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庭
字体: 16 + -

第四十九章 当下有些忧郁

    以他陆北山此时凡夫俗子地眼光来看,这位所料不差应该是第一次出远门地少年,眼神中犹有警惕。相比从数百里外,游历至此地,途中经过什么变故。

    不过从那如今被迫成为是非之地出来之人,想来不是被各方势力拉拢,就是被有心之人觊觎那份气运而遭遇暗算。

    至于张景这般轻易,草草提出要收名为李太易地少年为弟子,并非是他考虑不周,而是这位从龙之臣,掌握着一种观看人心的秘术。

    老祭酒之前所做所言,看似简单平淡,可有些话,却直至本心。

    他陆北山曾经也不单单是令人敬仰地一方大儒,还是一位不为人知的隐藏剑修。

    浩然剑。

    老人望着少年稚嫩侧脸,那幅沉思犹豫不决地模样,心底暗叹一声。

    当年所讲道理出现‘口误’,被人抓住把柄,不厌其烦,甚至不择手段,以伤敌一千自损八百地方式诋毁诬陷。硬生生将他从受人尊敬地一方贤士君子,给排挤出天下读书人之外。

    他陆北山像条狗一样,放弃和所有书生一样,立志为天下百姓请命开太平地夙愿,躲躲藏藏了半辈子。

    可如今呢?那些所谓的圣人君子,觉得他陆北山有了可利用的价值。或者说,他陆北山寄予厚望地孙儿陆庭远,继承他所思所学地陆家子弟,则再次被提起,放在了刀尖上。

    他陆家人是什么?是他荆氏皇室圈养地一条狗?

    他陆北山两个儿子为了报君恩,投身战场,令着圣旨去毫无意义地送死,命大侥幸未死,凭借军功好不容易混成手握重权地将军,最后被那位伪善地皇帝陛下轻描淡写一道圣旨,就乖乖解甲归田。

    正值壮年,忠心耿耿地两位将军,在回乡途中,被九境武夫刺杀,尸骨不存。

    他陆北山当时可曾像那位文庙圣人哭诉?

    没有。

    他陆北山咬碎了牙,往肚子里咽。

    他一位十境剑修,扭断了配剑,从此发誓不再为荆氏皇室效力。

    也没有追查在皇城境内,刺杀两个儿子出自谁的意思,他只是恳求那位皇帝陛下给他陆家唯一的独苗,一次机会,一次读书破万卷地机会,无论他陆庭远能否踏上修行之路,他陆北山这个当爷爷的不去干涉,荆氏皇帝也不去干涉。

    他躲在这闵兰镇中,生活了整整三十一年。

    一身浩然剑意,也封存了整整三十一年。

    他图的是什么?

    陆北山扪心自问。

    这一刻,一位被武纪王朝遗忘了数十年的读书人,弃文拾剑。

    顷刻间,距离明启城数百公里外,名为闵兰镇地街道之上,剑气冲天而起。

    名为陆北山地昔日书院君子弃徒,周身剑气森然,眉须皆白,再入陆地剑仙十境。

    正在沉思的李太易,蓦然间感到一股透彻脊背的森森寒意,一身青衫地少年打了个哆嗦,眼神惊恐的扭头望去。

    只见那位原先神色淡然,眼神浑浊的老者,此时那黑白参半地须发,皆成白色。

    一双不知何时变得漆黑的瞳孔之内,隐约间,有一柄绿意盎然地小剑,在其中欢快游转。

    既是祭酒又是天子之师地儒生张景,同样转身望去,老者神色复杂至极。

    老友地这场意料之外的破镜,几乎打破了武纪王朝近六十年,两代皇帝的谋划。

    几乎就在转瞬间,张景就收敛了神色,而是满脸欣喜地望着陆北山,朗声笑着,抱拳恭喜道:“张景在此恭喜陆兄再入剑仙境。”

    陆北山用了不到半柱香世间,收敛了一身剑意,期间儒生张景依然保持着弯腰抱拳笑脸姿态,少年李太易则仿佛被一头远古凶兽顶上,身体僵硬,动弹不得,满头大汗。

    少年亲眼所见,这位应该是破境了的老者,在身前凭空一抓,一把样式古旧,剑神漆黑地三尺青锋,便被老人握在手中。

    老人步履缓慢地来到少年面前,那双再度恢复浑浊的苍老眸子,紧紧盯着少年,轻轻说道:“我陆北山从今往后,可以为你李太易倾尽全力一次。”

    老人对少年说完,面无表情的望向依然面带笑意的张景,说道:“至于陆庭远之事,须再次商议,不过这次”

    老人将手中漆黑长剑倒握,眼睑低垂,嗓音沙哑道:“必须将真相告知于我孙儿,由他自行抉择。”

    老人说完,不等张景点头,便转身离去,向着街道另一头,步履蹒跚地走去。

    不过这一次,名为陆北山地老人,脊背比之前几十年内,都要挺拔。

    待一身剑意内敛地陆北山走远,体会到‘人走山去’这句刘仙侠所讲书中故事经常出现,而少年不能理解的词语后,李太易才莫名其妙的松了口气,一脸茫然的望向身侧老者。

    在近几十年内首次出那座皇城,亲身参与所谋之人之事的当今天子之师,儒生张景,此番行程,在画地为牢又破除牢笼地陆北山,重返十境剑修巅峰的那刻始,便以失败告终。

    到底是活了一甲子地老狐狸,儒生模样的张景不动声色地将视线与少年对上,老者笑呵呵道:“太易啊,老朽之前所说,你考虑的怎样?是否愿意摆在老夫名下求学啊?”

    李太易回过来神,心思急转,权衡利弊。

    几个呼吸间,少年脑海之中出现两位老人对话一幕,心中已有决定。

    李太易先是向老者长长作了一揖,这才满怀愧疚的开口道:“承蒙先生爱戴,太易受之有愧。小子天赋平平,又有任务在身,恐不能如老先生所愿,不过还是要谢谢老

    先生好意。”

    老儒生张景似乎早又所料,并没有露出意外的神色,而是依然面带笑意微微点头,温和笑道:“无妨,无妨,应是我等爷俩师徒缘分未到,不过相逢一场,就是缘分,老夫有礼物送与你。”

    紫色长衫老者从袖口处掏出李太易方才见过的那块儿墨色玉佩,递给少年,解释道:“这是一块儿天下七十二书院皆承认的太平无事牌,关键时刻,可救人一命。老夫与你有缘,便赠送与你,往后,如若还有机会遇见,到那时你再考虑是否愿意拜老夫为师。”

    不等李太易推脱,老者将手中玉佩塞进少年怀中,神色略显沉重的向陆北山远去的方向往上一眼,语速颇快冲少年道:“陆老头给与你的承诺,你且放在心上,以后如若有过不去的坎儿,可以飞剑传讯,地址可写闵兰镇明月巷,届时,陆老头便会以最快的速度前去帮你。切记,除非生死攸关,否则就会白白浪费一次机会。”

    老者张景说完,不等李太易听懂与否,高大身影眨眼睛消散。

    这座可容纳两辆马车并行的街道之上,那些逐渐多起来的行人,视若无睹,仿佛从来未曾出现过卖糖葫芦的微驼背中年汉子,以及两位儒生长衫地老者。

    李太易如若不是那枚巴掌大小地墨色玉佩还躺在怀中,少年都怀疑这是做的一场梦。

    李太易耳边还回响着紫色长衫老者张景的话。什么飞剑传信,地址要写什么巷来着?还有,飞剑不是用来杀敌的吗,还能传信?

    满脑袋问号的少年将那个巴掌大小,尾巴上有个圆孔,正反两面,一面刻着“太平”,一面刻着“无事”地墨色玉佩,凑到眼前仔细观看。

    除了这四个字外,玉佩周遭皆是波浪细纹,手指摸在上面,伈凉地触感。

    这东西在关键时刻能保命?怎么保?砸碎?

    徒增变故,或者说,似乎碰到了不起机缘的少年,在经过卖糖葫芦脊背微驼的神秘大叔,之后又巧合遇见两位身份不凡的山上神仙后,彻底没了逛这座历史悠久的小镇街道,准备返回客栈去。

    李太易跨出第一步往客栈方向的步子,一声几乎不可察闻的破碎声,在这一片天地响起来。

    声音细弱蚊虫振翅,几乎不可闻。

    之后,周围嘈杂地叫卖声,交谈声,便传入耳中。

    不过自从偶尔盘膝而坐,心中默念老道长所传心决的李太易,感知到体内那股气开始,视觉听觉便成倍提升,感知格外敏感的少年。便从嘈杂声中,清晰听到了这如同蚊虫振翅般,不同于周围环境地破碎声。

    少年脚步一顿,恍然大悟。

    原来是被术法隔绝起来了,此时身为小天地中心地少年一动,隔绝音像的‘牢笼’,便牵之

    动全身,自然而然破除掉。

    这一路之上,每次休息扎营,李太易会向刘仙侠李广亮等人,讨教江湖之中应该如何行事,以及山上神仙大致境界划分,所用秘法种类,如何应付,等等。

    为了以后独身一人行走江湖,所积累经验。

    别到时候还没有看江湖大好风景呢,就莫名其妙招惹到别人,被那些老江湖看不顺眼,挑一个巷子深地地段,一剑结束了他李太易的江湖之行,岂不冤死?

    虽说他李太易以后行走江湖,本事不够大之前,一定夹着尾巴做人,可也避免不了这些阴险小人的惦记啊。

    李太易将玉佩放进怀中,大步走在街道之上。

    天色愈发黑暗起来,几乎要伸手不见五指,街道两旁有店家已经让伙计挂上了红灯笼,照亮了青石板铺就的街道。

    少年两脚落在街上,甩的两袖翻飞,想起以后这些江湖事,当下有些忧郁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