲在这条山沟里,想等仗打过了,再慢慢想办法回老家。”叶肇说得很低落。

    “你既然不想跟他们干,就先跟我们回去,怎么样处理你们,我级别太低,做不了主。”孙启慰问:“听口音你是广东人吧!从这里回广东,路程可不短。”

    叶肇把他的士兵按建制排好队,跟在孙启慰的后面。广东士兵平时训练比红军要正规得多,走起队列来也显得好看得多。孙启慰没有下他们的枪,全副武装的广东兵,看起来完全不象俘虏。

    回到军营,把门口的哨兵吓了一大跳,这是从什么地方跑来的国民党兵?

    这时,跟叶肇两人走在最前面的孙启慰高声大叫:“是我,我是88师的孙启慰,这些是十三军88师的起义人员。”

    听到孙启慰说自己是起义人员,叶肇笑了,起义人员可不同俘虏。

    听到有三千多国民党兵起义投诚,徐向前也觉得很意外,把叶肇部集中在一个相对独立的区域,让后勤人员送上早餐。跟袁振武去看看,这个阵前起义的是什么人。

    叶肇把自己这一部分的来历从头到尾说了一通,再告诉徐向前,昨天晚上的轰炸,第一炮过来就正好打在88师副师长莫希德的帐蓬上,把莫希德炸得粉碎,自己立即带领部下后撤。傍晚的时候,手下有一个连长,打猎时在上游不远处见到一条山谷,自己带着部下就躲了进去。看到十三军和第一军从山谷口全部通过后,正准备来找红军,就遇上了孙团长。

    对于广东的故事,袁振武和徐向前早有耳闻,对于叶肇,他们也颇为同情,就这样莫名其妙的成为了广东人民的公敌,真是没有地方说理去。莫希德死了,余汉谋被禁足在乡下,叶肇竟然投诚了红军,真是人生变幻,谁敢预料!

    袁振武安慰叶肇说,先在红军里呆着,一会就去到靖远,在靖远会进行一次比较大的调整,到时愿意扎根红军的继续在红军呆,如果不想在红军呆的,我们也不勉强。叶肇说大家在山谷里的时候已经统一了思想,最好还是在红军里一起干,这个年头,离开了队伍,指不定什么时候就被饥民给打了闷棍。

    早餐后不多久,追下去的侦察连回报,敌军没有停下来的意思,估计要退到会宁才能停止。

    把帐蓬全部拆下,折好,能用的枪械整理好,尸体埋好,退回靖远。

    看到红军把一些折断了的废枪堆在一起准备烧毁,叶肇找到袁振武说,这些枪有些容易磨损的零件可以拆下来,以后用到其它枪上去,就这样烧掉,太可惜。袁振武问:叶将军懂枪械?叶肇说,他的队伍里有一个参谋是之前粤军第一军的枪械师,来到十三军后,这位军械师除了军械别的什么也不会,只有跟着他在参谋部呆着,每天把参谋部一帮人的枪擦得锃亮,苍蝇落上去都会打滑。

    徐向前问,快请他来,我要请教他一个问题,这四十门炮我现在是扔了又舍不得,留着有没有用,正纠结呢。

    叶肇让人把枪械师找来,把同样的问题向他提出。枪械师姓麦,叫麦德贤,四十岁左右,身材高大,孔武有力,不象搞学问的,反而象一个冲锋陷阵的将军。

    一开口就发现,这位还真是个文人,跟他的外貌很不相称。他说:“如果昨天晚上那些炮弹壳还在,就可以保留。更换底火后,炮弹可以复装,只是发射药要稍稍减量,前面的靖远县有硫磺厂,也有硝石厂,搞发射药不难,虽然没有四点八公里的射程,三点八公里应该可以达到。至于制做弹头,最好是能够用上桂系的苦味酸,如果没有,就弄普通炸药也行,起码比炸药包强。就是炮比较重,有三百六十多公斤,弹重也有五点三公斤,没有运输能力,这个炮行动起来有点难办。”

    徐向前跟袁振武交换了一下眼色,说了一句:“保留!”

    话音一落,就听到外面孙启慰们的欢呼声。

    回到靖远,河西的战斗也刚刚停止,彭德怀让人过来报喜:全歼马彪全旅二千一百人。

    肖劲光总算尝到了运筹的成果,同时也深刻的认识到参谋人员的重要作用!占领了靖远河口的西岸据点后,获得了大量的战马,他和郭天民带着四个师长和师参谋长,在安忠吾的带领下,骑着马,用了大半天的时间,把包河口以西的地形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安忠吾说:“如果不坐船,只有一条路可以通兰州,就是沿着红嘴坪往石板沟方向,在吴家川走出靖远山区。马彪的行军路线也会从吴家川沿石板沟而下。这一路,都是黄土峁子,随便哪个地方,都是打埋伏的好地方。”

    郭天民仔细的察看地形,果然如安忠吾所说,在这条狭窄的山沟里,骑兵并没有太多的优势。

    回到指挥所,向彭德怀进行了汇报, 告诉两位军长,这个地形好,是个打埋伏的好地方,有把握一仗全歼马彪旅。罗炳辉认为,只要有埋伏打,就必须依托地利作文章。彭德怀反问:如果没有地利,我们还打不打仗?

    一句话,把肖劲光和郭天民问得哑口无言。

    我们现在有多少人,有多少枪,有多少手雷,有多少发射弩?很明显,现在我们吃掉这个马彪骑兵旅没有太多的难度,但是我们要从这个马彪身上,学到怎么样对付骑兵,这个马彪就是来给我们练兵的。你们如果找个有利地形,随随便便就把马彪给收拾了,我上哪再去给你们找这么合适的老师去。

    大家都笑了起来,安忠吾也忍不住笑,看着彭德怀,这才是真正的将帅,他考虑的不是一两场局部战斗的胜利,他考虑的是拿下整个目标。安忠吾想到这里,开始为马步芳担心了,马步青的骑兵师总共就是三个旅,两个骑兵旅,还有一个步兵旅,很快,马步青的骑兵师长就会变成步兵旅长。接下来就是马步芳,马步芳也只有一个新二军,未必就是红军的对手。

    确定把马彪当成练兵的靶子,肖劲光和郭天明犯了难,对方就是二千来人,如果让两个师同时上阵,说实话有点欺负人。两人都想单独把担子揽下来,军长说得对,免费的教练不要,去什么地方再请。

    让肖劲光和郭天明每人上一个方案,彭德怀和罗炳辉成了裁判,安忠吾成了技术顾问,通过评议来确定由谁执行这个任务。

    通过对方案的讨论,最后的决定是以郭天民为主攻,肖劲光为后备,如果郭天民攻防失利,立即换肖劲光。

    郭天民一听不高兴了。认为自己肯定能够独立拿下,对肖劲光说:“老肖,你就等着在旁边看热闹吧!”肖劲光说:“我还泡壶茶!”

    三十二军下面有两个师,第94师,师长萧新槐、政委幸士修、参谋长彭上坤、政治部主任曹家庆。第96师,师长王尚荣、政委谭友林、参谋长郭鹏、政治部主任刘华香。说是说两个师,实际上人数不足两个团。以这区区的一千三百多人要消灭二千多骑兵,有难度。

    郭天民的方案是把马彪部完全放进来,准备在黄河西岸的开阔地带跟骑兵进行一场没有任何投机取巧的战斗。唯一的优势是时间,是攻守两方占据的不同地位。

    在三百米的开阔地带,郭天民用了一天时间挖了两条战壕,第一条是阻马壕,第二条才是阻击战壕,两条战壕相距50米。第一条进行了简单的伪装,这个地方将是对方马匹的最后截止线,可以想象,在对方奔跑的战马面前实然出现这样一条横壕,是一种什么感觉。

    96师参谋长郭鹏认为,这一次,要在距离一千米时,就组织射击,不在乎打中多少,主要是要激起敌人的野性,让骑兵的马冲得更快,冲得更猛。更刹不住。听了他的话,罗炳辉笑骂道:现在是子弹多了,你小子就不在乎打中多少,想当年一个人怀里就揣着五颗子弹,恨不得弹弹咬肉。打仗,真他娘的不是打人,是打钱!

    94师参谋长彭上坤认为这个壕没有太多的作用,如果敌人拼着死上三几百匹马,把土壕填满,岂不是可以长驱直入。郭天民说,骑兵,只要中途停一停,威力就会下降大半,这个时候,我们的机枪不是摆设,他们会发言的。更何况,我们还有手雷发射弩,只要敌人在五十米外的地方略作停留,他们的死期就到了。

    肖劲光看了郭天民的方案,知道战局已经没有太多的悬念,把部分兵力迂回到马彪部队的后方,准备截断敌人的归路,完全彻底的吃掉这股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