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刀
字体: 16 + -

第一八一章 英文原版

    第一八一章 英文原版

    日本由上到下进攻中南国的声音,随着陈维政在香港总督和印度总督的双双陪同下出访英国而烟销云散。(起qi笔bi屋wu最快更新)人们这才想起,英国是这次中南国崛起时唯一的一个获利国,他们凭空得到西暹罗的土地,与中南国把中南半岛一分为二。日本人在东方人面前挺牛,在西方人面前直接阳萎。

    陈维政把龙显志从果化调来,还把莫圆和地宝、韦述宗、农士级、覃宝全五人招回南都,要他们去英国见见世面。莫圆从香港回来时,陈洪涛也尾随而来,他已经走进了牛角尖,在香港大半年,他看了大量的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翻译文稿,总是觉得这些所谓的翻译家没有把最核心的思想翻译出来,让他看得如隔靴搔痒,相当的不舒服。他开始学习英语,准备找机会去一趟英国,把真正马克思的原著弄回来,自己从最源头开始研究。陈维政知道这个人已经完蛋了,开始怀疑一切,也许将来会变成一个疯子,也许会成为一个对苏联和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左看不对头右看不对劲的人,也许会成为中国马克思主义思想研究第一人。总而言之,他选择了一条十分艰难的道路。

    武元甲和潘显柏也十分渴望英国一行。他们在殷芙蓉和谭晶晶那里,借了大量的英镑,准备把所有能够找到的英国德国上两个世纪的哲学文献尽量多的弄回来。听到他们借钱来办这件事,洪超告诉他们,不需要借钱,这笔费用由政府解决。拨了一大笔专款给他们,让他们把自己看得上的书尽可能多的买回来,全部交给南都大学图书馆。

    南都大学走马上任了一位新校长,是陈铭枢介绍而来,广西桂林人,姓梁叫梁漱溟。这位梁校长性格冲动,说话又颇有古风,一来到南都就跟陈维政结成了忘年交,三天不见又想,三分钟不到又吵,陈维政再三请求,他才同意出任南都大学校长,还与陈大主席签订了五条不平等条约,一是要保障足够的治学费用,二是不得干涉学校的课程安排,三是国家公务人员首先从南都大学录用,四是要把南都大学打造成中国第一流的国学中心,五是那些奇技淫巧请另辟学堂。陈维政一一遵照,让中南国其它人大掉眼镜,只有同是桂林人的马君武理解陈维政的用意,说愿意过完年就过来帮陈维政办一所中南国防科技大学,与南都大学一文一武相得益彰。

    陈维政之所以敢如此相信梁漱溟,只因为他一直记得一个故事,那还是在文化大革命中,进行批林批孔运动。有一天批判会告一段落,主持人问梁漱溟有何感想,他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主持人要求他解释,他答曰:“我认为,孔子本身不是宗教,也不要人信仰他,他只是要人相信自己的理性,而不轻易去相信别的什么。别的人可能对我有启发,但也还只是启发我的理性。归根究底,我还是按我的理性而言而动。因为一定要我说话,再三问我,我才说了‘三军可以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的老话。吐了出来,是受压力的人说的话,不是在得势的人说的话。‘匹夫’就是独人一个,无权无势。他的最后一招只是坚信自己的‘志’。什么都可以夺掉他,但这个‘志’没法夺掉,就是把他这个人消灭掉,也无法夺掉!”有这么一种志的人,正是中国最缺少的人,而又是一个儒人则显得更为难能可贵。陈维政认为,只要培养出一批象梁漱溟这么有风骨的人,才是中国最迫切需要的。

    这位梁校长的学识文化跟他的身世一样杂乱,祖上是元室梁王系,先祖为元世祖六子忽哥赤,入籍河南开封。清中叶时祖上官游桂林,其父梁济,号桂岭劳人,60岁生日前夕因为与当任哲学教授的儿子谈了一番哲学之后投积水潭自尽,也算是一代奇人。母亲张滢为白族,云南大理喜洲张耀曾家族。梁漱溟出身于“世代诗礼仁宦”家庭,早年颇受其父的影响。青年时代又一度崇信康梁改良思想。辛亥革命后热衷于社会主义,二十岁起潜心于佛学研究,后又逐步转向了儒学。梁漱溟说:“我愿终身为华夏民族社会尽力,并愿使自己成为社会所永久信赖的一个人”。复杂的经历和思想发展进程,让梁漱溟成为现代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一位社会活动家、一位社会改造实践家。

    梁校长组织学校的老师在一起开了两个晚上的会,开了一个书单给武元甲和潘显柏,从推崇理性,强调明晰、对称、节制、优雅,追求艺术形式的完美与和谐的新古典主义及之后的尽量多的文献资料,基本囊括。约瑟夫·艾迪生、理查德·斯梯尔、乔纳森·斯威夫特、塞缪尔·约翰逊、丹尼尔·笛福、莎士比亚……直到柯南·道尔。 从《摩尔·弗兰德斯》、《四季歌》、《黄昏颂》、《墓园哀歌》、《格列佛游记》、《密得洛西恩监狱》、《傲慢与偏见》、《简·爱》、《呼啸山庄》、《雾都孤儿》、《双城记》、《众生之路》……直到《福尔摩斯探案集》。涉及科学著作、小说和休闲出版物、医学、宗教、法律、历史、文学、传记、回忆录、书信、艺术、摄影、实用美术、地图册、商业及市场研究报告。覆盖自然科学、生命科学、技术、农业、医学以及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及专业论文。

    告诉他们,弄回来之后,就在南都大学建立一个翻译院,把这些东西翻译成中文,成为镇馆之宝。

    武元甲和潘显柏叫苦不迭。陈维政听到这件事,大笑不止,让南都大学图书馆安排两个专业人员跟去,书籍通过货运经香港运回中南国。武元甲和潘显柏这才松了一口气。

    一架容克52,坐了十五个人,准备远征,飞机只能到孟买,再往西,就没有中继站,只能坐孟买到伦敦的船只,英国政府为了表示对陈维政此行的重视,专门派出一艘驻印度洋的高速轻巡洋舰返回伦敦述职。

    陈维政这里刚一动身,日本外相广田弘毅派来特使影佐到达香港,找到陈炯明,希望陈炯明做个中人,与陈维政商量,让陈维政还回台海舰队。提出,如果送还舰队并赔礼道歉大家相安无事,如果拒不奉还,一定兵戎相见,必将马踏中南,擒杀敌酋。陈炯明告诉对方,只知道日本人打伤了中南国的清化舰,中南国进行了强烈抗议,没听说过中南国缴获了日本整个台海舰队。到底是什么回事。影佐一时不小心,把整个过程都讲了出来,中南国是怎么做到的,他们到现在也不知道,只知道中南国采用的是不正当手段,十分卑鄙下作。陈炯明大为高兴,哈哈大笑对影佐说,怎么能这样!你们海军都是死人,让人把船摸走了还不知道,现在到底是谁弄走的还没有真凭实据!开口就想跟人打仗,我敢说,你们敢跟中南国开仗,保证你们血本无归。

    第二天,香港报纸立即登出了一则新闻:《战舰十条无踪影,不知人收或天收》。说日本台海舰队一夜之间在港口失踪,不知道开到什么地方去了,什么人开走的,日本人自己也不知道,就这么离奇不见。一时间香港议论纷纷,国内报纸纷纷转发,均称神奇。

    日本人知道是陈炯明把消息透露出去,气得火冒三丈,又作声不得,明确陈炯明不会做这个中人,恢溜溜跑了回去。

    第三天,日本海军省证实确实发生了这件事,在某天晚上,风平浪静,没有一声枪声,就在宁静的夏夜从夜幕中醒来,台南军港的十余艘战舰不翼而飞。因为之前与中南国在台湾海峡产生过冲突,因此怀疑是中南国所为。

    第四天,中南国新闻发言人黄文欢对日本海军部炮击中南国清化舰一事再一次表示强烈的抗议,据马尾造船厂修理车间检查,军舰受创严重,损失巨大。日本人品性恶劣,贼喊捉贼,不主动与中南国解决炮击事宜,还泡制出军舰失踪的丑闻以掩盖炮击清化舰的恶行,并嫁祸于中南国,由此可见,倭人劣根性之所在,中南国窍以为同处东部亚洲,能有此等人种,实为奇耻大辱。

    中国各大报纸转载,对黄文欢的新闻发言雀跃不已。中共中央总书记博古同志也不得不认为,这个中南国是胆大包天,有敢把老天顶个洞的气慨。只有滇桂粤闽四省的军政首脑,早就知道此事,而且还去日本人的高雄号战舰上游览了一番。认为,与法国人的阿尔及利亚号相比,高雄号还略胜一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