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庭
字体: 16 + -

第五十二章 山府禁制

    浩然天下的历史当中,天底下的凡夫俗子,命格运道与生俱来。因缘际会之下,能够在未成年时,一脚跨入修行门槛内,成为大致划分下地武夫或者练气士。

    之后,才有逆天改命的机会。

    此番修士自身‘修改’一身气运的壮举,被称之为修行之路。

    而书生刘仙侠对少年意外得来的一块儿能干预自身气运的玉佩之后,所施展的那门来自他脑海记忆深处,前世记忆之中的秘术,并非像他与少年所讲那般,仅仅是能够剔除那份怨念,不过如今以他们修为手段只能帮助将其摸出掉九成。

    他刘仙侠所施展的秘术,实则是将玉佩所带来的佛家语业障,从还未彻底扎根的少年身上,“移植”至自己身上。

    这番在动作,如若落在了其他山上修士眼中,注定不得解的一番作为,实则为书生在少年身上所下的‘押注’钱。

    包括之前的赠书,以及策划地这此事关少年以后大道的江湖游行,算是押胜小暑,而方才的这次伤及自身大道根基的作法,才是那神仙赌注当中的压胜负手。

    见少年满脸急切望着自己,脸色苍白有紫气莹昀的书生,两只手心合并,作佛家弟子双手合十状,心中默念这次施展秘术地最后一步。

    在桌面之上沉寂片刻的玉佩,再次发出紫色光芒。

    紫芒瞬间充斥着房间每一个角落。

    在对面少年眯眼的一刹那,恢复如初。

    等李太易再次睁开眼睛之时,书生刘仙侠面容之上的那团如同轻纱一般的紫气消失不见,面色红润不少。

    少年见此番异状,茫然的挠了挠头,眨眨眼,喃喃道:“这是……怎么回事?”

    坐在少年对面的书生轻轻挥舞了一下宽大袖袍,动作轻柔的用两根手指捻起桌面之上的那块儿仿佛从未发生任何变化的玉佩,递给少年,“现在这块儿玉佩与人影响已然不大了,太易可尽管放心收着。至于如同牌面正反所篆刻的‘太平’‘无事’二字的象征意义作用,如今可能仅仅剩下了一丝‘无事’了,以后行走江湖之余。太易可将其携带在身。”

    书生顿了顿,神色平静,轻声道:“留个念想。”

    李太易似懂非懂的伸手接过,两只手摸着入手微凉的玉佩,犹豫了一下,放进怀中。

    书生笑着点点头,自己提起桌上的那壶茶水,给自己倒上,轻轻抿了一口,重新拿起桌面之上未曾看完的书籍,翻开之后,冲少年笑道:“太易可乘着此番境遇,略微动荡的心神,去修行那位老道长所传授与你的功法,可能会颇具裨益。”

    书生说罢,不再理会少年,而是伸出手指,舔了一下,翻找少年回来之前所看到的页数,津津有味的看起来。

    少年目瞪

    口呆的望了书生一阵,这才回过神来,轻拍额头,缓缓站起身来,走到窗前一处空地处,盘膝而坐,双眼微闭,两只手指掐诀放在膝盖之上,脑海放空,进入内视当中。

    李太易心中默念心决,如同书生所说,这次入定,找那股微弱却又极其调皮的气,没有像以往那样,大费周折,而是轻而易举的在大致丹田的方位,找到那股缩成一团的气。

    少年大喜过望之余,小心翼翼的驾驭这股逐渐像金色蜕变的‘真气’,向着体内经脉气府中,缓缓冲去。

    仅仅在体内走上一个老道长所说地小周天,少年便感到有人仿佛在轻声呐喊。

    李太易慢慢睁开双眼,葱窗外投进来的一缕阳光刚好照耀在他双眼之上,少年伸手挡了一下,有些哑然,没想到天已经亮了。

    怪不得修行之人经常流传那句‘修行无岁月,睁眼既古往’的古话。

    少年站起身来,听着门外的敲门声,看了一眼趴在桌上依然昏睡的刘仙侠,轻轻应了一声:“李叔,稍等片刻,我和仙侠马上下来。”

    等门外的脚步声走远,趴在桌上的书生悠然醒来,望着身前这个一夜未睡,却格外精神的少年,书生打了个哈欠,揉着眼睛,罕见的一脸慵懒地问道:“几时了?”

    李太易并未作答,而是笑嘻嘻的去打开木窗,阳光没了窗纱的遮掩,毫无忌惮地投放在屋内。

    少年昨晚这些,小跑着拉开房门,跑了出去。片刻之后,端着一盆清水进来,等书生洗漱完毕之后下楼,那十几位小小读书人已经在门外的马车之上坐着了。

    李太易像掌柜的要了几张闵兰镇特色吃食,几张香脆炊饼,递给书生两张,便急匆匆的出了客栈,上了最前面的一辆马车。

    车轮碾动,车队接着启程。

    从闵兰镇镇作起点的这一路上,马车车队仅仅在晌午期间停了一次,担任车夫邑从的李广亮四人给十数人发分了吃食,嘱托李太易等人不要下马车,临近最后旅途,一定要保万无一失才好。

    等一行人用过午饭,给马喂饱了草水,再次接着启程。

    天黑之后,车队在一个远离主干驿道的一座小村外停下。

    负责车队路线规划的李广亮向李太易刘仙侠二人解释道,从闵兰镇到明启书院所在的那座人口大城,最近的道路附近,并非无小镇城池。而是商量好的,刻意避开了这些城镇,走在人迹罕见的小道之上。

    李广亮四人自信,碰到寻常心怀不轨的修士,打这些身兼气运的读书种子,在看到他们四人这种阵仗,就是一位元婴境修士都要好好掂量掂量,是不是值得来,冲他们一行人出手。

    至于山间的土匪贼人,在这天下午倒是遇到了一批。

    那

    伙衣衫破烂,却身骑高头大马,手中拿着明晃晃打柴刀的十几个自称轻风寨的土匪,如同那说书的故事当中讲的一般,先是拦在马车之前,说了几句“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之类的滑稽话语,李广亮四人耐心听完,还让那些坐在马车之上的求学娃掀开车窗,看看这些江湖之上的败类。

    在那些瞪大眼睛,包括李太易在内的众人好奇目光下,武夫李广亮伸出拳头,遥遥冲着骑在马上的那位首领模样的络腮胡汉子,隔空一圈撂倒。

    数月未开张的那位首领,从地上爬起来,知道那位眼前坐在马车车辕之上的汉子并未下死手,知道自己一行人算是提到铁板上的山匪,冲众人一包拳,灰溜溜的就走了。

    江湖中人,仅仅懂得一些花拳绣腿,中看不中用,凭着一股义气行走江湖之人,在这江湖之中占尽多半。

    而这些此生无望踏入修行的江湖人,遇到修行中人,便只得夹起尾巴,笑脸相迎。

    长年行走江湖,作为营生的一些老江湖,可是清楚的知道,那些侥幸踏入修行门槛的修士,真正痴于修行的修士,是很少在俗世当中的江湖中出现。

    至于出现在江湖当中的修士,哪个都不是心怀仁慈的泛泛之辈。

    出手没轻没重将看不顺眼之人打个半死都是轻的,重则将会祸及家人。

    李太易当时对这次行走江湖,好不容易遇到的山匪做派,还有些失望。

    出场俗不可耐不说,被人一圈打落下马,竟然连一句场面话都不放,二话不说,转身走人。

    实在是丢江湖人的脸面,用那位说话喜欢自称道爷的吕姓道人的话来说,就是跌份儿。

    马车停在依山而见的村落外的大道之上,李太易和刘仙侠率先下车,站在路面之上。

    低矮汉子前去此夜落脚之地探查情况。

    众人都发现了不对劲儿,天色虽然已彻底黑下来,时辰还算尚早,那座小村庄地村民在此时应该是正在食用晚饭才对。

    可从他们所在的位置,向村中那些隐隐约约能看到轮廓的房屋建筑之中,并未有丝毫灯火点亮。

    按理说,这种距离城镇极近的村落,村中百姓应该有养大黄土狗才对,而这种极其好养又忠诚的畜牲,听觉极其灵敏,虽然此时众人距离村庄那些房屋仅有不到一里地,可应该依然能听到才对。

    可众人并未听到犬吠之声。

    长年行走江湖的李广亮最先察觉到事有蹊跷,赶紧以暗音传给那位率先打探的李静初。

    临近书院还有不到一百里地,以中年汉子李广亮的想法,那些打着算盘的外乡修士不可能在这一块儿书院君子坐镇的天地之中动手,因为算来算去,这些小家伙以后可就是那位君子山主坐下弟

    子。

    他虽未因此而放下警惕,可还是自觉有些大意了。

    此时以秘法传音给先去探路的李静初,如石沉大海,毫无回应。

    其余二人,呈现包围状态,将四辆马车围在中间。

    倒是从下了马车后的书生刘仙侠,站在黑暗中,视线投在远处村落,神色自若。

    不等李广亮准备点燃火把,调转马车向回路而去,书生缓步来到中年汉子李广亮身前,笑着喊了一声,“李叔且慢。”

    中年汉子见到是刘仙侠准备呵斥的话语在嘴边转了一圈,说道:“是小先生啊,此地有异常,不宜久留。”

    书生却冲汉子笑了笑,神秘道:“李叔,你可曾听闻过山府禁制?”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