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刀
字体: 16 + -

第一七一章 内外有别

    第一七一章 内外有别

    4月11日日军侵占冷口。( 起笔屋最快更新)

    4月16日日军侵占北戴河、昌黎。

    4月17日日军侵占滦东地区。

    4月29日多伦失守。

    5月13日日军渡过滦河,大举西犯。

    5月16日唐山失陷。

    5月21日傅作义部在怀柔城西与日军激战。

    5月22日日军相继占领滦县、遵化、玉田、平谷、蓟县、三河等县城。

    5月26日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在张家口建立,冯玉祥任总司令,方振武任前敌总司令,吉鸿昌任前敌总指挥。

    5月31日《塘沽协定》签订。

    陈维政在南方打得热闹,北方日本人也打得热闹。自从九一八以来,日本人每天不停的打来打去,与陈维政那种大刀阔斧的比起来,就有点小眉小眼,不够大气,也不嫌麻烦。日本人也挺难,又想占领中国的土地,还想找点理由说明自己不是恶意侵占,结果就这样一点点的蚕食,一点点的进入。就象一个贪心不足的无赖,让一寸他就进一寸,让一尺他就进一尺。这种做法,让陈维政很不习惯,自己一伙人进入安南,进入印度支那,进入暹罗,都是快刀斩乱麻,三下五除二。对于日本人这种又想做"biao zi"又想树牌坊的行为,比较看不太起。不过中国毕竟国家太大,日本人也没有必胜之心,所以趁着中国内战不断,不停的挑战中国的底限,不停的试探中国人对他们态度,不停的检验中国军队的抵抗力度。每当中国强硬一点点,他们就停一停,中国去打内战了,没有功夫理他们,他们就动一动。就这样,他们不停的进入进入再进入,已经从东北进入到华北。

    政府对日本人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老百姓不干了,5月26日,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在张家口建立,方振武,吉鸿昌等人组织部队进行抗日斗争。日本人感觉到中国的抵抗力有点大,于是提出停战谈判,却对中方代表熊斌提出的《中国军代表停战协定意见书》置之不理。拿出自己拟定的协定草案,说,中方只能一字不容更改接受日方所提出的停战协定草案,只能回答“诺”与“否”,一切声明必须等待停战协定签字以后再行商议。双方相持到离最后时限只有10分钟,熊斌被迫在一字不容修改的日方提案上签了字。

    陈维政拿到公布的塘沽协定草草的看了一下,简单的五条:

    一、中国军队一律迅速撤退至延庆、昌平、高丽营、顺义、通州、香河、宝坻、林亭口、宁河、芦台所连之线以西、以南地区。尔后,不得越过该线,又不作一切挑战扰乱之行为

    二、日本军为证实第一项的实行情形,随时用飞机及其他方法进行监察 中国方面对此应加保护,并给予各种便利

    三、日本军如证实中国军业已遵守第一项规定时,不再越过上述中国军的撤退线继续进行追击,并自动回到大致大城一线

    四、长城线以南,及第一项所示之线以北、以东地区内的治安维持,由中国方面警察机关担任之 上述警察机关,不可利用刺激日军感情的武力团体

    五、本协定盖印后,即发生效力

    陈维政看完五条内容,对郑进阶说:塘沽协定等于默认伪满洲国和日本合法占领热河,丧失对这部分土地的主权。丧权辱国啊!郑进阶说,这估计又是何应钦跟日本人商量好了,要日本人停一停,给国民政府一点时间,对国内一些势力实施武力打击。

    陈维政笑了,这还真是与虎谋皮,问郑进阶:“郑师爷估计先会动谁?”

    郑进阶想了想,说:“一个是中央红军,再有一个就是吉鸿昌他们那个抗日同盟军。”

    陈维政不是很理解国民政府为什么要去打击抗日同盟军。郑进阶说冯玉祥宣布成立“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没有什么问题,问题在于这个同盟军并不是纳入国民政府统一管辖下的武装,而且冯玉祥还自任察哈尔省主席,委任佟麟阁为代理主席,还暗中吸收了大批共产党员进入抗日同盟军。并发表通电,揭露国民政府的妥协政策。国民政府自然不能容忍这种公然“自立山头”的行为,国民政府内部本身派系复杂,军阀众多,蒋介石只不过是一个名义上的领袖,西北军各部对蒋介石就属于半服从状态。冯玉祥振臂一呼,就有大批旧部投入其麾下,对蒋介石为首的中央系,是一种极大的威胁。蒋介石对冯玉祥必然除之而后快。之前跟日本打得凶,不好对冯玉祥的抗日武装动手,现在中日暂时停战了,肯定要动同盟军。

    中日之间这次停战来之不易,是老蒋用部分华北的土地换来,和平持续时间不会太长,他还想用这点昂贵的和平时间处理点事,比如剿灭苏区红军等等。肯定不想让冯玉祥打破这种短暂的和平,一定会首先把这个“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作为搅屎棍处理掉。

    陈维政这才知道,这个年头官方的思维,原来是这样。

    果然,没几天,国民政府就断绝内地与察哈尔省的一切联系,禁止枪弹,粮食,医药从内地进入察哈尔,千方百计破坏同盟军。不仅从舆论上大肆造谣诽谤,命令晋绥军集中于山西北部,西北军和中央军集中于冀北,作军事围剿准备。同时派出大量人员,对同盟军各部进行分化,对关键人物进行收买。与此同时,日伪军两万人也借机大举进攻多伦,客观上形成了对同盟军的夹击包围,使同盟军处于十分危险的境地。冯玉祥为了避免内战,保存抗日力量,被迫通电全国,解散抗日同盟军。

    陈维政哀叹一声:攘外必先安内还真是国民党处理内政的基本国策,真是不撞南墙不回头。

    郑进阶问陈维政谁是内谁是外,陈维政说当然“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是内,日本人是外。郑进阶又问满清人和日本人谁是内谁是外?陈维政回答得更明确,理直气壮的说肯定满清人是内,日本人是外。郑进阶笑了,告诉陈维政,在孙中山和他的体系们看来,满清人是外,日本人是内。这一次,陈维政不再相信郑进阶的话,认为郑进阶属于这个时期的愤青,说法太过偏急。郑进阶并没有很急于证明自己的观点,而是告诉陈维政一个故事。

    郑进阶说,在福建过澎湖,就是台湾岛,满清人在《马关条约》中把台湾割让给了日本人,这个地区就成了日本的领土,注意,条约里说的是割让,不论满清人是被迫签订还是主动签订,白纸黑字清清楚楚。三十多年来,台湾一直被日本所占据,发展经济,修建铁路和港口,推行日本文字和生活习惯,着和服穿木屐,俨然就是日本国的一部分。对于这个地方的归属,有几派意见,你们广西灌阳的唐景嵩在马关条约签订时任台湾巡抚,一割让,他就失业,于是大怒,你割让给别人,不如我占为已有,于是在士绅丘逢甲等人的拥立下,唐景嵩为台湾民主国总统,年号永清,意思是永远属于大清,钦州人刘永福就任大将军。这个台湾民主国维持了一百五十天就被日本人攻占。

    铲掉台湾民主国的日本人则认为,清廷乃是“胡虏”,中日甲午战争是为光复“中华”,战争具有“解放”性质。与日本人理论有异曲同工的是中国同盟会,他们也否定清朝为中国,并直称清廷本“塞外东胡”,“迫我汉人,为其奴隶”,故力主“驱逐鞑虏,恢复中华”。中华民国国父孙大炮在其著作三民主义中认为清朝时期是中国的亡国时期,并使其名列为《中华民国宪法》第一条总纲。根据以上说法,孙文之流看来,满清是外而日本是内,日本治理台湾实为光复真正的中华文化。当时澎湖岛民甚至认为日军攻击刘永福是为“反清复明”的王师。

    听到郑进阶的话,陈维政呆若木鸡。如果是这样,国民政府的行为反而就比较好理解了,日本也罢,红军也罢,桂系李白黄也罢,广东三代陈姓也罢,都是内,不分彼此,打谁都一样。陈维政对国民政府的这种理论大为震惊,这个政府还真够能海纳百川的!

    既然国民政府都这样了,总不能看着日本人屠杀中国人没有一点表示,陈维政对郑进阶说:“我想帮帮吉鸿昌他们,有什么办法?”

    “给人还是给物?”郑进阶问。

    “给点物吧!人,我也没有多少。”陈维政苦笑着说:“问题是我们在南方,他们在北方,怎么送过去啊!”

    “那看你送什么了,如果送钱就好办,如果送军火,就麻烦。”郑进阶说。

    “还是送军火吧!这个年头,有钱也未必能够买到军火。”陈维政说:“五千条宗仁式,一百万发子弹,十万颗小手雷。”

    一千箱子弹,二十五吨,一千箱手雷,也是二十五吨,宗仁式每枝重4公斤,连包装五公斤,五千枝也是二十五吨。总共七十五吨的物资,陈维政知道从华南到华北送过去不容易,自己的要求是给弟兄们为难了。

    郑进阶说:“只要想做,就能做成,请德公联系冯玉祥,以爱国华侨的名义赠送这批物资,比较好听一些,我们运到天津卫,他们想办法自己到港口来取,北方我们真的不熟悉。”

    中南国的押运总负责是朱文晋,爱国华侨的典型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