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文明
字体: 16 + -

章1092 智者之于生蛮

    对女生蛮的问询,收获很大。

    只是得到的消息有些令人……错愕?

    想问问北大营可能在什么时候会发现这里的情况……结果他们却已在几天前的“内讧”中自己倒下了。

    这么多生蛮不战而亡,威胁就此“不药而愈”,自己准备付出的巨大代价全部省下……明明是件大好事儿,但另一个更加强大且未知的势力——蓝人——却也随之浮出了水面。

    一个强大的部族,一个逼得生蛮不得不远遁逃命的强大部族,其实,并不能对华夏造成多大的影响。

    逼得生蛮逃命?自家现在就做得到。

    若非真打起来族人必有损伤,而自己又看不上这么生蛮,觉得效费比实在太差,嫌他们当奴隶劳工都不够资格……真要狠下心来,还不是得像这次一般,说歼灭就他们给全灭喽。

    如果那是一个可以往来,可以进行交流和贸易的势力,那么他们的强大,其实也就意味着拥有更多的人口和生产力,以及一个更加广扩的生产和消费市场。

    处理得当,自家或许可以从他们那里获得更多更好更新的,原材料、新物种、各种成品半成品,知识技术、文化艺术……甚至是劳动力——不论是雇佣,还是购买奴隶。

    然而,按一妈的说法,正因为蓝人疑似要搞大型血祭活动,四下大规模抓人——“品种”不限,不只是生蛮——这才逼得他们不得不南下讨生活……

    这就不得不防了啊,难保对方什么时候就把手给伸到这边来,关键是他们好像还“不挑食”。

    正是因为考虑到这些,先知才想要指挥官在派出斥候探查北大营时,同样也要关注这个叫的东西。只可惜……

    一妈即没亲眼见过蓝人,也没听过关于蓝人长相的具体描述。知道对方“蓝”,却不知道对方什么样个蓝,又是蓝到了个什么程度。

    .

    没办法。

    “这样,你帮我这么和指挥官说。”先知开始组织语言:“

    最新情报。生蛮北大营.已.在之前与南大营的内讧中被打散。让他派人去侦查一下,看看是否还有大量生蛮在那附近逗留,又是否有集结之迹象。

    又,生蛮大规模南下,说是因为有个被称之为“蓝人”的势力,对他们进行捕捉和活人献祭。因为祭品不限于生蛮……嗯……将“蓝人”作为“有威胁”目标,叫指挥官他们在侦查之时多加小心,注意安全。发现了对方……也不要轻易接触吧。

    至于蓝人的特征,暂时只知道一个“蓝”字。可能是天生的蓝色皮肤,可能是涂抹了蓝色的颜料;可能是从头蓝到脚,也可能只有部分纹饰……总之,让他们看到带蓝色的,都小心一些。

    第三。有鉴于北大营的威胁可以暂时认作“已解除”,这边就不用急着回撤了。不过警戒工作不要放松,救治和巡查要加大力度,并适当延长。

    ……

    暂时就这些。记下了吗?”

    .

    “传令兵”复述了一遍命令,在确认无误后出发了。

    先知再次将注意力转回女生蛮一妈的身上。

    “之前听你说起。那你呢?你看着也不像是个一般人物啊。”

    一妈与其他那些女人小孩不一样。他们面容呆板,畏畏缩缩挤作一团,可能是被当前局势吓到了的缘故。但一妈显得谈吐自然,且神情也更加的……灵动(?)。反正两厢一对比,至少也是个“杂兵”与“精英”,又或者该说是“普通人”与“女强人”之间的差距。

    挺好。一妈内定当这“小队长”,至少不用担心会出现“通知,她听不懂;问话,她达不清”这样的破事儿。不过,继续叫就显得有些不合适了——虽然依旧是他们那个小团体的“一”,但不再是“妈”。而消除生蛮标记,也是融合所常用的手法。

    那么,取个啥名字……应该是,改个什么称呼为好呢?

    作为未来唯一“指定联络人”,用“喂”又或“这个那个”来指代,实在不合适。

    ……人是个聪明人,但离“智”字,怕还有不少的距离。

    古人云了,看得远曰聪,看得清曰明。

    不如就叫明……“者”字就不用了……叫明人吧。

    ……咦!这好像是鬼子男用的名字……算了算了,就这样吧。老子连“京都”都占用了——现在想想真不如叫“长安”来得有意思。

    取名字,就是特么的烦。

    .

    歪楼了。

    先知开始收束思绪。

    称呼是小事,就这么定了吧,反正想改随时能改——当就是能这么任性。

    因为来自北大营的威胁解除了,在南大营的逗留时间自然可以延长。巨汉的“主动投降”很可疑,山洞是必须好好检查一番的。要是里面真藏了什么东西没发现……那大部队前脚一撤,是人肯定会跑,是物也一定被人取走。亏!

    这事儿也不好直接问一妈……不对,现在是叫明人了。

    她如果不知道里面有藏什么东西,那问了没用。反之,若果知道、甚至主动藏了什么东西,问了也不可能老实回答。

    要是说谎被拆穿,大家脸上过不过得去两说,真要让谁狗急跳墙、铤而走险了,反而不美。倒不如就这样在背后悄悄地处理掉,免得刺激到他们。

    ……那么,现在……

    那巨汉,到底在“遗憾”个啥呢?

    .

    生蛮的生活,很艰苦。

    生蛮们整日都在为吃食奔波。天气暖和时倒不怎么会为饥寒所困,但天冷的时候,就找不到多少能吃的东西了,不论是地上跑的、还是树上长的。为了生存,“去别人家筹措”就成了生蛮生存的必要形式。

    但是,这“筹措”虽然能解决问题,可它毕竟不是个什么好办法。

    一是它和打猎类似,那就是越打越少。

    二是它比打猎还麻烦。人家不是举族远遁,就是奋起反抗。前者大幅减少猎物的数量,后者极大增加狩猎的成本。到了后来,还出现了专门针对生蛮发起的主动袭击。再后来……再后来生蛮就成了“人人喊打”的对象——虽然可能打不过,但不影响他们“喊打”之心。

    食物来源的匮乏,让生蛮不得不以“小人数”且“四下分散”做为行动的基准。因为人数一多,就没法获取到足够的生存资源。

    “我们的力量这么强大,为什么日子过得不如我们‘筹措’时的那些对象呢?”、“我们的身体比他们强壮,为什么能获得的物资反而不如他们的多呢?”、“我们被‘筹措’对象们联合起来针对之时,为什么还要在自己内部彼此争斗,削弱自己,给‘对象’方便呢?”……

    在听智者讲述这些“为什么”之前,明人对于自己的生活,表示:不就是这个样子的吗?

    然后,智者的话语让明人看到了一条崭新的、与“一直以来、众所周知、理所当然”所完全不同,甚至背向而驰的,宽广大道。

    “我们为什么一定要和以前一样过活?”,“一直以来的生活方式是否合适?又是否有更好的办法?”,“之前的生活方式是为了什么?”……

    新的疑问不断出现。对明人的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然而这些问题,在最初并没有引起大家的重视。生蛮社会,拳头是第一话语权。而的身体力量……实在过于弱小了。

    要不是凭借着头脑,切实提高了部族整体的物资获取能力,放在别处,这样的“弱者”早就被抛弃而饿死了吧——这也多亏自家的头领,,的与众不同。不但压下了异议,更给予足够的支持,这才让大家认识到:

    原来,脑子是个好东西。如果自己“没”,那最好有个同伴“有”,又或者找个“有”的当同伴。

    随着智者所发出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展现出正确性和有效性,智者的声望也随之日渐提高。然后,智者的想法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为什么我们拥有如此强壮的躯体,但物资获取能力反不如那些弱小的‘筹措’对象呢?”

    “只要我们变得更加强壮,更加高大,自然能更加容易获取到物资。”这是当时的标准答案。

    这话是肯定没错的。

    发现了猎物,只要能以更快的速度接近,以更大的力量击打,就更有可能成功猎取。这也是大家都明白,且必然正确无误的。

    然而,但是……就像智者所说,只要多个人从多面包夹……这带来的成功率提高,可比“让自己变得更快,更高,更强”要来得轻松方便,也快速有效得多。

    以前,人多嘴多消耗多。

    现在,人多手多获取多。

    以前,一个团队没多少人,不同部族见面可能为了一只猎物大打出手,直至头破血流,乃至身死族灭。

    现在,就算彼此不融合,也大可先合作。聚在一起的人多了,那些敢“喊打”的也都慢慢变得不敢了。

    .

    截至于此,生蛮的日常已经有了不小的改变。

    物资变得更丰富,生活变得更宽裕。长期聚在一起的人口数量依旧没有增加多少,但在必要之时,却可以联系周边,并组织调动起两倍、三倍,甚至更多的力量。

    到了这一步,智者的伟大变革才算有了真正的实施基础。

    常年不变的“生蛮日常生活”,也开始正式迈出了自己的第一步。

    .

    赞美熊熊烈火。

    我们的前路,光明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