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者禁地
字体: 16 + -

第十八章基情满满

    尚中阳是这个时空现代文明的启蒙者和缔造者。

    如果说这个世界是由一个神棍创造的,那么这个世界的光明之门却是一个科学家打开的,古老蒙昧与现代开明就这样直接碰撞。

    当然更应该感谢那个站在尚中阳身后的男人,大夏王朝第九任国君。两百年前,年仅十五岁的国君陛下在他古老散发着霉烂气息的宫殿里接见了来自另一个时空的顶级知识精英,仅仅数个时辰,他便决定要把面前这位比自己大七八岁的男人描述的那副匪夷所思的画卷全面复制粘贴过来。

    其实他什么都没有做,正是因为什么都没有做,尚中阳的计划才得以顺利进行。

    不过他还是借给了尚中阳一把刀,一把可以杀人的刀。

    杀掉一个旧世界,杀出一个新世界。

    任何革新的初始阶段都是腥风血雨,不会润物无声。

    当年光绪帝也想搞类似的事情,但是手中没有刀,好容易借了把刀,还是个两面三刀的家伙,结果就失败了。

    尚中阳有刀,坚贞不二的刀,便放心大胆的开始杀人,他的策略就是对过去全面否定,对未来全面革新,没有任何回旋的余地。

    那些年他杀的人也许比不上坑杀四十万赵卒的人屠白起,肯定超过秦始皇,秦始皇也就活埋了百多个信谣传谣搬弄是非盲目点赞的家伙,如果按照秦始皇的标准,现在活跃在网络上的喷子至少要杀掉几千万。

    在国君陛下不遗余力的支持和信任之下,将近百年时间,大夏王朝的工业化初具规模。

    已经找不到任何语言形容两个人的交情,单说尚中阳先死,国君陛下赐帝王礼仪厚葬,下面的人一阵慌乱,因为根本来不及建造陵寝。

    国君陛下说朕与中阳君情若手足若父子若师徒,堪比金坚,堪比海深,堪比辽阔宇宙日月星辰,朕之天下既中阳君之天下,朕之所有既中阳君之所有——

    已经九十多岁的老皇帝抹着眼泪巴拉巴拉一大堆,如果有画外音,首推你是疯儿我是傻——

    最后人们明白他的意思,让尚中阳睡他的陵寝,等他死后就在尚中阳旁边挤一挤。

    给尚中阳帝王级别的葬礼没有人异议,毕竟成就在那威信也在那,就算国君陛下不说,大臣们也会揣摩圣意提一提。

    但是两个老头合葬总觉得怪怪的。

    旁人也只是觉得怪,却又想得通。活着的时候,陛下和中阳君经常通宵达旦秉烛夜谈抵足而卧,死了继续躺在一起吹水聊天倒也无可厚非。

    但是皇后不干了。

    这个皇后已经是第四任了。

    尚中阳高寿,活了一百多岁。国君陛下也高寿,活了九十好几,他不仅耗死了自己的儿子,也耗死了好几个皇后。

    第四任皇后非常年轻,十七八岁入宫,几年后听说老家伙死了不跟她一起睡,当然不愿意。

    更让她不愿意的是自打进宫起,活着的老头也没跟她睡过。

    因为她进宫的时候国君陛下已经八十多了,同志们,一个八十多岁尿尿都要颤巍巍扶着墙的老家伙就算有力气爬上床也干不了什么了,就算把威尔刚当饭吃也无济于事啊,珍惜当下吧,趁有膀子力气多干点该干的事情,不要等到有心无力的时候再懊悔不已。

    而且国君陛下素来不好女色,他听了尚中阳说过什么婚姻法一夫一妻便极力效仿,宫里除了皇后没别人,什么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嫔三千粉黛都没有。但是后宫里需要有个女人,便耗死一个续一个,跟添灯油一样。从头到尾娶了四个皇后,却只生了一个儿子,好在儿子被耗死之前给他留了个孙子,否则大夏王朝就要亡在他手里了。

    皇后在清冷的后宫里一哭二闹三上吊,活着不让睡死了也不让睡,这皇后做得还有什么意思?

    很快国君陛下下旨给出两个选择——

    一,你实在是想跟朕死同穴,不介意在朕和中阳君中间给你加个铺。

    二,介意的话就出宫改嫁,朕也不想负了你的青春年华。

    皇后想都没有想就否决第一条,活着单p都不让,死了却跟两个死老头玩**,休想!

    第二个选择倒是不错,在确认国君陛下会给丰厚的安家费,她觉得这个买卖值,十七八岁的妙龄少女进宫陪一个尿尿都要扶墙的老头不就是琢磨这点东西吗?

    于是皇后抱着国君陛下给的安家费快快乐乐的出宫了,除了浪费几年时间,她并没有什么损失。进宫的时候是黄花大闺女,出来的时候还是黄花大闺女,都不用去做修补术拿鸡血弄虚作假,而且还拿到了几辈子都花不完的钱。

    另外,这段奇妙的经历还能为她创造了丰厚的附加值,媒体排着队访问,商家抢着请她代言,影视公司为她量身打造剧本,如果她愿意还可以出书,书名就叫《我在皇宫守活寡》,或者《我的霸道君王性无能》——这一段是瞎掰的,尽管那个时候民智已开,社会风气政治环境相当开明,尚中阳的现代化路线图中君主立宪是保证革新成功的关键。

    但是那个时候,国君陛下的威望如日中天,无论是民间,还是议会、总理内阁,以及最关键的军方都无条件的效忠,所有涉及皇室名誉的事情仍然是个禁区,就连那些发誓要把口水变成利剑把文笔变成刀枪经常在报纸上喷这个喷那个的民间闲散文人也不会攻击皇室。

    国君陛下跟皇后离婚还是掀起不小波澜,有人支持也有人反对,支持的人认为国君陛下是大善之举,反对的人认为皇家威严高于一切。

    最终,国君陛下力排众议坚持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留下了一段千古佳话。

    皇后出宫拿了大笔财富,等同于封口费,私底下肯定是签了保密协议的,所以根本不存在访问拍电影出书这种事情。

    主时间轴中也有类似的例子,做为宪政体制的开山老祖,大英帝国也有相同的事情,可惜了美丽的戴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