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路妖刀
字体: 16 + -

第十五节 奉命调离

    (一)

    高敬亭果然是一员虎将,带着200多游击队员,拿着几条破枪出击,居然抓住机会歼灭了日军一个小队60多人!然后在日军大部队合围之前,带着战利品撤进了黄寨丘陵草场那片复杂的地形里。( 起笔屋)

    游击队实在是太穷,虽然蒋介石也拨发了一定的军饷和弹药,但那几乎就是意思意思,日军赶到战场的时候,发现日军从头到脚几乎被扒了个精光,带队的军官立刻就向东路军的指挥泽田旅团长报告,这肯定不是彭小文的部队!

    当东条英机听到涧溪的战报,无比诧异,他问冈村宁次:“什么?在黄寨的不是彭小文的部队?是新四军?这个新四军是从哪里冒出来的?”

    冈村宁次作为“支那通”,又是做过情报工作,对中国的各武装力量都十分关注,尤其是共产主义力量,更加是日本意识形态方面的敌人,他把新四军和八路军的由来和背景向东条英机叙述了一遍。

    日本的昭和历史书上经常会出来一个名词“支那通”,千万不要望文生义,以为那时日本人管中国叫“支那”,所以这“支那通”就是“中国通”的意思。“支那通”是一个专有名词,那是专指参谋本部支那班出身的那些参谋,像铃木贞一,土肥原贤二,冈村宁次,根本博,长勇,佐佐木到一等人的,不能随便乱用。

    在这一堆人里,有一个人可以注意一下,就是那个根本博,就是这个人帮助蒋介石防守的金门,唉,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大败仗之首的金门。

    一个彭小文已经够日军头疼的了,现在又冒出一个“新四军”,从士兵的尸体分析,这伙部队的武器装备无比杂乱,甚至装备有打铁砂的**,还有鱼叉和梭镖,东条英机感觉自己象是回到了冷兵器为王的中世纪。

    可是帝国勇士那60多具被扒的只剩下一件兜裆布的尸体,以及这些不知道算不算士兵的家伙,居然敢于在大兵合围之前如此彻底的清理战场,充分说明了他们有超强的战斗力。

    现在还不清楚这支部队的指挥官是谁,国民党和共产党是死敌,可是这支部队居然会帮助彭小文!华北战场的平型关、阳明堡,让东条英机和冈村宁次知道了八路军,现在他们又需要再研究一下这个番号叫做新四军的部队。

    日军对涧溪区域进行了拉网式搜索,终于找到了石坝附近的9具尸体,其中一枪毙命而且正中眉心的就有两个,顺着脚印来到苏巷,发现了季队长的坟墓和船只停靠的痕迹,日军这才无奈地确认,彭小文这个恶魔,几乎成了煮熟的鸭子,这次又飞了!

    “彭小文研究专家”山崎纯也少佐更加是无比郁闷,这大概就是有一句名言所说“差一点成功有时候比失败更加让人伤心”,不过他认为,彭小文这次能够逃脱,实在是有太多的幸运成分。

    (二)

    不仅是五战区的李宗仁和白崇禧对彭小文进行密切关注,在武汉,侍从室一处的张治中也得到蒋介石的命令,每天向他报告新十五军团的动向,得到彭小文脱险的消息之后,蒋介石也是松了一口气。

    鉴于新四军对彭小文提供的帮助,蒋介石非常高兴,他致电叶挺、项英:“贵军四支队出奇挫敌,殊堪嘉慰。”

    要知道,蒋介石给共产党发贺电,那可是有数的,从平型关开始,蒋介石对八路军前前后后总共发了七封嘉奖电,最后一封就是百团大战的,此后就再也没有了。

    而这次,才只是歼灭了日军一个小队,蒋介石居然亲自发电嘉奖,足见其重视程度。

    (ps:历史上高敬亭的确是得到过蒋介石的嘉奖,是在1938年的5月12日,实际上那一战只是全歼日军20人,缴获枪支10几只,新四军无一伤亡,由于这是新四军对日的首战,因此5月16日蒋介石致电叶挺、项英:“贵军四支队蒋家河,出奇挫敌,殊堪嘉慰。”由于高敬亭将军后来的所谓“历史问题”,大量“军史”记载的新四军首战是粟裕的韦岗之战,此处将四支队的作战以及蒋介石的贺电时间提前,地点改变,作为小说的一个穿插和伏笔。yy小说,可以大胆的“篡改”历史,哈哈!不过这些“篡改”还是尽量符合逻辑。)

    侍从室对彭小文的这次军事行动进行了专门的评估,首先来说,彭小文的原本计划是偷袭浦口,破坏日军后勤保障,也是作为一个多月整训之后的一次拉练,实际的战果却是大出意外,彭小文只是使得日军后勤运输线瘫痪了一个星期,但是浦口和滁州日军的后勤物资并没有损失,明光、定远被日军攻占,尽管拖延了日军进攻凤阳的时间,但是凤阳、蚌埠依然危在旦夕。

    池河发现日军踪迹之后改变计划准备偷袭明光的东路军,被日军发觉之后迅速调整变成伏击打援,然后轻装深入瘫痪日军铁路运输线,从这一系列的应变来看,彭小文的作战方案以及应变方案已经是准备的相当充分。

    彭小文的两场小胜虽然挫伤了日军骄狂的气焰,但是却对整个大局还是无力回天,就象蒋介石对彭小文说的那样,抗战不是你彭小文一个师能干的完的事情!

    从接二连三遭遇险情,侍从室一处和五战区的李宗仁白崇禧都得出结论,彭小文已经被日军盯死了!

    徐州作战的计划就是利用日军的骄狂,诱敌孤军深入进行优势兵力围歼,现在华南的日军被彭小文折腾的胆战心惊,再加上半路上杀出个高敬亭,擅长“闪电战”的东条英机也一反常态,开始慎重求稳,步步为营,他也怕闪电玩的不好劈死自己!

    日军的攻击速度慢了下来固然对武汉的防御部署有利,但是只要日军控制了节奏不孤军深入,国军那就很难抵挡了,这个倒是一个新问题,蒋介石明白,这就像对共军的围剿一个概念,前四次都想速战速决,结果功败垂成,第五次围剿采用了德国顾问的策略,以碉堡战壕层层蚕食,步步为营,最终把共军逼得从江西一路辗转,“流窜”到了陕北。

    现在这个情况,要如何应对呢?

    (三)

    第五战区针对这个问题采取的措施,是“以攻为守”、“主动出击”,因为一味死守对抗日军稳扎稳打的进攻,徐州根本撑不了三个月,必须要采取攻势,充分调动日军,才能完成各个击破的战役目的。从大的方面来说,只有如此,才能完成确保徐州三个月不丢失,为武汉布防争取时间的战略目的。

    历史上的定远明光失守之后,是第51军、第59军沿淮河坚决阻击,粉碎了日军南北对进打通津浦线的企图,现在只不过是彭小文用了一个更好的办法,大大降低了中国士兵的牺牲。而且历史上李宗仁在蚌埠方向坚守的时候,同样是采取的北线主动出击。

    李宗仁命令第三集团军孙桐萱5个师又一个旅攻占济宁、汶上,威胁沿津浦路南下日军的侧背。

    第三集团军本来是韩复渠的部队,徐州以北,由于韩复渠放弃黄河天险,使得津浦线北线门户大开。当初韩复渠把第三集团军撤往鲁西,是想把津浦线防御的烂摊子交给第五战区,自己在鲁西进可攻,退可守,当他因为他的自私和不顾大局被枪决之后,第3集团军上下也都因为韩复渠的不战而退深以为耻,都想打一场漂亮的胜仗一雪前耻。

    接到命令之后,第3集团军迅速渡过运河东进,第81师、第22师先后攻入汶上、济宁,与日军展开拉锯战,其中攻入济宁的第22师与日军展开激烈巷战,冲进城内的9个连全部牺牲!此次反击,第3集团军可以说是拼尽全力,伤亡过万。最终日军援兵到达,第3集团军无力坚守,被迫退却,李宗仁再调第22集团军孙震(也就是孙元良的叔叔)四个师的川军对日军进行侧击,这才勉强稳住了阵脚。

    主动出击并没有取得多么好的战役效果,但是战略上却是成功的,因为北线的主动出击,极大地激怒了日军!

    1938年的3月,继华南方面换帅之后,日军的参谋本部(相当于总参谋部)任命稻田正纯一为作战课长,取代了主张谨慎持重的河边虎四郎,稻田的对华作战主张,恰恰是主张急进。

    值得一提的是,稻田的军衔仅仅是中佐,由此看出,日军在全面侵华战争发动之后,随着战争的深入,“少壮派”越来越多地占据了要害位置。

    稻田中佐一上任,就批准了华北方面军“因面前大量敌人进逼,行动活跃,请准予将其驱逐”的作战请求,大量敌人进逼、行动活跃,指的就是第3集团军和第22集团军的“主动出击”!

    3月13日,华北方面军第2军正式下达命令:第10师团消灭运河以北中国军队,第5师团一部占领临沂后协同第10师团作战。

    由此,徐州会战,也就是台儿庄之战拉开了帷幕。从淞沪开始,到津浦线保卫战,南线的历史被彭小文几乎篡改了一遍,但是华北方面,那条黄河天险上发生的事情,却仍然是完全按照历史的足迹,一步一个脚印在进行。

    (四)

    “徐州北线,日军的第10师团和第5师团已经开始冒进,现在徐州战局已经进入了李宗仁的节奏之中,委员长,你认为现在是不是让彭小文他们结束休整,正式加入第五战区保卫徐州的会战中去?”侍从室军事会议上,张治中向蒋介石建议道。

    此时,新十五军团“休整三个月”的命令依旧未撤销,也就是说,尽管这次彭小文的军事行动是在五战区长官的指导下进行的,但是彭小文、邱清泉和廖耀湘这三个师依旧未在第五战区的徐州会战的正式作战序列之中。

    蒋介石道:“不!彭小文部队休整三个月的命令不变,而且要电告五战区李宗仁和白崇禧,并且电告彭小文,该部队将列入武汉会战的预备作战序列,命令其做好准备,等候命令赴信阳休整,择日从平汉铁路返回武汉。”

    张治中看着蒋介石,不知道他到底是怎么想的,徐州会战鏖战在即,居然蒋介石要把彭小文的部队撤离?简直是不可思议。

    侍从室的参谋们也大多表示无法理解,蒋介石并不做任何解释,只是做了个手势,道:“执行吧!”

    老蒋的昏招太多了,但是此次张治中觉得蒋介石的深情有种高深莫测的自信,他没有追问,吩咐机要参谋向五战区和彭小文转达这个命令,自己思索着蒋介石的这个命令到底有什么用意。

    蒋介石的性格也就是这样,他只下命令,几乎从不解释,下属如果不能理解和领会,他就会骂下属是饭桶,但是如果下属理解和领会的非常彻底,他又会觉得这个人聪明过头了,不能大用,就如同曹操的一人一口酥,门活以及鸡肋被杨修完全理解了,曹操就毫不犹豫吧杨修一刀砍掉一样。

    遇到这样的长官,对于下属来说,实在是很辛苦的事情。

    (五)

    蚌埠的新十五军军部,现在彭小文、邱清泉和廖耀湘已经全部撤到了蚌埠,他们和吴克仁一起也在对这个调令进行分析。

    邱清泉道:“总不是真的因为新四军帮了咱们一把,蒋委员长就产生了猜忌了吧,要不然咱们这个部队战斗力又强,求战意志一直很高,他没有理由吧咱们从这里调离啊!”

    廖耀湘说道:“没有你想的那么简单,我想应该是忌讳我们别跟桂系走的太近,毕竟咱们休整三个月的命令并没有修改,咱们的这次出击,只能算是配合第五战区作战而已。”

    吴克仁道:“北线主动出击受挫,南线咱们以巧破千斤,按照常规来说,是应该让我们乘胜追击才对,现在撤离?要么就是他又出昏招,要么就是他有什么更深远的战略目的。”

    彭小文对吴克仁说道:“吴军长,要是咱们向信阳方向撤退,那是不是意思就是到了信阳就结束整训,改番号为南京荣誉师,然后您就正式去伤兵委员会上任,会不会还有这么一层意思?”

    吴克仁道:“我也估计会有这层意思,老蒋是生怕你们打的好,再给我增添军功,这样的话越往后动我就越不容易了,不过他并不知道,实际上我对咱们的皖北基地那是更期待啊

    !哈哈不光他着急,我现在都着急着去看看基地弄成什么样子了!”

    邱清泉和廖耀湘对于皖北基地也略有耳闻,两人见吴克仁对于失去军长头衔并不在意,也就没有多问。

    徐州,第五战区长官部,李宗仁和白崇禧同样也在对蒋介石的这封调令进行了探讨。

    “健生,咱们的委员长大人这又是唱的哪一出戏啊!把我都给整的云里雾里!”李宗仁初看到这张通知的时候也觉得不可思议。

    白崇禧想了想,道:“如果说怕和我们桂系关系太深,又或者说怕跟新四军关系走的太近,这个理由都太牵强,要是我来理解的话,这个调动很有可能是蒋委员长的疑兵之计。”

    “疑兵之计?哦,彭小文的部队反应速度快,把他调到信阳,依托平汉铁路线,可以实现高速机动,这样的话在关键时刻让他起到大用处!”李宗仁思考着白崇禧的话。

    白崇禧到:“德公说的不错,这这样的安排,要比让他呆在一个地点用处大,而且对于现在日军指挥部来说,正想对他人盯人,突然发现他不见了,这就造成了日军的猜疑,我猜想蒋委员长有这样一层用意!”

    李宗仁沉吟道:“我估计彭小文也收到了这样的电文,不知道他是如何理解的。”

    白崇禧叹道:“德公,让彭小文和吴克仁来一下徐州吧,听说吴克仁的伤兵基地就设立在安徽,现在咱们桂系的廖磊当安徽省主席,对吴克仁的伤兵基地肯定能有所关照,到时候让廖磊也过来,让他们彼此多熟悉熟悉,德公你看如何?”

    李宗仁道:“好!健生你这边抓紧着手安排,让彭小文和我们圈子里的人都熟络熟络,还有一定要叮嘱廖磊,他那高血压的病一定要放在心上,爱国事大,那也要有个好身体!”

    白崇禧说道:“没问题,德公,徐州军官医院有个刘医官,他的医术不错,这次安排廖磊过来,我本来就想着让刘医官跟他一起回去,专门照顾他的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