忱词滥调
字体: 16 + -

第3章 出租司机(三)

    “新华路和万家路交叉路口那儿么?新华路上边有政府大楼,那条路红绿灯多比较堵,路程近,但是时间长。我从北边绕到万家路,路程稍远,但是比较快。给您说清楚,您选哪条?”往常刘忱很冷漠的拉活儿,很少解释详细的线路,虽然他心里清楚,新洲城哪堵车,哪修路,哪单行,出租司机很少会为乘客指明合适的线路,因为会担心顾客投诉绕远路,惹不必要的麻烦。

    “嗯。我赶时间,选时间快的吧。”

    “大哥,你哪儿人?”刘忱很少主动和乘客搭话,想来今晚他心情不错。

    “我就是新洲本地人,你介意我在车上抽烟么?”

    “没事,您随意,我也抽烟。”

    中年男子抽出两支,递了一支给刘忱,点上火,发出滋滋的烟火燃烧的声音。

    刘忱说:“往常都是我问乘客介不介意,今儿掉个儿了。我们在现在拉活儿都很少抽烟了,怕惹麻烦。您看这条路,一路畅通,前面路口往南拐就快到了。”

    中年男子弹着烟灰,问:“师傅,我看你年纪也不大,怎么做了这行?”

    “咳,一言难尽。”往常这样的话题对刘忱来说很敏感,今晚却毫无忌讳。刘忱是当地的名牌大学,也是省里唯一的985院校毕业,现在落的这样的处境很窘迫。

    “年轻人还是应该积极、乐观的拼一拼,搏一搏,也不枉年轻一场,开出租这行没什么前途。”

    “是,大哥您说的对。”刘忱嘴上附和的爽快,心里却很复杂,有些别扭,有些悔恨。

    五分钟后,出租车顺利到达目的地,“大哥,到了,二十二块钱。”

    “年轻人,加油。”中年男子掏出一张二十,一张十块,“再见,不用找了。”

    现在空车了,刘忱又点了上烟,司机师傅们聊着微信,看着打车软件,“刘忱,万华路有人打车,你离那近,你去一趟。

    “收到,好的,好的。”这一来一往,业务不断,直到第二天天亮,刘忱跑了个通宵直接和张涛俩人交接。

    这一晚上生意不错,挣了有五百多,这对新洲范围内的出租车圈,这已经接近极限的收入了。

    刘忱的生活渐渐的有了些转变。因为他的世界出现了一个人,给他带来了光彩,带来了活力,带了生机。她就是顾晨曦,她开朗活泼,充满了青春的朝气与活力。让刘忱黑暗单调的生活开始涂抹一笔笔亮色。他不是十七八岁青春懵懂的年纪,不修边幅的幻想,又或者手舞足蹈的哼唱小曲儿。他本就是个内敛的人,情感细腻如潺潺的小溪细水长流,平静而缓和。

    工作闲暇之余,顾客当中绽放神韵类似的笑容,又或者马路边上匆匆行走的路人背影会让他想起顾晨曦,他总是轻轻的一笑带过。

    和顾晨曦姐弟一来二往俩熟络了很多。顾晨曦开学就是大四的学生了,本来课程就很松散,生活也很轻松。况且她现在还处在放暑假的阶段。姐弟俩的父亲在政府机关上班,免不了应酬,在家的时间很少,经常是回家醉醺醺的倒头就睡。他们的母亲早年间在粮食局上班,几年前下岗了。除了买股票买基金就是在麻将馆打牌,整日不着家。

    这样的家庭环境下,姐弟俩都很独立,两人打小就住校。况且还有顾晨曦这个生活小能手的照料,姐弟俩也算的上自给自足,丰衣足食。这些情况刘忱基本上都是从顾晨雨的口中得知的。

    刘忱面相和善,姐弟俩对他没什么戒备心。三人一块逛公园,放风筝,逛超市。反倒是顾晨曦是耍了个小心思,她接近刘忱也有自己的目的。他邀请姐弟俩到家里来吃饭,这样就有正当的理由多接近顾晨曦,可以试着多了解她了。顾晨曦答应的很爽快,那时候刘忱的想法还是很淳朴的,跟活泼开朗的小朋友经常在一块,心情很愉悦,也容易敞开心扉,让自己更乐观。

    起初刘忱怕姐弟俩笑话自己的厨艺,还特意客气的点了外卖。

    “刘叔,在家吃没必要点外卖,点外卖和去饭馆吃有什么区别呢?”顾晨曦直言不讳。

    “就是,刘叔,我姐的手艺可讲究了。找机会你尝尝她的手艺,这外面呀,也不一定比我姐做的好。”顾晨雨坐在椅子上也不安生,扭扭腰,动动脖子。

    顾晨雨正是好动的年纪,又是男孩,调皮也正常,刘忱并不介意。就连入室偷盗的事儿都干过了,其他都属于正常范围内。

    “是吗?我这不是怕招待不周么,怠慢了你们姐弟俩嘛。赶明儿啊,我买菜,让你姐来做,我倒要看看顾晨曦的手艺有没有你说的那么好。”刘忱笑呵呵的看着姐弟俩闹腾。

    “好,一言为定。”三人击掌相约。

    刘忱糙老爷们一个,又是独自生活,日子过的粗糙。吃饭也没那么讲究,外面凑乎两顿自己在家做一顿。相比之下顾晨曦的手艺确实还不错,做家务也是一把好手,打扫屋子,整理衣服,做事很有规矩,干脆利落。一点都不像一个二十多岁娇生惯养,一言不合就犯公主病的女孩儿。

    听顾晨曦说,当初父亲选择生下弟弟顾晨雨,二胎在当时是不被允许的,事实证明确实影响了父亲飞黄腾达的仕途。当时人们是想生不敢生,不像现在,国家放开了二胎政策鼓励生育,反而变成了能生不想生。现在物欲横流的时代,抚育培养一个孩子,包括教育消耗的钱财、精力实在是太大,大多家庭都无法再承担二胎。

    这或许就是顾晨曦不同于同龄独生子女的缘由,有了弟弟的存在,她少了同龄女孩儿的那份娇贵,从小就多了一份照顾弟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她独立自主的持家能力是刘忱这样的糙老爷们儿远不能比肩的。现在城市里的女孩儿,会做饭,会收拾屋子的几乎凤毛麟角。顾晨曦是少有的90后居家小能手,家务样样精通,而且做的都很不错。刘忱对她评价极高。

    三人在一块相处的很不错,一副其乐融融的样子,就是不知道这仨人是个什么组合。慢慢的,刘忱的冰箱也多了很多新鲜的蔬菜和肉类。

    姐弟俩也经常搭刘忱的车,只是刘忱再没有收过钱。为此刘忱还和张师傅俩人换班到白天,刘忱向租车公司付的费用是租夜班的,比租白班的费用多,因为晚上出车收入多。刘忱不在乎损失的租车费用,张师傅当然欣然接受。

    至于刘忱为什么和张师傅换班,想必刘忱自己也有了些小心思。不知从何时起,刘忱对顾晨曦动了心,他自己都说不清,道不明。可能是某一个瞬间,顾晨曦天真烂漫的笑容,也可能是某一顿饭菜,让刘忱尝到了家的味道。

    期间刘忱还给顾晨雨做过辅导工作,刘忱旁敲侧击了解那次入室偷盗的缘由。姐弟俩的父母经常不在家弟弟疏于管教,难免会动歪心思。刘忱苦口婆心尊尊教诲,“你这正是青春叛逆期,可不能随心所欲,干什么违法乱纪的事儿了。习惯养成自然,将来等你长大了想改都难。幸亏发现的早,以后必须改掉这偷偷摸摸的毛病,知道吗?”

    “我们同学过节互相送礼物,我妈给我的零花钱不够。我跟她说了,她又不给,这不是没办法么?”

    “缺钱你倒是说呀,你不能走歪门邪道。你幸亏遇上我了,你说你进屋偷东西换成别人,有你好果子吃,你知不知道,啊?听到没?”

    “嗯。听到了。”

    “要多少?”

    “一百。”

    “难怪你妈不给,你小小年纪,买什么礼物要一百?”

    “一个书包一百不贵吧?太便宜了,多寒掺呀,都拿不出手。”

    “哟吼,小小年纪不学好,还学会攀比了,要面子是吧?是不是女同学?”顾晨雨点点头,“懂了,拿去。今后我可盯着你呢,不许再干坏事了,缺钱你妈不给就找我要,听到没?”

    “嗯,不过我妈说了,不能随便拿外人的东西。这样不好。”

    “现在知道不好了?当初进我屋的时候不知道?再说了,我是外人么?我是你刘叔。”

    “是,刘叔,你们大人怎么说都有理,我是小孩儿我说不过你。”

    “这样吧,你看你今年十五,我比你大十四岁,四舍五入,叫哥吧。”

    “你这都什么逻辑呀,骗小孩儿都不打草稿。好吧,有钱就是哥,哥。”顾晨雨故意把“哥”的声调拉的很长。

    “你这都哪学来的话。”刘忱哭笑不得。在刘忱的监督下,顾晨雨规矩了很多,再没有犯原则性的重大错误。

    恰逢弟弟正值青春期有很多事情对姐姐难以启齿,只能找刘忱答疑解惑。经常和刘忱有聊不完的话题,玩游戏打闹,同性是能玩到一块的,像踢毽子、打沙包、跳方格,那都是刘忱读书时候的拿手绝技。只是没想到,这些游戏都还一直延续到顾晨雨这一代00后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