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路妖刀
字体: 16 + -

第三十七节 抉择

    (一)

    寺内寿一为什么敢于制订徐州会战中全歼国军精锐的计划,这实际上就是日军大本营的战略方针。( 起笔屋最快更新)

    日本防卫厅防卫研修所的战史丛书中,日本把中国的军队分成4类(后期是5类)。

    第一类是中央军直属嫡系,由蒋介石直接指挥,这一类有41万人,基本上都是由由黄埔军官和陆大军官率领;

    第二类是中央军旁系部队,包括接收番号受中央指挥的张学良东北军、冯玉祥西北军、何健湘军、余汉谋粤军、杨虎城陕军、刘湘川军、王家烈黔军和二马的陕甘青回军,其中到1936年底整编,蒋介石可以指挥的有33万人;

    第三类是蒋介石无法调动的地方军阀,此时也只有阎锡山的晋军和李宗仁的桂军,还有未接受中央军番号的龙云的滇军和新疆盛世才的军队,这一类有52万人;

    第四类是尚未改编成中央军旁系部队的杂牌军,这一类有72万人。

    第五类是共产党的部队和东北抗联部队,这一类前期没有统计。

    分类之后日军判断,只要击溃中央军直属嫡系这41万人,中国问题即可解决。而现在,中央军嫡系精锐,几乎全都到了徐州战场,怎能不让寺内寿一倍感欣喜!(当然日军击溃国军精锐之后是不是就能解决问题,这不是我们探讨的问题。)

    (二)

    日军张开了血盆大口,可是对于彭小文来说,几乎找不到任何恰当的战术对策!

    在刘军医和莫博士的默许下,彭小文已经回到了他在徐州的临时指挥部,刘军医现在已经是南京荣誉师的军医,莫博士也已经根据彭小文的命令,开始效仿美国军队,建立随队卫生员制度。

    彭小文、廖耀湘、戴安澜、池峰城、彭虎以及张师爷针对现在分析出的日军动向,正在召开紧急会议,研究这种危险的情况下,需要如何应对!

    彭虎率先发现道:“师长,你刚才用两支矛和一把刀做比较,那你看能不能这样?抢在利刃未出鞘之时,雷霆一击,折断一支矛如何?”

    池峰城道:“狭路相逢勇者胜!我们就去打最近的第5师团,我就不信小鬼子能坐视板垣师团被全歼!”

    彭小文反问道:“就是打掉第5师团又如何?全歼第5师团又如何,整建制抹杀第5师团,又如何!雷霆一击,说起来简单,等到打完第5师团一抬头,陇海线被切断,淮河、运河都失守,我们已经陷入了包围圈!不是我们师,是徐州战场60个师!”

    戴安澜道:“彭师长,按你这么说,开赴第一战区,协助豫东兵团打击土肥原贤二的第14师团就更加不需要考虑,因为这跟在禹王山全歼第5师团,是同样的道理!”

    廖耀湘道:“如果小鬼子的指挥官够狠的话,他甚至就是把这两个师团当做两枚弃子,用两个师团换取对我徐州60多个师的全面围歼!就像围棋里的倒扑一个概念。”

    张师爷也说道:“禹王山围歼战,站在第五战区徐州的角度上看,是重中之重;就像兰封会战站在第一战区郑州的角度上,同样是重中之重;当两个战区把地图合起来的时候才发现,两张地图重叠的部分,才是寺内寿一的重中之重!”

    彭小文分析道:“张师爷说先找到寺内寿一那两把“钢刀”的位置最重要,我分析,寺内寿一必然要把“钢刀”用到胸膛这个位置,也就是最关键的区域,徐州以西的陇海线!至少也会用上一把“钢刀”,在第16师团的背后,在济宁这个点上。”

    廖耀湘对这个方向表示赞同,他说道:“如果日军3个师团加强进第20师团组成一个战队,在第16师团这个方向遭遇阻击时候,突然出手,率先攻取鱼台、丰县、永城,然后夺取归德、砀山、萧县,把徐州的西大门牢牢堵住!把陇海线切断,郑州这个方向上弹药补给送不上去,那么就算我们配合徐州的大部队在禹王山围歼了第5师团,还是难逃被包围的局面!”

    池峰城看着地图,说道:“把咱们部队调上来,加强沿归德、永城、砀山、萧县的防御,为徐州把住西大门,保住陇海线这个最关键的位置!”

    说完他自己也摇头,道:“不妥不妥,就算是把邱清泉那边的兵力全都抽调上来,彭师长说日军还有3个师团和4个旅团的部队,就算咱们再能打,也无法顶住这么多鬼子的进攻!”

    他们这些人都是与日军多次交过手的,对于日军的战斗力都是心里有数,戴安澜说道:“按照禹王山围歼和兰封会战两个战场的兵力对比强度,至少需要50个师才能防住日军这3个师团和4个旅团的进攻,唉!都不知道够还是不够!”

    廖耀湘感慨道:“徐州附近已经投入了60多个师,第一战区那边也已经投入了将近30个师,现在到哪里还能再调集50个师来防守陇海线这个已经裸露的胸膛位置!难道真的是已经被逼成死局,只剩下撤退这一条路了吗?”

    池峰城说道:“只怕再过几天,撤退就要变成突围了!本来试图包围小鬼子,可是现在发现要被小鬼子给大包围,真他娘的郁闷!”

    多个作战方案都被否定,现在要想化解寺内寿一的这个大战略,单靠自己的一个南京荣誉师根本不可能解决问题,无论南京荣誉师装备再好,补充已经完全到了,以及得到了几天的休整,彭小文现在虽然没有完全康复,但是已经能够指挥战斗,但是靠一个师的力量去对抗寺内寿一,那几乎是不可能的。

    “可能李宗仁白崇禧的确是对的,打完台儿庄就应该主动放弃徐州!将大军沿陇海线调集到郑州坚守!”彭小文想到台儿庄会战之后的那段情景,可是现在说这些,又有什么用?

    彭小文命令廖耀湘等人对装备弹药进行最后的检查,虽然暂时没有方案,但是士兵的准备工作必须要提前进行!

    (三)

    济南,华北方面军指挥部,寺内寿一很冷静地接收着各个战线的消息,一切都在按照他的预期向前发展。他的目的正在一步一步地达到。

    禹王山和兰封一线,第5师团和第14师团这两个师团的日军,这两个“诱饵”已经与将近30个师的国军纠缠在一起,占到了战场总数的三分之一;

    淮河沿线,日军第13师团和第6师团与国军淮南兵团和淮北兵团15个师拉锯鏖战;

    峄县和兰陵,日军第10师团至少也拖住了国军鲁西鲁南两个兵团将近10个师的兵力;

    济宁向鱼台方向,日军第16师团正面的国军第一战区和第四战区结合部,阻击兵力接近7个师;

    苏北兵团韩德勤部,5个师被日军第101师团一部缠绕在淮阴一线。

    寺内寿一抛出两个师团的“诱饵”,另外南北4个师团也已经与国军32个师战成一团!日军用了6个师团,已经捆住了国军三分之二的兵力!国军其余的兵力分布很散,岌岌可危地维系着防御。

    江苏东部,第101师一部已经毫无阻挡地北上,冲向陇海线!

    彭小文知道,这种战局已经是国军耗尽全力才维持住的局面了,历史上淮河早就丢了!鱼台早就丢了!峄县也早就丢了!仗打到这个份上,国军已经几乎抽调不出预备力量了,可是现在日军北线还有第114师团的总预备队,以及那3个师团和4个旅团,自始至终没有露面!

    寺内寿一象一个聪明的赌徒,他冷静地看对手一张一张地发牌,直到对手的牌快出完了,他才会开始出手,因为他的手里,还有大牌!

    “彭小文真会选择时候受伤!真希望这一仗,有他参与!蒋介石用兵不值一提,李宗仁和白崇禧一直到现在能够坚守淮河,也已经算是名将了!现在我倒要看看,他们要怎么才能把第5师团和第14师团吞下去!呵呵,现在是我们要出手的时候了!”寺内寿一已经开始有了庆祝胜利的打算。

    (四)

    自从这次彭小文看出了寺内寿一的战术之后,他养成了一个习惯,开始对历史资料中记述的东西也怀疑了。有些事情表述含糊,有些事情干脆就没有说。寺内寿一的战术企图,李宗仁和白崇禧难道看不出来,绝对不可能的!

    他们一定是看出来了,而且早就有了准备,所以他们才选择果断的撤退!可是到底是由于事关机密还是由于只是推测,为何在他们的回忆录里也没有只言片语的表达?

    李宗仁后来是怎么实现突围的?战史上的记载和评价摘录一下:“日军判断中国军队不论兵员补充还是后勤补给都来自西方(郑州),如果中国军队撤退的话,自然是向西撤退。而李宗仁将计就计,让日军相信主力是向西撤离,而真实目的是向皖北和皖中撤退。”

    继续再看一段:“日军未再对中国军队保持接触和施以压力,反而横越微山湖向鲁西一带转移,企图在陇海线上拦截中国军队。这是日本用兵的最大败笔,也是徐州会战成败最大的关键!正是因为日军的错误判断,将主攻方向放在陇海线上,这才使徐州守军的主力能够从容部署撤退。”

    真的能够叫“将计就计”?真的是日军的“败笔”?真的是“从容部署撤退”?

    第五战区不是沿陇海线向西撤退,他们是将计就计了,他们是从容部署撤退了,可是,豫东方向战局结束了吗?薛岳的豫东兵团不是还在和日军缠绕在一起吗?李宗仁“从容撤退”实现了值得夸耀的“徐州突围”,所以那场兰封会战的惨败,便不关他事?

    5月19日,徐州沦陷,日军南北大军全部沿陇海线杀往西面郑州方向,20天后的6月9日,开封沦陷,国军无奈,黄水退敌!

    从这次受伤开始,彭小文成了一个观战者,从局内人一下子跳开来,再加上张师爷这么一点拨,彭小文从最初的根据已知战史简单作弊,一下子变成现在的“解剖战史”!也许真的只有穿越了,只有身处其地才能感受这一切,原来,不仅是政治没有真相,历史同样也是。

    彭小文似乎明白为什么一定要把徐州会战分成“台儿庄会战”、“徐州突围”和“兰封会战”三个部分来写战史了!“台儿庄会战”、“徐州突围”在五战区,那是李宗仁的胜利,“兰封会战”在第一战区,那是程潜的失败,那是薛岳的失败!

    但是对于寺内寿一来说,他的眼睛里可没有什么第一战区第五战区,占领徐州之后,战斗又没有停止,军队不往有战斗的地方去,往哪个地方过去!怪不得川岸文三郎和山下奉文两把“钢刀”都没有出鞘,因为十几个师团对阵国军第一战区十几二十几个师,实在是用不着再动用那两支预备部队。

    要让李宗仁和白崇禧改变想法!他们自己安全了,但是第一战区可就麻烦了,只有第一战区和第二战区两股力量合二为一,才能集中优势兵力扭转这种战局!

    (五)

    “诱饵?圈套?”李宗仁和白崇禧最初听到彭小文的分析,还是疑惑了一下。但是彭小文说道日军的进攻重点是陇海线的时候,他们并没有太过紧张,彭小文确信了自己的判断,没错,他们的确是看出来了,而且他们从一开始就没有想着要往河南第一战区撤!

    彭小文把自己的判断详细地告知,并且说出了自己认为的全局方案建议

    第一,徐州方向兵力太集中,非常容易被日军围歼,因此要尽快放弃全歼第5师团的想法,在日军合围之前尽快组织撤退;

    第二,李宗仁和白崇禧应该沿陇海线向西撤退,而不应该象历史上那样退到皖北和皖中,到河南与薛岳的豫东兵团会合,徐州的各路兵团向东顶住日军的追击,然后歼灭土肥原师团于豫东地区!

    第三,歼灭土肥原师团之后大军沿陇海线据守开封,保护郑州的物资和伤员及时撤回;

    第四,沿平汉铁路退往武汉,梯次阻击,为大军回到武汉并及时布防争取时间。

    “不错,只有把第五战区和第一战区的力量整合在一起,才能避免各自为战,不给日军可乘之机!不过……”李宗仁先是觉得欣喜,片刻,他的眼神又黯淡了下去。

    白崇禧看着彭小文,无奈地说道:“小文,这个方案,很好……但是,没有办法实施。”

    彭小文道:“白长官,可是,如果不赶快调整作战方案的话,整个徐州,包括薛岳的豫东兵团,情况都是万分危急!您就不能试着说服蒋委员长吗?”

    李宗仁道:“说了,没有用,如果能说服蒋委员长的话,现在我们已经都在河南开始实施掩护和逐次撤退了!”

    白崇禧也说道:“小文,禹王山围歼作战,那是侍从室一处处长林蔚、军令部作战厅厅长刘斐还有我和李长官共同拟定的方案,总参谋长何应钦已经审阅,委员长也已经批准了,怎么可能因为你这个不知道是否正确的判断就改变?现在提,蒋委员长会认为什么?难道让他以为李长官消极应付,再把林蔚和刘斐过来做督战队啊!”

    这千真万确是个巨大的问题,禹王山围歼战,兰封围歼战,这是一大堆一级上将或二级上将共同通过的作战方案,能够因为自己毫无证据的判断而推翻吗?

    李宗仁也说道:“小文,我问你,你这个方案,绝对没有问题,但是这件事情如果实施,那就要整个国军体系完全配合并服从,也就是说,需要有人对全部战场上90多个师的国军总体调动指挥!这个人能是谁?”

    彭小文道:“蒋委员长,只有他。”

    对两个战区90多个师进行总体调动指挥,就意味着需要指挥现在的战场上所有的将军,这些人包括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总参谋长何应钦、副总参谋长白崇禧、军令部作战厅厅长刘斐、侍从室一处处长林蔚、第一战区司令长官程潜、第三战区司令长官豫东兵团司令薛岳、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以及整个徐州战场和豫东战场这上百个师长、军长、集团军司令以及兵团司令长官。

    难道让彭小文来指挥这些人,别开玩笑了!别说彭小文,就是蒋介石都没办法做到让这些人全部言听计从!

    可是不如此,是根本没有办法化解寺内寿一的作战意图,让国军做到全身而退的。没有方案时候着急,有了方案还是着急!

    (五)

    白崇禧和李宗仁交换了一下眼神,白崇禧问道:“你知道蒋委员长为什么一定要坚守吗?好好想一想,现在是几月份,这里是什么地方?”

    彭小文看了两个人一眼,这又是怎么回事情,难道历史上还有什么我不知道的事情?他喃喃自语道:“苏北、豫东、鲁西、皖北,和平时代的粮仓,动荡时代的战场,粮仓?粮食!”

    李宗仁和白崇禧没有说话,彭小文自己分析出来是一回事,他们两个说出来是另外一回事,两个人没有反驳,那就是说,彭小文分析的对!

    “这一代是黄淮一带的小麦产区,现在是五月初,大概一个月左右,就是麦收的季节,坚守,那就是要再坚持两个月,抢收,不然的话这些粮食就留给了鬼子了!”彭小文一下子就想到了徐州会战为什么要坚持下去的意义了,我们真的误会蒋介石了!

    这也是第一次听到徐州会战居然是为了保护麦收,当然彭小文没有听李宗仁和白崇禧说,是他自己分析的。

    粮食对于一支军队的重要性没有人不知道,后勤的重要性没有人不知道,我们只管没有枪炮子弹找他要,没有吃的找他要,可是他找谁要啊!蒋介石要操心的地方多啊!

    虽然不是特别清楚当时的粮产数字,但是武汉会战期间要动员300万士兵,那是多么庞大的军粮消耗啊!现在苏联提供的只是枪支弹药,粮食本来他们就不多,在美国援助之前,不和日军抢,蒋介石靠什么给部队提供军粮啊!

    不仅是抢夺军粮,包括军用物资,那都是此消彼长,国军不能坚守,那就等于全都留给日本人了!

    他奶奶的,要是真的守不住,干脆一把火把那些田地里的麦子全烧了!怎么也不能留给日本人,让他们吃饱了好打我们啊!

    6月9日,麦子熟了吗?收了吗?就是这段时间,难道,难道!

    黄河决口,淹没的那40多个县,全部都是产粮区,难道说炸黄河跟这个会有关系吗?

    “小文,你想什么呢?”白崇禧发现彭小文在发呆,随后问了一句。

    彭小文脱口而出:“黄河……”

    李宗仁白崇禧相互看了一眼,从对方的眼神里确定,这个事情谁也没有对彭小文说。

    彭小文已经顾不上解释什么,他对着李宗仁和白崇禧着急地说道:“麦子收了,就行了,麦子收了,只要把麦子收了!对吧!把日军多挡住半个月,只要半个月!”

    说完他拔腿就往外跑,李宗仁和白崇禧弄了个摸不着头脑。

    (五)

    徐州会战蒋介石不知道能打多久,打了台儿庄大捷之后,时间已经到了清明,蒋介石让坚守三个月,为什么是三个月,因为蒋介石太需要这一带的粮食来充当军粮了!

    可是没有守到那个时候!黄淮期间小麦成熟的时间基本在6月上旬到中旬,具体时间不一样,从收割到脱粒至少需要半个月,所以从台儿庄之后守卫到7月上旬,徐州会战就会胜利结束。居然会是这样!谁以后说蒋介石没有战略思想我跟他急!虽然他的战术指挥能力,实在是不怎么样!

    寺内寿一也看出来了,为什么他现在发动如此猛烈的攻势,就是因为他看出了蒋介石拼命的往战场上调部队到底是干什么!

    没有办法,撤退可以保住大军,但是那样就无法完成蒋委员长的整个战略构想!

    彭小文眼睛发亮,对张师爷说道:“我不是最高指挥官,那又怎么样呢?难道必须是最高长官才能在战场上实施兵力调动吗?”

    张师爷看这彭小文,知道他想到办法了,而且看到他那眼睛贼亮,就知道他的这个主意又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壮举,他问道:“你想的是什么办法,进步了啊,我都没有想到。”

    彭小文看着张师爷,说道:“张师爷,您看,寺内寿一派了一个板垣征四郎的第5师团进攻禹王山,不是就把这些人调动起来了吗?他又派了一个土肥原贤二的第14师团进攻兰封,不是也把这些委员长参谋长上将中将指挥到那里去了吗?”

    张师爷眼睛瞪的老大,他基本上明白彭小文的意思了,这个鬼东西,他胆子真大啊!

    彭小文继续说道:“这些国军的高级将领们,包括蒋委员长,他们简直就是在服从寺内寿一的命令!难道寺内寿一是国军这些高级将领的长官吗?他们同样不理解寺内寿一的战术体系和战术思路,但是他们都非常配合和服从。寺内寿一能够做到的,我彭小文也要做到!而且我要连他连寺内寿一也要指挥!牵一发而动全身,改变整个战局态势,有时候并不需要下达命令!只需要选择方向,再开辟一个战场!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说着,彭小文把手指向地图上的一个地方。

    以一个小小的少将,彭小文要利用自己手头的部队,全面接管整个徐州战场,包括豫东战场的指挥权,甚至不用下命令,就要让整个战场以自己为中心进行改变运行方向,包括对手,那个相当厉害的寺内寿一大将,他也全部都要按照自己的路线行事!如此胆识,如此气魄,不知道还有谁能做到!

    张师爷看着地图,他对于彭小文的这个提议没有表示赞同,也没有表示反对,半晌,张师爷说道:“小文啊!我老了,真的不如你敢想!此战术如成功,千秋功臣,任何赞誉都不过分;此战术若失败,万古罪人!纵然百死不能赎其身!你可要想好啊!”

    彭小文坚定地说道:“张师爷,我知道自己在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