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路妖刀
字体: 16 + -

第二十节 紧锣密鼓

    (一)

    彭小文并没有把握现在日军所采取的作战方案是否依然如故,虽然历史仍然沿着大方向推进,不过细节方面的确变化颇多。( 起笔屋)

    但是彭小文知道,作战为什么要研究战史,首先就是要研究那些战略要地,10年之内,徐州周边打了两次大战,中日徐州会战还有国共淮海大战,装备、兵力和战术不同,但是重兵争夺的,依旧是那几个耳熟能详的地点,萧县,宿州的碾庄,不管谁打徐州,以及采用什么样的具体战斗方案,到底是坑道掘进,还是步炮协同步坦协同,战略要地的争夺是首当其冲的。

    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是以战争为核心,但是任何军事行动都不是一直打,而且打打停停,在克劳塞维茨的理论中,战斗一停歇下来要做的事情无外三样,行军、宿营和给养补充,而且这三条和战斗本身都离不开一个重要的概念,地形,克劳塞维茨用了一个名词,叫做“国土锁钥”,用他的话来解释,就是“不加以占领就不敢深入推进的位置”。

    前面分析过,日军的作战计划是迅速鲸吞中国,在他们的整体计划中,“战略要地”就是中国所有工业重镇和通商口岸,因为日本能源匮乏,靠“物资和能源输入”才能发展,当时的中国同样如此,要想灭亡中国,两条线,从北向南,从东向西。

    打开中国地图从北向南看海边,东三省沦陷之后,日军所占领的沿海城市从上往下,天津、烟台、青岛已经被日军掌握,中段日军已经占据上海和杭州,控制所有的沿海港口,就还要打下连云港、厦门、福州、宁波和广州。

    再从东往西看,打掉徐州,连云港即可轻取,然后再打掉郑州、武汉、南昌这几座重镇,厦门、福州和宁波根本不需要动用重兵。在占领广州之后南北对进打掉长沙,用一条铁路把中国的东部切断,对那些比较富庶和工业发达的经济区全面实现占领。

    再怎么打再怎么调整战略方案,要想实现鲸吞中国的企图,都必然要率先占领徐州、郑州、武汉、广州,然后再占领南昌和长沙,之所以这些地方都有大会战,是因为这里就是克劳塞维茨所说的“国土锁钥”、“战略要地”。

    (二)

    大战略布局看完之后,就是逐步细化到先打哪里后打哪里。要打武汉就必然先解决徐州和郑州,这里也就是《孙子兵法》里所说的“争地”,孙子兵法十三章,关于“地”讲的最多,孙子兵法总共是5967字,其中《九地》一个章节就是1059字,一章就占了六分之一的篇幅,详细讲述了散地、轻地、争地、交地、衢地、重地、汜地、围地、死地这九种战略地理环境,比如现在的徐州,无不说其是“兵家必争之地”。也就是说他的性质是九地之中的“争地”。

    把徐州会战和淮海战役拉到一起来对比,徐州会战中的淮阴、蚌埠、宿州、枣庄、砀山、萧县,那是打徐州的“必争之地”,要打徐州,就必须要打这些地方,首先把位置确定,至于敌人到底以哪里为主攻,以哪里为辅助攻击,那就是具体的战术的调整。

    研究战略者必然用战术做辅助,研究战术者必然用战略做依托,战争中先进的装备是技术层面,比如美国称霸世界一直仰仗的就是战略轰炸和海洋无敌,但是在没有这些压倒性技术优势的时候,那就只能靠知天知地,知己知彼,用对等甚至劣势的装备通过合理的战略规划和战术规划放大,把战争打成艺术。

    穿越过来不带点压倒性优势的武器,这仗仍然是不好打,就像你把苹果的乔布斯穿越到埃塞俄比亚去,他也不见得能把苹果公司折腾出来,一个道理。

    (三)

    虚张声势,兵以诈立,日军自然不会轻易相信,而需要反复进行确认,日军侦察机报告,在徐州南部,发现淮河以北运河以西地区,有中国军队向蚌埠、固镇方向集结,发现淮河以北运河以东地区,有中国部队向淮阴方向集结!

    这就说明,中国人已经开始提前准备!

    冈村宁次仍旧在疑惑,为什么中国军队要如此大规模的移动,他们知道了行动路线,悄悄建立阵地直接打伏击不是更好!

    不过有一点似乎可以确信,中国军队虽然不能说掌握了日军的作战计划,至少是知道了一部分,如果不是别的原因,那么山崎真的很可能真的还活着!

    绝对不可能,但是冈村宁次再说也已经没有人相信。

    还有两天时间,日军紧急命令,各方向立即中止原定进攻方案,没有命令不得轻易冒进!蚌埠方向、淮阴方向、盐城方向三处日军紧急叫停,济宁方向日军紧急叫停,目的总算是达到了。

    那边几路部队停住,多争取几天的时间,现在每天能够把两个师基数的弹药运送到徐州,而且彭小文让邱清泉到阜阳,有他另外的安排

    枣庄方向……枣庄方向报告说,经过整编的第5师团和第10师团已经进入了发起攻击的位置!

    还没有来得及叫停,枣庄方向消息传来,4月18日清晨,峄县方向日军一部试探性攻击,险些遭到包围,对面部队正是彭小文的南京荣誉师!

    日军第5师团和第10师团才吃了亏,这次是即想抢头功争回面子,又心有余悸,战斗准备都做了却停止攻击,的确很伤士气,但是盲目冒进担心又陷入包围圈,矶谷廉介命令派出一个中队做试探性攻击,幸亏提前有了准备,先头中队被打了当头一棒,死伤三十多人,仓皇退却,另外两路的攻击自然也全部停止!

    一个大会战的方案岂能是说改就改说变就变的,但是峄县遭遇伏击,皖北和苏北发现国军的兵力调动,现在所谓的奔袭根本就是冲上去找死!

    山崎大佐叛变,不可能啊!但是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情,日军参谋本部和南北两路的日军匆忙研究对策,这一研究就是两天时间!

    “风声”计划的效果不止是争取了两天的时间而已,对于戴笠来说,用一个小特务的暴露,可以查出了国军内部的一串内奸,李宗仁和蒋介石的电文自然是伪造的,这一查不要紧,发现了内奸居然是通过李士群那条线获取传递的信息,李士群在南京沦陷后不久就秘密潜伏进南京,本来是通过它来收集日军的情报,现在倒好,李士群叛变了!

    戴笠的军统锄奸团立即将李士群列为主要暗杀对象,李士群的提前暴露也算是“风声”计划的意外收获之一,这些事情彭小文略知一二,这次算是和军统配合了一次,等到有时间可以多问问戴笠军统的一些事情。

    日本人怀疑山崎叛变投降了国民政府,这边证实李士群从国府叛变投奔了日本人,而且还有一个叛变者,1938年4月17日,中共高层张国焘叛变投奔了蒋介石。

    整个抗战中不光是有浴血奋战,还有很多的勾心斗角,很多的内耗,很多的叛变,很多很多意想不到却发生的事情。

    两天时间,转瞬即逝,但是对于现在徐州战场的国军来说,时间就是生命!这个两天时间,后勤部队夜以继日地通过陇海线向徐州发送弹药补给,4月10号到现在,已经命令所有士兵改为步行,铁路全部用来输送弹药和补给物资,而且让一半的车次先挂装弹药!没有子弹,别的物资送到了有什么用!

    从最初每天1个师基数不到的弹药运量,到4月18号已经增大到每天4个师基数的运量,目前徐州方面已经运到了30个师基数的补充弹药量,第一次台儿庄会战时候那29个师的消耗基本都得到了补充,虽然还不够,远远不够,徐州战场上有64个师啊!他们到达徐州战场时候,可是只携带了基本的弹药量,即便是有些自己有辎重部队,他们的辎重部队也都要好几天时间才能赶到。

    彭小文知道,两天时间里,“风声”计划争取的时间和达到的效果已经到了极限,现在双方都紧紧地绷着那根弦,随时都会爆发大战!

    “风声”计划很快就要进入最后的阶段,基础弹药补齐至少可以一战,接下来的事情就是要狠狠地在徐州会战中收拾日本人!

    (二)

    要收拾小日本,不光是要等枪支弹药,还要充分利用这个时间做各种准备,对于全面侵华战争日军已经准备了几十年,首先的准备就是要充分了解中国的地理,各个“国土锁钥”周边的地形图日军已经充分完全地掌握,这也是他们敢于发动战争的信心。

    彭小文留下的是师直属工兵团以及各旅的直属工兵营,两个团近4000人留在徐州战场,就是要利用他们来做充分的准备。不仅仅是挖战壕,彭小文要做的是更大的动作。

    每个国家有国家级战略要地,每个战场也都有战役级别的战略要地,而对于由战役组成的一个一个的战斗,那就必然有战术级别的战略要地,比如辽沈战役中,攻打锦州是一场战役,那个战役中的重中之重却是塔山,塔山阻击战不能挡住增援东进兵团11个师的增援,那就不会有锦州和辽沈的胜利。

    每个重要的战场,都有一个“七寸”,就像淞沪会战中的金山卫,就像南京保卫战中的浦口和下关,再比如锦州之战中的塔山,以及第五次反围剿,鹅公岭失陷之后,瑞金便开始组织转移,看每个战役就应该去分析这个战场的“七寸”到底在哪里,为什么彭小文的直属部队一直都是作为直属部队存在,因为不管是李宗仁还是蒋介石都发现,彭小文找这个“七寸”的能力,实在是非常之强,每次打日军都是实实在在地打在腰眼上。

    分兵阜阳,以及在徐州战场留下两个团的工兵,就是要找到这些“七寸”,用虚张声势尽可能地拖延时间,利用土工作业破坏地形地貌,让日军的地图与实际地貌难以对的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够获得地形上的优势,因地制宜,以地制敌!

    徐州会战分成若干个战场,有数个重点,彭小文把邱清泉调去阜阳,就近接受信阳的补给是一个方面,同时也是让邱清泉防御阜阳附近的蒙城这个“七寸”,南线防住这里,北线的重点防御,则在萧县。

    萧县在徐州西南20公里,南北皆山,西邻大沙河,虽是个弹丸之地,但是对于徐州来说,却是一个明确的“争地”。

    萧县东有凤凰山,北有老鸦山,西南有西黄山、帽山、五洞山,瓦子口则是徐州西往永城,南往濉溪的枢纽之地,历史上瓦子口尚未设防就被日军第9师团一部占领,最后国军投入3个师的兵力反复争夺,日军也向这个地点不断增兵,可以说这里的拉锯争夺和恶战,是李宗仁最后下决心放弃徐州突围的关键。

    蒋介石电令又至,让李宗仁把鲁西战区划给第一战区,第五战区腾出手来,全力对付鲁南和淮北,彭小文明白,这时候的蒋介石已经完全沉浸在台儿庄大捷胜利的喜悦中不能自拔,从南路进入淮北的部队,那是攻占南京的部队,蒋介石也想报仇啊,他命令北守南攻,全歼进入淮北的日军!

    为了确保李宗仁执行,蒋介石把侍从室主任林蔚和军令部作战厅厅长刘婓调来徐州督战,彭小文不禁感叹,做好战斗准备吧!尽人事知天命,要想逆转历史,真的太难太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