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FBI学读心术
字体: 16 + -

第48章 以对方关心的利益为诱导,往往能旗开得胜

    “情境再现”

    fbi特工波洛接到了朋友安德鲁打来的电话:“我最喜爱的那颗蓝宝石被盗了!但是我不想报警,你来一趟帮我找找吧。”很快,波洛来到了安德鲁的家。“波洛,上午我邀请了一些客人来看我的收藏品,当时他们都对我挂在墙上的画产生了兴趣,于是就站起来各自欣赏”,安德鲁说道,“当时,我们都背对着宝石,可当我一转过身,就发现宝石不见了。你知道我那些朋友都是从小玩到大的,他们不可能偷走我的宝石,我怀疑是家里的佣人,但我搜过他的身,没有任何发现。”

    波洛扫视了一下整个房间。房间里非常整洁,根本看不出来有什么地方能够把宝石藏起来。他沉思了一阵,决定找这个佣人谈谈。

    “你在安德鲁家工作了有两个年头了吧”,波洛像平常聊天一样,“听安德鲁说你有四个孩子要养,真是挺不容易的。你是个很能干的人,孩子们肯定以你为榜样的。”

    说到这里,波洛话锋一转继续说道:“安德鲁的宝石丢了,但他没有报警,因为那颗宝石很昂贵,一旦查出来,偷盗者肯定会受到很严厉的惩罚。现在大家都不容易,养家带口的,万一出了事,家人可怎么办啊。”说完,波洛偷偷瞟了佣人一眼,发现他不挺的搓着手。见状,波洛立即喊来安德鲁:“我突然在想,上午来那么多客人,是不是宝石被人不小心碰到了那个角落里啊。”波洛向安德鲁使了个眼色。

    安德鲁也心领神会,便开始在房间里四处找了起来,“看,在这里”,佣人从桌子底下爬出来喊道。见此情形,安德鲁和波洛心有灵犀的相视一笑。“跟 fbi学读心术”

    一般情况下,被说服的对象都会对前来说服他的人有所排斥和提防。但是,如果明白一点,那就会让说服工作变得不再那么难,这就是:凡是人,都想追求以自我为中心的利益。在说服别人时,如果你以对方关心的利益为诱导,往往能旗开得胜。

    也许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在说服别人或想拜托别人做事情时,不管怎样进攻或恳求对方,对方总是敷衍应付,漠不关心。其实,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一个很大的原因就在于我们在说服别人的时候,总是围绕着“自己”展开。

    利己是人的本性,与你如此,与他人也是这样。说服别人时,如果你心理只想着自己,言谈之间强调的也只是自己的利益,那么对方会很难接受你,甚至还可能会出现排斥心理。相反,如果你从对方的需要入手,让对方听到或看到你所做之事与他有着紧密的利益关系,那么事情就会变得简单、顺利多了。

    在英国工业革命方兴未艾时,以发明发电机而闻名的法拉第,为了能够得到政府的研究资助,去拜访首相史多芬。

    法拉第带着一个发电机的雏形,非常热心并滔滔不绝地讲述着这个划时代的发明,但史多芬的反应始终很冷淡,一副漠不关心的样子。

    事实上,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因为他只是一个政客,要他看着这种周围缠着线圈的磁石模型,心里想着这将会带给后世产业结构的大转变,实在是太困难了。要说服别人,就得从他们的需要入手。法拉第很快的明白了这一点后,于是改变了说话策略,而事实也证明在法拉第说了下面这段话后,原本漠不关心的首相突然变得非常关心起来,他说道:“首相,这个机械将来如果能普及的话,必定能增加税收。”

    显而易见,对方的需求满足了,你的请求也自然会得到满足,对首相来说也不例外。史多芬在听了法拉第所说的这番话后,态度发生了明显的转变。其原因就是因为这个发动机,将来一定会获得相当大的利润,而利润增加必能使政府得到一笔很大的税收,而首相关心的就在于此。

    说服其实并非难事,关键在于怎样让对方接受你,不排斥你。只要了解对方真正想追求的利益何在,进而满足他的欲望,便可达到目的。但是现实生活中,我们行动的目的通常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为了实现自己的需求,岂不知只有将自己的计划去适应别人的需要,在满足了对方之后,自己的计划才有实现的可能,法拉第说服史多芬的例子不就是最好的证明吗!

    每个人都有利己的一面,满足了对方的需求和利益,对方才会乐意听从与你,为你办事。所以,在说服别人时一定要注意这一点,同时,还必须记得,人的需要是各不相同的,各人有各自的癖好偏爱。只要你认真探索对方的真正意向,特别是与你的计划有关的,你就可以依照他的偏好去说服他。

    “智慧锦囊”

    在说服别人时,如果一开始就以满足自己的需求为出发点,那么会引起对方的排斥和抗拒,相反,如果你先从对方的需求着手,在满足了对方的心理之后,再提出你的要求,那么想要他人听从于你,就有如探囊取物般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