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天劫
字体: 16 + -

第150章 三过家门不入

    洛城,一如既往熙熙攘攘,人们不断在城门进进出出,忙着生计。街边郁郁葱葱的树荫下,有小贩不断叫卖,煞是热闹。

    洛城的中心,那是人族的最高圣地,也是万民敬仰的所在,住着人族共主舜帝。

    白玉铺造的地面闪耀着温润的光芒,似有袅袅雾气笼罩着宫殿,一条笔直的路的尽头是一个巨大的广场,随着玉石台阶缓缓下沉, 路两边檀香木雕刻而成的人族历史栩栩如生,广场中央巨大的祭台上一根笔直的柱子伫立,与那宫殿遥遥相对。

    舜帝站在高台上,望着寂寥天空下远方的山河,不由叹了一口气,眼中流露出一丝忧虑和落寞。

    他的身躯依旧挺拔,但是鬓发如霜,皱纹如同水沟般深邃又清晰,阳光打在泛黄的皮肤上,悄悄地诉说着岁月的沧桑。他曾经见证了多少光辉岁月,经历了几多似水年华……

    贡池前方局势危急,只有他知道人族虽有龙子相助,但精锐尽失,已经支撑不了多久。西行求助火神的队伍,杳无音信。禹主持的治水虽已见些许成效,但天下积水依然高危,风雨如晦,而他已是暮年,有心无力。

    人族已到了最危急的时刻。

    “帝尊,近来有崇部落的禹,声名鹊起,天下传唱其贤德,谓之大禹,以示尊敬,此事蹊跷,似有人推波助澜.......”他身后上来一个老者,脸色疲惫,显得心事重重。

    “此人心忧天下,吾闻,三过家门而不入,一心治水,解万民苦难,确为大贤之举。”舜缓缓道。

    “治水固然是人族大业,但是三过家门而不入,实难想像,天下怎么会有如此无私之人,看来此人所图甚大啊。”

    舜帝无声笑了笑,然后看着也是垂垂老矣的彭祖,眼中真情流露。

    “汝对吾至诚,我们相伴多年,如今都已老去,你还这么操劳奔波,为吾筹计,也是辛苦你了。”

    望着舜帝那落寞的样子,彭祖忍不住眼泪直流,这些日子,整个天下都在传大禹之名,舜帝不可能不知道.......

    “有如此贤德之人,实为我人族大幸,应该广为人知,传我命令,以大禹之名传天下!”

    擦干了眼泪的彭祖,低沉地应诺,心中暗叹离去。

    舜依旧遥望着远方,久久伫立。

    云绵绵,雾漫漫,重峦叠嶂时隐时现,高耸入云。不知名野花开满峡谷,峡谷里到处是凸出的岩石和陡立的悬崖。

    虽然洪水漫天,也不妨龙门山的美景和气概,咆哮的洪水在这巍巍的大山面前,也变得低沉盘旋。

    一行人缓缓得由远至近,就像蚂蚁一样在广阔的天地里爬行。

    领头的汉子神采飞扬,口中滔滔不绝,和身边人吹牛神侃,他就是雨泽,他接到了禹的传召,汇聚龙门山,所以带着自己的队伍星夜赶来。

    在他身边的一个人,一直在唱和吹捧。此人外表憨厚淳朴,面色黝黑发亮,显然是经历过长期劳作,并非养尊处优之辈。此人眼界不宽,对外界事物了解很少,雨泽随便说点小事情都让他大呼小叫,啧啧称奇。

    当初禹把队伍分成百组,分布天下勘察监督,雨泽自领一队外出,偶然在路上遇到一群衣衫褴褛的人。

    细问之下,才知他们来自远方的槐族部落,这次是响应禹传遍天下的治水号召而来,由于道路受阻,所以才姗姗来迟。

    本来雨泽不打算带着他们行动,因为他隐约记得云阳他们好像就是这个部落的。但是交谈当中发现,为首的这个人提起云阳就咬牙切齿,显然是有旧仇,这一点不禁让雨泽安然一笑,就收留了这队人。

    在路上,这个汉子对雨泽百般恭维,这让雨泽非常舒心受用。当雨泽表明自己是禹的得力助手的时候,这个汉子迸发出巨大的热情与恭敬,让雨泽刚开始都很不适应。

    雨泽以前从来都没想过,自己也有受到别人尊敬服侍的一天,自己带的队伍,虽然对自己很是恭顺,但是也因为自己的身份而保持距离,这种感觉让他心里空落落的。

    这个叫木成的汉子出现,让雨泽心情甚为舒畅,并且他还是槐族部落的最新的族长,虽然部落不大,但是族长就是族长,身份摆在那里呢,如此有身份的人服侍自己,让雨泽更加高兴和得意。

    “前方就是龙门山了,一会儿见到禹大人,你要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要对禹大人保持万分的恭敬。”提起禹,雨泽仿佛是找到主心骨一般,面色崇敬地说道。

    “雨泽大人请放心,在下仰慕禹大人很久了,这次得幸相见,一定倍加珍惜。”

    “哈哈,哈哈。”雨泽满意地笑着。

    .......

    这些日子陆续有队伍赶到龙门山,这让禹很高兴。自从那个雨夜之后,禹稍有空闲就参详九州图,收获良多。

    果然是人族至宝,这是禹最近常常暗叹的心里话。

    更为神奇的是,禹还发现九州图蕴藏着一个更大的秘密,这个发现,让禹心惊不已,深深地被震撼住了。

    “难怪众神所忌,原来还有如此大的威能。”他心中暗暗想到。

    他马上传令,收集九州大地之铜,以备大用。

    这个命令让许多部族不知所措,铜可以冶炼武器,这个太过敏感,而大家是受命治水,所以在接到命令之后,都迟疑未行。

    恰巧这个时候,舜帝的命令传遍天下:禹无私治水,顺应民意,以大冠名与前,以表彰治水之艰辛。

    这个命令坐实了禹的地位和名声,很少有人名前能冠大字,这个大字可是至高的评价和嘉奖。

    天下部族才纷纷执行禹的命令。

    禹本以为自己披荆斩棘,不畏艰辛,民望足够了,没想到自己下达一个命令,执行却如此艰难,还要舜帝认可方能推动,禹心中不免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