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身为人
字体: 16 + -

第二章 往事堪回首

    徐浩出生在六十年代末中原农村的一个贫困家庭,有兄妹三个,徐浩是老幺,上有一个哥哥一个姐姐。记忆中小时候农村还是热火朝天的大集体生产,爸妈每天都早早起来上工,哥哥上学也早,徐浩都是跟姐姐一起玩。姐姐喂自己吃饭,给自己穿衣,带着自己和遍地的小朋友做游戏。那时候谁家有几个孩子都是半饥不饱的,成了负担,小孩子满地放养,从来没听说哪里有偷小孩的。小朋友晚上捉迷藏的时候经常会藏在旮旯里睡着,父母亲压根不会担心孩子走丢,喊几声不见回应就不管了,反正醒了会自己回家的。



    农村没有幼儿园,学前班,徐浩8岁才上了小学一年级。徐浩是个聪明的孩子,学习成绩一直很优异,从小学到高中,一级没留,以全市第二名的成绩顺顺利利考进了重点大学。在那个物质极端匮乏的年代,学校的生活是艰苦的,手里捧着窝窝头,菜里没有一滴油。爸妈竭尽所能,倾其所有也只能保证孩子不会被饿死,徐浩感觉好像从来没有吃饱过。贫困的生活并没有影响徐浩的精神发育,反而养成了徐浩吃苦耐劳,奋发有为,积极向上的性格,这也许就是后来社会上评价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有非常强烈的事业心,热切的成功欲望等集体价值观的基础。成年的徐浩经常回忆儿时的点点滴滴,因为简单,所以快乐!



    那个年代的孩子很多小时候都有一个警察梦,徐浩也不例外,考大学时候的第一志愿是警官大学。尽管分数高出录取线一百多分,但是因为身材不达标,只有一米六八,第一轮体检就被刷了下来。后来徐浩发现很多比他矮的同学都当了警察,一直奇怪到底是体检标准不统一还是有别的路子可走。警校军校都是提前录取的,警官大学不要他并不影响徐浩后面的报考志愿,最终他被西南蓉城一家颇有历史的重点大学录取了,在美丽悠闲的蓉城度过了四年难忘的大学生活。从此身高成了徐浩心里的一根刺,直到参加工作多年以后才慢慢把创伤抚平。他一直把个子不高的原因归咎于成长时期的营养不良,但又能怪谁呢!



    徐浩除了学习成绩好外还酷爱运动,一百米能跑进12秒以内,这在他读书的高中保持了多年的记录。记得大学一年级学校举行运动会,徐浩兴致勃勃的报名参加了短跑比赛,还信心满满的给辅导员保证要争取一块奖牌。可现实总是很残酷,预赛结束,徐浩就知道自己差的不是一点半点。大学里是真正的藏龙卧虎,一场比赛,竟然有几个国家二级运动员参与,快的都能跑到11秒左右,而自己是野路子出身,超常发挥也才11秒7,妥妥的望别人项背。往常引以为傲的身体素质跟专业的运动员比起来黯然失色,徐浩竟然莫名的自卑起来。大学里不再比学习成绩,农村出来的孩子,生活简朴,又没有别的特长,只能淹没在人群里默默无闻。其实徐浩长的还是很帅的,气质型的男生,比较耐看,斯文儒雅,温润如玉,尤其是文采不错,性格又好,这种中国传统好男人的魅力也是在参加工作以后才逐渐放大的。一次班级里组织扫盲舞会,有几个女孩子主动邀请徐浩,教徐浩跳舞,徐浩都婉言拒绝了。那个年代的男女生关系没有现在这么开放,也许牵牵手就是一段感情的开始。徐浩不想给别人误会,骨子里,徐浩还是有自己的骄傲和坚持的,当然,邀请徐浩的女孩子主要是没有他中意的。这样以来,徐浩的大学生活就有点青涩,尽管也会对隔壁班的漂亮女孩情愫暗生,尽快也会对异性的曼妙身体想入非非,但他只能一直压抑着自己,那时的孩子好像都很懂事,因为他知道自己没有浪漫的物质基础,更没有征服别人的翩翩身材。他的生活正是大多数人的三点一线,宿舍,图书馆和运动场。



    篮球成了徐浩的最爱,酷炫的运球,柔和的手感,瞬间的爆发力。徐浩很快成了篮球场上的倍受欢迎者,和同学打散场经常能霸占轮换球场的半个下午,一直坐庄。即使如此,面对徐浩此生最擅长的运动,最好的成绩也只是在大三的时候参加了一届学校篮球杯赛,尽管夺得了冠军,但徐浩基本上没做什么有价值的贡献,因为他是个纯粹的替补,只有在比赛的垃圾时间才有上场的机会。没办法身高是硬伤,又没有特殊的技能,注定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角色。值得回忆的是那次篮球杯赛,徐浩所在的经管系夺得了冠军,却又受到由留学生组成的篮球队的挑战。留学生联队没有参加杯赛,后来才组队的,队伍里有个美国大学生联赛的牛逼人物,让徐浩第一次在生活中看到了有人霸气的隔人扣篮,可惜不是自己。挑战结果是留学生联队大胜,这让学校有点面子挂不住了,于是又组织了体育系的教职工队伍挑战留学生联队,结果一样被人家打趴下。在徐浩看来,简直就是多此一举,自取其辱,一场普通的球赛能说明什么?足见国人的面子心态多么的滑稽。



    平淡的人生终于迎来了第一次大的转折。大三暑假,高中期的同学聚会,一连几天,还做一些法律援助,社工服务等工作。徐浩遇到了自己的后来的妻子。人淡如菊,这是徐浩对孙芸的第一好印象。孙芸比徐浩低一级,在省城的一所大专院校读书。另一个吸引徐浩的地方就是孙芸的身高,比徐浩还高了几公分。在整个女生同学中,孙芸都是鹤立鸡群的存在。徐浩都奇怪自己高中三年干什么去了,怎么都没有注意到学校还有这一号美女呢。后来交往中徐浩才知道孙芸是从高三才从别的学校转学过来的。美女从来都不缺乏追求者,孙芸走到哪,周围都会有一圈自认英俊潇洒,自我感觉良好的男同学围着,几乎没有徐浩的位置。刚入情场的徐浩还有点紧张,不知道怎么跟孙芸搭讪,直到后来看到孙芸有捧着一本《穆斯林的葬礼》,才终于找到话题。那本书尽管成年后的徐浩再读起来觉得有点幼稚煽情,但是高中的时候还是看的如醉如痴,凄美的爱情,曲折的情节,两代的恩怨无不打动着每一个年轻读者的心。而且徐浩还在大学文学院的演播室里看过电影版的《月落玉长河》。既然逮着了机会,徐浩是发挥的淋漓尽致,只把孙芸给喷的相见恨晚,惺惺相惜,直到同学会结束两人都是形影不离。



    平生第一次徐浩跌入到爱河,全身心投入到这场感情中,感受每一分青春爱情的酸甜苦辣,思念的煎熬,重逢的甜蜜!有人说过,没有经历爱情的男人是青涩的,可谁又知道成熟了的男人还能对爱情有几分投入呢?男人年轻的时候,懵懵懂懂,毛毛躁躁,莽莽撞撞,无名无利,只有一颗火热的心,如果能得到心爱女孩的回应,共鸣,他会感激一辈子,珍惜一辈子的,当然这不能包括始乱终弃的渣男,所以同时也考验着女孩子的眼光定力和雕塑能力,因为女孩子第一次爱情也会爱的投入,爱的彻底,爱的死去活来。可谁又有能看穿后事的眼力呢。所以青春的故事永远都是那么激情飞扬,轰轰烈烈,那么张力满满,荡气回肠!



    成年以后的徐浩功成名就,面临多少次诱惑,但始终保持着家庭的完整,除了家庭责任感,这里面还有徐浩对当年自己不名一文时孙芸还能爱上自己的感激。成年男人是很容易把性和爱分别开来的,成功男人的圈子里能做到徐浩这样的算是还不错了。也许作为妻子的孙芸是有点寡淡,是有点保守,甚至有点不解风情,不如外面女孩子的香艳火辣,热情似火,但是当初自己选择的不就是她那份不图慕虚荣,不热衷名利的淡雅吗?记得有一次,徐浩还和妻子聊天,问他是不是因为那本书才和自己结缘的?孙芸笑笑说:“其实我早就知道你了,你自己可能不知道吧,你可是我们高中的名人,德智体全面发展,我们的高中老师,只要是教过你的没有一个不对你赞赏有加,每次上课都说你如何博闻强记、触类旁通,早就在我们学生心目中树立了崇高的形象,所以多少男生女生都拿你当榜样呢!”原来如此,敢情自己被套路了,恍然大悟啊!



    接下来的大学生活,徐浩终于不用因为几周收不到一封信而被室友嘲笑了。那个时候的通信没有手机,没有电邮,都是鸿雁传书。那时候的节奏很慢,感情进展也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转眼到了大四毕业。徐浩也有机会保送研究生,毕竟没有几个人在大学时认真学习的,而徐浩无疑是认真的一个,但是徐浩没有任何犹豫的婉言推掉了。原因很简单,一个是爱情的憧憬,一个是家庭的压力。那时候的大学还是包分配的。大四的春节,徐浩家人七拼八凑的弄了几千块钱,按照中国人的老规矩,去看了一个八竿子打不着的在省城当官的亲戚,然后徐浩毕业的时候顺理成章的分配到了市发改委。



    分手的时刻转瞬即至,校园里纷纷扬扬,颇有电影《致青春》里面的几分场景。大学的生活并没有让徐浩太过留恋,他更多的是对新生活的向往,对回报父母的殷切盼望。稍微遗憾的是徐浩对自己的毕业论文不太满意,甚至是有点嫌弃。成年后的徐浩每每看到自己的毕业论文,都有抽自己一巴掌的冲动,不知道那个时候怎么那么白痴,生搬硬套,囫囵吞枣,简直就是从图书管里抄出的一份大杂烩,即使那样都被老师顺利通过了。没办法,那个时候的大学生能有多少社会实践,能有几个人能把道理看明白,说明白的,基本上都是瞎子摸象,闭门造车,就那个水平。成年后的徐浩针对大学的论文题目,随便点一个都能滔滔不绝的讲上几个小时不带重复的,而且持之有据,言之有物,为什么呢?因为经厉了太多的历练,纸上得来终觉浅,心里悟出始知深。不知道这算不算中国教育的一个缺失。



    发改委算是市政府一个光鲜的单位。徐浩的光荣分配似乎让人看到了以后的远大前程。到处是乡里乡亲的恭贺和谄媚,徐浩上班以后很长的一段时间父母亲脸上都洋溢着发自内心的欢乐。但是徐浩却没有高兴很久。因为很快徐浩发现自己的工资少的可怜,每个月领到手的还不足五百块钱。如果是大学生活,五佰是足够了,但是现在是上班了,既要生活,又要恋爱,还得省点给爸妈家用。还好孙芸不是铺张的人,更不在乎什么小资情调的生活质量,两个人经常一起吃大排档,甚至最后一起在宿舍做饭。



    凑热闹的总是不期而至,两个人还没有在一起几次,孙芸就怀孕了。怀孕对两个年轻人来说可是天大的事,因为他们可不会想着伤害孩子。通报父母吧,徐浩的爸妈自然是喜出望外。可总有打拌的人。孙芸的母亲就是一个典型的市侩。虽然自己也没有多少余钱,可就是仗着自己是城里人的身份,鼻孔朝天,不可一世。先是嫌弃徐浩个子矮,揶揄他一把抓住两头不露,又嫌弃徐家农村人,没钱给孩子买房子,嚷着给孙芸介绍更好的对象,催促孙芸去医院把孩子打掉。就在徐浩被闹的快要失去耐心的时候,稍微明点事理的孙芸父亲站了出来,硬压着孙母把二人的婚事简单操办了。即使结了婚,成为了一家人,孙母仍然不拿正眼看徐浩,无他,因为孙芸结了婚还住在娘家。



    在徐浩的一派苦相里,他的第一个儿子呱呱坠地。生孩子总不能住娘家吧,他们用五十块钱租了一套一室一厅的房子。尽管工资不断增加,尽管单位事情顺风顺水,尽管在徐浩上班的第三个年头就定了副科,但还是无法掩盖生活拮据的尴尬,入不敷出的窘迫。徐浩突然觉得自己很没用,很窝囊,亏欠孙芸和孩子。这一刻他才深深理解男人身上的担子,深深理解父母亲这么多年来的不容易。恰在这个时候,当年毕业没有服从分配,而是南下深圳闯荡的同学刘建设打来了电话,人家的日子跟自己比简直是判若云泥,刘建设随口就提出了要拿钱给徐浩买房子的建议。那时候商品房刚推向市场,徐浩所在的云川地级市也才四五百块钱一平方。一套房子只是人家几个月的收入而已,徐浩怦然心动了。