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文明
字体: 16 + -

章1071 “炉”边还在谈话

    语言是如此的重要。

    .

    《圣经》第十一章讲的是一个关于巴别塔,又称(古)巴比伦塔,又或叫通天塔,的故事。

    故事里,

    “天下人的口音、言语都是一样。”

    “……要建一座城和一座塔,塔顶通天……”

    “耶和华降临,要看看世人所建造的城和塔。”

    “耶和华说:看哪,他们成为一样的人民,都是一样的言语,如今既做起这事来,以后他们所要做的事就没有不成就的了。

    我们下去,在那里变乱他们的口音,使他们的言语彼此不通。”

    故事的结尾,

    “他们从哪里分散;他们就停工,不造那城了。”

    .

    巴别塔之所以以“巴别”为名,那是因为“巴别”乃“变乱”之意。

    “变乱”之前,人们语言相通,做事将无有不成,让具有“创世”之大能的神明也起了警戒之心,行了变乱之举。

    “变乱”之后,人们言语不通,无法再齐心协力,自然也就不再“要做的事就没有不成就的”了。

    .

    不管“他们”意欲通天是否对,也不谈耶和华“变乱”是否合适,姑且不论这些个各方的好坏对错,这故事告诉我们,言语相通,人们可能无所不成。

    但是,就算知道“书同文”的好处,先知也没有神明之力,能让所有人言语相通——自己身上那个不知是不是“通晓语言”的金手指,也没法分给大家伙儿用。

    怎么办?

    既然事情一下搞不定,又不好停下来等待条件全部成熟,那自然只能是日拱一卒,看看能不能润物细无声了。

    .

    日拱一卒,功不唐捐。

    日拱一卒,不期速成。

    前一句是“一步一步走,工夫不会白费”,后一句是“不求速成,脚踏实地步步前进”。

    领队不懂什么是“卒”,但先知要干啥,总是听得懂的。

    首先,为了各部族能尽快掌握“读写”的能力,推广表音的。

    其次,为了各部族能拥有彼此“交流”的能力,推广表意的,也就是正式的、高级形态的,“华夏语”。

    最后,当所有人都熟悉了拼音的用法,懂得了汉字符号的意义,那么再努力一把,将汉字符号与真正的汉语发音统一起来——那么大家就能毫无障碍、无需翻译的,直接对话交流了。

    .

    不愧是先知!

    巫师等围观群众感叹不已。

    不过,相较旁人感慨先知思虑周全,长老看到的则要更进一步。

    直接学汉语,成本太高。要想能熟练使用汉语读写……花费的时间精力肯定少不了,至少不能像“拼音”这样学一下“字母表”就能直接上手。

    有鉴于一次投入过大,容易让人萌生退意,先知先用拼音让人习惯读写——让人“花些小力气,获得大回报”的同时,自然而然地熟悉和掌握了拼音系统的使用。

    表音系统无法解决“语义”问题,于是先知再抛出汉字符号——让人“再花一些力气,获得更多回报”的同时,再次掌握和熟悉了字符系统的使用。

    之后,只要再进一步,再花一些力气,将已经熟悉的字符,通过已经掌握的拼音,习得真正的华夏语……结果就是:成为,使所有掌握之人将不再需要别人的翻译,就能彼此沟通无碍。

    这……对自家这种弱小部族而言,实在是太好了。能彼此直接对话交流,实在是太好了。

    遇到华夏这样的友善大族,自家科技将飞速提升。

    而就算遇到了什么心怀恶意之徒……讨饶求活命,也会方便很多。

    ……

    的出现,必将对所有人,所有与华夏产生联系的部族,产生重大的影响。

    而所谓“日拱一卒”,小投入就有回报,而最后还能累积成一个大回报……这种做事情的方式,实乃处理难事的“不二法门”。

    华夏崛起,毋庸置疑。这条大腿,自家必须得抱紧咯。

    .

    “这语言确实太重要……这样。

    既然先知要人,那我们就给更多的人。去的人不但要好好做事,还要好好学习掌握拼音。可能的话还要学习“华夏语”,以及领队提到的那个正式的。

    这不光是为了方便学技术。如果我们能讲华夏语、比别人更早掌握汉语,那我们就可能变得‘更有用’。

    至于技术……领队做的不错。技术要学,没主动教的我们可以问。但人家不教的,我们绝不能随便动手。

    领队,去的人多了,探亲假也会变多的吧?

    ……

    按人数算?每人都有?

    好的。那这次就多派几个过去。去了的都好好学学,然后等到探亲回来之时再教给大家。

    各位有自愿的没有?我准备尽量选派在这里的人。毕竟小家伙们去了用处也不大。探矿本事不够,学习能力也不行。可不能好不容易回来探亲一趟,却记不得学了啥东西……”

    .

    “巫师,说到回来教技术,或许……”

    “怎么?是有什么问题吗?”

    “其实先知也正在各村落间普及新技术……”

    “哦!怎么做的?给详细说说。”

    .

    科工院……

    以及学院……

    半学半教,学教轮换……

    你的意思是,探亲回来的人就暂时不再过去?

    他们留下来教技术,而让另外人过去接替他们的工作?

    这想法倒是不错……

    嗯……如果!如果让你在这两天里教别人教到能接替你的工作……不对!你肯定不能动……教到能胜任其他几人的工作,可以做到吗?包括能用手语沟通,能不拖那啥探险队的后腿,知道哪里已经勘探过,接下来又该去哪里找。

    ……

    地图!?……这个有意思啊!……哦,之后记得和我好好说一下地图的事儿。

    这个“手语易学,但要多用才能熟练”确实是个问题……是我性急了。

    ……

    !!!

    不是刚学到“日拱一卒”吗?我们也可以啊。

    这样。这次索性多派点人过去。到时候探亲回来就算留下几个不回去了,也不会太过影响探矿的事情。如果能换上更多新人过去替补,想必先知他也不会不高兴。

    等以后连替换的新人都是熟练掌握手语,甚至华夏语,并能很快接手工作的了,那我们也就能“教学轮换”了。

    不愧是先知。一举一动,一念一思,皆有深意。

    对了,科工院和学院不都是“教与学”的吗?为何有不同的叫法?是一个重教一个重学的缘故?

    ……

    科工院又叫研究所?主要任务是根据先知提供的想法和思路,给实现和完善出来?

    ……

    你是说,“教”虽然重要,但先知更重视、最重视的,还是那个所谓的“研究”?

    (啪!巫师一巴掌拍在自己腿上。)

    之前正愁我们该怎么得到先知的重视。这下好了。

    各位,我们也要想办法成为那个什么“研究所”。别的方面可能干不了,但在炼金方面,我们却可以尝试一下。先知以前说的那些,我们可都是出了成果的。

    .

    巫师很高兴,群众很兴奋。

    乌云拨开明月现。

    先知最重视“研究所”。那自家要是也能完成研究任务,必然会受到先知的重视。而炼金的最新技术也会自然而然的向自家开放。

    这事儿成不成还是两说,但大家好歹是有了一条“前路”了。

    众人欲高歌起舞,但现在真的不是时候。

    现在最关心的是:

    来!给说说“研究所”到底是啥样。华夏的冶铁技术又有那些神奇之处。

    .

    科工院在先知的力推之下,目前几乎算是集中了全华夏手艺最精湛的老师傅,以及最聪明、最有见识、最有前途的老少“文化人”。

    与刚刚筹建时不同,现在的科工院有了进一步的细分。

    最核心的自然是主管“研究”的。全族最精华的那一小部分人员,就集中于此。他们是真正脱产的,专职从事处理先知的那些“靠你们了”。

    如果先知提供的是“完整”技术,则由他们按先知所言,先逐步复原。在理顺了其中的步骤,解决掉各种疑难和障碍,并按实际情况进行优化调整之后,该技术划归,进入等待“运用”和“传播”的序列。

    如果先知提供的技术不完整,有残缺……就需要分派专人进行“实验-记录-分析-再实验-再……”。这其中就包括对的月相记录,的“选种”以及仅提到过一下下的“杂交”。

    至于那些“只是一种想法思路”的,在划分轻重缓急之后,那些重要的、靠谱的……比如畜牧技术,先知几乎不懂,但却相当重视的,就只能是让懂一些的人自己去摸索了。

    研究部之外,还有个功能类似的。

    技术部时常与研究部进行联合作业,一起攻关“靠你们了”。但他们研究的方向却更加倾向于“木工、石工等手艺的进步与改良”,以及“成熟技术的再升级、再调整、再优化”,也就是在“已经能用”的基础上,想方设法使之“更好用”。

    要说研究部是集中了聪明的有识之士,那技术部就集中了手艺高超的技术大师。

    最后一个分部叫。

    那些工艺技术已经成熟的、需要大规模成批量制造的生产任务,由生产部承接。而除了生产,这里也是新人的技术培训中心、半教半学人员的技术实践和练习场所。

    同时,研究任务中需要用到的那些,复杂的、研究员无法自己快速搞定的物品,也会由生产部组织老师傅进行攻关和加工生产,以辅助和推进研究的进程。

    .

    用他们自己的话说,科工院的诞生,使得华夏的物资消耗量大幅增加,但对新技术的催生,对成熟技术的改进和传播,却也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这也是先知对他们重视的原因所在。

    我们要想做到科工院那样,尤其是要胜任研究任务……

    这可不容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