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刀
字体: 16 + -

第一八三章 经营福建

    第一八三章 经营福建

    老蒋动手打起来了吧!郑进阶问。()

    蔡廷锴点点头。大家都知道,从1933后8月开始,蒋介石调集约100万兵力,采取“堡垒主义”新战略,对中央苏区进行大规模“围剿”。老蒋亲自坐镇南昌,设立全权处理赣、粤、闽、湘、鄂五省军政事宜的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南昌行营,亲自组织和指挥。

    这一次围剿前,1933年7月,蒋在江西庐山开办陆军军官训练团,他亲自接见了他黄埔三期的弟子杨遇春。杨遇春因为土改问题家庭受到严重伤害,博古担心他会成为第二个覃时良,把他从军事领导岗位上一撸到底,准备找个机会除掉以绝后患。杨遇春大惊,连夜逃向福建,凭借他过人的军事才能和对"mao ze dong"游击战术的充分领悟和了解,从苏区逃得一条生命。在7月份,在南昌的行营里,毕业多年之后,又一次见到了蒋校长。

    当蒋介石问计于杨遇春时,作为在苏区工作多年的军事人员,杨遇春认为,此次进剿苏区,有三大必胜,

    第一、苏区大规模的肃反,相当多的军事主官离开了领导位置,新任军事主官不是从苏联回来的文人,就是根正苗红的农民,很多新任一线军事主官之前都没有过指挥战斗的经验,完全听从于共产国际的顾问李德,让他们左就左,右就右,即使右边是条死路,也得去,因为博古不止一次要求,共产党人要迎难而上,不能选择不能挑机会。

    第二,此次进剿,时间充裕,没有日本人在北方搞鬼,也没有学生在街头闹事,可以从容布局,布布为营。只需要把重要通道一一卡死,就能够把所有的物资运输截断,赣闽苏区土地面积不大,资源贫乏,以苏区的储备能力,如果断绝苏区与外界的联系,完全截断物资来源,不出三个月,自然会乱。

    第三、校长新临前线,北有顾祝同、南有陈济棠、东有蔡廷锴、西有何健,严密死守,结成罗网。让陈诚亲帅一军,作为机动力量,在苏区左右驰骋,将苏区搅动,与主力撕杀。采用堡垒战术围困苏区和限制红军的机动,大军在飞机重炮掩护下稳扎稳打,步步紧逼。将红军赶往四周,与四周大军夹而击之,井岗山地区仅有机动主力16万多红军。无补给无扩展,如果不溃逃只能就地歼灭。

    蒋介石大喜,决定采用这个方法,分东南西北四面合围,将新一次“围剿”定位为军事、政治、经济、社会的总体战。

    北路大军总司令顾祝同。

    南路军总司令陈济棠。

    西路军总司令何键。

    东路大军总指挥蔡廷锴。

    陈诚任总指挥的中路大军充当此次“围剿”的主力军,实施对中央苏区的主攻。在中央苏区内左冲右突,以图搅动战局,撕开防线。

    空军5个大队配置于南昌、临川、南城,支援作战。

    面对来势凶凶的敌人,临时中央在军事总顾问李德的谋划下,对战局进行了布置,李德并不太清楚对方的企图,而是很想当然的把第五次反围剿当成了东欧战场。他很相当然的提出“御敌于国门之外”,以红军强有力的武装力量,把国民党反动派的军事力量阻挡在苏区之外。

    同时决定,红一方面军实行分离作战,双拳惯耳,两个拳头同时打人,由红三军团和红十九师组成东方军入闽作战,另一部组成中央军在赣江、抚河间活动,创造会攻抚州、南昌的条件。

    1933年7月,东方军由彭德怀、滕代远率领经江西石城,到达宁化。

    蔡廷锴从中南国返回福州,心里对这次作战早就有了完全不一样的打算。首先将李济深先生请出了福建,告诉他,现在日本人在北方虎视眈眈,中国需要一个团结的政府,一个共同对外的政府,一个带领被列强蹂躏多年的中国人民走向富强的政府,因此必须团结在以蒋中正为首的国民党周围,走强国富民的道路,而不是再搞第三党,自立政权,分裂国家。蔡廷锴的话一经媒体暴光,全国均为之一震,抗日将领,的确不同凡响。知道蔡廷锴的态度,蒋介石当即流下了幸福的眼泪,在一众下属面前,大呼:贤初深知我心!授命蔡廷锴为国民党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东路军总司令,全权负责福建军事。李济深从福建仓惶退出,一路痛骂蔡廷锴无耻叛徒。在蔡廷锴的介绍下,旅闽的民国法制界第一人徐谦受邀赴中南国,担任中南国最高人民法院院长。

    徐谦,清朝翰林院编修,巴黎大学学习法政专业毕业,唐绍仪内阁的司法部次长,广州革命政府司法部长、最高法院院长。岑春煊军政府司法部长,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兼北京政治分会主席,以国民党执行委员会代表的身份同李大钊领导的中国共产党北方区委共同组织领导了“三·一八”运动,1933年中,李济深、蔡廷锴邀请徐谦到福建参加工作,拟定推徐谦为人民政府委员兼司法委员会主任委员,如今计划胎死腹中,徐谦也只能另谋他就。

    面对中共第一方面军东方军在东方一线作战,蔡廷锴告诉参谋长黄强,参谋处长赵一肩和沈光汉、毛维寿、区寿年等师长。此仗不可胜,只可败,而且要败得很难看,在众将不解的目光中,讪笑着告诉大家,要想办法从老蒋那里再弄到一点东西。众将哈哈大笑,连称理解,一定照办。

    在福建军方的这种作战思想指导下,东方军清扫清流、围攻朋口、进军古田、收复连城,佯攻顺昌,在尤溪口歼灭十九路军谭启秀补充师先头团大部,李天佑全歼号称“铁军团”的十九路军毛维寿第六十一师三六六团。东方军虽然打得十分疲劳,但是战绩辉煌。

    红军东方军势力太大,一路所向披靡,蔡廷锴只得再向国民党中央报告,要求中央允许十九路军在福建进行就地补充,并收取各县税费作为军费,否则军心尽失,无力抵抗,东方若出现缺口,围剿难以奏效。蒋介石对于就地补充收取税费仍然没有松口,只是让北路军蒋鼎文部攻入黎川,支援东路闽军。

    蔡廷锴见此情况,向中南国郑进阶远程求教,郑进阶认为不下一剂猛药,蒋介石不会就范,让十九路军代表陈公培和红军代表彭德怀在南平王台见面,把敌我态势情况向红军代表进行通报,建议东方军从十九路军的防守区域内通过,夹击蒋鼎文。蒋鼎文腹背受敌,仓皇退去。

    形势危急,蒋介石乱了阵脚,御笔一挥,同意蔡廷锴十九路军独辖福建,收取税费就地补充,其实就是变相承认了蔡廷锴在福建的军政统一管辖地位。

    已经完全达到目的的蔡廷锴露出了狐狸尾巴,让十九路军代表陈公培再次约见红军代表,这一次,全副武装的陈公培与上一次完全不同,让人刮目相看,不再是之前的土瘪形象,而是五辆柴油吉普,吉普顶上都是从中南国带回来的法国产m1914哈奇开斯重机关枪,威风凛凛,跟在后面的是十九路军的装甲车部队,杀气腾腾。陈公培告诉红军代表,十九路军只守福建,不会轻易出境,只会对福建境内的其它武装进行剿灭。希望东方军在规定的时间内退出福建,否则双方将进入下面战争。

    红军一看鸟枪换炮的十九路军,从来没有见到过的装甲车,冒着黑烟,发出雷鸣般的吼声,又是机枪又是短炮的装甲车上,如同一座座移动的堡垒,自知此仗难打。正在进退两难之时,又得到消息,蒋鼎文部再攻黎川,东方军奉命由福建省将乐、顺昌北上,进入江西,拟首先消灭进逼黎川之国民党军,进而与敌在抚河会战。东方军避开闽军,没有再跟闽军交战。

    红军从9月底到12月中,经过两个多月的浴血苦战,却未能御敌于苏区之外,反使部队遭受很大损失,完全陷于被动地位。

    坐在福州的蔡廷锴看到自己在这次对中央苏区的围剿中,已经达到自己的目的,也不再迈出福建一步,而是把福建的党政军大权一力维护在十九路军的翼护范围之内,开始向闽西各县派出政府官员、税务干部、行政干部、商务干部、治安干部。并开始大力发展经济,第一步就是采用黄采薇的建议,把闽西的特产进行包装,准备销往广西、广东、香港和中南国。闽西贫穷已久,当地居民突然发现原来自己家最不值钱的特产成了最值钱的东西之后,工作积极性大增,组织互助组,对产品进行统一包装,统一调货,送到集镇。从收购特产的福建黄恒栈公司工作人员手里接过沉甸甸的光洋,再帮工作人员装上那些怪模怪样的法国汽车,运往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