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愚人未乐(3)
总之还是少年心性。
不解释。少年就是这么自由自在自言自语……
华轻轻打开后门,整间教室一览无余。这很容易让人想起以前看到过的一张图片。
就是一张教室座位分布图。前面两排被打上“学霸区”,靠窗的就是“超级阳光风景区”,中间的是“重点保护对象”,最后两排是“vip休息区”……
还有现在很流行的读心术微表情什么的,通过一个人坐的位置判断一个人的性格。比如坐在角落,最显眼的地方反映什么人格。就如永远坐第一排的撒切尔夫人。
其实这未免有失偏颇。高中选位置就是根据成绩来的。他是经常选择中间位置,中间的左中右都坐过。前排后排什么的没有接触。后排的多数是没有机会选前后位置的,一般都是左右固定的同类。
而自习室不一样,只要有位置,一是不要与其他上自习的隔得太近;二是选什么位置视情况而定。比如窗外风景,抄作业。
哦,华不是来自习室学习或做作业的,才开学没多久,而且就算有作业(如上)……
叫“博智楼”的教学楼到食堂有几条路径可选。曲径未必通幽,如果下午没有课的话,华会选择相对较远的路,绕着书香林走。
书香林就是室外学习、娱乐的地方,花花草草,被打上怪名字的各种树。不过少有人来玩,除了冬天突然挂起的柔和太阳这些情况。英语角不知道在不在这里,少有人在这里练英语口语什么的。
也许是因为上下弧度的原因,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大家会称其为“情人坡”。
学校有教学楼三栋,一是“智博楼”,二是实验大楼,三是专供国际学生用的国际楼。上学期遇到个来寝室卖方便面的就是国际学院,听闻学费两三万一年。
食堂只有一个,没有电视上面放的女生宿舍外面一个,男生楼一个,教学楼一个的,还口味不会重。叫“百味坊”,一共有五楼。
一楼停车,电梯楼梯宣传公告栏。
二楼空旷,开学注册或搞活动时用,有一间“兰州特色牛肉拉面”。
三楼是大多数学生就餐的选择,没在放学时间还好,特别是上学期军训,放在后面的,前面就是水泄不通的人潮。
四楼有一小片区域是教师用餐的地方。外面就也是学生用餐处。从米粉面条水饺到快餐饭到冒菜一排下去。
华一个人吃饭的时候一般选择四楼。要说原因也有一两个。一是人少一些,相对要雅致一点;二是米饭比二三楼的松软,特别是军训时在三楼留下的米饭很干的印象。再论一个原因的话可能是上学期和杨宇隆刚上四楼吃时他说过的话。
“四楼女生好多。”
华吃得比较慢,记得哪里说过,吃太快了不消化。他也确实发现一般胖的人吃的有点快。当然,吃不胖的人吃再快也没长肉。这算是一类人的苦恼。
图书馆的名字要扭扭捏捏的介绍的话可以这样来。民国总统孙逸仙的另一个名,gd省的一个市名。
在之后见过主校区的六层图书馆之后,这里也许只能叫一间配有计算机但无法上网的大自习室了。
刷一卡通进入,记得刚开学时还专门有老师来讲如何使用图书馆的资源,里面提到每个人每次进出图书馆都是有记录的。
基本上,进口的通廊尽头都能看到一个人抱着书包低头看书。
蹇琴继。
他也不爱来图书馆自习,一般都是看书。
华很少去书架上面找书看,有点麻烦,而且一次看不完。一般通廊两边的杂志就可以了。
他主要看的也不是什么文章,他首先翻看的是里面的“轻松一刻”“搞笑十分”……(是哪几本杂志就不透露了)
宿舍的夜生活很早开始,有射击竞速moba的电脑游戏的,有人刷剧,有人健身,还有人泡面。
“over……”
“你要的全拿走……”
……
杨宇隆这两天刷抖音没停下来,上学期刚放假的时候华也下了一次,刚开始也是一刷就没电或到吃饭的点了。随着音乐响起,镜头里的人突然换了个样,明星跟随bgm表演搞怪的……
华对这些很快就厌倦了,是那些看着特别特效或真能工巧匠的用户留住了他。
寝室不常定人数,有个经常串门的“周伯通”中间是这个‘博’,因为还多符合金大侠笔下的“老顽童”形象,所以“小调皮”这么亲昵轻嘲的代号是他了。
回宿舍早的话,王者是可以开的,还不排除特意回来早一些。
星期二白天一节思修,又是坐在后面的人一起乱舞的时候。相对心理来说,思修竟然要吸引人一些。可能是假象,因为大班的组成体不完全一样。
唯一一天有晚课,大班组成体又不一样的高数。还是高数老师看得明白。
刚入学时,要放手机进收纳袋,蒙老师就淡淡的笑了。当时手机的出勤率还蛮高的,当然也有放手机壳的(这个不透明的肯定要好一些)
笑着说是新鲜感,果然半学期之后,班委还在带头坚持。这学期,好像已经默认了。
“来上课的,睡觉的比玩手机的多,玩手机的比听课的多。”
这更多的是对老师的考验。
对,大学老师与中学老师的区别就在不拖课。
回到宿舍,华简单的想了一下,为了验证高数课上的猜测还拿出手机验证了一下。课表上明天下午第二大节的机械制图课确实还没到时间。
所以,明天就只有一节高数课了,那么,明天放清明就能回家了。
看着后面堆放的几个行李箱,显然都是志同道合,不是。
是竞争者,关于客车座位。
下课后,短暂的犹豫,来到乘车处的时候前面就已经排了三四十人了。等了大半节课的时间才上到车。
坐在车上刷知乎时,华看了一篇刘慈欣写的短篇小说《2018年四月一日》。
今天的天气也是晴。
熟悉的电梯,出来后拐个弯拿出钥匙打开家门。
“寻寻哥哥”
(本章完)
不解释。少年就是这么自由自在自言自语……
华轻轻打开后门,整间教室一览无余。这很容易让人想起以前看到过的一张图片。
就是一张教室座位分布图。前面两排被打上“学霸区”,靠窗的就是“超级阳光风景区”,中间的是“重点保护对象”,最后两排是“vip休息区”……
还有现在很流行的读心术微表情什么的,通过一个人坐的位置判断一个人的性格。比如坐在角落,最显眼的地方反映什么人格。就如永远坐第一排的撒切尔夫人。
其实这未免有失偏颇。高中选位置就是根据成绩来的。他是经常选择中间位置,中间的左中右都坐过。前排后排什么的没有接触。后排的多数是没有机会选前后位置的,一般都是左右固定的同类。
而自习室不一样,只要有位置,一是不要与其他上自习的隔得太近;二是选什么位置视情况而定。比如窗外风景,抄作业。
哦,华不是来自习室学习或做作业的,才开学没多久,而且就算有作业(如上)……
叫“博智楼”的教学楼到食堂有几条路径可选。曲径未必通幽,如果下午没有课的话,华会选择相对较远的路,绕着书香林走。
书香林就是室外学习、娱乐的地方,花花草草,被打上怪名字的各种树。不过少有人来玩,除了冬天突然挂起的柔和太阳这些情况。英语角不知道在不在这里,少有人在这里练英语口语什么的。
也许是因为上下弧度的原因,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大家会称其为“情人坡”。
学校有教学楼三栋,一是“智博楼”,二是实验大楼,三是专供国际学生用的国际楼。上学期遇到个来寝室卖方便面的就是国际学院,听闻学费两三万一年。
食堂只有一个,没有电视上面放的女生宿舍外面一个,男生楼一个,教学楼一个的,还口味不会重。叫“百味坊”,一共有五楼。
一楼停车,电梯楼梯宣传公告栏。
二楼空旷,开学注册或搞活动时用,有一间“兰州特色牛肉拉面”。
三楼是大多数学生就餐的选择,没在放学时间还好,特别是上学期军训,放在后面的,前面就是水泄不通的人潮。
四楼有一小片区域是教师用餐的地方。外面就也是学生用餐处。从米粉面条水饺到快餐饭到冒菜一排下去。
华一个人吃饭的时候一般选择四楼。要说原因也有一两个。一是人少一些,相对要雅致一点;二是米饭比二三楼的松软,特别是军训时在三楼留下的米饭很干的印象。再论一个原因的话可能是上学期和杨宇隆刚上四楼吃时他说过的话。
“四楼女生好多。”
华吃得比较慢,记得哪里说过,吃太快了不消化。他也确实发现一般胖的人吃的有点快。当然,吃不胖的人吃再快也没长肉。这算是一类人的苦恼。
图书馆的名字要扭扭捏捏的介绍的话可以这样来。民国总统孙逸仙的另一个名,gd省的一个市名。
在之后见过主校区的六层图书馆之后,这里也许只能叫一间配有计算机但无法上网的大自习室了。
刷一卡通进入,记得刚开学时还专门有老师来讲如何使用图书馆的资源,里面提到每个人每次进出图书馆都是有记录的。
基本上,进口的通廊尽头都能看到一个人抱着书包低头看书。
蹇琴继。
他也不爱来图书馆自习,一般都是看书。
华很少去书架上面找书看,有点麻烦,而且一次看不完。一般通廊两边的杂志就可以了。
他主要看的也不是什么文章,他首先翻看的是里面的“轻松一刻”“搞笑十分”……(是哪几本杂志就不透露了)
宿舍的夜生活很早开始,有射击竞速moba的电脑游戏的,有人刷剧,有人健身,还有人泡面。
“over……”
“你要的全拿走……”
……
杨宇隆这两天刷抖音没停下来,上学期刚放假的时候华也下了一次,刚开始也是一刷就没电或到吃饭的点了。随着音乐响起,镜头里的人突然换了个样,明星跟随bgm表演搞怪的……
华对这些很快就厌倦了,是那些看着特别特效或真能工巧匠的用户留住了他。
寝室不常定人数,有个经常串门的“周伯通”中间是这个‘博’,因为还多符合金大侠笔下的“老顽童”形象,所以“小调皮”这么亲昵轻嘲的代号是他了。
回宿舍早的话,王者是可以开的,还不排除特意回来早一些。
星期二白天一节思修,又是坐在后面的人一起乱舞的时候。相对心理来说,思修竟然要吸引人一些。可能是假象,因为大班的组成体不完全一样。
唯一一天有晚课,大班组成体又不一样的高数。还是高数老师看得明白。
刚入学时,要放手机进收纳袋,蒙老师就淡淡的笑了。当时手机的出勤率还蛮高的,当然也有放手机壳的(这个不透明的肯定要好一些)
笑着说是新鲜感,果然半学期之后,班委还在带头坚持。这学期,好像已经默认了。
“来上课的,睡觉的比玩手机的多,玩手机的比听课的多。”
这更多的是对老师的考验。
对,大学老师与中学老师的区别就在不拖课。
回到宿舍,华简单的想了一下,为了验证高数课上的猜测还拿出手机验证了一下。课表上明天下午第二大节的机械制图课确实还没到时间。
所以,明天就只有一节高数课了,那么,明天放清明就能回家了。
看着后面堆放的几个行李箱,显然都是志同道合,不是。
是竞争者,关于客车座位。
下课后,短暂的犹豫,来到乘车处的时候前面就已经排了三四十人了。等了大半节课的时间才上到车。
坐在车上刷知乎时,华看了一篇刘慈欣写的短篇小说《2018年四月一日》。
今天的天气也是晴。
熟悉的电梯,出来后拐个弯拿出钥匙打开家门。
“寻寻哥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